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研究述評

作者:呂仁和 提要:本文對糖尿病的中醫病因病機、辨證分型、治則方葯、單方食療、針灸體療、合併症的治療及統一中醫診療標準等七個方面的研究進行了述評。指出目前存在各地診療標準不同,療效懸殊,合併症研究開展不夠等問題。主張堅持臨床實踐不斷創立新說,統一診療標準,重視證治規律研究。認為中醫治療糖尿病重點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及合併症,優選治則治法和篩選單方單葯二者不可偏廢。治療應集中在控制血糖、降低血脂、防治微血管病變三個難點方面。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的細胞代謝作用的缺陷引起的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質代謝紊亂的一種綜合征。據其臨床表現與中醫的消渴病基本一致。對於本病及其併發症的治療,祖國醫學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本文僅就30年來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研究述評如下。 一、病因病機的研究 近年來對糖尿病病因病機的研究不斷深入,除陰虛燥熱的觀點外又有新的創立。如氣陰兩虛,瘀血阻滯,脾氣虛弱,肝鬱氣滯等,這不僅豐富了糖尿病的病因病機理論。而且也為糖尿病的治療開闢了新徑。 (一)陰虛燥熱 這是一種傳統的觀點,一直是指導中醫辨治糖尿病的總則。基本病理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燥熱灼傷肺胃陰津,則口渴多飲;胃火熾盛,二陽結熱,則消谷善飢,大便燥結,疲乏消瘦;腎陰虧損,開合失司,則尿頻量多。在陰虛燥熱觀點上,又有病損在腎從腎證治,病損在胃從胃證治之分。 (二)氣陰兩虛 趙尚久認為糖尿病病程漫長,病情複雜,其病理變化始終以氣陰兩虛為焦點。氣陰兩虛,氣機升降紊亂貫穿疾病的全過程。氣虛津虛液不化,升降失職,津液不能升騰,既不能上潮以濡口腔,又不能四布以營養全身;氣虛津液不固,小便失攝,津液下流走泄;津液耗損必致陰虛,陰陽失衡,陰虛陽盛,化燥為熱,結聚中焦,消谷耗津,渴飲不休;津能載氣,津耗則氣散,水谷不化精微,五臟失養,肌膚不榮。故臨床形成以大渴喜飲,多食善飢,小便量多,疲乏消瘦為特徵的疾患。 (三)瘀血阻滯 祖國醫學很早就孕育了血瘀與消渴發病的理性認識,在《內經》、《血證論》中均有記載。近年來不少學者運用現代科學手段以中醫的四診為依據,結合血液流變學、甲皺微循環、血小板功能測定等方面對糖尿病之瘀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表明:①本病患者舌象大部分為暗紅、暗淡、紫暗或舌有瘀斑瘀點。②舌象研究表明,舌暗、紫舌主要表現為異形血管叢,微血管叢擴張,微血管增多,血細胞聚集,流速減慢,出血,血色暗紅。舌上瘀斑點表現與紫舌相似。這些微循環障礙的特徵形象體現了紫舌所代表的中醫「瘀」證實質。③本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改變多數較正常人顯著,主要為全血粘度、全血比粘度、血漿比粘度、紅細胞壓積等項測定值比正常人顯著增高,紅細胞電泳時間明顯延長。④本病患者甲皺微循環改變比正常人顯著,主要為甲皺毛細血管袢內紅細胞聚積、袢頂瘀血出血,乳頭下靜脈叢出現率多,血流緩慢,線粒流少,粒線流多。⑤本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強,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提示糖尿病人血液呈高凝狀態。⑥胰腺的病理解剖也部分表現出瘀血的組織改變。⑦有血管、神經合併症者甲皺微循環及血流變學改變更明顯。認為血液高凝狀態、血流瘀緩、瘀血阻滯是形成糖尿病血管神經併發症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脾氣虛弱 《內經》最早提出消渴病與脾胃在病理上的聯繫。張錫純指出:「消渴一證,古有上、中、下之分,謂皆起於中焦而及於上下。」人有認為消渴一病,雖與肺燥、胃熱、腎虛有關,但關鍵在脾,主張補脾養陰治療消渴病。程宜福提出脾虛是本病的主要病機。脾主運化,散精於肺,脾虛肺津不足則口渴多飲,通調不利,小便無節而多尿。脾主肌肉,脾虛肌肉失去濡養而消瘦乏力。另外脾虛濕阻,郁而必熱。濕熱交阻,傷陽耗陰,而致脾胃陰傷,發為消渴。 (五)肝鬱氣滯 大多數認為消渴病與肺胃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但與肝也有密切關係。肝主疏泄,以氣為用。情志所傷或大怒傷肝而致氣鬱化火,消爍肺陰則口渴多飲,胃陰被傷,胃熱熾盛則消谷善飢。肝腎同源,肝鬱化火,損及腎陰,而致約束無權,則多尿而甜。 這些來自臨床實踐的獨特見解從不同側面豐富了糖尿病的病因病機理論。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過上千例糖尿病臨床觀察及大量文獻整理,認為本病的病機初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以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疲乏為主要臨床表現。病變中期多為氣陰兩虛,絡脈瘀阻。臨床表現以口乾、乏力、氣短、舌胖質暗為主要特徵,典型的三多癥狀較為顯著,大多出現視物模糊、肢體麻痛、眩暈心悸、胸悶胸痛、水腫尿濁、中風偏癱等合併症。病變後期陰損氣耗陽傷,終致陰陽失調,痰瘀互阻,臟腑經脈嚴重受損而出現腎衰水腫、胸痹、壞疽、中風昏迷等嚴重的合併症。 二、辨證論治的研究 (一)辨證分型論治 關於本病分型,各家有據臨床主症分型,有據陰陽盛衰分型,有據陰陽結合臟腑分型,也有根據主要病因分型。儘管各家分型不同,但治療方葯大多相近,現分述如下: 1.根據臨床主症分型論治:以多飲、多尿、多食三個主要癥狀分為上、中、下三消論治。上消:以煩渴多飲為主,為肺熱津傷,宜清熱潤肺、生津止渴。方用消渴方、麥門冬飲、白虎加人蔘湯,或用玉女煎、玉宗散、消渴一方。上消偏實熱用二冬湯或玉女煎合千金黃連丸;偏虛熱用知柏地黃或六味地黃合三才湯。中消:以多食善飢為主,為胃熱熾盛,宜清胃瀉火,養陰增液。方用白虎湯、人蔘白虎湯、玉女煎、涼膈散、調胃承氣湯、生地八物湯、竹葉黃芪湯、黃連丸、調胃補中湯、消渴二方、清胃飲加減。下消:以多尿為主,宜滋陰補腎。陰虛火旺用知柏地黃湯;陽虛者用金簋、金匱腎氣丸或其它經驗方;陰陽兩虛者用六味地黃合五子衍宗丸加減。本病雖有上、中、下三消之分,肺熱、胃燥、腎虛之異,實際上三多症往往同時存在,僅表現程度上有輕重不同而已。所以治療上應三焦兼顧,三消同治。《醫學心悟?三消》篇說:「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可謂經驗之談。 2.從陰陽盛衰分型論治:可分為陰虛型、氣陰兩虛型和陰陽兩虛型三個證型。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通過405例觀察,分為陰虛熱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三型。北京協和醫院通過上千例觀察分為七型論治:①陰虛型治宜滋陰生津兼予活血。藥用沙參、麥冬、生地、葛根、丹參等。②陰虛火旺型治宜滋陰降火,兼予活血,主方同上,隨症加減。③氣陰兩虛型治宜益氣養陰兼予活血,方用增液湯加生脈散及生黃芪、山藥、蒼朮、元參、丹參等。④氣陰兩虛火旺型治宜益氣養陰降火,主方同上,加清熱葯。⑤陰陽兩虛型治宜溫陽育陰,方用金匱腎氣丸加減。⑥陰陽兩虛火旺型治宜溫陽育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湯。⑦血瘀型應活血化瘀,方用調氣活血湯[2]。 3.陰陽結合臟腑分型論治:蔣天佑分七型論治:①氣陰兩虛宜益氣養陰,方用黃芪湯合增液湯。②陽虛不固型宜溫腎化氣,方用金匱腎氣丸。③濕熱阻氣型,宜化濁利濕,方用甘露消毒丹。④陰虛失斂型,宜滋陰收斂,方用六味地黃湯。⑤肝鬱陰虛型,宜疏肝清熱,方用丹桅逍遙散。⑥燥熱陰虛型,宜滋陰清熱,方用六味地黃合白虎承氣湯。⑦陰虧三消型宜潤肺清胃滋皮膚,主用甘露飲合白虎湯。李良則提出治療八法。即清熱生津法、清胃瀉火法、滋補腎陰法、溫陽滋腎法、健脾益腎法、疏肝解郁法、活血化瘀法、滋陰解毒法。 4.根據發病的主要原因分型論治:有人認為脾虛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主張從脾辨證論治,①脾虛肺胃蘊熱型宜清熱瀉火健脾,用健脾清熱消糖湯。②脾氣虛型宜健脾益氣,用健脾降糖湯。③脾腎兩虛型宜健脾補腎,用健脾補腎降糖湯。④脾虛瘀滯型宜健脾活血,用健脾逐瘀降糖湯。祝身諶予對由瘀血引起者,另立血瘀型,用活血化瘀法治療。以上諸多分型方法,雖各有所長,但由於缺乏統一的辨證標準和療效評定標準。使療效難以評定,治療方案的優劣無法選擇。為提高本病臨床研究水平,優選最佳治療方案,筆者認為制定統一的中醫辨證與療效評定標準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二)辨證分型與客觀指標的研究 近年來不少單位探討了糖尿病中醫辨證分型與實驗指標的關係,概況如下:①病程與合併症的關係。張雲如報道陰虛熱盛型病程較短,合併症最少;氣陰兩虛型病程較長,合併症相對較多;陰陽兩虛型病程最長,合併症也最多,揭示本病發展是一個陰損氣耗陽傷的慢性過程。②與胰島素釋放試驗關係: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對120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血漿胰島素測定結果表明,陰虛燥熱型胰島素水平正常或偏高,示胰島功能正常,氣陰兩虛型胰島素分泌延緩,示胰島素儲備功能不足。張雲如等報道陰陽兩虛型者胰島素水平最低,屬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功能受損比較重。③與血脂關係:東直門醫院對74例氣陰兩虛型及46例陰虛燥熱型血脂測定結果,表明氣陰兩虛型較陰虛燥熱型顯著增高(P<0.05)。張雲如報道44例陰陽兩虛型中膽固醇增高佔55.3%,甘油三酯增高佔63.9%,與陰虛型、氣陰兩虛型相比,P值近於0.05。④與血小板聚集、血漿纖維蛋白原的關係:張雲如報道,糖尿病中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陰虛熱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三型間無顯著差異;血漿纖維蛋白原增高在陰陽兩虛中較明顯,佔90%。⑤與經穴溫度的關係:東直門醫院對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分別測定了雙側合谷、勞宮、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穴的穴溫。結果表明:陰虛燥熱型穴位溫差與正常人無明顯差異,氣陰兩虛型穴位溫差高於正常人,提示氣陰兩虛型糖尿病外周循環障礙,體表溫度失衡明顯。⑥與環核苷酸的關係:有報道陰虛型糖尿病cAMP/cGMP值接近正常值,氣陰兩虛型cAMP低於正常人,cGMP高於正常,cAMP/cGMP比值顯著降低,陰陽兩虛型cAMP/cGMP值下降更顯著。⑦與血漿皮質醇、性激素的關係:徐鴻達發現糖尿病陰虛型比氣陰兩虛型和陰陽兩虛型血漿皮質醇明顯增高。鄺安坤對女性絕經期後Ⅱ型糖尿病的血漿性激素觀察表明,雌二醇與睾酮的比值較正常絕經期明顯下降,偏氣虛型與偏陰虛型差別不顯著,血漿孕酮,雌酮濃度二組變化亦一致。⑧與尿17羥、17酮、尿3—甲基4羥基苦杏仁酸(VMA)的關係:李敬林報道氣陰兩虛型糖尿病17羥、17酮、尿VMA三值均高於正常,與糖尿病患者血漿皮質醇升高相一致。推測糖尿病病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腎上腺皮質、髓質功能的增強。綜上可知,中醫對糖尿病的不同辨證分型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的。需要進一步開展中醫辨證分型與實驗指標的相關研究,從而為糖尿病的中醫治療提供更客觀的科學依據,推動糖尿病的「病癥結合」研究。 三、治則方葯的研究 綜觀30年治療糖尿病的大法概括為:滋陰清熱、益氣養陰、補腎健脾、活血化瘀、行氣活血、補腎活血等,尤其是益氣養陰活血、補腎活血對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治療作用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 1.滋陰清熱:認為本病的基本病理為陰虛燥熱,故治療宜滋陰清熱為主,如山東東明縣人民醫院,採用三消分治法,上消用花粉、石膏、生熟地、知母、元參、山藥等;下消用生熟地、元參、花粉、山萸肉等;共治268例,總有效率為92%。田永淑用抑糖湯(生石膏、花粉、麥冬、熟地、石斛、益智仁等)治療215例,總有效率為70%。筆者對糖尿病早期出現二陽結熱,症見煩渴多飲,多食易飢大便燥結,多採用清瀉二陽,方用增液湯加生石膏、寒水石、生大黃等,對改善臨床癥狀及降低血糖均有明顯的作用,尤其對煩渴、多尿、大便秘結等癥狀改善尤為突出。因滋陰清熱所用藥物大多寒涼,故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寒涼損傷脾胃。 2.益氣養陰:認為消渴病久,陰損耗氣,而致氣陰兩虛,故治宜益氣養陰為主。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對328例成人糖尿病辨證分型,其中氣陰兩虛型佔76.52%。用益氣養陰的降糖甲片(生黃芪、黃精、太子參、生地、花粉)治療405例,其中氣陰兩虛型290例,總有效率81.4。山東中醫學院運用益氣養陰的消渴平片(生黃茂、人蔘、花粉、知母、葛根、天冬等)治療333例,總有效率為81.08%。藥理研究本品能顯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對鵪鶉實驗性高脂血症具有降脂作用。另外糖尿病一號劑、降糖丸、三黃消渴湯、人蔘降糖丸、滋陰降糖片、四合湯、人蔘黃芪湯、益氣補陰湯、五加參降糖片等均為益氣養陰方葯組成。 3.滋陰補腎:認為消渴病雖有肺熱、胃燥、腎虛之異,但關鍵在於腎虛,治宜補腎為主。不少單位報道用六味地黃湯加減(如陰虛火旺加知母、黃柏;陽虛加肉桂、附子)治療糖尿病取得較好的療效。中國中醫研究院以滋陰補腎的甘露消渴丸(生熟地、元參、黃芪、山萸肉、獲苓、党參等)治療I型糖尿病102例,總有效率為85.3%,藥理試驗證明本品對四氧嘧啶性高血糖症小白鼠和大白鼠腎上腺性高血糖症,有明顯降糖作用。鄺安望運用益氣補腎方葯(仙靈脾、枸杞子、熟地、党參、黃芪、玉米須、蠶蛹、桃樹膠)治療腎虛育齡女性I型糖尿病,不僅腎虛癥狀改善,而且血糖明顯下降。吳仕九等運用滋腎蓉精丸(黃精、肉蓯蓉、制首烏、金櫻子、淮山藥、赤芍、山楂等)治療腎虛型糖尿病170例,總有效率為87.1%。動物試驗證明,八味地黃丸能改善高血糖,增強實驗動物的糖耐量,改善提高腎陽虛患者血漿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說明八味丸具有降糖調脂作用。從補腎的藥物中尋找既降血糖,又能調整脂質代謝紊亂的中藥仍是深入研究的課題。 4.活血化瘀:隨著糖尿病之瘀血研究的深入,活血化瘀法的運用為糖尿病的治療開闢了新徑。祝諶予用「抗自身免疫」一號(當歸、木香、川芎、赤芍等)治療血瘀型糖尿病每多取效。邵啟惠以活血化瘀方治療36例血瘀型糖尿病,不僅臨床癥狀改善,而且全血比粘度、血漿比粘度、纖維蛋白原、血糖、血脂均有顯著下降。表明活血化瘀葯可直接或間接起到糾正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的作用、朱禧星採用丹參片治療觀察,丹參能降低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主要作用為抑制血小板合成前列腺素,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從活血化瘀的藥物中尋找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抗凝、促纖溶的中草藥。對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有待深入的探索。 5.益氣養陰,行氣活血:通過臨床觀察,血瘀型單獨存在者較少,多與氣陰虛或陰陽兩虛並存,且多挾有氣滯。我們採用益氣養陰行氣活血的方葯(黃芪、太子參、生地、花粉、丹參、紅花、枳實等)對氣明兩虛兼瘀的Ⅱ型糖尿病初步觀察50例發現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法對改善臨床癥狀,降低血糖、尿糖、調整脂類代謝紊亂,防治合併症方面均有較好的療效,總有效率為83.33%.在治療此類型病人中若兼有氣滯表現者選加柴胡、枳實、厚朴、佛手、蘇梗、香櫞等行氣之品可明顯提高療效。郭賽珊報道用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葯治療糖尿病也獲滿意療效。施賽珠等運用益氣活血湯(黃湯、紅藤、茵陳、虎杖、制大黃等)治療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其高脂血症及動脈硬化指數皆有明顯的改善,推測益氣活血葯可以預防Ⅱ型糖尿病血管病變。藥理研究表明益氣養陰葯人蔘、黃芪、生地、元參、葛根等均有降低血糖作用。活血化瘀的丹參、赤芍、川芎、當歸等均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的作用。這些結論為益氣養陰活血化察治療糖尿病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6.補腎活血:邵啟惠報道,治療消渴兼症使用滋腎活血法獲得一定療效。糖尿病合併網膜病變者用杞菊地黃丸加丹參、炒槐花、參三七粉。糖尿病腎病用濟生腎氣丸加丹參、衛茅。合併冠心病用六味地黃丸加瓜蔞、失笑散等。糖尿病神經病變用六味丸加雞血藤、忍冬藤。郭賽珊運用補腎活血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獲效。東直門醫院以補腎為主,兼以益氣活血,分期辨治糖尿病腎病100例,總有效率為72%。藥理研究表明:八味地黃丸、人蔘白虎湯、黃連丸(黃連、生地黃)、天花散、玉宗丸、玉液湯等均有較好的降糖作用。單味玉竹、蒼朮、地骨皮能顯著降低四氧嘧啶實驗性高血糖。蜂乳、桑葉能顯著降低四氧嘧啶和腎上腺素性高血糖,知母既降血糖又降尿酮,葛根既降血糖又活血化瘀,人蔘既降血糖又降血脂。另外,寧夏枸杞根、石榴皮、仙鶴草、元參、蒼耳、玉米須、虎杖等均有降低血糖作用。 四、合併症的治療 糖尿病的合併症十分複雜,防治糖尿病的合併症是治療糖尿病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僅將臨床報道的資料概述如下。 1.糖尿病酮症:雖有報道用溫清飲、三黃飲(生地、黃連、黃芪)、調胃承氣湯合白虎湯加減治療糖尿病酮症獲效。但臨床上辨清酮體產生的原因非常重要。對糖尿病酮症昏迷病人應採取積極措施中西醫結合搶救治療。 2.糖尿病腎病:屠伯言報道辨證論治13例,脾腎陽虛治宜溫腎健脾,方用真武湯合參苓白朮散加減,肝腎陰虛治宜壯水制火,活血利水,方用生脈飲加熟地、山藥、益母草等,結果水腫明顯消退、尿蛋白不同程度減少、血肌酐有所下降。程益春治療糖尿病腎病著重從脾腎論治,水腫型辨證脾腎陽虛者,擬健脾溫陽、利水消腫,實脾飲加減;辨證心腎陽虛者擬溫腎強心、化氣行水,苓桂術甘湯加減;無水腫型辨證陰虛陽亢者,擬滋陰潛陽,杞芍地黃丸加減,脾虛胃逆擬益氣健脾,和胃降逆,四君子湯合二陳湯加減。筆者將糖尿病腎病分為三期:DN早期,DN臨床期,DN腎衰期;三型:脾腎氣陽兩虛型,肝腎氣陰兩虛型,心腎氣陽兩虛型。採用分期辨治,治療原則為補腎健脾,益氣活血,療效滿意。 3.合併視網膜病變:肝腎陰虛者用杞菊地黃丸或石斛夜光丸;陰虛燥熱用玉女煎、增液白虎湯;肺腎陰虛者用二冬湯、增液湯、生脈散合芍藥甘草湯;陰損及陽用金匱腎氣丸。牛滿山自擬固本止血湯、固本祛瘀湯、固本散結湯,分別用治消渴病眼底出血期、吸收期、恢復期有效。張懷安對視網膜出血、水腫、滲出者擬養陰清熱,方有增液場合白虎湯加減;視網膜出血久不吸收,甚則玻璃體積血,擬涼血活血,方用清熱地黃湯加丹參、三七粉;視網膜出血機化應補腎壯水,方用二至知柏地黃湯。東直門醫院採用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法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獲一定療效。此外,糖尿病還經常合併周圍神經病變、心血管病、腦血管病變、皮膚感染、膀胱病變、腹瀉、陰部癢瘙等,多根據具體病情辨證施治和對症治療。 五、單方、驗方與食療 近年來發現一些單味中草藥具有很好的降糖作用。如亞腰葫蘆製劑、番石榴製劑、苦瓜精提物、黃魚鱔提取物、白僵蠶沖劑、玉米須、冬瓜飲、地骨皮飲、麗仁降糖片、潺稿煎劑、南瓜粉、豬胰製劑等。1979年WHO召開的傳統醫學治療心血管、糖尿病諮詢會上,印度Snarma醫生提出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有:紅頭草、蒲桃、稀藤草、苦瓜及印紅瓜,認為沒藥對心肌梗塞並發糖尿病療效較好。美國Canary教授介紹了美國用蒲桃、荔枝核、木通、蘇木治療糖尿病的經驗。用於食療的有:麥麩和麥粉混合食用,雀麥療法,多食洋蔥、芸豆、香菇、蚌肉苦瓜湯,玉米須褒瘦豬肉,山藥苡米粥,薏杞粥,芹菜粳米粥,杞子燉兔肉,人蔘燉服,豬胰褒北芪,豬胰褒苡米,豬胰褒山藥等。 六、展望 中醫藥辨證治療糖尿病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有不少急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今後糖尿病的研究應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在全國範圍內集中力量,相互協作,完成重點地區的糖尿病調查,了解我國糖尿病的患者、臨床特點、誘發因素。採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創立糖尿病及併發症的早期診斷方法。②中醫藥防治糖尿病應以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作為主要對象。系統整理祖國醫學對糖尿病治療的寶貴經驗。充分重視中醫藥防治糖尿病的豐富手段,吸收現代醫學治療糖尿病的措施。根據糖尿病的不同發展階段,逐步研究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防治方案。③臨床研究應有全國統一的中醫辨證及療效評定標準,設計應嚴密,方法應先進,治療上應集中在控制血糖、降低血脂、防治神經血管病變三個難點上。著重總結辨證論治指導下的系統方葯,但不忽視在疾病某一階段上最佳治則方葯的研究,亦不偏廢單味葯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作用。④重視糖尿病飲食療法的研究,開發研製出具有降糖、調脂、祛病延年的糖尿病飲料或食品。⑤以古今防治糖尿病的復方、單味中藥為線索,集中力量篩選提取臨床常用的療效較好的復方及單味草藥的有效成分,研製療效可靠的中藥新劑型。⑥深入開展對糖尿病併發症的研究是中醫藥防治糖尿病的重點。就研究糖尿病大血管病變與地區分布、飲食特點、脂質代謝、高血糖、血小板功能的相互關係。觀察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作用與機制,針對糖尿病的不同血管神經併發症研製出療效可靠的系列中藥新製劑。
推薦閱讀:

不凡的日誌   醫藥(47) 
脊髓型頸椎病的中醫藥治療進展
醫藥級蒙脫石研究相關資料
余甘子在藏醫藥中的應用
明朝知穀雨,無策禁花風

TAG:醫藥 | 中醫 | 糖尿病 | 臨床研究 | 治療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