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3佛舍利塔(已發掘)@ 大愛道比丘尼出家修行地遺址@「庵摩羅園」@阿難捨利塔@獼猴獻密供佛之谿谷遺址(下篇)

20180223朝聖佛舍利塔(已發掘)@ 大愛道比丘尼出家修行地遺址@「庵摩羅園」@阿難捨利塔@獼猴獻蜜供佛之谿谷遺址

下篇佛陀在39歲左右初次來到吠舍離,日後亦經常在此游化講學;在這座王城近郊,世尊首次接受了女眾出家成為僧伽,是當時平靜小村中一件不平凡的大事,也是佛教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在「庵摩羅」園內,佛教第一位比丘尼:佛陀姨母大愛道尊者起住修行遺址上,我的同行師兄正在進行禪修。祈請尊者加持!

大愛道尊者是一位真正「女神」

大愛道是佛陀的姨母,也是佛陀的養母,更是比丘尼的創始之祖。

禪修中的劉居士師兄

志願真切·三度遭佛陀拒

佛陀悟道成佛後,回到故鄉迦毗羅衛國說法,由於佛陀的教化,很多人,連凈飯王在內,都皈依了三寶,凈飯王還勸令王族的許多子弟歸投佛陀出家。這些情景,都看在大愛道的眼裡,聽在大愛道的耳里,也記在大愛道的心裡,大愛道夫人的善根萌芽了。這個念頭在大愛道的心裡盤旋了很久,終於她也下定了決心要隨佛出家。

當凈飯王過世,大愛道夫人也要求佛陀准許她在僧團中出家。然而此時僧團中尚未有比丘尼,所以佛陀婉言拒絕,言明在家學佛,皈依三寶,奉行五戒,也一樣可以修成聖果。大愛道夫人多次向佛陀懇求,希望佛陀允許她們出家。佛陀的回答,卻總是勸她們在家修行。她又再度鼓足勇氣,對佛陀說:「請佛陀慈悲允許,讓女人也能依照正法出家,求受具足戒。」佛陀便說道:「只要勵行精進,正覺的道果是不分在家與出家。」大愛道夫人毫不氣餒,依然要求佛陀允許她出家,乃至三度請求都遭到拒絕。

佛陀惟恐姨母再來要求出家,就帶著弟子前往距吠舍離城不遠的那摩提犍尼精捨去教化。

禪修中的張居士師兄

虔誠追隨·剃髮披袈裟

大愛道夫人當她知曉佛陀行化到那摩提犍尼精舍,便帶領五百釋迦族女人自行將頭髮剃去,披起袈裟,向那摩提犍尼精舍追趕佛陀。

大愛道夫人等五百女人抵達精舍,疲倦已極,坐在門外休息,適逢佛陀的侍者—阿難尊者出來,乍見到剃髮的五百女眾,非常驚訝,又見到佛陀的姨母大愛道夫人正在悲傷的哭泣,並苦苦哀求阿難尊者,請他代為向佛陀求情。阿難心腸軟,非常同情,於是他替大愛道夫人求情。

阿難以佛陀的姨母大愛道夫人對佛陀有養育之恩,因此多次代為懇求。既經自己最愛護的侍者為之再三懇求,佛陀也就只好答應了。並為出家的女性特製了八條規定,稱為「八不可違法」,是為比丘尼種種戒律的開始。從此,釋迦如來的佛教之中,有「比丘尼」了,僧團具足了四眾弟子。

大愛道夫人如願成為僧團中第一位比丘尼,五百女眾也跟隨出家,為佛門比丘尼之始。她統理尼眾僧團,住在精舍附近的尼院,為請求出家的女眾授具足戒,協助佛陀教育她們。此外,大愛道比丘尼也幫助佛陀從事教化社會的工作,包括慰問有病的貧民,領導比丘尼救濟各地所發生的天災人禍,還鼓勵兒童、婦女們皈信佛陀等。在她的努力下,更多的家庭遵從佛化,使佛法在女眾中快速地普及。

向偉大的大愛道比丘尼致敬!

庵摩羅園(芒果園)內花團錦簇

吠舍離這個國家,是歷史上第一個聯邦制的共和國,國王是由人民選舉出來的,這個國家有一個很大的族群叫離車族,都是佛陀的弟子。其中有一位女性叫庵摩羅女,是當地著名的舞蹈表演者,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很喜歡看她的表演,願意花重金而只為看一場她的舞蹈。

有一次佛陀帶領僧團到吠舍離,庵摩羅女聽到佛陀講法後,生起極大信心,於是到佛陀面前頂禮,右繞三匝,請求佛陀到自己家裡應供。佛陀慈悲的答應了她的請求。

庵摩羅女就立即坐上馬車,趕回家中準備豐盛的美食。這時路上很多吠舍離城內的大富長者知道佛陀到了吠舍離,都趕著前往請佛陀到自己家裡應供。路上遇到庵摩羅女,知道佛陀已經答應到庵摩羅女家中應供,大富長者非常懊惱,後悔自己太晚趕來,沒有辦法請佛陀到自己家裡。這時大富長者就請求庵摩羅女,能否以千金買這次供養佛陀的機會?庵摩羅女供養心很猛利,拒絕了長者的請求。如是大富長者為了得到供佛的機會,不停增加數額,直到願意用自己一半的身家來買這個供佛機會。庵摩羅女都拒絕了。最後大富長者只有放棄這個想法。

佛陀如約到了庵摩羅女家中應供,並給庵摩羅女與大眾開示甚深的佛法,與會大眾都心開意解。庵摩羅女這時向佛陀請求,自己在吠舍離有一處最好的庵摩羅園,供養給佛陀與僧團,請佛陀到吠舍離時在此教化吠舍離的人民,佛陀答應了庵摩羅女的請求。從此以後佛陀每次到吠舍離,都會在庵摩羅園停留,講經說法。

今天聽到這些大德居士供佛時的廣大心,將身心都奉獻給佛法都在所不惜的精神,對比自己供養三寶時候的斤斤計較,真的是自行慚愧。佛陀經常教導我們因果不虛,財富從布施中來,但是真正相信而去努力依教奉行的又有幾人呢?

世尊涅槃前幾個月,從王舍城展開了最後的行腳,他渡過恆河來到吠舍離,並在這裡住了許多天,留下很多珍貴的諄諄遺教與殷殷告誡。

這裡是佛陀最後一次正式集合僧眾們公開演說教法的地方,之後,佛陀高齡的步履依舊堅毅地向前方邁進,只是,隨順著世間萬法的必然,他的腳步已漸漸失去昔日的活力了。

吠舍離對於佛陀一生的弘法事業是十分重要的,佛陀一生講法有五大精舍,吠舍離就有兩個,分別是獼猴池和庵摩羅園(另外三個是竹林精舍、王舍城和靈鷲山)。佛陀來吠舍離的緣起是拯救當地嚴重的瘟疫,所以吠舍離的離車人對佛陀是十分感念的。五百釋迦女祈請出家的地方也在這裡,阿難反覆勸請,佛陀終於同意,才有了女眾出家,開創了印度的先例。佛陀晚年重要的施主庵摩羅女,也是吠舍離人,她是當時名震多國的妓女,也是大醫耆婆的母親,皈依佛陀後獻出庵摩羅園,成為佛陀的精舍,而她自己最終也出家證果。也是在吠舍離,佛陀思念壽量,觀察因緣,三問阿難而無果,決定取滅,離開吠舍離前往涅槃地拘屍那迦。吠舍離百姓苦苦相留,佛陀留下缽作為紀念。

在大乘佛典中,吠舍離也被譯作廣嚴城,我們熟知的《藥師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和《維摩詰經》都是佛陀在這裡宣說的,維摩詰也正是吠舍離的一位大居士。佛教歷史上第二次結集也發生在這裡,澄清了戒律上的誤解,因為當時結集的是七百位阿羅漢,故稱七百結集。

因為有了阿難,我們今天才有那麼多的佛教的經典可以來讀誦、深入,所以阿難就是佛陀永遠的侍者!阿難也不是簡單的,阿難有佛的三十相,相好莊嚴,他一出生的時候,全家歡喜,所以阿難叫慶喜。阿難能夠成為多聞第一,是因為過去供養了一個小沙彌,讓他好好的讀經書,這個小沙彌,就是佛陀的前世。所以阿難就因為種這樣的因,得多聞第一、記憶第一。

佛曾贊阿難具八種不可思議:一者不受別請食;二者不受陳衣服;三者來不非時;四者出入諸王豪貴家,見諸女人不生欲心;五者說十二部經,一經於耳曾不再問,如瀉一瓶置於一瓶;六者知他心智如佛入定;七者未得願智而能了知;八者秘密之言皆能了知。由於具足八法,阿難堪能受持佛所說經。在佛陀入涅盤後,阿難便以他超強的記憶,覆誦出佛所說過的法,讓大眾能夠再次聞熏佛的教誨。最初集結的經典,如《阿含經》、《譬喻經》、《法句經》等,都是由阿難尊者所誦出的。

吠舍離的遺址園區保留著全印度保存最完好的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是西元前三世紀左右統一印度,護持佛教的一位國王,早期阿育王十分殘暴,為奪取王位廣殺政敵,甚至兄長,奪取王位後南征北討,哀鴻遍野,血流成河,驚覺戰爭所帶來的殘酷與悲慘,後因宿世前供養佛陀的善根成熟,在一機緣下皈依佛法,廣推佛教。

在阿育王以前已經有八座佛塔,收藏著佛陀的舍利與遺物。根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九》所記:「時波離邑無憂王(阿育王)便開七塔,取其舍利,於瞻部洲廣興靈塔八萬四千,周遍供養,由塔威德,莊嚴世間。」佛陀示現涅磐的時期,據阿育王已經有百餘年,為了弘揚佛陀的教義,阿育王重新將佛陀舍利收集,分為八萬四千份,一一建造佛塔供養,以紀念佛陀的聖績。阿育王在佛塔旁經常豎立著上方站著石獅的石柱像,以做為標記。

園內鮮花盛開,憶念阿難尊者的莊嚴慈悲妙好!

遠方來的東南亞地區比丘尼,給園中增添了色彩和活力!

園內的印度女子

獼猴獻蜜供佛之谿谷遺址

有一天,佛陀持缽入村落乞食。魔王波旬暗忖,「我先到聚落蠱惑人心,讓他們不要供佛食物。」果真,佛陀托缽走遍各處,空無所得,結果這天佛陀沒有進食。比丘僧眾獲悉此事,凡進食的人都愧悔吃了東西,吃到一半的人立刻停食,尚未進食者也決意不吃了。佛陀來到了河邊,佛缽、僧缽都擺在那兒。這時有一隻獼猴,看見樹上有蜂蜜可供養,就跑來取佛缽。比丘們群起制止,佛卻說「不要阻止它,這猴兒沒惡意啊!

佛陀與弟子托缽卻空無所得, 於是猴子高興地取蜜獻佛。但佛陀沒立即接受,因為必須先以水洗凈,可是獼猴不解佛意,以為有蟲,又看見佛缽邊緣沾流蜂蜜,於是又把缽拿到河畔洗滌,再奉與佛陀。佛陀欣然納受,獼猴高興極了,卻興奮過度不慎墜落谿谷而喪命;依此功德,命終生於三十三天,然後轉生為人,出家修成羅漢果位!這是《大藏經,摩訶僧只律》所記載。

獼猴獻蜜供佛之谿谷遺址
推薦閱讀:

阿難陀(多聞第一) 恆河上空入涅盤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二講-第11集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二講-第7集
《法華探微》(30)阿難尊者授記成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第81集-第90集)

TAG:修行 | 出家 | 遺址 | 獼猴 | 阿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