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蓮花生大士的教導
包卓立:下面,我們介紹一下蓮花生大士對移喜磋嘉的教導,有些是她苦行以前教的,有些是苦行以後教的。
翻譯:第一,要有一位可以信賴的,真正的悟道上師。這位上師需要得到過不曾中斷過的傳承。蓮花生大士就是這麼一位上師。第二,不要輕易把法傳給那些會誤解法的人。第三,不要傳法給那些不精進,把法浪費掉的人。這些人就像商人一樣追逐名利,修行對他們來講並非人生大事,他們不求進步,只要有一點點成就,就會沾沾自喜。他們不會好好保護法的傳承,相反,他們會不經意的誤傳教法。第四,如果你要即身悟道的話,就一定要精進、自守戒律、念念在道上。
包卓立:從這裡我們可以理解,為甚麼有些法老師不准我們修。老師也經常批評我們,好像學佛都是為佛菩薩學的,為老師學的。哦,我打過坐了,夠了,我聽過法了,夠了。
翻譯:(上面講的都是原則,下面是細節。)白天時,要把一切所感所想當成夢境一樣,放鬆,讓一切都自然發生,不要有人為的痕迹,不要用分別心去修正什麼,一切都應該是自在,開朗的。你身心都在休息,同時心中一片清明。
懷師:學佛到了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算是有一點點基礎了。《金剛經》最後四句偈子已經告訴你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幾句話,不光是理論的總結,實際上是修行的三摩地,是一個境界,一個功夫。那麼,怎麼做到呢?由打坐開始,然後平常都處在那種狀態中。打坐時有這麼個境界,下座,還有老婆孩子,還要做事,還要像在坐中一樣,如夢如幻。這是密宗的大法,叫夢幻觀。老實講,現代人打坐也到不了這個程度,古人也很少。真正做到了,身體若有若無,好像夢中的境界一樣,其實也沒有夢。假使有那麼一點點念頭動,也好像夢一樣,隨時空得掉。隨時若有若無,如夢如幻。
夢幻觀瑜珈是普賢如來化身也就是金剛薩埵所傳承的法門。如果你隨時都在那個境界中,身體比睡夢還鬆軟,即使不修氣脈,氣脈自然就通了。打個比方,那種情形就像喝酒喝到七分醉,人很放鬆。還有一種體會是用眼神,你半張半開看前面一個東西,不動,把神收回來,慢慢一切都是幻的了。看前面一個人,就像一個影子。常住這個境界,慢慢的整個世界都變成一個夢境,都是空的了。
包卓立: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經驗。要修行,一定要讀很多書。即使是同一個法門,不同人有不同的經驗,用不同的語言說出來。你第一次看到某種修法時,也許心中沒有什麼共嗚,但種下了種子,以後再碰到,說不定會有共嗚。或者,有的修法你一看見就有共嗚。所以讀書能學到很多東西。
翻譯:到了晚上,則要以清醒為修道的根本。也就是說,不要讓自己掉在昏沉里,要保持清醒和心的靈敏。半夜時,將法融於沉睡之中,心中要有一個很強的念頭,讓自己夢中清楚自己是在做夢。這樣修行,你就可以做到即使在夢中亦不忘教法,就能解脫惡夢了。早上醒來時,則要以法為修道的根本。也就是說,一旦醒來,馬上就將法融於心中,不要掉進昏沉散亂,不要偷懶,要精進、自律。
懷師:密宗分兩部分,一是夢成就,一是幻觀成就。白天和夢分不開,白天做事就好像做夢一樣。打坐念佛也是夢,不過是打坐的夢,念佛的夢。下座了則是另一個夢。到了夢中,則好像白天一樣,很清醒。如果能夠做到像白天那麼清醒,就不得了了。然後自己可以改變夢境。比如夢到火起,自己知道在做夢,念頭一轉,就把火變成水了。慢慢這樣修,修到夢中亦不動念頭。然後獨影境界起來,能夠前知,能夠後知,過去的事知道,未來的事也知道,一切都知道。白天的一切物質人生,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個大夢,要空掉就空掉,要有就有。這是夢成就。
夢也是幻,幻也是夢,但嚴格講起來,夢與幻有差別。現在開著燈,比如你看著前面,眼睛不動,時間久了,眼睛疲勞了,前面就變虛晃了,這是幻。真到了幻觀的境界,一切物質都變成軟的了,像麵粉一樣,一切東西都是影子,慢慢看到一切都是空的。這與精神分裂只一線之差,一般人到了這個境界就嚇壞了,以為自己神經衰弱了,精神分裂了,不敢修了,要去看醫生了。幻觀成就修成了,山河大地也是幻的,要穿過去就穿過去了。這當然要很高的功力,不是說說就做得到的。這是幻觀成就。
這時,沒有時間空間感了,但還可以走路。這時走路是阿賴耶識引發身識的現量作用。所謂現量,就是進入幻境界去了,用到哪一識,哪一識就呈現,用到眼識,眼識就呈現。
懷師:這個學理分析起來很深的。現量與比量不同,像我們現在翻譯,是比量,是思維意識的作用。所以打坐,或者雙修,要達到這個境界很難的。
翻譯:專修的時候,不要穿別人的衣服,因為那會玷污你的修行。要嚴格遵守一個平衡的飲食習慣,不要吃太油膩的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容易干擾你心理的平靜。
懷師:中國道家把閉關叫做「入圜辦道」。道家正式修的時候是不看書的,專門做功夫。飲食要特別注意,要少吃多餐,餓了就吃一點點。一般是一日三餐,或五、六餐,七、八餐,慢慢減少,最後辟穀,不吃五穀肉類,只喝水。最後達到「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的境界。神滿不思睡就是晝夜長明,腦子晝夜清醒,但是空的,無念的。
翻譯:閉關時,不要改變床和打坐的位置,否則,禪定的境界會受干擾,打坐也會遇到一些突發性障礙。
懷師:拿普通人來說,有些人是認床的,出門睡人家的床,或住旅館就睡不好,生活習慣很難改。以道家來講,修道有四個重點:法、財、侶、地。法就是方法。財就是錢財,生活需要錢啊。侶不光是指男女雙修的那個伴侶,也包括一個能招呼你的、道上的伴。所謂地,就是說要講究風水地氣,拿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地球磁場。所以釋迦牟尼佛到處找地方,最後在菩提樹下悟道。據佛經說,自上古以來,那個菩提樹下的那一塊地是金剛地,有地氣升上來,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是在那個位置成道。初步開始,「地」是重要的,稍稍有成就以後就不一樣了,到處是道場,隨時隨地都可以成就,不須受這些拘束。
翻譯:不要一次發願就完了,要天天發願,否則容易變得懶散。閉關時,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境界,不要執著於這些境界,不要有分別心;不要接受或拒絕這些境界,要順其自然,心時刻在自然自在之中,繼續修道就好了。閉關時,一定要嚴格自律,接受不舒適的條件,不管任何事情發生,都不要輕易提前出關,不要較易的向困難低頭。
懷師:這裡我特別補充一下。初步閉關,自己要給自己規定功課,心裡想著,十手所指,十目所視,都有佛菩薩、護法看著你。孔子也講過,「小人閑居為不善」,普通人,小人,只要一有空閑就散漫鬆懈了。其實,偷懶、懈怠、散漫本身就是罪過,所以佛法講精進。
像我個人來講,閉關的時候,一點也沒有懈怠過,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兢兢業業用完。睡眠也是功課之一,也要管理自己,不能貪睡。小時候讀書,除了老師規定的功課之外,我回到家裡自己都定了功課表。上午起來吃完早飯做什麼,下一個鐘頭做什麼都定好的。現在雖然不用功課表了,但幾十年來從沒有鬆懈過,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像最近,白天把跟你們的這些事做完了,回去差不多十二點了,再看些資料就到兩三點了,然後開始寫東西,一直到天亮六點鍾,睡一會兒,很快就又起來了。事情很多,從來沒有鬆懈過。
你以為,我每天來這裡,只是陪大家聊聊天啊,在我認為,這不是聊天,我是在方便度化,我都在點你們。這對我來講並不是甚麼高興好玩的事。每天,我都要見許多不想見的人,聽許多不想聽的話,講許多不想講的話,做許多不想做的事。所以,你們平常生活就要嚴肅精進,平常修行就要把自己管理好了。不管你是修儒家,道家,什麼家的,就是做個普通人也應該如此。其實,這樣做都會迴向你自己,都會成為你自己的磨鍊和功德。這是趁這個機會補充的。
翻譯:做念誦修行時,要把每天分成三到四個時間段,每一個時間段都要督促自己做念誦。最好每天一千遍,再差一點也要五百遍,至少也要一百零八遍。在所有咒語中,「嗡阿吽」是一切咒的根本(是普賢如來的根本咒)。滴水匯合成大海,只要你嘴唇閑著的時候,就要念咒,這樣積少成多,最後會有成就的。修法與正見合一才是修行的正確路線。所謂修法,就是你在修習的那個法門,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都包括在內。所謂正見,就是能見空性的那個見地,以及自性光明。如果沒有悟到自性空,你就沒有得到正見。只有正見而沒有修法,你就沒有實修的經驗,只有修法而沒有正見,那麼你就沒有把真正的法放於實踐之中(那麼你就沒有修行真正的法)。因此,二者不可分離。
懷師:這裡的自性光明不是指物理的有相光,而是指無相的智能光明,是本體功能本來具有的。《聖經新約》里說,「神即是光」。一般基督教徒以為講的是物理的光,都錯了。更準確的翻譯是:「神即是般若的智光」。一般人一說起上帝,就著相了,就想起了威武的堯舜禹湯,或者黃帝。這都是錯誤的,神是智慧的成就。
翻譯:上座與下座無二,只有這樣你才能得到空性。禪定時,你要如法而行,不用意識思維,但心中一切明明了了。出禪定時,你要深深領悟一切現象沒有自性,一切皆空。不要執著於空性所現的各種境界,也不要為這些境界興奮好奇,做到這一點,你自然會進步到禪定與出禪定無別,你自然會從思緒中解脫出來,就自然會煙消雲散,藍天現前。
懷師:這位老師指導得很好,很清楚。他教的都是大乘禪修的方法。沒有分別心,不管是上座還是下座,隨時都在一念清凈中。在這個三摩地的境界,就連定境都是空的。所謂空,沒有一個空相,一切無相。在這樣的境界中,智慧進步當然很快。但是,人人曉得講,個個做不到。哎呀,老師啊,我就是空不了。這一句話,已經著空相了。一般人以為,「空」就是把那些雜念都分別去掉,另外有一個空出現。那還是空嗎?那是一塌糊塗的有!所以我常講,我最討厭一般學佛的人,一臉的「佛氣」,滿身的「佛相」,滿嘴的「佛話」,聽了就討厭。本來給你講空嘛,你這樣擺一副修行的樣子,早就空不了了。空是非常洒脫,非常自在,是大自在。
翻譯:禪定時,你融於法的自性之中。當昏沉出現時,你觀其自性,你會發現昏沉無自性,本來空。當散亂出現時,你觀其自性,你會發現散亂本無自性,本來空。
懷師:昏沉與散亂是兩個現象,一切眾生不是在昏沉中,就是在散亂中。一般人睡醒時,眼睛還沒張開,身子還沒起來,思想已經出來了。那就是散亂。細一點的散亂叫掉舉。眾生一醒來就散亂,不散亂、不掉舉就昏沉。粗的昏沉就是睡眠。有時候,你覺得沒有睡,但身心不清明,那是細昏沉。其實散亂昏沉也沒自性,它的本性也是空的。因為,散亂久了就昏沉,昏沉久了就散亂,反反覆覆,昏沉和散亂都是停不住的。
翻譯:不要只在靜坐的時候才心法合一,一下座就「我是我,法是法」了。你要把一念不生,禪定時所見到的那個無相的法之本體,應用於下座後的日常活動中,行、住、坐、卧都無分別,要時時刻刻如法而行,永遠在「合法」的境界中。
把布施、懺悔、修法與日常生活分離開來,你就無法清除自己的業障。真正修行是把「合法」之行貫穿於自己的一切行動之中。「合法」者,就是你時時刻刻都在禪定,時時刻刻都有布施心,時時刻刻都在做「合法」的事,比如念誦,行香,等等。你的一切行動都無條件的與法一致。所以,要無分別心的修行身語意的善行。修法有成就了,你就會感到內在的樂、明、無念。不要執著於自己的情緒,你的思想就自然得解脫了。
懷師:達摩祖師講「二入(理入、事入)四行(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四行裡面最高的那個成就是「稱法行」,就是隨時隨地都在法當中,隨時要合法。「法」不住空也不住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打個比方,就像電插頭一樣,隨時要插對了才行。
翻譯:如果你行善行的時候,還有我和他的分別心,還有我在作善事這麼一念的話,你的善根終將枯竭。如果你為名為利作善事,你則曲解了修善行的原意。你要把善行變成一種不需要思維,自然自覺的行為,要把所有思想感覺化為虛空。這樣,不管你修什麼法門,你都能夠不斷擴大你的善根,直至到達無上證悟。
修行首先要打好基礎。如果你功德累積不夠,你就不會遇到一位真正的上師善知識。如果因緣不夠,你就無法理解教法。如果你沒有誠信和奉獻精神,你就無法體會上師善知識的功德。如果你沒有發願,自律和正覺正見,你就違反了修法的根本。如果沒有善知識親自口授,你就不知道如何修習禪定。如果你不精進,沒有恆心,你就不能真正進入修行之路。如果你不生起厭離心,你的修行就不可能有大成就。修法證悟需要許多因緣條件的配合,所以,不要忘記身口意的修持,要精進,要心行一致,把心中所想付諸行動。
推薦閱讀:
※七古 蓮花 (新韻 十三支)
※【清涼菩提】心有蓮花,步步生香
※藥用花卉—金蓮花
※蓮花情…【極品美圖】 1
※心若蓮花福自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