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士與政治家的區別是這樣的
東漢末年,朝廷腐朽,軍閥混戰,各路諸侯都是腳下踏著一塊地,眼裡盯著別人的盤,要想擴張,要想不被吞併,手下必須要有良臣輔佐。而動亂的歲月,也給了一批有抱負有能耐的人一種機會。謀士便是動蕩時期的「產物」。一個立有大志的人,手下若無智謀之士,即便擁有頂級戰將,最後也是落魄無奈。誠如水鏡先生對劉備所說:「關、張、趙雲乃萬人敵,惜無善用之之人。孫乾、糜竺輩,乃一介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
何為謀士?在古代,謀士就是那些有真才實學卻又不出仕,而為自己所投靠的主公出謀劃策的人。和平時期,親王之間,大臣之間勾心鬥角的爭鬥,需要謀士來出主意,獻計策;但此時謀士的作用似乎不顯眼。但在戰場上,謀士的作用就不可小覷了,雖說大多數人將謀士看做文人,但謀士所學大多為兵書戰策。在割據混戰時期,他們往往能左右局勢,決定成敗。
政治家是指掌握一定權力,胸有全局觀念,擁有自己的理想,不以私利為目的,並能百折不撓的沿自己的理想道路走下去。這種人往往都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三國時期,戰將如雲,謀臣似雨,並不是誇張之詞。就謀士群體而言,各大諸侯手底下或多或少都有幾個算無遺策的一流人才,但具有戰略家水準,並且能上升至政治家層面的卻也屈指可數。
官渡之戰前,袁紹是諸侯中實力最為強勁的,天下十三州,他獨佔四州,謀士田豐、沮授、郭圖、審配、許攸、逢紀皆是一時之選,但這幾人互相爾虞我詐,為了一己私利,不惜阿諛奉承,落井下石,而袁紹聽信逢紀讒言,逼死了田豐,囚禁了沮授;逼反了張頜、高覽,那許攸更是因為袁紹不採納自己的獻策而索性投奔了曹操。袁紹死後兩個兒子對立,審配、逢紀擁立袁尚,郭圖、辛評幫助袁譚,雙方死磕,曹操打過來時根本就是打掃戰場而已。
這數人,只能是謀士的角色,,縱然胸有奇計,也上升不到政治家的層次。
曹操手下也是人才濟濟,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等都是三國時期的頂尖謀士。荀彧、荀攸算是有自己的理想抱負,但面對曹操的淫威,不堪重負,至自殺身亡。而郭嘉、程昱雖說智謀超群,但他們的終極目標即是幫助曹操打贏戰役,削平諸侯,並沒有自己獨到的理想。賈詡更是以自保為目的,出謀劃策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些才子只比袁紹的那些謀士略強,但也只能算在謀士的箱體中。後期的司馬懿老奸巨猾,那曹真與其說是被諸葛亮打敗而病死,不如說是被司馬懿賭賽氣死的。這種人,至多算是個政客,談不上政治家。
再看東吳,孫權手下真正的謀士不多(孔明舌戰的那群酸儒文人不算),如周瑜、陸遜等應該算是統帥角色,只有魯肅在前期屬於謀士角色,不過周瑜死後也是東吳的都督;就是這個在演義中顯得有些木訥的老實人,卻是三國中謀士群中為數不多的可以稱得上是政治家的人,他的格局超過了周瑜、孫權等人。初見孫權便有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榻上對」,赤壁大戰前,幾乎所有的東吳文官都傾向於投降曹操,獨有魯肅力勸孫權堅決抵抗;火燒赤壁後,對於孫權給予的高規格禮遇,魯肅再次表現出了一個成熟政治家的風度,使得孫權愈加看重。魯肅在他不長的統帥生涯中,始終堅持孫劉聯盟,因他知道這是關係到東吳的長遠利益,甚至是孫劉兩家的生死存亡。事實上,當曹操聽到東吳借荊州給劉備,驚得手腳慌亂,投筆於地,程昱不解,曹操道「劉備今得荊州,是困龍入海,孤安得不動心也。」由此說明了魯肅的政治眼光在東吳是首屈一指的。
劉備手下的謀士在三國時期都是處於最頂尖的,起先一個徐庶就讓曹操大驚失色,後來的卧龍鳳雛更是家喻戶曉,入川後的法正也是一個不輸徐庶的高手。但能稱得上政治家的僅有諸葛亮一人。徐庶由於過早的邊緣化,根本沒有發揮出他的本領;龐統雖與孔明齊名,但氣量不大,當孔明遣馬良至書劉備,要他在將帥身上小心謹慎,龐統卻將之視為孔明怕他成了大功,故意阻撓。法正更是心胸狹窄,得勢後,凡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二人雖說腹有奇謀,但也僅限於謀士階層,入不了政治家行列。諸葛亮和魯肅一樣,前期屬於謀士,後期也是統帥級人物。著名的《隆中對》即是諸葛亮一生的前期目標(若是關羽不失荊州,蜀漢有可能統一天下,以諸葛亮的政才,必定在治世方面發揮出更多作用,此為後期目標),可惜天不假其壽。縱觀他的一生,也是圍繞著自己的理想兢兢業業,鞠躬盡瘁,前後出師表即是他的寫照。諸葛亮也是堅持聯吳抗魏的一貫方針,這和魯肅的觀點一致,在三國亂世紛爭的局面中,能夠穿過表象看清本質,並且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的,也只有具有戰略家的眼光和政治家的水準的人才能做到。只可惜,這兩位的主公在這方面都不及屬下。
推薦閱讀:
※9㎡以下的小房間,就該這樣設計!
※50多年前的日本妓女是這樣賣淫招呼嫖客的... (少見組圖)
※思念是這樣的滋味
※男人就愛看你這樣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