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薦書|斷裂與轉型:帝國之後的歐亞歷史與史學

斷裂與轉型:帝國之後的歐亞歷史與史學

王晴佳 李隆國主編

2017年4月出版 98.00元

2015年6月26至28日,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西方古典學中心和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辦,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和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協辦,由北京大學人文基金、歷史學系和西方古典學中心提供慷慨資助,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召開了「斷裂與轉型:帝國之後的歐亞歷史與史學」(Between Empires: Rupture,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mission) 的國際會議。本書以論文集的形式,選擇性地將在這次會議上發表的論文,經過同行評議和作者修改之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結集出版。

歷史研究採取比較的眼光和手段,堪稱一個為時悠久的傳統。近年世界範圍興起的全球史書寫,更讓這一傳統得以進一步發揚光大。從全球歷史演變的角度來看,世界上雖有五大洲、七大洋,但歐亞大陸的歷史在整個世界史的演化中,無疑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位於歐亞之間中東那片「新月」狀的地帶,不但連接了歐亞兩大洲,而且還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由此往外延伸擴展,在古代出現了幾個著名的文明中心,如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和希臘文明等。而在亞洲的恆河流域和黃河流域,也出現了早期的印度和中國文明。到了公元前2世紀上下,更有羅馬帝國在歐洲的強盛、安息帝國在西亞的崛起和漢帝國在東亞的確立。不過自公元3世紀開始,這些帝國均先後走向了衰落:漢帝國於220年正式滅亡、安息帝國也於224年為薩珊王朝(224-651)所取代。羅馬帝國經受了「三世紀危機」的重創,漸漸走向了分裂,分為東西兩部,最後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消失。由此,歐亞歷史大致走入了一個「古代帝國之後」的時代,這也是本次會議探討的主題。

本次會議取名為「斷裂與轉型」,包含有雙層的含義。首先,帝國的消亡表現出歷史的一種「斷裂」。在東亞漢帝國和歐洲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亞歷史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裂變,其後果和影響十分深遠。以中國歷史而言,史家向來推重大一統的王朝,注重其間的興衰遞嬗。但在漢朝之後,中原大地分裂達四個世紀之久,為前代和後世之未見,由此成為王朝興替模式的一個異類。而且這段分裂時期,還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其負面的影響就是,帝國一統局面不再,造成戰亂頻仍,生靈塗炭,中國人口劇降。但從正面來看,魏晉南北朝期間,不但思想文化上新意紛呈,經濟上亦有長江流域的逐步開發,並在之後的歷史演化中扮演愈益重要的角色。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地中海大一統世界轉化為中古歐洲的分裂局面,發生了與中國類似的變化。但巨變、裂變抑或「斷裂」之後也促成了「轉型」,這是本次會議談討的另一層意涵。比如經過長達幾個世紀的分裂,中國在六世紀末迎來了隋唐的統一局面;中國的古代文明通過與西域各族的交流,成就了唐代的成功「轉型」,在許多方面其歷史意義堪與漢朝相媲美。而歐洲在8世紀也迎來了加洛林帝國(後來轉型為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起。查理曼(800-814)所創建的帝國,囊括了歐洲大部,延續了近百年。9世紀後期東羅馬帝國更是強勢復興,進入鼎盛期。更值得指出的是,帝國之後的歷史「轉型」,似乎還不斷繼續。唐朝於907年滅亡之後有半個世紀的振蕩,但北宋在960年的建立則又結束了這一分裂局面,使中國歷史進入新的轉型期。在宋朝(960-1279)統治的三百多年間,中國歷史上發生了許多重大變遷。僅就科技發明而言,中國文明四大發明中的三項(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便誕生於那段時期。10世紀下半葉,由奧托王朝正式奠定的神聖羅馬帝國與東羅馬帝國聯姻,雙方人員來往密切,文化交流頻繁。11世紀之後,整個歐洲的基督教文明不斷向北、向東、向南強勢擴張,在政治上大一統帝國與封建制度互相補充,經濟上農業大規模拓殖、城市強勁復興,文化上亦出現12世紀的文藝復興、各種大型教堂互相較力、競相攀高,中世紀歐洲逐漸步入盛期。

以本次會議的英文標題來看,其原義可以譯成「帝國之間」(Between Empires)。這一提法也有時間和空間上的雙重含義。其時間上的含義與上面所談的「斷裂與轉型」相連,也即在漢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消失之後,歐亞在歷史上經歷了種種變遷,由此促成了不同程度的轉型。 而在空間上,「帝國之間」還想在地理範圍上,包括從東亞到西歐的區域,也即廣闊的南亞、中亞和西亞的地區。本論文集收入的理查德·佩恩和詹姆斯·霍華德·約翰斯頓的論文和在會議上北大榮新江的發言(未能收入),都展現了這一努力。榮新江的發言主要有關粟特人在「絲綢之路」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與理查德·佩恩有關薩珊王朝如何成為東西文化的溝通者的文章,相得益彰。稍感遺憾的是,由於第一次召集如此高層次的歷史學學術會議,屬於這一方面的論文還是相對少了一些。

西方中世紀史和中國漢、唐、宋的歷史,長期以來是中外史家研究的重點領域。以前者而言,此次會議由西方重量級的專家參會和發表論文,而北大歷史學系的專家也提供了高質量的論文。召開此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集合兩者的力量,從比較和跨文化的角度,對中國漢朝以降和西羅馬帝國消失之後的歷史,從比較文化等各個方面開展研究。與會者的論文涉及許多重要的課題,其犖犖大者為帝國之後政治動蕩、政治秩序的重建;文化、族群的融合和交流;漢唐帝國與中亞和西亞政權之間的聯繫(如絲綢之路);史學寫作形式的變更和歷史意識的重構及其與文化認同之間的關係。如上所言,此次會議還突破了中西比較的界限,由一些研究中亞、西亞的專家參與會議,對公元3世紀至公元12世紀的整個歐亞大陸的歷史,從事相關的探討。本書的編排,基本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處理帝國之後歷史的變遷,第二部分探討相關時期史學的更新及與歷史變化之間的互動和關聯。

狄宇宙教授跳出了游牧族群回應定居族群帶來的衝擊的傳統視角,提出了內陸亞洲世界是否存在獨特的政治文化的問題。他的討論充滿了深刻的學術洞見,對學術界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這篇文章也表明,由於缺乏足夠的可靠史料,這一新的研究取向所面臨的困難。如若將狄宇宙教授的這篇宏文與瓦爾特·波爾教授的文章對讀,則可以了解到,對於亞歐大陸東西兩端的帝國與蠻族關係,歷史學家們的看法會如何地不同。波爾教授精闢地指出羅馬帝國與蠻族之間的關係乃是不對等的,而在後羅馬帝國時代,諸蠻族政權之間建立了相對平等的國際關係。王小甫教授綜合韓國和中國史書,從中韓關係的角度,貫穿各種名物、史實,梳理出韓半島三國時代之前的政治名號的演變線索。他的文章與波爾教授的觀點頗有互相唱和之效。詹姆斯·霍華德-約翰斯頓教授的《古代晚期歐亞大陸的世界大戰》一文,則似乎在為狄宇宙教授提供具體的案例。他以突厥頡利可汗的軍事戰略策劃為例,生動地說明了草原帝國不僅具有自己的政治文化,而且能夠利用周邊諸農耕帝國之間的競爭關係,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政治利益。理查德·佩恩同樣關注亞歐大陸東西部之間的聯絡,他甚至認為絲綢之路對薩珊王朝的鞏固貢獻巨大。利用洲際貿易,薩珊宮廷不僅可以獲得可觀的收入,而且還通過賞賜宮廷製造的昂貴禮品,贏得貴族的支持,在不觸動貴族既得利益的基礎上鞏固了政權。彼得·席澤爾教授的視野也同樣宏觀,但是他將考察的地理範圍局限於歐洲。在這篇討論公元後第一個千年歐洲歷史發展的宏文中,席澤爾教授按照農耕發達程度將歐洲自南向北、從西到東分成三大區域。他強調,三大區域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影響,形塑了歐洲此後的基本政治地貌。同樣是考察跨地區之間的聯繫,斯蒂芬·艾斯德爾斯教授的關注重心是地中海世界。他以中古早期3次基督教大公會議為例,揭示地中海世界的相互聯繫,並從理論上反思了強調東西發展異途的傳統「分離」思路的局限性。范維里克向我們介紹了在羅馬帝國肇建時期,羅馬與蠻族盟友之間的關係。為了削弱帕提亞帝國的盟友圈,羅馬統帥如何維持羅馬帝國東部邊疆的穩定。他選擇的個案是馬克·安東尼於公元前36年發動的帕提亞遠征。

王晴佳教授的文章,則把關注投向了歷史書寫方面。他注意到並從多個方面論證,在這一時期亞歐大陸東西部幾乎同時發生的帝國崩潰和蠻族王國建立導致了新的「國史」編纂趨向。通過初步的比較,他指出這一新變化向對東西方傳統史學的影響極其深遠。赫爾穆特·海米茨的文章梳理了中古早期西部歐洲歷史書寫中的認同性變化。他指出,當拜占庭帝國還在恪守帝國認同的時候,西部歐洲則在緩慢而日漸清晰地形成多民族認同。戚道安教授以南北朝史書中的「蔑稱」入手,探討了這一時期歷史認識中出現的「族群化」傾向,並強調它對東亞歷史認同進程具有長時段影響力。江湄教授的文章在回應這一觀點的同時,強調了宋元之間的華夷之辯也在與時俱進。閱讀這四篇文章可收到互相印證之效。

顏·伍德教授討論了對於西部羅馬帝國滅亡的認識。他深入地揭示了中古早期西部歐洲各地史學認識的多元化趨勢。他的研究有力地說明了,西部羅馬帝國滅亡並非一個歷史事件,而是漫長的歷史進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也並非單線進化式的。李開元教授的文章提醒我們戰國時代如何在秦漢之際重演。趙冬梅的文章則系統分析了社會觀念的變遷對於歷史寫作帶來的壓力,她以司馬光為例,揭示了史家與社會觀念之間的細膩互動。

鄧小南教授的文章則開啟了討論帝國治理的一組文章。通過綜合利用各種史料,探幽鉤玄,鄧小南儘可能復原了宋代宮廷文書運作諸環節。葉煒重新總結了唐代皇權的運作機制,指出了皇權分權與決策干預相結合的特色。李雲飛教授關於加洛林王朝的分國計劃的研究,提供了探究中國古代皇權的一塊有力的「他山之石」。劉寅對加洛林王朝政治話語的分析則昭示了,借鑒中國古代史的研究話語,會對歐洲中古早期政治文化研究具有多麼積極的意義。李隆國的文章也在表明,加洛林政治與中國古代政治極具可比性。

通過精細的文本分析,夏洞奇展現了,對身邊歷史小人物的描寫如何反映作者(這裡是奧古斯丁)的思想世界,藺志強則提醒我們,如何結合中古話語自身的語境來解讀歷史文獻(這裡是大憲章)。

本文節選自本書前言

目錄

微信封面來自堆糖~

推薦閱讀:

【江湖薦書】周雲蓬詩集《午夜起來聽寂靜》,為虛度的光陰命名
薦書 | 《攝影小史》了解一下
從旁觀者到世界秩序的塑造者,中國如何做大國?| 薦書
上古薦書丨王維詩集
《南齊書》(點校修訂本精裝版)| 薦書

TAG:歷史 | 轉型 | 薦書 | 帝國 | 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