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著名的十二位作曲家
國際上著名的十二位作曲家
1、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德國最偉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1685年出生於愛森那赫城的一個著名音樂世家。
巴赫早年喪父,是在哥哥的指導下學習音樂的,從十八歲起歷任多處教堂和宮廷的樂長及管風琴師。生前僅以管風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後,其創作才得到應有的尊重。巴赫篤信宗教,他把路德派新教的眾讚歌和教會樂器管風琴當作自己的創作素材和音響構思的核心,但他又深受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顯突破了教會音樂的規範,具有豐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膽的革新精神。巴赫的創作以復調手法為主,構思嚴密,感情內在,富於哲理性和邏輯性,並在德國民族音樂的基礎上,集十六世紀以來尼德蘭、義大利和法國等國音樂之大成,達到了巴洛克音樂發展的頂峰。其作品對近代西洋音樂具有深遠的影響,故巴赫有著「西方音樂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師」的榮稱。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煙海,僅流傳下來的就有500多首。主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難曲》、《彌撒曲》等,其中代表性的作品為大型聲樂套曲《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器樂作品《勃蘭登堡協奏曲》六首、《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義大利協奏曲》、《賦格的藝術》、《音樂的奉獻》、《無伴奏小提琴組曲與奏鳴曲》六首等。
2、約瑟夫·海頓(FranzJosephHaydn,1732-1809)
約瑟夫·海頓出生於奧匈邊境盧瑙的一個鐵匠家庭,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者之一。
海頓出身貧困,從小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學習音樂,作曲主要靠自學,成年後長期任樂隊隊長,至十八世紀九十年代初,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1791、1794年他曾兩度去倫敦旅行,寫了十二部《倫敦交響樂》,從此名揚全歐備受歡迎。海頓主要從事主調音樂的創作,是他確立了「弦樂四重奏」和古典「交響曲」的結構形式,把交響曲固定為四個樂章形式,以完整的交響樂隊編製進行配器,為近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因而他被譽為「交響樂之父」。
海頓的音樂語言樸素、簡潔、平易近人,感情明朗、樂觀。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戲劇性刻畫,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為題材,常用「說話原則」,進行世態風俗性的表現。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了貝多芬「動機發展」的靈感。
海頓一生共創作了一百多部交響曲,其中較著名的交響曲有《告別》、《時鐘》、《狩獵》、《驚愕》、《軍隊》、《倫敦》、《牛津》等。其它主要作品有三部鍵盤協奏曲、3部小提琴協奏曲、兩部大提琴協奏曲、兩部圓號協奏曲、1部小號協奏曲,約18部歌劇、8部清唱劇和康塔塔、12首彌撒曲、84首弦樂四重奏,31首鋼琴三重奏,105首《嬉遊曲》,約56首弦樂三重奏、52首奏鳴曲、47首歌曲等。
3、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生於薩爾茲堡一個宮廷樂師家裡,傑出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
莫扎特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即興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被譽為「神童」。他短暫的一生作品極其豐富,創作的重要領域是歌劇和交響樂。在他的作品中洋溢著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並迸發出在巨大社會壓力下的明快、樂觀情緒。莫扎特廣泛採用各種樂曲形式,成功地把德、奧、意等國的民族音樂和歐洲的傳統音樂有機的聯繫在一起,為德國民族歌劇奠立了基礎,創造出一種現實主義音樂劇的新體裁。他擴充並革新了器樂作品的內容,使交響曲和室內樂曲的形式格外嚴謹。莫扎特在創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尋,把十八世紀的音樂藝術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並為後來的音樂的進一步發展準備了條件,為西方音樂的發展開闢了嶄新的道路,對後世音樂創作產生極大的影響。
莫扎特一生中共創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後宮誘逃》、《魔笛》等著名歌劇,使歌劇成為具有市民特點的新體裁。此外還作有大量交響曲、協奏曲、鋼琴奏鳴曲和室內樂重奏。
4、路德維希·馮·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
貝多芬出生在萊茵河畔波恩城的一個音樂世家,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思想意識給他許多啟發,奠定了他人文主義世界觀的基礎——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憎恨封建專制的壓迫。他曾說:「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專制主義對人類有用得多」。
儘管出生於音樂世家,而且從小就開始學習鋼琴和提琴,但貝多芬並非莫扎特式的神童,他的創作並非一揮而就,而是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感到滿意為止。其早期作品具有海頓和莫扎特的風格,但後來發展了一種完全屬於他自己的形式,其作品個性鮮明,較前人有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貝多芬幾乎涉獵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
貝多芬一生的作品雖然不太多,但他卻被許多人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所以贏得如此高的聲譽,關鍵在於他集卓越的音樂天賦和熱情奔放的性格於一身,有著崇高的理想、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毅力。他以深刻、敏銳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時代和社會的脈搏。他的作品不僅體現了他巨人般的性格,而且反映了人民的苦難、奮鬥和希望,因而具備了鮮明的社會性和深刻的哲理性。他為人類留下了一筆永恆的寶藏,對世界音樂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響音樂,其中又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這些家喻戶曉的作品有:降E大調第3交響曲《英雄》、C大調第5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6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7交響曲、d小調第9交響曲《合唱》(《歡樂頌》)、序曲《愛格蒙特》、序曲《柯利奧蘭》、降E大調第5號鋼琴協奏曲《皇帝》、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C大調第9弦樂四重奏《拉祖莫夫斯基》第三號、c小調第8鋼琴奏鳴曲《悲愴》、升c小調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5鋼琴奏鳴曲《春天》等。
5、弗朗茨·舒伯特(FranzPeterSchubert,1797-1828)
弗朗茨·舒伯特,出生於維也納的一個教師家庭。作為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他生前受到歧視,死後才得到很高的評價,成為和莫扎特、貝多芬並列的音樂大師。
舒伯特是奧地利傑出的作曲家,他採用和聲上的色彩變化,用各種音樂體裁形式來刻畫個人的心理活動,富有大自然的和諧和生命力的氣息。他將瞬息間的遐想行之於樂譜,把感受到的一切化為音樂形象,構成了他獨特的浪漫主義的旋律。他對後來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舒伯特短暫的一生十分清貧,大部分時間靠偶然賺點稿費和親戚朋友的接濟度日。雖然他三十一歲就去世了,但卻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尤以歌曲著稱,被譽為「歌曲之王」。在他十八年緊張不間斷的創作活動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劇、九部交響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響曲》、《C大調交響曲》、《死神與少女》四重奏、《鱒魚》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鵝之歌》等。
6、弗雷德里克·肖邦(FredericFrancoisChopin,1810-1849)
弗雷德里克·肖邦,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七歲寫了《波蘭舞曲》,八歲登台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鬥爭相聯繫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敘事曲》、《降A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的戰鬥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降b小調奏鳴曲》等;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琴詩人」。他在國外經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囑附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7、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Wagner,1813-1883)
理查德·瓦格納生於萊比錫,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
瓦格納的貢獻首先表現在對歌劇的革新上,他在猛烈地鞭撻當時流行的迎合貴族和資產階級庸俗趣味的歌劇的同時,大膽地提出了歌劇應該和希臘悲劇、莎士比亞戲劇及貝多芬的交響樂一樣,成為進步思想的宣傳者。瓦格納對音樂的另一個貢獻是他撰寫了大量的評論和論文,瓦格納的文章有的諷刺了所謂「上流社會」的音樂與社會風尚,有的則對藝術家的處境表示理解和同情。青年時期,瓦格納的思想主要傾向於「青年德意志」,但他也受到費爾巴哈和巴枯寧的影響,寫過許多狂熱激進的文章,甚至參加過德累斯頓的革命。1848年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失敗以後,瓦格納逐漸接受了叔本華、尼采等人的思想,後來甚至成為種族理論戈比諾的忠實門徒,開始大力宣傳大日耳曼主義,瓦格納的「音樂藝術」也成為德意志帝國主義意識形態和「普魯士精神」的一面旗幟。
瓦格納是大型管弦樂的創始者,對歌劇藝術有重大改革。首先,他建議一個歌劇作曲家要參與劇本創作,作整部歌劇的總導演;其次,他強調預先確定的和弦是歌劇藝術的基礎;第三,他作品中的內核就是連續旋律的發展,利用翻來複去的旋律產生柔順悅耳的音樂效果,樂曲內部很少出現正常的終止式。瓦格納探索和發展了前人對銅管樂器的研究,他的許多作品有著威武騎士的色彩,充滿了金屬的輝煌。
其代表作品有《尼伯龍根的指環》、《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里德》、《諸神的黃昏》等歌劇。
8、約翰內斯·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1897)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出生於漢堡的一個市民家庭,是德國十九世紀後半葉最卓越的、古典樂派最後的一位作曲家。
勃拉姆斯是創作與演奏並重的作曲家,其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他對音樂的貢獻首先是對古典音樂傳統的繼承。作為一個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他不斷演奏和鑽研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從而使他自己的作品也與巴赫、貝多芬的作品一脈相承。同時勃拉姆斯對民間音樂也抱有深厚的感情,他整理的《德意志民歌集》便是他這種情感的最好體現。他對民間音樂的興趣並不僅限於德意志地區,他對匈牙利和斯拉夫的民間音樂的喜愛在他的作品中也時有表現。有人甚至將勃拉姆斯與巴赫、貝多芬並提,並把勃拉姆斯同巴赫(Bach)、貝多芬(Beethoven)姓名的第一個字母總稱為「3B」。
勃拉姆斯的主要作品有:交響曲4部,鋼琴協奏曲2首,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與大提琴協奏曲,《學院節慶序曲》、《悲劇序曲》、《德意志安魂曲》、鋼琴四重奏3首,小提琴奏鳴曲3首、鋼琴奏鳴曲3首、間奏曲、狂想曲、《匈牙利舞曲》、獨唱歌曲近二百首。
9、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IlitchTchaikovsky,1840-1893)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十歲開始學習鋼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作曲,畢業後赴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的音樂基調建立在民歌和民間舞蹈的基礎上,所以樂曲中呈現出濃烈的生活氣息和民間特色。他慣於採用起伏的相對主題,利用音樂形象來表現生活中各種心理和感情狀態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主精神貫穿著他全部的創作活動,他主張音樂的美,是建立在真實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礎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優美,通俗易懂而著稱,又不乏深刻性。透過他的藝術珍品,人們不難發現他不僅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而且是一位擅長以音樂描繪心理活動的大師,探索著人生的奧秘。
他的許多作品都是極其優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和交響曲《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悲愴(第六)交響曲》、《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交響詩《羅密歐與朱麗葉》,音樂會序曲《1812序曲》等等。
10、古斯塔夫·馬勒(GustayMahler,1860-1911)
古斯塔夫·馬勒,奧地利籍波希米亞作曲家、指揮家。他早年於維也納音樂大學攻讀時,兼在維也納大學修習哲學,並對瓦格納的音樂極為醉心。畢業後以指揮身份遊走歐洲各地演奏,1897年榮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的總指揮,為該劇院帶來空前的全盛時期而聲名大噪。應聘前往美國後,擔任紐約大都會歌劇(1907)及紐約愛樂管弦樂團指揮(1909),聲名達到最高峰,後因操勞過度,於1911年病逝。除了絢麗的指揮職業外,他一生也潛心於作曲,作品以瓦格納式的交響曲為主,蘊含著深遠的意境和人生的思索。其代表作品為十首交響曲;三部傑出歌曲套曲《旅行者之歌》、《少年魔角》和《亡兒之歌》等等。
11、克羅德·德彪西(ClaudeDebussy,1862-1918)
克羅德·德彪西,傑出的法國作曲家。他於1873年入巴黎音樂院,在十餘年的學習中一直是才華出眾的學生,並以大合唱《浪子》獲羅馬獎。後與以馬拉美為首的詩人與畫家的小團體很接近,以他們的詩歌為歌詞寫作了不少聲樂曲,並根據馬拉美的同名詩歌創作了管弦樂序曲《牧神午後》,還根據比利時詩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戲劇創作了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他擺脫瓦格納歌劇的影響,創造了具有獨特個性的表現手法。鋼琴創作貫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貝加摩組曲》接近浪漫主義風格;《版面》、《歡樂島》、兩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則為印象主義的精品。
管弦樂曲《夜曲》、《大海》、《伊貝利亞》中都有不少生動的篇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寫過一些對遭受苦難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創作風格也有所改變。此時他已患癌症,於1918年德國進攻巴黎時去世。在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里,他形成了一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12、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SergeiVassilievitchRachmaninoff,1873-1943)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俄國作曲家、鋼琴家。曾就學於莫斯科音樂學院。他的創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響,有深厚的民族音樂基礎,旋律豐富,擅長史詩式壯闊的音樂風格。後從事指揮,介紹了不少俄羅斯作曲家的作品。1918年移居美國後,創作上充滿了不協和與悲劇性,成為二十世紀上半葉重要的鋼琴演奏家。作有四首鋼琴協奏曲,三首交響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24首前奏曲、音畫練習曲、死島、鍾以及浪漫曲等著名作品。
推薦閱讀:
※勝威國際(SVI)涉嫌傳銷立案調查,10000餘人受害,涉案金額2000餘萬元
※西班牙警方打擊國際人口販賣 解救百名華人妓女|國際人口販賣|華人妓女
※2016前後幾年的國際形勢分析
※從根本上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論壇)
※國際貿易CAD結算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