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村改造:農民「上樓」的問題探析—《魅力中國》—2011年第12期—龍源期刊網
三、 Y村舊村改造模式值得借鑒的做法
舊村改造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情況複雜、實施難度大的龐大工作,也是一項解決「民有所居」的民心工程,抓好這項工作,具有深遠而又重大的現實意義。因此必須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節約投資、優化村莊環境,切切實實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建設具有現代文化氣息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把握原則,穩妥推進。
首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強制征地拆遷」,生產方式決定生活方式,各地應該在有了實施舊村改造的經濟基礎的前提條件下開展舊村改造,農民上樓最初的動力在於「居」字,這對於不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有吸引力,但對於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則好處不大,失去宅基地的農民隨著生活、生產方式的轉變,生活成本的增加、耕地不便。要進行舊村改造、農民上樓,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同時在舊村改造過程中住房建設格局要考慮到農民的實際生活需求。
其次,堅持節約用地、合理規劃的原則。嚴格執行農村村民建房「一戶一宅」制度。我國人多地少,人均佔有耕地更少,基於我國的基本國情。因此,在實施舊村改造中,務必遵循「節約集約」的原則,引導農民轉變觀念,鼓勵建樓房式住宅,鼓勵三代甚至四代同住,實現一宅多用,節約集約用地,降低建房成本。通過舊村改造要達到拆除危舊房面積與新建房面積自求平衡,力爭略有剩餘用於建設用地復墾的目標,避免舊村改造村莊越改越大的局面。建房套型面積按人口制定標準嚴格控制,確保舊村改造建設用地佔補平衡,並有盈餘。
最後,堅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原則。通過舊村改造閑置出來的宅基地,如果復墾,收益權應該給農民,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使得Y村的舊村改造工作順利有力的開展。
四、結語
在漫長的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和鄉村形成典型的二元社會,城市總是處於主導地位,鄉村的作用顯得有點微不足道。而在當今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中,城市與鄉村協調發展,形成更高層次整合,這是鄉村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舊村改造的模式在於不斷地探索, Y村是走在中國農村前端的,它具備經濟實力、政策條件來進行舊村改造,同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舊村改造,探索出了舊村改造、農民上樓的新模式,Y村通過舊村改造,不僅實現了村民「住宅別墅化」,也實現了村民「生活城市化」。而我國各地要有效地利用市場經濟的槓桿,實現以農業經濟為中心的經濟結構轉變為以非農業為中心的經濟結構,增加農民的收入,轉變農民的生活方式,進一步向「非農民」轉軌,以提高農民對於舊村改造、建設新村的需求,同時也為舊村改造不斷積累資金,最後探尋適合本村的路子才是舊村改造的未來之路。在「新農村建設」進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率先成功完成了舊村改造的Y村可以說為今後要進行舊村改造的村莊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參考文獻:
[1]蘇舜,周文靜,李靜靜,梁曉楊,從戎.舊村改造探究——以義烏市「五愛社區」為例[J].社會經濟.現代經濟信息,2010(3)
[2]陳曉平.加大舊村改造力度 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J].國土資源通訊,2005(11)
[3]李翅,劉佳燕.舊村改造的動力機制與發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區為例[J].小城鎮建設,2004(5)
[4]胡立新.舊村改造的鄞州經驗——浙江省舊村改造新村的建設先行區探訪[J].農村工作通訊,2010(1)
[5]孫欽梅,尤作中,劉坷全,張峰.淺談舊村改造過程中的問題及其建議—以莒南縣大店鎮周家坡子村為例[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8)
[6]楊川州.試談當前舊村改造[J].村鎮建設,1997(7)
[7]林康.以舊村改造推進新農村建設[J].紅旗文摘,2009(7)
[8]陳玉娟.浙江省舊村改造規劃與建設中的若干問題探索[J].農業經濟,2007(1)
作者簡介:姜兆芹,女,(1987.10—),系華中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農村問題研究,曾參與過「百村十年觀察」以及「中國林改百村跟蹤觀察」項目調研。
推薦閱讀:
※什麼是國家級期刊?
※認識學術期刊(※關注我不迷路)
※論文大燜鍋:NBER 頂級經濟期刊編輯們最看重什麼
※學術期刊編輯的日常工作是什麼樣的?
※科學界的期刊為什麼堅持匿名審稿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