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10項新技術(2017版)之信息化技術

10.1基於BIM的現場施工管理信息技術

基於BIM的現場施工管理信息技術是指利用BIM技術,並藉助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施工現場可視化、虛擬化的協同管理。在施工階段結合施工工藝及現場管理需求對設計階段施工圖模型進行信息添加、更新和完善,以得到滿足施工需求的施工模型。依託標準化項目管理流程,結合移動應用技術,通過基於施工模型的深化設計,以及場布、施組、進度、材料、設備、質量、安全、竣工驗收等管理應用,實現施工現場信息高效傳遞和實時共享,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10.1.1 技術內容

(1)深化設計:基於施工BIM模型結合施工操作規範與施工工藝,進行建築、結構、機電設備等專業的綜合碰撞檢查,解決各專業碰撞問題,完成施工優化設計,完善施工模型,提升施工各專業的合理性、準確性和可校核性。

(2)場布管理:基於施工BIM模型對施工各階段的場地地形、既有設施、周邊環境、施工區域、臨時道路及設施、加工區域、材料堆場、臨水臨電、施工機械、安全文明施工設施等進行規劃布置和分析優化,以實現場地布置科學合理。

(3)施組管理:基於施工BIM模型,結合施工工序、工藝等要求,進行施工過程的可視化模擬,並對方案進行分析和優化,提高方案審核的準確性,實現施工方案的可視化交底。

(4)進度管理:基於施工BIM模型,通過計划進度模型(可以通過Project等相關軟體編製進度文件生成進度模型)和實際進度模型的動態鏈接,進行計划進度和實際進度的對比,找出差異,分析原因,BIM 4D進度管理直觀的實現對項目進度的虛擬控制與優化。

(5)材料、設備管理:基於施工BIM模型,可動態分配各種施工資源和設備,並輸出相應的材料、設備需求信息,並與材料、設備實際消耗信息進行比對,實現施工過程中材料、設備的有效控制。

(6)質量、安全管理:基於施工BIM模型,對工程質量、安全關鍵控制點進行模擬模擬以及方案優化。利用移動設備對現場工程質量、安全進行檢查與驗收,實現質量、安全管理的動態跟蹤與記錄。

(7)竣工管理:基於施工BIM模型,將竣工驗收信息添加到模型,並按照竣工要求進行修正,進而形成竣工BIM模型,作為竣工資料的重要參考依據。

10.1.2 技術指標

(1)基於BIM技術在設計模型基礎上,結合施工工藝及現場管理需求進行深化設計和調整,形成施工BIM模型,實現BIM模型在設計與施工階段的無縫銜接。

(2)運用的BIM技術應具備可視化、可模擬、可協調等能力,實現施工模型與施工階段實際數據的關聯,進行建築、結構、機電設備等各專業在施工階段的綜合碰撞檢查、分析和模擬。

(3)採用的BIM施工現場管理平台應具備角色管控、分級授權、流程管理、數據管理、模型展示等功能。

(4)通過物聯網技術自動採集施工現場實際進度的相關信息,實現與項目計划進度的虛擬比對。

(5)利用移動設備,可即時採集圖片、視頻信息,並能自動上傳到BIM施工現場管理平台,責任人員在移動端即時得到整改通知、整改回復的提醒,實現質量管理任務在線分配、處理過程及時跟蹤的閉環管理等的要求。

(6)運用BIM技術,實現危險源的可視標記、定位、查詢分析。安全圍欄、標識牌、遮攔網等需要進行安全防護和警示的地方在模型中進行標記,提醒現場施工人員安全施工。

(7)應具備與其他系統進行集成的能力。

10.1.3 適用範圍

適用於建築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的深化、場布、施組、進度、材料、設備、質量、安全等業務管理環節的現場協同動態管理。

10.1.4 工程案例

湖北武漢綠地中心項目,北京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科研樓項目,雲南昆明潤城第二大道項目,越南越中友誼宮項目,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項目,廣東東莞國貿中心項目,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廣東深圳騰訊濱海大廈工程,廣東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北京中國衛星通信大廈,天津117大廈項目等,山西晉中礦山綜合治理技術研究中心。

10.2 基於大數據的項目成本分析與控制信息技術

基於大數據的項目成本分析與控制信息技術,是利用項目成本管理信息化和大數據技術更科學和有效的提升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的技術。通過建立大數據分析模型,充分利用項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統積累的海量業務數據,按業務板塊、地區、重大工程等維度進行分類、匯總,對「工、料、機」 等核心成本要素進行分析,挖掘出關鍵成本管控指標並利用其進行成本控制,從而實現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過程管控和風險預警。

10.2.1技術內容

(1)項目成本管理信息化主要技術內容

1)項目成本管理信息化技術是要建設包含收入管理、成本管理、資金管理和報表分析等功能模塊的項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統。

2)收入管理模塊應包括業主合同、驗工計價、完成產值和變更索賠管理等功能,實現業主合同收入、驗工收入、實際完成產值和變更索賠收入等數據的採集。

3)成本管理模塊應包括價格庫、責任成本預算、勞務分包、專業分包、機械設備、物資管理、其他成本和現場經費管理等功能,具有按總控數量對「工、料、機」的業務發生數量進行限制,按各機構、片區和項目限價對「工、料、機」採購價格進行管控的能力,能夠編製預算成本和採集勞務、物資、機械、其他、現場經費等實際成本數據。

4)資金管理模塊應包括債務支付集中審批、支付比例變更、財務憑證管理等功能,具有對項目部資金支付的金額和對象進行管控的能力,實現應付和實付資金數據的採集。

5)報表分析應包括「工、料、機」等各類業務台帳和常規業務報表,並具備對勞務、物資、機械和周轉料的核算功能,能夠實時反映施工項目的總體經營狀態。

(2)成本業務大數據分析技術的主要技術內容

1)建立項目成本關鍵指標關聯分析模型。

2)實現對「工、料、機」等工程項目成本業務數據按業務板塊、地理區域、組織架構和重大工程項目等分類的匯總和對比分析,找出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薄弱環節。

3)實現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價格、數量、變更索賠等關鍵要素的趨勢分析和預警。

4)採用數據挖掘技術形成成本管理的「量、價、費」等關鍵指標,通過對關鍵指標的控制,實現成本的過程管控和風險預警。

5)應具備與其他系統進行集成的能力。

10.2.2技術指標

(1)採用大數據採集技術,建立項目成本數據採集模型,收集成本管理系統中存儲的海量成本業務數據。

(2)採用數據挖掘技術,建立價格指標關聯分析模型,以地區、業務板塊和業務發生時點為主要維度,結合政策調整、價格變化等相關社會經濟指標,對勞務、物資和機械等成本價格進行挖掘,提取適合各項目的勞務分包單價、物資採購價格、機械租賃單價等數據,並輸出到成本管理系統中作為項目成本的控制指標。

(3)採用可視化分析技術,建立項目成本分析模型,從收入與產值、預算成本與實際成本、預計利潤與實際利潤等多個角度對項目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對成本指標進行趨勢分析和預警。

(4)採用分散式系統架構設計,降低並發量提高系統可用性和穩定性。採用B/S和C/S模式相結合的技術,Web端實現業務單據的流轉審批,使用離線客戶端實現數據的便捷、快速處理。

(5)通過系統的許可權控制體系限定用戶的操作許可權和可訪問的對象。系統應具備身份鑒別、訪問控制、會話安全、數據安全、資源控制、日誌與審計等功能,防止信息在傳輸過程中被抓包竄改。

10.2.3適用範圍

適用於加強項目成本管控的工程建設項目。

10.2.4工程案例

四川成都博覽城項目,山東濟南世茂天城項目,山東濟南中鐵諾德名城二期項目,湖北襄陽新天地房建項目等工程項目等。

10.3 基於雲計算的電子商務採購技術

基於雲計算的電子商務採購技術是指通過雲計算技術與電子商務模式的結合,搭建基於雲服務的電子商務採購平台,針對工程項目的採購尋源業務,統一採購資源,實現企業集約化、電子化採購,創新工程採購的商業模式。平台功能主要包括:採購計劃管理、互聯網採購尋源、材料電子商城、訂單送貨管理、供應商管理、採購數據中心等。通過平台應用,可聚合項目採購需求,優化採購流程,提高採購效率,降低工程採購成本,實現陽光採購,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0.3.1技術內容

(1)採購計劃管理:系統可根據各項目提交的採購計劃,實現自動統計和匯總,下發形成採購任務。

(2)互聯網採購尋源:採購方可通過聚合多項目採購需求,自動發布需求公告,並獲取多家報價進行優選,供應商可進行在線報名響應。

(3)材料電子商城:採購方可以針對項目大宗材料、設備進行分類查詢,並直接下單。供應商可通過移動終端設備獲取訂單信息,進行供貨。

(4)訂單送貨管理:供應商可根據物資送貨要求,進行物流發貨,並可以通過移動端記錄物流情況。採購方可通過移動端實時查詢到貨情況。

(5)供應商管理:提供合格供應商的審核和註冊功能,並對企業基本信息、產品信息及價格信息進行維護。採購方可根據供貨行為對供應商進行評價,形成供應商評價記錄。

(6)採購數據中心:提供材料設備基本信息庫、市場價格信息庫、供應商評價信息庫等的查詢服務。通過採購業務數據的積累,對以上各信息庫進行實時自動更新。

10.3.2技術指標

(1)通過搭建雲基礎服務平台,實現系統負載均衡、多機互備、數據同步及資源彈性調度等機制。

(2)具備符合要求的安全認證、許可權管理等功能,同時提供工作流引擎,實現流程的可配置化及與表單的可集成化。

(3)應提供規範統一的材料設備分類與編碼體系、供應商編碼體系和供應商評價體系。

(4)可通過統一信用代碼校驗及手機號碼校驗,確認企業及用戶信息的一致性和真實性。雲平台需通過數字簽名系統驗證用戶登錄信息,對用戶賬戶信息及投標價格信息進行加密存儲,通過系統日誌自動記錄採購行為,以提高系統安全性及法律保障。

(5)應支持移動終端設備實現供應商查詢、在線下單、採購訂單跟蹤查詢等應用。

(6)應實現與項目管理系統需求計劃、採購合同的對接,以及與企業OA系統的採購審批流程對接。還應提供與其他相關業務系統的標準數據介面。

10.3.3適用範圍

適用於建築工程實施過程中的採購業務環節。

10.3.4工程案例

上海迪士尼工程項目,陝西西安西安交大科技創新港科創基地項目,四川宜賓向家壩水電站工程,福建福清核電站3、4號機組工程,北京中鐵魯班商務網項目等。

10.4 基於互聯網的項目多方協同管理技術

基於互聯網的項目多方協同管理技術是以計算機支持協同工作(CSCW)理論為基礎,以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和BIM等技術為支撐,構建的多方參與的協同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通過工作任務協同管理、質量和安全協同管理、圖檔協同管理、項目成果物的在線移交和驗收管理、在線溝通服務,解決項目圖檔混亂、數據管理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實現項目各參與方之間信息共享、實時溝通,提高項目多方協同管理水平。

10.4.1技術內容

(1)工作任務協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將總包方發布的任務清單及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的統計分析結果實時分享給投資方、分包方、監理方等項目相關參與方,實現多參與方對項目施工任務的協同管理和實時監控。

(2)質量和安全管理協同。能夠實現總包方對質量、安全的動態管理和限期整改問題自動提醒。利用大數據進行缺陷事件分析,通過訂閱和推送的方式為多參與方提供服務。

(3)項目圖檔協同。項目各參與方基於統一的平台進行圖檔審批、修訂、分發、借閱,施工圖紙文件與相應BIM構件進行關聯,實現可視化管理。對圖檔文件進行版本管理,項目相關人員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可以隨時隨地查看最新的圖檔。

(4)項目成果物的在線移交和驗收。各參與方在項目設計、採購、實施、運營等階段通過協同平台進行成果物的在線編輯、移交和驗收,並自動歸檔。

(5)在線溝通服務。利用即時通訊工具,增強各參與方溝通能力。

10.4.2技術指標

(1)採用雲模式及分散式架構部署協同管理平台,支持基於互聯網的移動應用,實現項目文檔快速上傳和下載。

(2)應具備即時通訊功能,統一身份認證與訪問控制體系,實現多組織、多用戶的統一管理和許可權控制,提供海量文檔加密存儲和管理能力。

(3)針對工程項目的圖紙、文檔等進行圖形、文字、聲音、照片和視頻的標註。

(4)應提供流程管理服務,符合業務流程與標註(BPMN)2.0標準。

(5)應提供任務編排功能,支持父子任務設計,方便逐級分解和分配任務,支持任務推送和自動提醒。

(6)應提供大數據分析功能,支持質量、安全缺陷事件的分析,防範質量、安全風險。

(7)應具備與其他系統進行集成的能力。

10.4.3適用範圍

適用於工程項目多參與方的跨組織、跨地域、跨專業的協同管理。

10.4.4工程案例

天津117項目,湖北武漢綠地中心項目,重慶來福士廣場項目,湖北武漢因特宜家項目,廣東深圳華潤深圳灣國際商業中心項目,太原山西行政學院綜合教學樓項目等。

10.5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項目動態管理信息技術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項目動態管理信息技術是指綜合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全球衛星定位技術、視頻監控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對施工現場的設備調度、計劃管理、安全質量監控等環節進行信息即時採集、記錄和共享,滿足現場多方協同需要,通過數據的整合分析實現項目動態實時管理,規避項目過程各類風險。

10.5.1 技術內容

(1)設備調度。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通過對施工現場車輛運行軌跡、頻率、卸點位置、物料類別等信息的採集,完成路徑優化,實現智能調度管理。

(2)計劃管理。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對施工任務進行細化分解,並監控任務進度完成情況,實現工作任務合理在線分配及施工進度的控制與管理。

(3)安全質量管理。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對質量、安全巡查中發現的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進行影音數據採集和自動上傳,整改通知、整改回復自動推送到責任人員,實現閉環管理。

(4)數據管理。通過信息平台準確生成和匯總施工各階段工程量、物資消耗等數據,實現數據自動歸集、匯總、查詢,為成本分析提供及時、準確數據。

10.5.2 技術指標

(1)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在移動端對施工現場設備進行安全、高效的統一調配和管理。

(2)結合LBS技術通過對移動軌跡採集和定位,實現移動端自動採集現場設備工作軌跡和工作狀態。

(3)建立協同工作平台,實現多專業數據共享,實現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

(4)具備與其他管理系統進行數據集成共享的功能。

(5)系統應符合《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準則》GB17859 第二級的保護要求。

10.5.3 適用範圍

適用於施工作業設備多、生產和指揮管理複雜、難度大的建設項目。

10.5.4 工程案例

貴州貴陽華潤國際社區項目示範區總承包工程、吉林長春吉大醫院、遼寧瀋陽浦和新苑住宅樓項目、天津合縱科技(天津)生產基地項目、雲南昆明潤城第二大道項目、湖南張家界家居生活廣場一期工程、山東淄博五洲國際傢具博覽城二期等。

10.6 基於物聯網的工程總承包項目物資全過程監管技術

基於物聯網的工程總承包項目物資全過程監管技術,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從工廠到現場的「倉到倉」全鏈條一體化物資、物流、物管體系。通過手持終端設備和物聯網技術,實現集裝卸、運輸、倉儲等整個物流供應鏈信息的一體化管控,實現項目物資、物流、物管的高效、科學、規範的管理,解決傳統模式下無法實時、準確的進行物流跟蹤和動態分析的問題,從而提升工程總承包項目物資全過程監管水平。

10.6.1 技術內容

(1)建立工程總承包項目物資全過程監管平台,實現編碼管理、終端掃描、報關審核、節點控制、現場信息監控等功能,同時支持單項目統計和多項目對比,為項目經理和決策者提供物資全過程監管支撐。

(2)編碼管理:以合同BOQ清單為基礎,採用統一編碼標準,包括設備KKS編碼、部套編碼、物資編碼、箱件編碼、工廠編號及圖號編碼,並自動生成可供物聯網設備掃描的條形碼,實現業務快速流轉,減少人為差錯。

(3)終端掃描:在各個運輸環節,通過手持智能終端設備,對條形碼進行掃碼,並上傳至工程總承包項目物資全過程監管平台,通過物聯網數據的自動採集,實現集裝卸、運輸、倉儲等整個物流供應鏈信息共享。

(4)報關審核:建立報關審核信息平台,完善企業物資海關編碼庫,適應新形勢下海關無紙化報關要求,規避工程總承包項目物資貨量大、發船批次多、清關延誤等風險,保證各項出口物資的順利通關。

(5)節點控制:根據工程總承包計劃設置物流運輸時間控制節點,包括海外海運至發貨港口、境內陸運至車站、報關通關、物資裝船、海上運輸、物資清關、陸地運輸等,明確運輸節點的起止時間,以便工程總承包項目物資全過程監管平台根據物聯網掃碼結果,動態分析偏差,進行預警。

(6)現場信息監控:建立現場物資倉儲平台,通過運輸過程中物聯網數據的更新,實時動態監管物資的發貨、運輸、集港、到貨、驗收等環節,以便現場合理安排項目進度計劃,實現物資全過程閉環管理。

10.6.2 技術指標

(1)建立統一的工程總承包項目物資全過程監管平台,運用大數據分析、工作流和移動應用等技術,實現多項目管理,相關人員可通過手機隨時獲取信息,同時支持雲部署、雲存儲模式,支持多方協同,業務上下貫通,邏輯上分管理策劃層、業務標準化層、數據共享層三層結構。

(2)採用定製移動終端,實現遠距離(>5m)條碼掃描,監聽手持設備掃描數據,通過https安全協議,使終端數據快速、直接、安全送達伺服器,實現貨物遠距離快速清點和物流狀態實時更新。

(3)以條形碼作為唯一身份編碼形式,並將列印的條碼貼至箱件,掃碼時,系統自動進行校驗,實現各運輸環節箱件內物資的快速核對。

(4)通過衛星定位技術和物聯網條碼技術,實現箱件位置的快速定位和箱件內物資的快速查找。

(5)將規劃好的推送邏輯、時機、目標置入系統,實時監聽物聯網數據獲取狀態並進行對比分析,滿足觸發條件,自動通過待辦任務、郵件、微信、簡訊等形式推送給相關方,進行預警提醒,對未確認的提醒,可設定重複發送周期。

(6)支持離線應用,可採用離線工具實現數據採集。在聯網環境下,自動同步到伺服器或者通過郵件發送給相關方進行導入。

(7)具備與其他管理系統進行數據集成共享的功能。

10.6.3 適用範圍

國內外工程總承包項目物資的物流、物管。

10.6.4 工程案例

內蒙古昇華新農村光伏小鎮建設項目,沙特拉比格海水淡化廠區建設項目,新疆烏魯木齊2×1100MW超超臨界空冷機組項目,寧夏寧東2×660MW燃機擴建項目,孟加拉艾薩拉姆2×600MW燃機項目等。

10.7 基於物聯網的勞務管理信息技術

基於物聯網的勞務管理信息技術是指利用物聯網技術,集成各類智能終端設備對建設項目現場勞務工人實現高效管理的綜合信息化系統。系統能夠實現實名制管理、考勤管理、安全教育管理、視頻監控管理、工資監管、後勤管理以及基於業務的各類統計分析等,提高項目現場勞務用工管理能力、輔助提升政府對勞務用工的監管效率,保障勞務工人與企業利益。

10.7.1 技術內容

(1)實名制管理。實現勞務工人進場實名登記、基礎信息採集、通行授權、黑名單鑒別,人員年齡管控、人員合同登記、職業證書登記以及人員退場管理。

(2)考勤管理。利用物聯網終端門禁等設備,對勞務工人進出指定區域通行信息自動採集,統計考勤信息,能夠對長期未進場人員進行授權自動失效和再次授權管理。

(3)安全教育管理。能夠記錄勞務工人安全教育記錄,在現場通行過程中對未參加安全教育人員限制通過。可以利用手機設備登記人員安全教育等信息,實現安全教育管理移動應用。

(4)視頻監控。能夠對通行人員人像信息自動採集並與登記信息進行人工比對,能夠及時查詢採集記錄;能實時監控各個通道的人員通行行為,並支持遠程監控查看及視頻監控資料存儲。

(5)工資監管。能夠記錄和存儲勞務分包隊伍勞務工人工資發放記錄,宜能對接銀行系統實現工資發放流水的監控,保障工資支付到位。

(6)後勤管理。能夠對勞務工人進行住宿分配管理,宜能夠實現一卡通在項目的消費應用。

(7)統計分析。能基於過程記錄的基礎數據,提供政府標準報表,實現勞務工人地域、年齡、工種、出勤數據等統計分析,同時能夠提供企業需要的各類格式報表定製。利用手機設備可以實現勞務工人信息查詢、數據實時統計分析查詢。

10.7.2 技術指標

(1)應將勞務實名制信息化管理的各類物聯網設備進行現場組網運行,並與互聯網相連。

(2)基於物聯網的勞務管理系統,應具備符合要求的安全認證、許可權管理、表單定製等功能。

(3)系統應提供與物聯網終端設備的數據介面,實現對身份證閱讀器、視頻監控設備、門禁設備、通行授權設備、工控機等設備的數據採集與控制。

(4)門禁方式可採用IC卡閘機門禁、人臉或虹膜識別閘機門禁、二維碼閘機門禁、RFID無障礙通行等。IC卡及讀寫設備要符合ISO/IEC14443協議相關要求、RFID卡及讀寫設備應符合IOS15693協議相關要求。單台人臉或虹膜識別設備最少支持存儲1000張人臉或虹膜信息;閘機通行不低於30人/min(採用人臉或虹膜生物識別通行不低於10人/min);如採用半高轉閘和全高轉閘,應設立安全疏散通道。

(5)可對現場人員進出的項目劃設區域進行授權管理,不同授權人員只能通行對應的區域。

(6)門禁控制器應能記錄進出場人員信息,統計進出場時間,並實時傳輸到雲端伺服器;應能支持斷網工作,數據可在網路恢復以後及時上傳;斷電設備無法工作,但已採集記錄數據可以保留30天。

(7)能夠進行統一的規則設置,可以實現對人員年齡超齡控制、黑名單管控規則、長期未進場人員控制、未接受安全教育人員控制,可以由企業統一設置,也可以由各項目靈活配置。

(8)能及時(延時不超過3min)統計項目勞務用工相關數據,企業可以實現多項目的統計分析。

(9)能夠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實現人員信息查詢、安全教育登記、查看統計分析數據、遠程視頻監控等實時應用。

(10)具備與其他管理系統進行數據集成共享的功能。

10.7.3 適用範圍

適用於加強施工現場勞務工人管理的項目。

10.7.4 工程案例

北京新機場項目,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項目,吉林長春龍嘉機場二期項目,河南鄭州林湖美景項目,上海張江高科技園項目,山東濟南翡翠華庭項目,陝西西安地電廣場項目,廣西南寧盛科城項目,太原山西行政學院綜合教學樓項目等。

10.8 基於GIS和物聯網的建築垃圾監管技術

基於GIS和物聯網的建築垃圾監管技術是指高度集成射頻識別(RFID)、車牌識別(VLPR)、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GIS)、移動通訊等技術,針對施工現場建築垃圾進行綜合監管的信息平台。該平台通過對施工現場建築垃圾的申報、識別、計量、運輸、處置、結算、統計分析等環節的信息化管理,可為過程監管及環保政策研究提供詳實的分析數據,有效推動建築垃圾的規範化、系統化、智能化管理,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建築垃圾管理的水平。

10.8.1 技術內容

(1)申報管理:實現建築垃圾基本信息、排放量信息和運輸信息等的網上申報。

(2)識別、計量管理:利用攝像頭對車載建築垃圾進行抓拍,通過與建築垃圾基本信息比對分析,實現建築垃圾分類識別、稱重計量,自動輸出二維碼標籤。

(3)運輸監管:利用衛星定位系統和GIS技術實現對建築垃圾運輸進行跟蹤監控,確保按照申報條件中的運輸路線進行運輸。利用物聯網感測器實現對垃圾車輛防護措施進行實時監控,確保運輸途中不隨意遺撒。

(4)處置管理:利用攝像頭對建築垃圾傾倒過程監控,確保垃圾傾倒在指定地點。

(5)結算:對應垃圾處理中心的垃圾分類,自動產生電子結算單據,確保按時結算,並能對結算情況進行查詢。

(6)統計分析:通過對建築垃圾總量、分類總量、計劃量的自動統計,與實際外運量進行對比分析,防止瞞報、漏報等現象。利用多項目歷史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找到相似類型項目建築垃圾產生量的平均值,為後續項目的建築垃圾管理提供參考。

10.8.2 技術指標

(1)車輛識別:利用車牌識別(VLPR)技術自動採集並甄別車輛牌照信息。

(2)建築垃圾分類識別:通過制卡器向射頻識別(RFID)有源卡寫入相應建築垃圾類型等信息。利用項目和處理中心的地磅處閱讀器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垃圾類型信息,攝像頭抓拍建築垃圾照片,並將垃圾類型信息和抓怕信息上傳至計算機進行分析比對,確定是否放行。

(3)監控管理平台:利用GIS、衛星定位系統和移動應用技術建立運輸跟蹤監控系統,企業總部或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可建立遠程監控管理平台並與運輸監控系統對接,通過對運輸路徑、車輛定位等信息的動態化、可視化監控,實現對建築垃圾全過程監管。

(4)具備與相關係統集成的能力。

10.8.3 適用範圍

適用於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程度較高城市的建築工程,樁基及基坑圍護結構階段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10.8.4 工程案例

上海明發商業廣場項目,上海保利凱悅酒店項目,山東濟南高新萬達項目,上海上證所金橋技術中心基地項目等。

10.9 基於智能化的裝配式建築產品生產與施工管理信息技術

基於智能化的裝配式建築產品生產與施工管理信息技術,是在裝配式建築產品生產和施工過程中,應用BIM、物聯網、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實現裝配式建築的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通過對裝配式建築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深化設計、材料管理、產品製造環節進行管控,以及對施工過程中的產品進場管理、現場堆場管理、施工預拼裝管理環節進行管控,實現生產過程和施工過程的信息共享,確保生產環節的產品質量和施工環節的效率,提高裝配式建築產品生產和施工管理的水平。

10.9.1技術內容

(1)建立協同工作機制,明確協同工作流程和成果交付內容,並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生產、施工全過程管理信息平台,實現跨部門、跨階段的信息共享。

(2)深化設計:依據設計圖紙結合生產製造要求建立深化設計模型,並將模型交付給製造環節。

(3)材料管理:利用物聯網條碼技術對物料進行統一標識,通過對材料「收、發、存、領、用、退」全過程的管理,實現可視化的倉儲堆垛管理和多維度的質量追溯管理。

(4)產品製造:統一人員、工序、設備等編碼,按產品類型建立自動化生產線,對設備進行聯網管理,能按工藝參數執行製造工藝,並反饋生產狀態,實現生產狀態的可視化管理。

(5)產品進場管理:利用物聯網條碼技術可實現產品質量的全過程追溯,可在BIM模型當中按產品批次查看產品進場進度,實現可視化管理。

(6)現場堆場管理:利用物聯網條碼技術對產品進行統一標識,合理利用現場堆場空間,實現產品堆垛管理的可視化。

(7)施工預拼裝管理:利用BIM技術對產品進行預拼裝模擬,減少並糾正拼裝誤差,提高裝配效率。

10.9.2 技術指標

(1)管理信息平台能對深化設計、材料管理、生產工序的情況進行集中管控,能在施工環節中利用生產環節的相關信息對產品生產質量進行監管,並能通過施工預拼裝管理提高施工裝配效率。

(2)在深化設計環節按照各專業(如預製混凝土、鋼結構等)深化設計標準(要求)統一產品編碼,採用專業深化設計軟體開展深化設計工作,達到生產要求的設計深度,並向下游交付。

(3)在材料管理環節按照各專業(如預製混凝土、鋼結構等)物料分類標準(要求)統一物料編碼。進行材料「收、發、存、領、用、退」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應用物聯網條碼、RFID條碼等技術綁定材料和倉庫庫位,採用掃描槍、手機等移動設備實現現場條碼信息的採集,依據材料倉庫模擬地圖實現材料堆垛可視化管理,通過對材料的生產廠家、尺寸外觀、規格型號等多維度信息的管理,實現質量控制的可追溯。

(4)在產品製造環節按照各專業(如預製混凝土、鋼結構等)生產標準(要求)統一人員、工序、設備等編碼。製造廠應用工業互聯網建立網路傳輸體系,能支持到工序層級的設備層面,實現自動化的生產製造。

(5)採用BIM技術、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CAPP)、工藝路線模擬等工具製作工藝文件,並能將工藝參數通過製造廠工業物聯網體系傳輸給對應設備(如將切割程序傳輸給切割設備),各工序的生產狀態可通過人員報工、條碼掃描或設備自動採集等手段進行採集上傳。

(6)在產品進場管理環節應用物聯網技術,採用掃描槍、手機等移動設備掃描產品條碼、RFID條碼,將產品信息自動傳輸到管理信息平台,進行產品質量的可追溯管理。並可按照施工安裝計劃在BIM模型中直觀查看各批次產品的進場狀態,對項目進度進行管控。

(7)在現場堆場管理環節應用物聯網條碼、RFID條碼等技術綁定產品信息和產品庫位信息,採用掃描槍、手機等移動設備實現現場條碼信息的採集,依據產品倉庫模擬地圖實現產品堆垛可視化管理,合理組織利用現場堆場空間。

(8)在施工預拼裝管理環節採用BIM技術對需要預拼裝的產品進行虛擬預拼裝分析,通過模型或者輸出報表等方式查看拼裝誤差,在地面完成偏差調整,降低預拼裝成本,提高裝配效率。

(9)可採取雲部署的方式,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信息資源的使用成本。

(10)應具備與相關信息系統集成的能力。

10.9.3 適用範圍

適用於裝配式建築產品(如鋼結構、預製混凝土、木結構等)生產過程中的深化設計、材料管理、產品製造環節,以及施工過程中的產品進場管理、現場堆場管理、施工預拼裝管理環節。

10.9.4 工程案例

遼寧瀋陽寶能環球金融中心,廣東深圳會展中心項目,湖北武漢綠地中心項目,廣東深圳漢京項目,北京中國尊項目等。


推薦閱讀:

德國以及北歐木結構建築
澳洲最大的夯土牆建築
古建築之四合院基本術語
《交往與空間》讀書筆記
一個公建設計的另類解讀

TAG:建築 | 信息化 | 技術 | 新技術 | 信息 | 建築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