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現軍:業餘刀耕筆耘 篆刻藝術人生
□記者 郝亞偉 李杉 文/圖
李現軍雖然工作十分繁忙,但是酷愛書法。十多年前,他利用業餘時間學習篆刻。李現軍勤奮刻苦,鑽研不輟,最多時一天篆刻30多方印仍不停止,直到雙手僵硬。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篆刻領域,他終於有所成就。在陽光明媚的初夏,記者採訪了這位書法篆刻愛好者。
篆刻是一門藝術,不是技術
李現軍是中書協會員、殷鍥印社副社長。籠罩在諸多光環之下的李現軍並沒有架子,更像一個樸實的普通人。
跟隨李現軍一起走進他的家,才感受到他的與眾不同。書房陳設簡單,書桌上卻擺滿了各種寫字、刻印的工具,幾十支毛筆密密麻麻地掛成了一圈。書架上則整齊地陳列著各種圖書和篆刻作品。「與書法篆刻相關的書籍我已經有幾千本了,圈裡人都知道我愛買書,很多人也常常來我這裡借書看。」李現軍深知,要想提高篆刻水平,離不開理論學習。在一個書架的一角,壘放著李現軍歷年來的獲獎證書。四周的牆上掛滿了字畫,案頭還堆放著未完成的手稿,彷彿在無聲地講述著它們的主人在藝術領域的執著探索。
書法篆刻是一門藝術,不是技術。練習書法篆刻的人只有以平常心待之,方能自得其樂。「雖然現在學書法篆刻的人與以前相比有所增加,但真正下苦功的人卻是少數。」李現軍說,藝術源於生活,一件好的作品是雅俗共賞的,而這個「俗」,是指通俗,而不是庸俗。「我寫書法,並不是為了名和利,完全是興趣所致,為了陶冶情操。」李現軍說。
小印內容廣 方寸納乾坤
書法家未必是篆刻家,但篆刻家往往也是書法家。
「剛開始學習篆刻十分著迷,每天都要臨摹很多方印,曾經最多的一天篆刻了30多方,雙手都已經僵硬。」李現軍說。
良好的書法功底成為李現軍學習篆刻的基礎。李現軍30多歲開始學習篆刻,在書法的基礎上鑽研不輟,每天堅持練習,專揀最硬的玉石以磨礪刀工。從他手中完成的篆刻印章已經有幾千方。
「拿起刻刀和石頭,我的心立馬就靜下來了。我可以很長時間沉浸在那一方小小的印章中。」李現軍認為,相比較於書法作品的表達效果,方寸大小的篆刻要難得多。首先篆刻的變化小,尺寸有限,卻要體現出情調、風格、文化傳承的來由等。特別是一套篆刻作品,既要有變化又要有自己渾然的藝術風格,體現創作者自己的審美觀。其次,字與字之間的布局,要經過精心設計,處理好大與小、疏與密、多與少等章法和結構;最後是書法筆勢和以刀刻石的刀味,這些都能完整地體現,才能稱得上是一方較好的印章。所以這是一門需要有多方面修養的藝術。
一方印章雖小,但內容無所不包,所謂「金石藏日月,方寸納乾坤」。這就需要治印者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李現軍認為,印章不可能像書法那樣洋洋洒洒,只能選取有限的幾個字來表達,如何取捨、如何精心設計,需要一定的古文字修養。
傳承書法篆刻 肩上擔子有分量
「書畫大多數是掛在牆上的,是不可以觸摸的,而篆刻則不同,篆刻可以親近、可以把玩,是有質感、有溫度的藝術。」李現軍介紹,作為一門綜合藝術,篆刻兼具的審美更多,比如印材本身有很大的審美價值,不是所有的石頭都適宜篆刻,只有那些「細膩、溫潤」的石頭才是篆刻的好材料。
另外,欣賞篆刻,對欣賞者的能力有要求。外行人關注的是印章的線刻得直不直,刻得深不深,印底清理得是否乾淨、平整,邊角有沒有殘破等。專業的篆刻欣賞不是著眼這些方面,而是看它的氣韻、章法、字法、刀法,作品有沒有表現出豐富的內涵等。
清劉熙載云:「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李現軍正是憑著高潔樸實的人品,憑著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憑著滿腔才情與激情,在書法篆刻藝術的沃土上刀耕筆耘,碩果累累!
推薦閱讀:
※篆刻入門:《說文解字》該怎麼用?
※漢印作業第113方,筆畫交待清楚
※鄧散木篆刻精品欣賞(4)
※下圖篆刻作品如何?請評析,謝謝。
※超凡脫俗 返璞歸真《篆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