航空公司為什麼要超額賣票?|壹讀知道

圖片來自網路

花花向陽:壹讀君,航空公司明明只有200個座位,為什麼卻故意賣出超過200張機票?把數數清真的那麼難嗎?

壹讀君:確實。我們去吃飯的時候,不會吃到一半,忽然走來服務生說別的客人也訂了這張桌子;去聽音樂會也不會發現有另一個人拿著和自己同座位的票;地產商更不能把一間屋同時賣給兩個人。為什麼唯獨航空公司可以把200個座位賣給205個人?

已全副武裝準備登機的壹讀君|何滿子

超額賣票的經濟學原理

餐廳想招攬更多食客,工廠想售賣更多貨品,每個行業都想增加用戶來提高利潤,可是餐廳、工廠、商店卻不會用超售的方式來增加營業額。航空生意到底與他們有什麼不同?

若說特殊,航空業倒確實有一點和其他產業不同:飛行是一筆邊際成本極低、邊際收益卻極高的買賣,致使航空公司有更加強烈的動機填滿機艙里的每一個座位。

對於任何商家來說,成本都分為兩種:固定成本(fixed cost)和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固定成本是只要開張做生意就要付出的成本,邊際成本則是每增加一生產/銷售單位所增加的成本。

譬如一家開在商業街的店鋪,房租、水電都是固定成本,不管開不開張都要交同樣的錢,而店內所售商品的進貨成本,則是邊際成本,賣一個就要給一個,賣不出的話仍然留在自己手裡。

對於航空公司來說,一趟飛行里,所有的成本,幾乎都是固定成本:飛機的造價和保養、付給機場的管理費、原油、人員工資都已經固定,不管飛機坐滿還是只坐了80%,這些成本還是一點不差。

航空公司的成本組成——原油、人力、飛機和機械設備佔據了大部分(來自Hofstra University)

可是另一方面,一趟飛行里所有的收益,卻都是邊際收益:賣一張機票收一張機票錢。

於是航空公司每多賣一個人的機票,凈收入就幾乎同等地增加(除了要多提供一份味同嚼蠟的飛機餐之外)——他們有無比強烈的動力要填滿每一個座位。

然而事實的經驗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在自己預定的航班上。

有人項目沒談完而耽誤了回程,有人在最後一刻取消,有人堵車或者睡懶覺而晚來了10分鐘,還有人需要轉機,而第一程晚點,沒趕上第二程。

和鮮花、蔬果一樣,飛機票也是一種「易過期商品」。機票甚至比食物的過期更為嚴重——食物過期了還可以降價處理、餵養牲畜,可是如果一名乘客在值機前一刻取消了機票、或者改簽,那個空出的座位便幾乎不可能再被賣掉。

而每一個空著的座位,在起飛的那一刻,價值就變成了零。

根據統計,平均每一趟航程中,大約會有5%的買了機票的乘客最終誤機或者在最後時刻取消。當然,每個航空公司內部都有一套極為複雜又昂貴的數學模型,根據航線、時間、機上成員構成等等因素,預計出大概會有多少乘客誤機。

於是為了儘可能地填滿飛機上的每個座位,航空公司決定出售105%的機票。

當然,數學模型再精準,實際情況也肯定要在統計學的標準答案上下浮動。那麼航空公司就不怕一旦乘客全部出現、或者出現的乘客超過了飛機的定額,所要惹來的經濟和名譽的麻煩嗎?

事實上,航空公司賠給無法登機的乘客的數額,相比於填滿飛機所帶來的收益來說,根本九牛一毛。主要原因是現在的數學模型已經非常准:2016年,在美國,每1萬6000人里,才會有一個人被非自願地請下飛機,可是每100個人中,就可以多賣5張機票——偶爾支付給乘客的那一點酒店、餐飲和賠款,在因超賣機票而帶來的利潤面前,不值一提。

1990年以來,美國主要航空公司航班中自願(紅線)和非自願(紫線)地放棄乘機的旅客比例

棄飛「競拍」:將座位高價還給航空公司

如果航空公司超額賣出票去,但是買票的乘客真的全都出現在登機口了,該怎麼辦?航空公司怎麼「請」幾位乘客下飛機?又該怎麼挑選不讓誰飛?

挑選無法登機的乘客,可以想見有這樣一些辦法:譬如選最後幾名辦理登機牌的,選最後幾名買機票的,最後幾個到達登機口的,或者機票買得最便宜的那幾個人。

聽起來不無道理,可是以上這些選法,並不能將乘客的損失降到最低。買了機票而不能飛的損失,對於每一個乘客來說,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是趁著假期短途度假,去不去都無所謂;有的人要趕去重大商業談判,每遲到一個小時都是重大損失;甚至於還有人,是要飛去見病危的親人最後一面,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千金不換的珍貴時間——

航班上每一個同等艙級的座位,對於航空公司來說價值是相同的,可是一趟航班的價值,對於每個乘客,卻千差萬別。在必須有人讓路的情況下,航空公司能做的,是至少讓那些比較「不重要」的旅行者下飛機。

那麼如何衡量一趟航班對於旅客的重要程度?

老生常談的答案:用錢。

航空公司賠款100美元、給你改簽明日的飛機,你答不答應?500美元呢?1000美元呢?

只要航空公司一直出價,總會有行程不那麼緊湊的乘客自願拿錢下飛機。這種「自願」有利於航空公司維持秩序和準時,同時最快挑選出願意以最低成本放棄飛行的乘客:和買票搭飛機一樣,乘客將自己的機票再「賣」還給航空公司,一樣是兩廂情願的交易。

於是競拍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航空公司叫價,賠款不斷上漲,直到有乘客願意拿錢走人,握手成交。而美聯航這次引起軒然大波的根本原因,便是航空公司「出價到了1000美元,機上仍沒有乘客原因下飛機」的時候,放棄了你情我願的交易原則,而訴諸了強制和暴力。

航空公司也許會說,如果這場座位競拍沒有上限,那麼坐在同一機艙的乘客豈不是可以串通好,誰也不拿那1000塊,訛取超高的補償金?

先別急著下結論,看看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的另一種競拍模式——

密封競拍

不同於許多航空公司奉行的、一步步往上喊價的拍賣會式競拍,達美航空靈機一動,選用了一種更加聰明的「競拍」方式:密封投標。

密封投標是一種很常見的商業投標方式:各個公司將自己的標書(包括價格和條款等)寫在信封里,密封好,交給招標的一方。只有招標者知道所有公司的提案,投標者之間卻不知道彼此的底細。

達美航空把密封投標用到了超賣座位的競拍中:在每個乘客辦理登機的時候,都要回答一個問題:航空公司最低提供多少錢,你會願意接受賠款而不坐這班飛機?

你會拿500美元,而把自己的座位讓給另一個人嗎?300美元呢?200呢?

換句話說,達美航空將問題率先拋給了自己的乘客——這班旅程對你來說,到底值多少錢?

而一旦該班航機出現超票的現象,達美航空就翻一翻所有乘客辦登機時的回答,挑出答案最低的那幾個人,雙手奉上他們自己答案中的賠款金額,護送他們離開。

密封投標對於航空公司最大的好處,是它倒轉了信息優勢:當所有乘客都已經登機、落座,乘務員舉著喇叭喊價時,乘客是討價還價中信息佔優的一方:他們知道飛機滿員,也知道航空公司要趕幾個人下去,更重要的,是他們能看到別的乘客的反應,從而決定自己是否接受當前的金額。

400美元?沒有人應聲。

600美元?仍然沒有人應聲。

800美元?好像有兩三個人心動了。——一個絕對理智的乘客可以根據其他乘客的反應,將自己所獲得的賠償最大化。

可是在辦理登機時就要回答「願意接受多少賠款下飛機」這個問題,乘客便喪失了原本的信息優勢:他無法知道其他乘客願意出多少錢。自己寫的太高了,航空公司當然會選比自己出價低的乘客下飛機,寫的太低了,一旦被選中,又不值得拿這麼點錢就失去這趟旅行。

於是乘客在這一場競拍遊戲里,失去了博弈的本錢,只能老老實實地計算時間成本,估算這一趟航程對於自己的價值,把心理價格誠實地填寫進去。

以最低的價格「買回」超賣的機票,達美航空固然聰明絕頂,不過在密封競拍中,乘客們被剝削、被利用了嗎?事實上,壹讀君倒是覺得,密封競拍是一個有效、甚至優美的系統:讓每個乘客衡量自己時間的價值,讓那些著急趕去婚禮、趕去談判、趕去給病人動手術的醫生們準時起飛,同時精準挑選出不那麼著急的乘客,奉上他們自己定下的賠款金額,難道不是兩全其美的最佳選擇?

參考資料:

1. Airline Quality Rating 2017, airlinequalityrating.com

2.Nesterak M. (2017), How Delta masters the game of overbooking flights, PBS Newshour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讚唄

和壹讀君勾搭的傳送門

聯繫電話:010-85690155

人才招聘:recruitment@yidutianxia.com

文章投稿:tougao@yidutianxia.com

商業合作:business@yidutianxia.com


推薦閱讀:

十種男人發不了財!你得知道
最牛「胰島素」來了,專治糖尿病,幾乎沒人知道
您知道十二生肖的真正來歷嗎?
西蘭花怎麼吃才有營養?90%的人還不知道!

TAG:公司 | 航空 | 航空公司 | 壹讀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