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我心?——王陽明(十二)
友:為什麼你說「事來應事,事過不留」只有覺悟者或嬰兒可以做到?還有,王陽明、老子、基督教為什麼都崇尚「嬰兒」的心靈呢?
我:這裡面有道理,你想想,孩子為什麼快樂呢?因為他們根本不知名利為何物,也不知道死亡是什麼。所以他們根據自己心中所想和喜好生活,心靈純凈,頭腦簡單,無憂無慮,不貪名利,不懼死亡,自由自在,這樣當然就快樂了。
孩子一旦長大了,開始把自己的肉身當成自己,肉身的慾望變成了自己的慾望,加之接受社會思潮和錯誤價值觀的灌輸和污染,從此有了貪嗔痴慢之毒,享樂思想形成,他們發現做了官、出了名、有了錢就有人恭維服侍,擁有舒適的生活,肉體的需求就能得到滿足,這樣,貪婪就潛移默化地悄悄進入了他們心中。從此心靈被污染,良知被遮蔽,快樂就遠離了。因為吃喝玩樂帶來的快樂終究是短暫的,而慾望卻是無窮的,滿足慾望過程中帶來的煩惱也是無窮的。加之疾病和死亡,人生怎能不苦?
童心是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一旦丟失了童心,再想找回來就困難了。這樣一來,他的所謂快樂只能在外面找了。要知道,酒色財氣、吃喝嫖賭抽等等都是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的東西。所以,成年人只有回歸嬰兒的心靈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和快樂。
老子曰:「復歸於嬰兒」;基督教說:「只有擁有孩子般心靈的人才能進天堂。」;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曹雪芹說:「堯、舜、禹、湯、周、孔、時刻以救世濟民為心,所謂赤子之心,原不過是「不忍」二字。」;高爾基在《童年》里說:「大人都學壞了,上帝正考驗他們呢,你還沒有受考驗,你應當照著孩子的想法生活。」。
老子和基督教只是用孩子純潔的心靈作比方,目的是希望人們把沾染了私慾的心靈回歸到純潔無暇。覺悟的心靈與孩子心靈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他們之間的區別只在智慧的多寡。也就是王陽明說的,都是純金,但重量有輕重。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篇》)。你看,人一旦長大貪慾就來了,好色、爭鬥、吝嗇的毛病就來了,戒起來很困難。尤其是老年,孔子說老人戒之在得,患得患失怎麼有快樂?擔心未來是老人的通病,惜錢惜命,其實未來會怎樣,誰能知道?一切自然有命運在安排,人豈能計算得到?生老病死幾人能預測?
友:老子在《道德經》里談到嬰兒時說:「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就是說毒蟲、猛獸、凶鳥不會攻擊嬰兒。
友:為什麼呢?
我:因為嬰兒心靈純潔,沒有傷害別人之心,也沒有恐懼害怕之心,是「得道之士」的象徵。而動物單純的靈魂與嬰兒是可以溝通的。比如,「狼孩」就是狼群帶大的,狼如此殘忍卻不會傷害嬰兒。成年人就麻煩了,見到猛獸首先是害怕,其次就是想置對方於死地。這一點,猛獸是心知肚明的,這就是心靈的感應和溝通,也就是萬物一體。所以老子說:「聖人皆孩之」;「復歸於嬰兒」返璞歸真;「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儒家也說赤子之心,赤子就是嬰兒。
友:就常人來說,王陽明提倡的事過不留境界是難以做到的,智者能夠做到的原因是什麼呢?是知天命嗎?
我:不是一定要知天命才能做到,心靈認可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就可以做到。心裡明確地感知命運的存在就自然會把肉體和心靈分開來對待。物質世界的事情歸事情,心靈世界的快樂歸快樂。二者沒有牽扯和影響。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能進一步感悟到自己命運就達到了儒家的「知天命」,佛家的「覺悟」和道家的「無為」了。
老子為什麼讓你無為呢?因為一切註定,「為」有什麼用?老子讓你不爭,也是因為爭沒有用,徒增煩惱。大家要靜靜地體會這些千古智者的教誨,不要自作聰明。要感悟生命,觀察生命,享受心靈的快樂,這是儒釋道三家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
友:既然一切是命運的安排,那麼一個人的壽命也是註定的了?
我:是的。王陽明認為,壽命長短是天命,人豈能左右?一個人為了自己無法把握的未來而讓自己每天憂心忡忡,智慧嗎?這就是無明。因此,只有徹底擺脫名利帶來的困擾才能獲得智慧和快樂。如果始終執著於自己的肉身和大腦的聰明,不僅誤己,也會誤人。
關於如何看待生老病死問題,王陽明有一段講述。有人就「夭壽不二」的說法請教於先生。王陽明說:「做學問的功夫在於把一切聲色名利和嗜好都擺脫殆盡。如果還有一種貪生怕死的念頭存留在心,就說明未達本體良知。人的生死念頭是從生命根上帶來的,因此不能輕易去掉。如果在此處能識得破、看得透,這個心的全體才是暢通無阻的,這才是盡性至命的學問。」。看破名利生死是盡性至命的學問。
「夭壽不二」是一個成語,意思就是壽命長短都是一樣的。它應該來自《孟子·盡心上》,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說:「盡自己的良知,就是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良知,養護自己的本性,以此來對待天命。生死都一樣,不論壽命長短,只是修身養性等待天命,這就是正確命運觀。」
王陽明在談到夭壽,即壽命的長短時說:「現今要求人不要因為壽命的長短而改變行善的心,也就是說死生夭壽都是命,我只要一心向善,修養自身以等待天命就可以了。這說明他們並不是真正知天命。而順應天敬畏天的人們,他們雖然把人和天分開為二,但他們實際上已經真正知道了天命的存在,人只要恭敬地順應天才是道理。」(原文:今且使之不以夭壽二其為善之心,若曰死去夭壽皆有定命,吾但一心於為善,修吾之身以俟天命而已,是其平日尚未知有天命也。事天雖與天為二,然已真知天命之所在,但惟恭敬奉承之而已耳。)。稀里糊塗地一心為善,等待天命並不是知天命。
既然壽命是註定的,所以王陽明認為想通過養生延長壽命也是一種愚昧的貪婪。諸葛亮尚且做不到,大限一到必須離開人世,我們這些俗人就不要想入非非了。一切尊重天命,自然而然就可以了,不要刻意。
友:一切註定是容易讓人產生悲觀的情緒嗎?努力奮鬥的價值何在呢?
我:一切註定是物質世界的本質,它與你心裡的情緒沒有關係,也與你心裡的努力奮鬥沒有關係。你提到努力奮鬥就說明你有慾望了。一個人的肉體在世間有自己的使命,我們心靈應該採取自然而然的態度,即讓肉體該幹什麼幹什麼,事來應事。一個人如果通過思考認可或阻止自己的行為就說明你還沒有知天命,尚未達到隨遇而安的境界。
要知道,物質世界有其自身的發展軌跡,你無法改變分毫。在這裡,努力奮鬥與事情的結果沒有邏輯關係。「努力奮鬥」四個字只是人類根據自己的貪婪慾望創造的一個辭彙而已,無非是名利而已。它含有情感的意味,努力奮鬥意味著強迫和違背心愿,不是自然而然。這樣人為地、自欺欺人地為自己的行為進行道德上的定義就是你喜怒無常的根源。
事實是,萬事萬物都是按照自己的軌道發展,你的肉體同樣也是,該努力的時候你自然會努力。比如,你遇到危險自然會努力避開和奔逃,這與你是否鼓勵自己努力奔逃沒有關係?通宵不眠地勵志與第二天事情的發展有什麼關係?萬事萬物是有形的,心裡的想法是無形的,無形如何解決有形?豈不是自己折騰自己?
另外,只要你提到努力奮鬥就說明你有慾望,這個慾望如果達不到,煩惱就來了。所以,必須明白,人只是面對各種境遇作出自己的自然反應而已,這個過程中,心不動才是智者。所以王陽明說:「真知天命之所在,但惟恭敬奉承之而已耳。」。知天命,然後恭敬地順應天命才是智者所為,任何試圖改變天命的想法和行為都無異於痴人說夢。
友:人生時起時伏、坎坷轉折,心怎能做到不動呢?
我:人生所有的苦難和挫折都是肉體的,與心有什麼關係?如果心動了,一個肉體的痛苦就變成了肉體和心靈兩個痛苦。你的問題還是在於「我執」問題,執著於自己肉身,那只是一個「殼」或臨時居住的「房子」而已,為何要當真?
友:對自己的境遇毫不動心的確非常人可以做到。
我:你這句話就暴露了你的「我執」,肉體的境遇怎麼就變成了你的境遇了呢?「肉體」只是你居住的「房子」而已。當然,這樣的認知並不是你一個人,而是絕大部分人的認知。
歷史上智者寥寥無幾的原因就在於俗人無法接受聖人的教誨。聖人智者的境界太高所以俗人難以理解,難以看懂,難以相信。用一個不恰當的比方,畢加索的畫價值幾億美金,幾人能懂?梵高在世時,一幅畫也賣不掉,現在一幅畫上億美金,為什麼?還是因為境界太高,普通人看不懂。前些天,京東、小米的投資人準備投資一億美金與大科學家霍金一起尋找外星人你能理解嗎?
北京時間7月24日凌晨,「另外一個地球」終於真實地呈現在地球人眼前。據NASA方面稱,這個「地球」繞著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運行。二者的距離跟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相同。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孿生星球」。可惜的是,妄想「人定勝天」的可憐地球人卻去不了那裡,因為這顆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什麼概念?就是以光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也要1400年。地球上目前最快的飛行器是每秒15公里,按此速度我們要到達「兄弟地球」那裡需要4億年,怎麼去?可是人家卻可以過來,因為空間可以摺疊,通過「蟲洞」瞬間到達。能理解沒有空間嗎?能理解科學關於物質是「空」的道理嗎?
唯物主義帶給中國人的禍害是懷疑一切、否定一切、夜郎自大,唯我獨尊。唯物主義辯證法的禍害則是狡辯,強詞奪理,無理取鬧。我們身邊總是有這種人,一提外星人,他們立即說假的,似乎科學家都是胡說八道騙人的。
你想想,唯物主義辯證法愚弄了中國人幾十年,對中國人的禍害真是讓人觸目驚心。因此,不丟棄唯物主義就不能發現人生的真相,不能發現真相就無法建立正確的認知,沒有正確的認知就不能建立正確的人生信仰,沒有正確的人生信仰心靈就沒有歸屬,心靈沒有歸屬人生就沒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推薦閱讀:
※王陽明:我一生就講了這三個字
※王陽明龍場悟道,其實也不足為道!
※王陽明與心學的基本解讀
※知行合一,王陽明與朱熹
※王陽明:世間的事,不動私心,才能做到不煩惱
TAG:王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