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線操作經典形態
07-31
中短線操作經典形態中短線操作是抓取向上趨勢整體走勢中的一段漲幅,段與段之間一定存在調整,或是回調、或是盤整,象5.19一氣呵成的行情不是經常有的,象億安科技那樣違規操作是要受到懲罰的,大多數機構主力還是遵循股市內在的規律,按部就班地有節奏地推升股價走勢,這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現間中歇檔的整理、回調盤整,這樣做是為了出貨抑或為再次揚升而洗籌,大多數投資者憑哪點自以為是的經驗是看不出名堂的而要從可線形態的整合、其它要素配合上就能看出莊家在玩什麼貓膩,下面我們就開始從股價底部起始上漲以後的走勢上,逐一調出凡存在於盤面上的各類整理或調整期間的狀態表現,解析個中的奧妙之處。整理是指股價運行在五日均線之上的休整,五日均線不走平、不下彎。整理時間的長短是為了上升的角度,時間長,角度小,時間短,角度大。調整是指K線持續盤整,股價壓迫五日均線下彎、或五日均線不在挺拔趨向走平,屬結束一個波段的事情。由於這些不可能過多的整理和調整態勢,分別部局在一個波段之中和段與段連成的整體走勢中的結合部。整理與調整的目的是為了在高位減輕賣壓,在高位好出貨。六大經典形態發生在一個波段中回檔回檔具體表現在有日上漲收中、大陽之後。回檔和回調不是一個概念,不過是人們習慣地股價下跌通稱回調罷了。很多人喜歡看漲買股票,但不是每每都有連續上漲的好勢,震蕩走勢也是經常發生的。昨天走勢好好的,孰不知今天一變臉股價掉了回來,讓昨日追高的人好不自在。為此選擇回檔時或者在回檔的第二天早市出現分時買點時進入,股價經過洗籌保持一天的強勢一般沒有問題,起碼跌下來的可能性比較小,不做沖高主動回撤往往就是為了輕裝上陣,加強攻勢。回檔是整理一天短暫整理短暫整理是指股價從底部大陽線拔起來,不是一鼓作氣把波段行情做完,而是先消化一下獲利浮籌,整理以待五日均線跟上來接著飈升股價,這種形態十分典型是上佳的介入時機。股價在原來上漲時有成交量放大,當進入整理時成交量迅速遞減下來。短暫整理是2-3天稍長整理稍長整理顯然比短暫整理時間長一些,也是股價從底部突破後並未迅猛大漲,不過它有個特點是五日均線頂上來,股價不急於立馬就漲,而是股價或深或淺下探一下十日均線,尾盤K線收回在被五日均線穿插之中。再就是早先有聚堆或一柱大量,表示放大的量對應漲幅不大的股價不成正比,這說明有股被壓抑的動能仍未釋放,必將在未來的股價上體現出來。稍長整理是4-5天在一個波段之中,莊家再怎麼折騰也是一到五天之內事,時間不能再長了,再長就把五日均線至少壓走平了,那是屬於波段外的事了。看最多五天的稍長整理就給走勢上,烙了個不可抹去疤痕,試想,在一波中莊家還能有什麼其它招數?這就充分說明:在一波中只有這三個變盤手法,而且永遠不可能變。發生在連接每段漲幅結合部一個波段漲完之後,由於獲利籌碼聚多,莊家需要重新洗牌,以提高市場的持籌成本,股價進入了一個相對於段中整理較長時間的調整,以完成他不得不做的活計。如果把一波中的三個整理形態視為小活兒,那每段之後的調整形態,要乾的是大一些的活了,最終要建築一個規模較大的中繼K線組合形態。根據股價走勢趨向只有向上、向橫、向下的定論,調整形態排除了第一種,剩餘的只有拒絕下調的平台和下調兩種了,而下調是調的淺?抑或調的深?又是我們不得不對後市的演變表示關切。平台突破股價上升了一段幅度,不繼續上走也並不下調,而是打起橫來。平台的態勢雖然可上可下。但仔細觀察,是上升中繼強勢整理亦或盤整出貨?還是能看出不同的造勢的區別之處。強勢整理:1.橫盤中上下震蕩幅度窄小;2.前期上漲時成交量放的不是過大;3.十日均線上來能助漲股價,或至少能支撐住五日均線不死叉。與此造勢不同(成交量過大,股價在上大幅度震蕩為頭部特徵)的可能就是盤整為了出貨。五日均線彎至十日均線股價結束一波上揚,若在有行情要做有必要進行一番洗籌,象上述的平台突破那樣,但這裡添加的是不再強勢盤整的下調態勢,下調態勢分淺或深兩類,淺的五日均線彎至十日均線掉頭返上,下探的幅度有限,更大的區別在於起升前不例行底部盤整,而是以收斂三角形或者下降楔行來完成甩掉累贅的任務。回調介入發的較深回調,五日均線輕易下穿十日均線,而本形態題名就意味著五日均線下彎只是達到十日均線而已,不作穿破或不有效破壞隨上而來的十日均線的向上勢頭。有個案顯示,五日均線有微破十日均線的,這是真破?還是假破?放量是真破,縮量是假破,自然,假破還是有希望變盤向上的。回調介入炒股有一種比較安全的方法,即保證收益又不被套住,股市有這等好事?是的,其實炒股若能掌握幾個得當的方法,賺錢不是難事。比如,選擇股價走高後回落、五日均線下穿十日均線後、止跌企穩擇機介入,就是一個頗為稱道的方法。股市風險都聚集在股價走高時,回調走低就是在釋放風險。穩健的投資者能剋制住追高的慾望,炒股便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是逢低吸納,這句被人叫爛了的片語卻是金科玉律,但真正要做到這一點還真得要修鍊一番。不可忽視,選擇回調走勢的股票應是處於上升趨勢的走勢中,第一次下破趨勢底線的回調,至少能搶個二次摸頂的反彈,走好越過前高點,切不可在直立大幅上揚的快庄股和最後一波衝刺後殺入,也許連微弱的反彈也沒有。對回調走勢個股的介入,一定要選時在股價剛脫離底部盤整區域(也就是底部小箱體),或把五日均線開始上翹作為準入信號,更為精確的是前有明顯的地量,後有分時走勢橫盤。回調發生率大的是在股價做雙頭時。從以上整體走勢中間結合部的三個形態看,是不是只有三個經典形態,除此,莊家還有什麼手段可利用了,難道還能8元做到10元在砸回8元不成。另外,無論在整理或調整的形態中,若有試圖上攻無果,如收上影線、收陽量低的情形,有可能是有多,即便符合契合買點3,變盤向下的概率也比較大。試圖老往下砸,倒有可能真的上攻。變盤向下由於六大經典形態是在拐點時出現的,那麼,它們就同時存在變盤向下的可能。四大操控手法為什麼不把「四大操控手法」合在「六大經典形態」一起講呢?因為它們不是原地在那裡整理或調整做形態的,而是發生在不作滯留的行進之中,是股市運行規律所要求對市場行為是比如補充。莊家在升降股價時,運籌的操控手法隸屬波段一樣,在一個趨勢連貫的整體走勢中,亦會有相應妥靠的操控手法為其所用。同時,在主力機構做莊添加上新款花樣,也給我們在操作上提供不同的贏利模式。同六大經典形態各分三類歸屬一樣,「四大操控手法」也是分別針對一個波段和一個整體走勢而言的。置身於一波之中的兩個莊家操控手法:小幅上揚、上軌壓制下軌支撐,跟蓄勢待發的整理形態不一樣,而是邊拉升,邊洗籌,邊派發,出鏡率雖沒有上三個經典形態高,但作為最具典型意義的態勢行為,還是頗值得在意的,要不然會給操作上帶來不小的麻煩。小幅上揚股價起始以小幅上揚的形式,不急不燥沿著堅挺的五日均線爬行,有的連續收小陽,有的一下收陽一下收陰,靠近五日均線就彈升,遠離便回調,在沒有爆發一次大漲幅之前,不必憂慮冷不防掉下來,倒是擔心屆時犒勞你一塊「肥肉」,能不能吃進嘴裡?因為大漲的那一天可能行情完結之日,當天保不住全陽是常有的事,即便能保住過後持股也得格外小心。上軌壓制下軌支撐有一種怪異而又常見的走勢,把握不好要左右挨嘴吧。時而攻勢凌厲大有破竹之勢,可突然冷不丁掉了下來;時而弱勢畢現似乎要坍價,可忽然又返了上去,不懂它走勢的規律,真能被折騰得夠嗆。這種莫名其妙的上、下,其實是頂有趨勢線上軌的壓制,低有十日均線的支撐,震蕩運行於較寬幅的通道之中,搞明白是這麼回事再不會大驚小怪了,藉此也提醒在做其它中線走勢品種的時侯,也應注意一下上軌壓制下軌支撐的規律,它好乾涉波段中股價的運行。這類走勢往往不同於大勢走出獨立的行情。下兩類「竹節式上揚」、「幅度比聯相」是附身於一個趨勢的波與波連接之中,給把握具有這樣規律走勢有很好的幫助,有著較為可靠的前瞻和預斷作用。竹節式上揚這種有點象竹子拔節式的漲式的個股走勢,通常也能走出獨立行情,它的間中調整不與大盤同步是比較惹人眼的,掌握了它的走勢規律駕馭起來輕鬆自如,由於節股中的小調短期完成,有似稍長整理,故作為中線操作無須進出,權且當作大波段持有好了。幅度比聯想不是牛氣衝天的市道,個股走勢多是一段一段的漸進方式,間中留有調整的空擋,每段漲幅的比例幾乎相等,於是把它簡說為幅度比。幅度比控制的是尺度和斜率、時間概念和形態規劃不見得雷同。幅度比給我們在操作中的提示不能用什麼別的規律來替代,它以獨具一格的形式分別預見新的升勢來臨、持續和將告一段落。尋找以上經典形態的時侯要注意,在大盤處於某種狀態時,相同或近似的走勢是主要的目標選擇。比如大盤在2002年3月5日的啟動,當時處於平台整理階段,(600218)(600729)等許多這類型的個股此起彼伏;還有2002年3月19日的大盤走勢五日彎至十日均線,就有一大批此類形態的個股紛紛相應(000555)。在這些整理和調整的形態中,有個不容忽視的屬狀態型的股市現象,那就是箱體運作,箱體狀態猶如雙底一樣始終貫穿在所有的股價走勢中,潛伏在不為人知的蓄勢階段和破位之際,不是有這樣的形容詞嗎!給我一個槓桿能撬動地球,在股市中可以這麼肯定,把箱體運作的把握准成,股市的機會讓你抓住了大半。留個作業,除了處於向橫趨勢的大箱體波動,階段性箱體運行都出現在那幾類經典形態中?答案:雙底的二低盤局,短暫整理,稍長整理,平台,回調的底部盤局。本章結束語:如果全程跟蹤一隻股票的話,能讓它在市場出現的機會一次都跑不掉,當然能清楚地識別每一經典形態,並在整理或調整到位啟動要漲時抓住它,市場機會就不會從手裡溜掉。這要求:著眼一波時,有那三個經典形態?著眼上升趨勢中間結合部的調整時,有那三個經典形態!如此這般,炒股賺錢還有難嗎?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十二星座名人的經典情書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第十五次訪華,演繹經典《白毛女》
※這些影視形象已成為不可逾越的經典,最後一個更是難以超越!
※經典語錄: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做著兩件事情:行走與選擇行走的路
※《張愛玲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