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評論新聞:許川: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三大支柱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作者 許川)連日來,兩岸關係因民進黨「憲政共識」以及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所引起的東亞局勢而略顯微妙降溫。就「憲政共識」而言,由於民進黨始終未放棄「台獨」幻想,致使大陸就其共識乾凈利落將之否決。然而,似乎民進黨仍然感覺自我良好、依舊抱殘守缺;在「東海防空識別區」方面,台灣當局態度立場也十分鮮明,誓死要與美國站在同一戰線。如此等等,無不為往後兩岸關係的發展增添了甚多不確定因素。另外,加之台灣即將在明年迎來「七合一」選舉,繼而又是2016「大選」,故而兩岸關係走向到底如何,備受關注。為此,筆者認為,維持和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三大支柱。  一是要堅守「一中框架」  眾所周知,兩岸關係之所以能夠予以快速破冰和迅猛推進,不僅有繫於了國共兩黨「和平發展」之共同意向,更有繫於國共兩黨都認同兩岸一中的「九二共識」。2008年至今,「九二共識」猶如是維持和發展兩岸關係的「頂樑柱」,更像是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的「強心針」。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成為包括民進黨在內的台海兩岸的最大共識,因此,我們有必要也是必須將之繼續貫徹下去。2012年11月,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習近平主席上任後,又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一中框架」。可見,「一中框架」不僅成為大陸領導人對台政策的新思維,而且更是發展兩岸關係的指南針。如果說,兩岸關係沒有「一中框架」作為雙方對話的基礎,那麼兩岸關係就很難突破困局,也就很難有所實質性進展。 「一中框架」是屬於兩岸關係中的「頂層設計」,既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提,也是深化鞏固的方向。堅守「一中框架」有如下特點和好處:其一,具有更多包容性,無論是國民黨的「九二共識」還是民進黨務實派的「憲法各表」抑或是新近的「憲政共識」,都可以涵蓋其中,都脫離不了「一中」這個架構,也就是說,無論國、共、民三黨如何表述和定位兩岸現狀,都必須是在「一中框架」頂層設計之下為之、行之;其二,具有更加靈活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兩岸政黨和人民共同參與,只要認同「一中」,大家都可以坐下來談。換言之,「九二共識」並不是兩岸交流互動中的唯一共識,而只是眾多共識之一。往後,只要是任何政黨出台任何堅守「一中」共識的綱領性文件,都可以成為發展兩岸關係的基石;其三,具有更大廣延性,主要體現在未來兩岸關係最終走向上,這也即是說,只要兩岸堅守「一中框架」,什麼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談論,雙方一起協商。因此,「一中框架」不僅務實而且理性,應當成為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 二是要推進三黨互動  雖然兩岸體制不盡相同,但都努力踐行政黨政治,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政黨不僅是推動兩岸關係的主導者,更應該是帶動兩岸關係發展的「領頭羊」。有鑒於民主政治政黨輪替成為常態,以及因黨派色彩所帶來的政策斷層,故而,加強兩岸三黨互動對於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更顯重要。 當前,一是就兩岸三黨交流互動的熱度而言:國共互動熱絡,民共交流略為滯後;二是就兩岸三黨交流互動路徑來看,更多的是平行線,而少有交疊處;三是就兩岸三黨交流互動態勢而論,國共較為積極主動,民共則顯消極被動。由此可知,兩岸政黨交流互動呈現和凸顯出不對稱性與非協調性,這對於兩岸和平關係的繼續保持和長足發展或許埋下了不少隱患。因此,在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期內,需要進一步推進兩岸政黨互動,協同發展。筆者認為: 首先是要鞏固國共關係。毋庸置疑,國民黨與共產黨都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的支持者、擁護者和推動者,兩黨都需要繼續在兩岸交往互動中扮演出積極和主動的角色,以便繼續維持和推動兩岸和平關係縱深發展。  其次是要發展民共關係。2005年尤其是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深入人心,並為兩岸主要政黨和國際主流社會所認同甚至接受。民進黨或許也深知若是一味排斥、逆這股潮流而動的話,恐怕不僅僅是會遭來口誅筆伐,甚至會被永久邊緣化的危險。故而,民進黨內的「兩個太陽」都紛紛放話,讚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既然和平發展已成為兩岸最大公約數,那麼民共兩黨都應該拿出誠意,發展關係,為兩岸關係增添和平力量。  最後是要三黨協同創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僅有賴於國共、民共之間的互動以及互信,在鞏固期和深化期內,更有賴於兩岸三黨的協同創新。不必諱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欲想開創新局,就需要三黨共同攜手,由平行線向三角形轉變,找到更多的契合點和交疊處,為兩岸關係增強發展後勁。 三是要共創文明進步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僅需要「軟硬兼施」,更要雙管齊下。目前,兩岸在「硬」的方面已取得矚目成就,如開啟了兩岸兩會常態化協商、簽署了眾多兩岸協議、達成了多項共識、也推動了兩岸人員往來等等,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了許多助力。然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隨著兩岸之間往來的增多、交流互動的頻繁,兩岸當局以及普通大眾在具體實踐中的矛盾和摩擦也隨之增加。政治「硬」的問題可以用制度來加以規範,而社會「軟」的方面則需要靠民眾的自覺行為來加以提升。當前,大陸社會的「軟」逐步成為兩岸交流中的軟肋和短板,需要大陸下大功夫、花大力氣亟待補強,以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無盡活水。  中共十八大報告中,大陸做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除堅持原有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外,還新增了生態文明建設。與普通大眾更息息相關、與兩岸關係「軟」的面向更貼近的便是後三者,而社會「軟」的方面(後三者)又是化解兩岸民眾心理隔閡、拉近兩岸民眾心理距離的不二法門,大陸應當予以重視。  一方面,大陸應在堅持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要注重「軟實力」的提高。近年來,一系列的社會事件,無不凸顯了大陸的社會「軟」問題,例如公民的素養、社會的道德以及公共的秩序,這些都成為了兩岸民眾之間化不了隔閡、拉不近距離的潛在因素。為此,大陸不但需要給予相當的重視,而且更應藉助兩岸交流之便,虛心向台灣學習借鏡,這樣,不僅可以讓台灣民眾在看到大陸弱點的同時,更認識到和增進對大陸提升「軟實力」的好感甚至信心。 另一方面,台灣在兩岸互動中,應當更具包容性。政治學理論認為,民主政治的核心就在於社會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包容性。既然台灣號稱是亞洲民主的「燈塔」,那麼其社會化程度必然會走在大陸的前面。只是,台灣不應該將此作為維護其利益的「保護傘」,而是需要將之視為推進兩岸關係的「潤滑劑」。為此,兩岸之間的距離才會越拉越近、兩岸關係的坦途才會越走越平。 (作者許川系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推薦閱讀:

和平接管中山陵的前前後後
和平名城芷江遊玩攻略
1874-1945編年體日本侵華史,銘記歷史是為了守望和平!
浙江江山徐和平師傅的易學文章
世界有溫情,也有套路,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TAG:中國 | 新聞 | 發展 | 和平 | 評論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