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疫苗困惑

兩歲以內寶寶接種疫苗的次數頗為頻繁,疫苗到底安不安全,哪些疫苗該種哪些可以不種,出現副作用又該怎麼辦?目前醫學界普遍認同疫苗的作用,醫生專家的建議是,家長與其過分擔憂疫苗副作用,還不如嚴格掌握禁忌證,安全選擇疫苗。

身體周刊記者 屠俊

乙肝疫苗、卡介苗、小兒麻痹糖丸、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才一歲多的童童打過的疫苗不少,在6歲前還要接種許多疫苗,這讓80後爸爸心存憂慮。作為一個萬事有想法的海歸憤青,他很不滿意「強制」接種,更不放心疫苗的安全性,要知道,隨便上網搜搜就能看到許多疫苗陰謀論、疫苗致死或產生嚴重不良後果的觀點。

根據中國預防接種相關規定:預防接種證是個人接種記錄的有效證明,在入托、入園、入學時需要驗證,在辦理出國手續時,許多國家也要求提供接種證明,接種證應妥善保管。那疫苗到底安不安全,哪些疫苗該種哪些可以不種,出現副作用又該怎麼辦?

目前醫學界普遍認同疫苗的作用,當然,作為生物製品的疫苗,不可避免會引起個別孩子一些排異、過敏反應,這往往與孩子自身的體質有關。醫生專家們的建議是,與其杞人憂天、因噎廢食,還不如嚴格掌握禁忌證,安全選擇疫苗來降低這個本身就微乎其微的風險。

對疫苗的恐懼

事實上,對接種疫苗的恐懼從來就不是新鮮事。在18世紀,愛德華·詹納首次用一種溫和的疾病牛痘全民預防接種對抗致命天花時,諷刺作家就以卡通的形象將接種疫苗的病人畫成牛頭。如今,疫苗的爭議還在繼續。

某些人的觀點是,疫苗的作用在於激發人體產生針對於特定病原體的抗體。當接種率達到80%的門檻時,疫苗不單為接種者提供保護,同時也降低了感染率,中斷了傳播鏈,從而保護了其他未接種的人,比如由於特殊原因無法接種疫苗的人或接種疫苗但無法產生免疫力的人。這就是所謂「群體免疫」。

一些疫苗捍衛者認為,接種疫苗可以說是史上最具醫學成就的發明,我們無法計算它挽救了多少生命,但是它確實幫無數的人免於病毒性腮腺炎、百日咳和脊髓灰質炎等疾病的痛苦。

案例隨處可見,通過接種預防,在北美百日咳的發病率已由峰值時的30萬例每年下降到1萬例每年,而百日咳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程可遷延數個月,此種疾病傳染性很強,常引起流行。患兒的年齡越小,病情越重,可因並發肺炎、腦病而死亡。

我國對於這種疾病的預防也是成績斐然,「從我們國家2002年一直到2009年的每年百日咳報告書顯示,患者從2002年的6619人降到2009年的1912人,2012年是2113人,與我國13億人口相比,百日咳的報告數應當說相當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教授朱啟鎔說。

朱啟鎔長期從事小兒感染及傳染病的臨床、教學、科研及實驗研究,他說:「假如沒有像百日咳、破傷風、白喉三聯疫苗(簡稱"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和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全球每年可以有2877000人死亡;破傷風是嬰幼兒的常見病之一,在農村特別嚴重,一旦破傷風發病,到醫院的救治成功率非常低,大部分死亡;另外,我們連續10年都沒有出現白喉暴發,就是因為我們三月齡的寶寶就要開始接種百白破疫苗了。」

效果顯而易見,可父母們為什麼還是恐懼給他們的孩子接種疫苗呢?答案也許來自於不斷增長的醫療機構信任危機,來自信用度不高卻被廣泛宣傳的科學研究結論,以及蔓延在網路上失實或者以訛傳訛的信息。

就拿引起軒然大波的安卓·沃克菲爾德(Andrew Wakefield)的疫苗研究來說,大多數科學家對其都持有懷疑態度,2002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調查結果最終肯定了這些科學家的懷疑。

沃克菲爾德發表在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觀點宣稱:麻疹、病毒性腮腺炎以及風疹疫苗會導致腸道疾病並引發自閉症。這份報告引發了群眾反對強制接種疫苗的遊行。然而,隨後丹麥研究人員審查了所有1991和1998年之間出生的兒童免疫接種記錄和自閉症診斷情況,發現未接種疫苗的兒童跟已接種疫苗兒童在自閉症診斷上並無不同。

當沃克菲爾德被披露私下收受了來自一個律師小組的一大筆贈款時,《柳葉刀》的這份研究報告更加失信於人。這個律師小組正致力於搜集針對疫苗生產商的不利論據,以便進行起訴。最後,十個沃克菲爾德論文的合著作者撤回了他們的研究,宣稱報告結果是無效的。

「接種疫苗首先是保護了受種者自己,在此基礎上,接種的人多了,形成免疫屏障,也保護了那些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接種疫苗的人。事實上,現在的絕大部分家長都公認疫苗的防病效果,也很願意給孩子接種疫苗。」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京華信醫院保健科副主任醫師鄭東旖說。

選擇疫苗的學問

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或利用其某些成分及其代謝產物為原料,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製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製劑。

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的特性,當機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後,免疫系統便會產生相應的抗體,當機體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免疫系統便會迅速調動免疫記憶,製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

不可否認,疫苗作為一種生物製品由於其本身的屬性,接種後個別孩子確實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發熱、接種局部紅腫熱痛等,那麼如何才能更加安全地為寶寶選擇疫苗?應該說,嚴格掌握禁忌證比杞人憂天、過分莫名恐懼更為明智。

「2005年國務院頒布的《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中,將疫苗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執行國家免疫規劃時增加的疫苗,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應急接種或者群體性預防接種所使用的疫苗,如卡介苗、乙肝、流腦、乙腦等;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當然,從防病的角度來說,二類疫苗對保護孩子的健康同樣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鄭東旖解釋道。

有些媽媽會認為,我國將疫苗分為一類和二類疫苗,原因是一類疫苗相對二類疫苗更加成熟,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而二類疫苗可能沒有一類疫苗這麼重要。

對此,鄭東旖解釋:「其實一類苗和二類苗的劃分是一種行政分類,不是醫學分類,在國外是沒有這樣劃分的,而且兩者的區分也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比如,1997年之前甲肝、麻風腮都是二類疫苗,需要自費接種,但是在1997年以後隨著經濟財政狀況的好轉和疫苗生產能力的提高,北京市首先把甲肝和麻風腮轉為一類疫苗,其他省份隨後跟上。」

至於安全性,鄭東旖說:「目前正式上市的疫苗都是比較安全的,因為我們國家所有的疫苗在上市之前,都經過了嚴格的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對於進口疫苗中國尤其謹慎,即使在國外用了十多年的成熟疫苗,在中國上市之前,還要經過嚴格的Ⅳ期臨觀,確定這種疫苗是否適合中國孩子。經過大量的研究以後,有效性、安全性都得到了肯定,才會投放在中國兒童身上。」

另外,二類疫苗也是一類疫苗的有效補充。例如,兩個月的寶寶,是選擇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俗稱「糖丸」)還是選擇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呢?如果孩子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缺陷或者正在使用免疫抑製劑治療,這些都是服用糖丸的禁忌證,貿然服用糖丸就不安全,這時候就需要有滅活的脊灰疫苗做補充和替代。

鄭東旖提醒說,孩子選擇疫苗,並不能只是簡單地根據一類或者二類做截然區分,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是疫苗的性質,這個疫苗是預防什麼疾病,孩子的健康狀況是否適合接種以及家庭經濟狀況來進行綜合判斷,很多家長甚至沒有仔細閱讀過疫苗接種手冊和疫苗接種告知書,其實了解每種疫苗的適應證和禁忌證非常必要。

按製備工藝分類,疫苗還包括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等品種,這些專業術語也讓父母們困惑不已。

鄭東旖介紹,滅活疫苗就是老百姓說的死苗,這是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病原微生物滅活製備而成的製劑,如百白破、流腦、乙腦等疫苗。其特點相對於減毒活疫苗來說,免疫作用弱,須多次注射,但其安全性相對較好且易於保存。而減毒活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細菌或病毒)在人工訓育的條件下,促使產生定向變異,使其喪失大部分的致病性,但仍保留一定的剩餘毒性、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而製備的疫苗,將其接種到人體後,使機體產生一次亞臨床感染而獲得免疫力,如卡介苗、麻疹、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風疹等疫苗。

「相對於滅活疫苗來說,(減毒活疫苗)免疫作用強,接種量小,一般只需接種一次。但減毒活疫苗還是有一點毒力在裡面,安全性和穩定性較滅活疫苗差,且不易保存。所以說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各有優缺點。」鄭東旖說。

但是,對於免疫功能低下或者缺陷的孩子,減毒活疫苗是不能接種的,因為這類孩子一旦接種減毒活疫苗後,副作用可能比較嚴重,甚至出現疫苗相關病例。然而要判斷一個貌似正常的2個月寶寶是否有免疫功能缺陷,即使是醫生一時間也很難做到。

目前臨床上尚無法完全判斷和篩選出所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這是因為如果要準確了解一個孩子的免疫功能狀況,需要抽4-6毫升的靜脈血,可能要花數百元錢做免疫功能檢測才行,但是,對於一個還沒有生病的小嬰兒,醫生一般不會選擇去做這種過度檢查。

「當然,如果我們的寶寶在出生時已經存在這些情況:早產、低出生體重、人工餵養、嚴重濕疹、出生後反覆感染,比如說肛周膿腫、鵝口瘡等等,家長就要特別注意孩子體內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鄭東旖說,如果孩子確實存在這些情況或者家長有疑惑,應該去諮詢專業兒保醫生,而不是貿然選擇減毒活疫苗。

自定接種時間表?

出於各種擔憂,美國大部分父母都希望推遲給孩子的疫苗接種時間,他們改變了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所建議的注射時間表,增加了接種疫苗的時間間隔,但大多數專家認為這有害無益,非但沒有降低接種風險,還降低了兒童總體免疫水平,自定時間表也不容易堅持。

在我國,2歲以內寶寶接種疫苗的次數頗為頻繁,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之內就要接種乙肝、卡介苗,滿月後一直到6歲,還要接種許多疫苗。

為什麼要制定這樣的時間表?這是由於母傳抗體在寶寶出生後6-8個月就基本消失了,如果孩子不接種疫苗,他體內的抗體水平上升非常緩慢,可能到15歲的時候還沒有達到出生的水平。所以半歲以後的孩子是很容易生病的。

「如果我們在半歲之前把該打的疫苗都接種了,那麼寶寶體內的抗體水平會上升得非常快。所以,一個孩子要想對於各種細菌和病毒有足夠的抵抗力,只有在半歲之前把相應可以接種的疫苗全部接種完,那麼半歲以後抵抗力上升了,才能保護孩子的健康,如果已經到了孩子發病高峰期,再去接種疫苗,就會向後推延孩子得到保護的時間,所以孩子越小,半歲以內接種的疫苗反而越多越密集。」鄭東旖說。

而麻疹疫苗則要延後至8月齡接種,這是為了避免母體抗體的干擾,「但現在有一個問題,因為媽媽不是得麻疹產生的抗體,而是從小打了疫苗產生的抗體,長大後可能又沒有再去打麻疹加強針,孕母體內的麻疹抗體水平不高,所以傳給孩子的抗體就很少,因此有的嬰兒還不滿8月齡就感染了麻疹,所以最近麻疹的發病分兩個階段,一個就是8月齡以下,這是在兒童中間最普遍的,另外一個是15歲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朱啟鎔說,麻疹疫苗的持續時間是到不了10年的,孩子長大後還應該補種。
推薦閱讀:

顧家會不會妨礙人的發展?
直面心中的困惑
朝韓若戰日欲派兵 韓感困惑 - 快訊-文匯網
孩子常見的十大性困惑
人間恩怨與困惑,由心所生

TAG:疫苗 | 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