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大學VS虛擬大學
07-31
巨型大學的定義是指運用遠程教學法,擁有至少10萬學生的大學。首先,巨型大學不一定是國立的,州立或省立的遠程教育大學也可以;其次,必須擁有辦學自主權和獨立法人資格,可頒發國家認可的高等教育學歷文憑;最後,按國家統計口徑和非學歷與學歷的折算比率,擁有10萬學生以上。虛擬大學則是運用虛擬技術,創辦在互聯網路上的、不消耗現實教育資源和能量的,並且有現實大學特徵和功能的一個辦學實體。世界上的虛擬大學可分為政府遠程培訓模式、遠程教學大學、傳統大學開放的遠程教育課程、私立遠程教育學院模式。 巨型大學還是虛擬大學這構成了信息時代遠程教育發展戰略的又一個重大課題,我們可以將巨型大學和虛擬大學想像成相互對稱的鏡面映像。巨型大學從開放教育對象這一目標開始,為實現這一目標而採用了開放教學時空和開放教學方法這些進一步的目標。虛擬大學則從新的教學方法——知識媒體的開放出發,並希望能因此而實現進一步開放教育對象和開放教學時空的目標。 歷史已經證明,巨型大學是20世紀高等教育的最重大的進步之一。如前所說,使遠程教育和開放學習成為當今許多國家感興趣的熱點的原因之一,是國際互聯網和世界萬維網等相互作用的計算機和電子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虛擬大學的名稱已經開始出現在建立以此類技術為基礎的新型大學的各類建議中。許多原來只進行校園教學的大學如今也紛紛聲稱它們也正通過萬維網提供遠程學習課程。巨型大學和虛擬大學的「對立」,是信息時代老問題的再現:是發展單一模式的遠程教學大學(如各國開放大學)還是提倡、鼓勵和發展雙重院校模式的遠程開放教育?這是擺在各國政府和高層教育決策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所有高等院校應實行遠程學習課程之間的學分轉換。如果遠程學習計劃按標準模式進行課程設置而在成員院校間發展廣泛的合作關係,整個系統會變得更有效率,可以提供各種證書、文憑、學士學位直至碩士學位的課程。更重要的是,可以自下而上地組織遠程學習模式化的課程來適應各工業部門的需要。這種方式用來實現特定領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更新特別有用。馬來西亞推出的普及信息技術的課程就是這方面很好的一個例證。 大學能夠實現高質量的遠程學習。但是質量從來就不能靠授予。同人類活動的其它領域一樣,質量只能是精心設計、精心計劃、專業實施和精細評估的結果。當今遠程學習的快速發展從兩方面威脅著高等教育的質量和關於質量的看法。首先,早期形態的遠程學習,即函授教育在質量方面的地位較低,聲譽較差,電子遠程教育是否會招致同樣的地位和聲譽?其次,應用技術於高等教育領域對傳統質量觀念的挑戰比應用技術於其它領域更深刻。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來說明論證我的結論。 —、高等教育的傳統質量觀念如果你詢問普通百姓怎麼看大學的質量,或是觀察家長們怎麼為他們的子女提供有關高等教育的意見,他們通常會認同四條準則。其一,大學創辦年代的簡單準則。越是古老的大學被認為越好。會發現,質量和年代有著相當好的正比關係一—但也存在一些明顯的例外。其二,對入學學生篩選嚴格的大學被認為質量更好。而這正是開放大學挑戰的基本原則。在整個歷史上,教育質量總是同入學的排斥性結合在—起,這多少有點像高爾夫俱樂部。但是,教育不是高爾夫球。開放大學的哲學認為不存在同時參加學習的人數的限制。人類智力的空間是無限的,應該允許所有的人參與開發。其三,那些能為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提供更多的人際交流的大學被認為質量更好。我們必須認真地對待這一準則。教育是—種人際交流的活動。我將證明遠程學習可以提供這種交流,而且可以提供比校園大學更好的人際交流。 其四,具有較多資源諸如經費、建築和人員的大學被認為質量更好。這一質量準則其實是將其它三條準則結合在一起了。我的目的是讓你信服這些傳統質量測量方法已經過時了。二、高質量遠程學習的範例 我要提供的就是一個高質量遠程學習的範例。英國開放大學的例證對你們大家都是一個鼓舞,因為它說明——英國政府官方也承認——開放大學改變了質量方程。三、教學質量的可靠的測量方法 我將討論的是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是如何測量質量的。這一評價的目的是依據每所大學的宗旨和目標去評判學生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成果。評價體系由高等教育的六個核心方面組成,它們是:(1)課程設置的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2)教,學和檢查考核;(3)學生學習進步和成果;(4)學生學習支助服務和指導;(5)學習資源;(6)質量保證和完善機制。 四、遠程學習的質量 第一是高質量的多種媒體學習材料。學習材料必須是高質量的和多樣的,以適合學生在家庭或工作地點獲得適宜的大學學習經驗。第二是關鍵要素,為學生提供教學人員的學習支助服務。第三是良好的教學管理。每個學生都應能按時收到正確的課程材料和教學信息。第四是研究基礎。當幾千名學生使用課程材料和成百萬人收看每個電視節目時,教學內容必須在學術上不斷更新。 知識媒體並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形式,比如只讀光碟或計算機會議系統,它還涉及表現風格、用戶介面、可介人性和相互作用等。促使虛擬大學變成現實,從一開始我就嘗試將開放大學和虛擬大學作對比。開放大學從將高等教育向教育對象開放和向教學時空開放的目的出發進而尋求新的方法來實現上述目標。虛擬大學則是從這樣一個假定出發:新的方法通過校園的範圍包容全世界而使高等教育變得更方便。 我提示虛擬大學倡議者小心的是—句簡單的格言:技術是解答,那麼什麼是問題呢?從我們希望實現的目的出發看來比從可以用來達到各種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出發要比較容易成功。但是,我們也應明白,國際交互網本身是極富活力的。這還是一種新興的技術,如果我們不去嘗試,我們就有可能失去發現它對遠程學習的極大應用價值的危險。 應用這些新技術取得成功的關鍵是要比關注教學更多地關注學習。眾所周知,遠程學習有兩種傳統:其一的目標是個別化學習,另一的重點是群體教學。不管人們發明什麼名字來稱呼它,分散學習、函授學習、靈活學習、在家學習,遠方課堂教學、遙授教育、導向學習或其它等等,遠程教育總可以分為兩大傳統——且它們之間有很大差異。最重要的差異在於群體教學方式是建立在同步通信基礎上的,教師和學生必須進行實時交流;個別化學習方式是建立在非同步通信基礎上的,你在學生的家庭里創造出一個大學環境來,學生可以在那裡且在適合的時間進行學習。另一個重要結果由此而生。在群體教學的場合是教師通過一個教室聯網與學生實時通信交流,這是教師為中心的教育形態。這並不是有意貶抑。因為事實很簡單,如果你要建立一個系統,讓一位教師對多個遠方教室授課,你必須從教師的觀點出發去設計這個系統。而在個別化學習的場合,你要在幾千個家庭中再創造出校園的環境,而這隻能是學生為中心的方式,你必須為學生確定那些構成有效的家庭學習環境的要素。 我相信,新技術在改進遠程教育質量上具有巨大的潛力,在此特指建立在非同步通信基礎上的學生個別化遠程學習。然而,我也看到了新技術被用在很突出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方式,即使用電子設施表現和發送課堂教學。學生可能不再在群體中,但重點仍在班級。對所有的教師和大學而言,答案是為教學而使用新技術,就要注重「函授」的真正意義,即注重作為教育基礎的人際交流和相互作用。這就意味著要開發有激勵機制的學習材料,使學生即使個別在家也樂於同學習材料「對話」。同時還意味著要開發學生學習人際支助服務系統,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將不再孤獨。 現在,我們面臨新一代技術的挑戰。如果我們能夠適當地應用這些新技術,我們就能進一步完善我們所提供的遠程學習機會的質量。但是,廣泛傳播的對這些新技術的迷信可能導致傳統大學提供質量低劣、教師為中心的課程材料,並從而毀壞所有遠程學習的聲譽。讓我們大家都來積極地探索這些新技術,這樣我們就能建立起有效地使用新技術的法則,就像我們已經很好地駕馭了前一代技術媒體一樣。我希望大家能很好地完成這個重大任務。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古文觀止-管晏列傳》這篇文章如何簡析?
※【轉載】中國百強大學和世界著名大學校訓集錦
※如何評價俞敏洪在北大有什麼經歷?
※美國大學珍藏的舊時中國照片
※厲國剛 | 加拿大大學課堂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