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發展歷程中,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中有關道德的基本觀點為這門學科奠定了價值坐標,提供了研究總則。作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在20世紀初的革命者與思想者,列寧具體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理論範疇、現實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研究方法、科學闡釋了共產主義道德原則、創新實施了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上的重要一環。
論證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理論範疇
列寧遵循理論發生的邏輯,對道德本質、道德功能、道德價值、道德原則等倫理學基本範疇進行闡釋,形成獨特的理論創建,並在實踐中有所驗證,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基於馬克思關於「社會的歷史都是在階級對立中演進的」觀點,列寧進一步明確了道德的階級本質。他認為,超人類社會的道德是不存在的,道德服從於無產階級階級鬥爭的利益訴求。這樣,道德不但具有階級性,而且要服務於階級鬥爭的目的;基於對道德階級本質的判斷,列寧看到了無產階級的道德性,並將其作為新社會發展的實踐力量,「在共產主義者看來,全部道德就是在於這種團結一致的紀律和反對剝削者的自覺的群眾鬥爭」,在這裡,列寧直接指出了道德為人類擺脫勞動剝削的社會功能;當道德為人類擺脫勞動剝削的社會功能真正實現的時候,道德價值才實實在在地顯示出來;在列寧那裡,道德本質的彰顯、道德功能的發揮和道德價值的實現是通過道德原則的樹立來達到的。列寧對社會主義的平等和民主、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勤勞、紀律和覺悟等道德原則的具體研究更在道德實踐理論層面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在蘇聯的發展以及有效地干預社會道德生活奠定了基礎。
推進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研究方法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表現在對唯物史觀的現實推進、用階級分析方法界定道德歸屬上。唯物史觀作為看待全部道德問題的總方法必然導致在進行社會道德分析時,要堅持階級分析法,這是列寧推進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遵循的邏輯基礎。
列寧在遵循馬克思恩格斯有關道德的基本觀點的基礎上,尤其是在馬克思恩格斯未竟的,而被列寧成功地創造了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下,推進了道德唯物史觀的發展,將共產主義道德理想付諸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當中來。在對全新的、現實的、具體的社會道德問題解決上,比如在處理俄國國家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問題上,在解決工會問題上,在制定共青團的任務上,在民族自決權的認定上等具體新鮮的任務時,都實際地貫徹了唯物史觀;在唯物史觀的總方法論指引下,列寧繼承了恩格斯「生產歸根結底是決定性的東西」的方法論立場,在他看來,每一種生產關係都會產生相應的道德觀點、道德原則、道德標準、道德習慣、道德傳統。列寧不但明確了生產關係對道德的制約性,而且明確了道德對生產關係的依賴性,對錯誤倫理觀進行批判;列寧將對一切道德現象的考察均放在宏大的歷史視野當中,而不是就道德論道德,在對俄國當時具體的道德現象、道德事件和道德人物的分析和評價上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和階級分析的方法。
闡釋共產主義的道德原則
列寧以系統的倫理學理論和科學的倫理學研究方法,科學闡釋了共產主義道德原則。如果說,對於倫理學範疇的論證和倫理學方法的推進是在繼承基礎上的發展,那麼,列寧對共產主義道德原則的闡釋則屬於社會主義制度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最為獨特的理論創建。在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共產主義道德原則體系內,作為基本原則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平等、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忠誠、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勤勞等具體原則分別作為共產主義道德的制度原則、信譽原則、價值原則和操作原則,構建了共產主義道德原則的完整理論體系。
在共產主義道德原則體系中,集體主義是核心。列寧「大家為一人、一人為大家」的具體原則是集體主義總原則的具體體現。社會主義民主和平等作為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能夠通過對人民的剝削者、壓迫者實行強力鎮壓,實現人民福祉,是共產主義道德可行性的制度原則。列寧特彆強調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忠誠,他認為,正是有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和英雄主義熱情,才使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充滿奇蹟。忠誠是共產主義道德原則的信譽保證。列寧秉承馬克思「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係還給自己」的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主張,堅信「群眾生氣勃勃的創造力正是新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因素」,因而堅持道德建設和道德生活也應由人民來創造的觀點和原則,在這裡,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是共產主義道德原則的價值原則。勤勞、紀律、覺悟、守信等具體原則保證了共產主義道德原則的可操作性。
創新實施共產主義道德教育
列寧開創性地實施了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列寧的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理論是以勞動教育為核心內容,以集體勞動為主要方法,以培養創造性為目的,以青少年和青年為主要對象,在教育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系統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創新性貢獻。
在勞動實踐中展開的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形式和內容是豐富多樣的。馬克思主義教育、自學教育、軍事教育、社會教育等教育內容和手工勞動、星期六義務勞動、農村青年學校、國際兒童周、收割節、少先隊組織等組織形式保證了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在列寧的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理論中,集體勞動不但是主要方法,還是培養團結互助的手段。「集體主義是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廣泛合作有利於加強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的社會合作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繼承性」;勞動的實踐性強化了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創造性及其目的。創建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理論並實施共產主義道德教育是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獨特貢獻,將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理論與具體的社會道德實踐相結合,用倫理學和道德教育理論培育社會道德生活。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學術範疇的論證、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方法的推進、對共產主義道德原則的闡釋和對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實踐,對今天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研究,仍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和實踐價值。
(作者:武卉昕,系東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推薦閱讀:
※發展智能製造還需跨越六大制約
※如何看待三星9月29日官網發布的最新聲明?後期事件發展還會怎樣?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論西方美學發展的兩條主線
※日本新能源汽車發展及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