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吳鴻清教授的實驗

吳鴻清教授的實驗

來源:網路關鍵字:吳鴻清,伏羲班,傳統教學法發布日期:2012-08-29 14:53:28

  吳鴻清 1954年生於山東福山。197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加入中國書協,現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文法部教授。 1986年主持攝製40講《書法藝術》電視教學片,獲全國優秀節目三等獎。1999年設計發明「乾坤格書寫紙」,獲國家專利。2001年設計發明「執筆輔正器」,獲國家專利。2000年在中國教育電視台主講《老年書法講座》,獲全國優秀電教節目三等獎。2001年在中國教育電視台主講《親子書法課堂》。2000年1月應邀到日本東京、名古屋舉辦書法篆刻展覽並在早稻田大學日本石刻文化研究會、朋心書會、金蘭書會等單位舉辦講座。2005年在香港近40所中小學舉辦書法講座,歷時兩個多月,有近萬師生參加,受到廣泛的歡迎。2006年2月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辦「千福齊『臨』獻香江」大型書法活動,對宣傳推廣書法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  引子:從2006年9月開始,吳鴻清帶領3名志願者到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土橋小學進行小學教育改革實驗,在一年級新生中招收30名學生組成伏羲班,時間為6年。「伏羲班」以培養人才為核心,開設6門課程: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從三年級開始),各門課程按自主制定的教學計劃教學,不受現行教育大綱限制。「伏羲班」教學改革的最大特點有幾個方面:1、語文教學以《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教材啟蒙,三年級開始學習《論語》等古代經典和中外優秀散文。要求背誦,通過背誦開發學生超常的記憶力;2、認字寫字分開,一、二年級掌握常用字,使學生具備閱讀能力;3、每天一節書法課,以此培養學生「五力」(持之以恆的毅力、專心致志的定力、細緻入微的眼力、辨證思維的腦力、準確書寫的手力);4、每天一節武術訓練,增強學生體魄。六年中至少要掌握一套實用的武術技能;5、數學強調心算、增加珠算;6、音樂增加民樂,至少掌握一種樂器;7、美術由中國畫線描起步,高年級開設素描。吳鴻清說辦這個班的目的有四個:1、探索用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培養人才的路子;2、培養能夠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苗子;3、培養能夠勝任教學的教師隊伍;4、減輕教師負擔。   2006年11月3日伏羲班參加學區統一進行的語文數學考試。伏羲班語文平均成績為89.59分;數學平均成績為94.9分。同年級其他兩個班語文平均成績為70.24分和64.71;數學平均成績為79.4分和82.95分。

  記者:您為什麼會想到做這件事?  吳鴻清:1、我們總說什麼「我們是炎黃子孫」,其實充其量是「不肖子孫」,不僅祖先創造的好東西被糟蹋殆盡,還以罵先人為時髦。我年輕無知時也曾經「批判」過什麼「糟粕」,後來才慢慢知道自己的愚蠢無知。古人很多創造是非常高明的,書法是必修課就是其中之一。我今天聽到無知批判古人的言論就非常難過,就像聽到人罵我的祖宗八輩一樣,我想做一點事情,為先人雪恥。我認為我搞的這一套不是什麼創新,實踐早已證明中國傳統啟蒙教育有很多是成功的,我只是想證明它們今天並未過時。這不是理論問題,而是需要證明的問題。證明需要時間,至少三年的時間。這三年,要默默無聞地做。  無論出現什麼情況,只要我還活著,我就要把這件事做到底!哪怕碰得頭破血流。我是個見了棺材也不掉淚的人。  2、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出現了斷層。現在那些火爆吹噓的人,連給老先生當學生的資格都沒有。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尤其是啟蒙教育中傳統文化的缺失,造成了知識結構的先天不足。真正研究、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者需要「童子功」,我也沒有「童子功」,我希望能培養幾個有「童子功」的學生,他們將來或許能夠為繼承、振興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做點工作。   3、事實已經證明,中國現代教育存在不少的弊病,我想走老路,用中國傳統啟蒙教育的課程、教材啟蒙,看看是否可以培養出真正的人才。當地的人看到目前「伏羲班」一年級的娃娃,說,他們這樣學習,即使將來當個農民,也是不一般的農民。  記者:辦實驗班是一種教育模式的推廣還是普及書法素質的一次嘗試?  吳鴻清:辦實驗班不是教育模式的推廣,也不是普及書法素質的嘗試。我一直在考慮書法的命運。如果只強調「藝術」,它不僅空間很小,而且生命力有限,最終只是個人的愛好。任何事物都是「應運而生」,這「運」就是需要。古代科舉的需要造成了當時書法的昌盛,當代書法的「運」在哪裡?就在教育的需要上。古人用書法培養人的許多素質,我把書法列為每天的必修課,也是為了證明書法可以培養當代人需要具備的某些素質。因此,書法是「素質課」。通過學校教育證明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人們重新認識書法,如果有更多的學校把書法列為每天的必修課,書法就會「轉運」。我很清楚,由於種種原因,我所搞的近乎「復古」式的教育改革再成功,也很難得到認可和推廣。但現在大環境寬鬆,能引起思考、引起效仿就不錯了。記者:現在取得的進展如何?與預期目的有差距嗎?學生及家長的反響如何,它的社會意義在哪?  吳鴻清:伏羲班的教學才一年,在當地已經產生很大影響。因為托關係報名的很多,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今年沒有招新班。計劃招一個學前班(5歲到6歲半),36人,然後明年自然升到一年級。沒想到消息傳出去了,村裡的和通過關係來報名的很多,有的已經上了一年級,要退學上學前班。有的還不到4歲。因為要拿戶口本報名,有的還托關係改戶口。篩去年齡過大、過小和原來學校學前班的學生,還有96人,沒辦法,只好全收。但老師不夠,最近一直在想辦法。  目前教學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但差距也不小。主要是教師沒有「同步成長」,如果僅僅看到學生與眾不同,教師拿不出像樣的東西(比如教學經驗、體會,完整的教案等),實驗只成功了一半。  簡單說,實驗班的社會意義就是把目前教育的「鐵桶」打開個口子。記者:遠離繁華的首都,是什麼動力支持您在這裡教學的?在實際教學中有哪些收穫和困難?吳鴻清:支持我在這裡教學的動力是什麼?是人生觀。我就是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有人臨死才看透「身外物」,我早看透了。我要能把這件事辦成,能看到娃娃的成長,看到他們成才的希望,此生足矣。回京看到燈紅酒綠,我就想起這裡的困苦;聽到的多是「房子」、「車子」、掙錢發財之類的議論,我感到很悲哀……  至於收穫,現在還談不上,困難自然有,但我不怕。我很喜歡一句話,「只管攀登莫問高」,眼看著娃娃們一天天成長,各方面都在進步,我就十分高興,什麼都忘了。我現在還想籌辦一所學校,把一部分山上的娃娃接下來讀書。山上學校的情況(教室破舊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複式教學」無法談教育質量)和城市的相比,真是「天壤之別」。這需要資金,只能慢慢想辦法。記者:吳老師的行為大有「苦行僧」式的殉道精神,在注重結果的當今,更顯珍貴。其對文化發展的憂思與對理想的身體力行,深深體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感,讓我們由衷敬佩。最近,我們欣慰地看到廣東、江蘇等地已把書法列為中小學生必修課,已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書法的重要性,並切實為育人的長遠目標在努力著。在此,我們也為吳老師鼓一把勁,在漫長的理想征途中您並不孤獨,因為還有我們。

推薦閱讀:

他們進行的這些細思極恐的心理學實驗,讓人看到了人性的複雜...
寺院里辦養老院可行嗎?一場17年的社會實驗
一個實驗,告訴你微笑的力量有多大
<FONT color=#ff0000 size=5>經濟學家的搖籃---經濟學一數學(雙學位)實驗班</FONT><P><WBR></P>
川普現象:美國民主實驗的危險BUG丨薩賓

TAG:實驗 |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