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攝影、人生三境界
第二境界:悟而未透,返虛入明。(柳永《鳳棲梧》其二)「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春愁》攝影:高新興
第三境界:通透圓融,已臻化境。(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驀然回首》攝影:高新興
第一境界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跡」;第二境界是「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第三個境界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第一境界中的「尋」,表明人向上天追問自身起源,追問所謂「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三個千古難題。第二境界中的「無」,表明人已經從自然中剝離出來,與外在的「水流花開」自成一獨立世界。而第三境界中的「萬古」與「一朝」的融合同一,則說明人對有限時空的超越,經過否定之否定之後達到天人合一之境。 王國維歸納的三境界,第一境界為求學與立志之境,此為「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為「行」之境界,為實現遠大理想而堅忍不拔。第三境界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後來,有人效仿「三境界」劃分法,又歸納整理出許多「三境界」來,列舉如下:有人研究孔子關於學習的論述,發現了學習的三境界:第一境界是「知之」;第二境界是「好之」;第三境界是「樂之」。 香港散文家董橋用毛澤東三段詞來比喻的讀書三境界,頗有見地。一曰:「此行何去?贛江風雪瀰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喻學海蒼茫,自感不足,目標明確,決心讀書,氣勢浩蕩。 二曰:「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表現讀書中不畏艱險,斬關奪隘,所向無敵之豪情。 三曰:「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比喻讀書後見識大長,知古博今,通曉人間正道。《往事越千年》攝影:高新興
有人以蘇東坡悟道詩來比喻婚姻「三境界」,就有點「俗」不可耐: 新婚燕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朦朦朧朧,有情人終成眷屬,糊糊塗塗,幸福得不知東西南北,為第一境界; 人到中年,「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休。及至歸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天天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婆婆媽媽加娃娃,循環往複,漸至平淡,為第二境界; 及至晚景,「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靜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少年夫妻老來伴,搭幫過日子,「色即空,空即色」,什麼都看透了,為第三境界。 還有的把讀書三境界歸納成:為知、為己、為人三境。 還有文人總結讀書三境界如《桃花源記》中所寫的「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也有把三境界引為企業家之大境界:第一境界是「大智慧」;第二境界是「大抱負」;第三境界是「大手筆」。掩卷思之,林林總總的三境界就是要告訴人們:第一要立志,要確立人生目標;第二要為實現目標而鍥而不捨的奮鬥;第三是工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一定會成功。 讀書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數人只停留在初級階段,或瀏覽,或消遣,或功利,或應付。僅少數不甘人生庸碌者可進入第二境界,或抒情,或寄思,或懷舊,或嫉俗。進入第三境界,非志疆智達者不能,或愛國,或空靈,或詭勇,或滔晦。「吞」至其博,「爵」至其深,「品」至靈性——若無博與深,則靈性無其根本。 有人用充滿禪機語言來說明: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空谷回聲》攝影:高新興
許多時候人生就是這樣,有迷惘、執蓍,也有豁然開朗。無論理想、事業、愛情或別的奮鬥目標,儘管每人的形式不盡相同,但都不斷的經歷著,反覆著人生的三境界。 朋友,你能將主觀感情外射於客觀事物嗎,你能將自己的執蓍和至誠,構築成一個嚴肅的、美而善的人生理想境界嗎,你能凝結和升華人生的精神境界嗎? 人生三境界遠不止這幾行字,這幾句話,只有用心去悟,用心去生活才能品味到它的真諦。讓我們認真來解悟人生三境界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