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孔子活得象喪家狗,我們能活出什麼?[轉貼]

水鏡曰:有讀者看過此文,甚為憤恨,評論道,"這些人辱罵先賢,腦子進水了。孔子是中國的符號,抨擊批評都可,辱罵則顯太過."在下以為這是誤讀了作者的意思.我的解讀是,作者沒有絲毫辱罵的意思,只是在表述事實,表述自己的獨到見解.同意青梔語君:「任何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孔子是,我們更是。而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屬於我們的也只有思想.[在下以為還有我們的身體.故強健我們的身體和我們的精神,乃是我們活著的第一要義.]收藏此文了,意在讀別人的文字,做自己的思考.

文/瘋子范

最近我的生活出現了一些變化,並直接導致了我思維的混亂。既遇天災人禍,又逢感情受挫,讓我幾乎無法認真的思考。經歷了這一些,我不斷地問自己,為何人越來越難以把握生活?所有對生活的憧憬為何會突然變得面目全非?未來又會發生什麼?而所有這些疑惑又會匯總到一個巨大的疑問當中:怎樣活?

必須承認,每一個人到這個世界都不是有備而來,而是接受命運的安排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然後適應環境,並學著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況,表達活著的意義。也許有人會問,活著就活著唄,為何要想這麼多意義?的確,簡單地活著是最好的一種生存狀態,但是事實是,我們沒有辦法讓自己活得那麼簡單。

--------------------------------------------------------------------------------現實的生活總讓我們處於不自覺的浮躁當中,每當我想追問一下生存的價值時,我都會想到一個人:孔子,這個中國歷史上活得最有價值的人,是聖人,是中國文化的代言人,他的智慧影響了幾千年。

然而,當翻看了孔子一生的經歷,我想說,孔子是一個悲劇,因為在他的那個時代,他活得相當的憋屈:相貌不揚,出身低微,家境貧寒,工作不順,懷才不遇,最終成為大家都認定並且他自己也認可的喪家狗。

孔子是私生子,那時被稱為「野合」的產物,這樣的出身背景讓孔子在人生的第一步就走得不順利。而孔子之所以取名叫做孔丘,是因為他出生時頭頂中間下凹四周隆起,長著這樣腦袋的人,在現代叫做大腦皮層複雜更加聰明,而在那時被稱為怪人。

孔子很貧窮,加上父母死得早,社會地位低賤,給人家做過倉庫管理員,也看守過牲畜。後來開始在一些國家流浪,生活沒有得到好轉,於是他到周學習禮儀,期間與老子有交往,學成後回到魯國,開始有一些學生找他學習。

以後的幾十年,孔子開始奔走於各個國家,尋找表現才華的機會,直至他最後回到魯國,他大概向七十多個國君求官都沒有得到知遇。也就是說,孔子的一生都在找工作,並且處處碰壁,常常失業,到一個地方總是干不長久,而離開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孔子被炒了魷魚或者混不下去了。

孔子處處求官,甚至低三下四,與我們現在所認為的聖人形象相去甚左,因此也讓他的一些學生感到不高興,認為他們的老師不應該再這樣狼狽不堪了,但是孔子依然希望能有國君用他主持國政,改變當時禮儀缺失道德淪落的狀況,他決定了流浪一生。

好運似乎從來就沒有光顧孔子。二十多歲,孔子在各國受排斥,遭驅逐,被圍困;三十歲,孔子在弱小的魯國勉強生活;三十多歲,齊景公想用孔子行禮儀,宴嬰認為繁瑣沒有採用,甚至有人想謀害孔子,孔子只好離開;四十多歲,在不守本分背離正道的年代,孔子的言說被輕視,失望中孔子打算不再做官;五十多歲,孔子在理想和誘惑下重新做官,有一點小小的成績,喜形於色,但很快因為齊國用美女離間孔子與魯君的君臣關係,孔子又開始流浪,險些被誤殺,流浪中被世人形容為喪家狗;六十多歲,流浪多年的孔子再次回到魯國,雖然魯國國君經常向孔子問政,但最終沒有重用孔子,孔子開始宣傳儒家思想,編修書籍,自稱「因為沒被世主所用,所以才有閑功夫學了許多技藝」;進入古稀之年,孔子經歷顏淵、子路等得意弟子的死亡,感嘆生命的脆弱與渺小,並預感自己的生命將不長久了,於是希望通過《春秋》一書給世人留下點什麼;七十三歲,孔子去世,死前七天夢見自己被作為殷人受人祭奠,在「哲人要凋謝了」的感嘆中黯然落淚;孔子死後,弟子們服喪三年,而子貢守墓六年才離去,後來許多弟子前往墓地居住,形成「孔里」。

孔子終生流浪被稱為喪家狗,有人說孔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有人說孔子跟隨暴君亂臣的行為很蠢,最後孔子終於經過多年的流浪回到了魯國。面對著一再失敗的命運,孔子曾經悲傷地問他的弟子:「我們有如此好的學說,為什麼還會落到如此田地呢?」而他最中意的弟子顏回安慰道:「先生的學說博大到了極點,沒有國家能夠容納先生,學說不被採納才顯現出君子本色。」

直到晚年,孔子才放棄了從政的最後願望,他開始全心鑽研學說,編修了《詩》《書》《禮》《樂》《易》《春秋》,並廣收門徒,傳播自己的主張。但是他始終覺得自己的一生價值沒有得到體現,顏淵死後,他對弟子子貢說:「我不抱怨天,也不怪罪人,下學人事,上通天理,知道我的只有上天了。」在孔子編寫春秋一書時,孔子說:「君子最怕的就是死後不能流芳百世,我的主張不能實行,我靠什麼給後人留下好名聲呢?」從這裡可以看出,孔子是充滿無奈的。

「君子最怕的是死後不能流芳百世」,聖人孔子大不用為此而擔心了。許多人生前榮耀顯赫,死後煙消雲散,而孔子生為喪家狗,死後成聖人,幾千年以來,孔子的言論成了中國文化的最高標準,孔子在中國文化的地位至高無上,如果孔子泉下有知,應該倍感安慰了。

孔子一生都在與自己的命運作鬥爭,但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他生前的沒落與死後的榮耀成了巨大的反差。

從他的有生之年來說,用現在的觀點來看,孔子無疑是一個悲劇。一個窮困潦倒的人,為了尋找生活出走他鄉,為了追問價值四處流浪,直至年老才失望到了極點,最後只能寄希望於自己的言說與著作能延續下去,但是死後的這一切,孔子已經看不到了。

歷史往往有著驚人的相似,大人物的命運往往附著濃重的悲劇色彩,但是它的影響卻是相當大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點,在我們生活著的這個五彩繽紛的時代,究竟需要怎樣活?無人知曉。也許我們都會需要孔子死後的魅力,而拒絕孔子生前的落魄。

物質時代,追名逐利各不相讓,娛樂時代,生旦凈末丑輪番登場,信息時代,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同台競技。這個看似簡單其實複雜的年代,我們需要怎樣活?我們能活得簡單嗎?我們的追求在哪裡?當雜交水稻之父和超級女聲同舉奧運火炬,你會為人生需要如何去奮鬥迷惑嗎?當驚天地震視人命如螻蟻,你還會喊出人定勝天的一番豪言嗎?這些問題,連聖人孔子都回答不了,因為他已經活得夠悲慘了,何況他老人家的那一套禮儀解釋不了我們這個花花世界。

--------------------------------------------------------------------------------從喪家狗到聖人,孔子的生前生後給我們留下了迷惑:人只有一生的時光,這一生是屬於自己的;人可以延續萬世的榮光,那萬世屬於別人。在一生里,孔子僅是喪家狗,在萬世中,孔子成為了聖人。試問我們每一個人,有誰願意用一生的痛苦換取自己看不到的那份榮光呢?

孔子本不願意成為喪家狗,無奈世道艱難不容人。我們這個時代又何嘗不是呢?如果不是為了追求生活,你我又何必背井離鄉?如果拋棄心中的理想,我們又怎會在陌生的地方流浪?如果我們能夠忍受世外桃源的清苦與孤獨,誰願意去聽取城市的喧鬧?如果不是為了活得更好,你我都不願意被現實的浮躁打擾!更何況,我們並不想做聖人,我們人生的規劃僅限於一生的時光!

文章引用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2791101009p3b.html

推薦閱讀:

如何讓我們開發的動力更多的服務於她人,讓女性了解一生的需求
「我們」愈加脆弱的婚姻
韓國又出十九禁,這麼黑的警察卻讓我們看到了光明!
我們所知道的太空--朱進
讓我們復婚吧

TAG:孔子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