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拿什麼對話世界(五)

作者:王堅

然而,中國人傳統文化價值觀和哲學觀,卻是與西方哲學觀念完全相反,華夏民族千百年來一直堅守辨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價值觀道路。中國人崇拜大自然,信仰大自然,認同「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語)天是不會說話的,天以四時運行和萬物生長作為它的言說。「天」即是大自然,大自然絕對不是機械呆板的、沒有生命與人類分離的。

天地宇宙系統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世界,生死循環是一個生命創造的自然過程。人的生命是這個自然生命世界的一部分,人類與自然是一個有機整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語)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間有四大,而人佔據其中的一個。這裡的「道」即是講存在於天地宇宙中的自然規律,佔一極;天和地又各佔一極;而「人」卻是指生命物種的總體代表,人類畢竟是「萬事萬物之靈,是生命世界中最聰明的一個族群,也佔一極。

《孝經》中說:「天地之性,人為貴。」天地之間的萬物生靈,都是一樣的得到天地之氣成形,稟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是最為尊貴的。人與自然和諧互動「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以日星為紀、月以為量、鬼神以為質、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宇宙生態系統各層次中,人處在生命體中最高的層次,靈動體現了天地的德性,陰陽的交感,鬼神的妙合,以及薈萃了五行的秀氣。

人之所以重要,是天地的心臟,五行的端緒,全賴其是所有生命物體的代言者「萬物之靈」。當然,即使人類是萬物之靈,但人類仍從屬於生態系統之整體中的一部分,是自然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支柱力量。因此,聖人製作典則,必以天地大系統為根本,以陰陽二氣交感為起點,以四時所當行的政令為權衡,以日、星的運行來紀時,以十二個月來計量事功,以鬼神為依傍,以五行的節律為本位,以禮義為器具,以人情為田地,以四靈為家畜。

「天人合一」,「天地」是萬事萬物之母,一切皆由其「生生」而來。《禮記》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和故百物皆化」。「草木」、「百物」的化生都是以「和」為條件的。「天地不合,萬物不生」(《禮記·哀公問》);「天地合而後萬物興焉」(《禮記·郊特牲》)。天地是萬物化生的根源,生態系統的「生生」就是借「天」、「地」兩種不同力量相互和合、感通而實現的。生態系統是一個不斷創生的系統,也是一個各類物種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

天地宇宙系統中存在有規律「道」的集成,所有的規律「道」共同作用決定並制約世間萬事萬物生成、繁衍,和進化發展。中國人以「天地」為人與萬物之祖,對「天地」的尊崇有著強烈的宗教性情懷,懷抱對「天地」生養萬物的敬畏和禮拜。生態資源是天地所賜「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谷,馳道不除,祭事不縣。大夫不食粱,士飲酒不樂。」(《禮記·曲禮》)年歲不好的時候,國人對飲食就特別要求節制,以體恤「天地」生養萬物之不易。

自然規律「道」的世界從不遠離人的世界,「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孔子語)道,本來並沒有遠離於人,而是因為人的理解遠離了道,因此而產生的各種學說,才遠離了人。所以,有一些學說是不可以稱為「道」的。道,雖是隱藏的,無影無蹤的,但它在人的世界中卻無處無刻不發生作用,即便是百姓平民,雖未必說出個道理一二,卻在其日常生活中也能或多或少地,自覺不自覺地體會並踐行它。

在中國講到自然規律「道」,就不能不講到「水」。道與水之間,又是一個什麼關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道德經第八章》)。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上善至善完美;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名利,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水最接近於「道」。隱型的「道」與顯型的「水」可以被視作一回事。

在中國人的語境認知中,自然規律「道」已不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幻覺。「水」在中國人的現實生活中,成了大「道」或自然規律的化身。中國哲學先賢老子用「道」形容自然規律,創造性地用有感知的「水」來描述、體認難以感知的「自然規律」,其中的用心何其縝密精細,意義深刻而非同尋常。自此,再平凡普通的中國斗升小民也能聊上「水」,聊得上哲學的文化意境。

和西方人不同,中國人絕對是自然崇拜,且一以貫之崇拜大自然5000年。中國人崇拜天地宇宙,崇拜天地間自然規律「道」,崇拜自然規律「道」的代言者「水」。天地之間有自然規律「道」,掌控、把握世間一切的榮辱興衰。人類想要生存、進化的順暢,勢必最大程度地接近「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道也即人間的倫理道德、哲學價值體系,它是循天地規律要求,最大可能的模仿天地,模仿「水」而形成的人間相處規則和好壞、是非標準。

天「道」自然規律一旦被突破自然屬性而上升至倫理價值的層次,實際上就被嚴格附上了神聖、神秘的高尚性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道」成了一種無上境界的象徵,人通過世俗的、內在的修養,是可以最大限度的達到這一境界。「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易傳·文言傳》)是「君子」孜孜不倦追求的境界。

推薦閱讀:

中國貨幣政策趨向收緊
中國各朝代帝王——唐朝(三)
昨天的中國,昨天的北京
中國草書(四)
中國銅殿知多少

TAG:中國 | 世界 | 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