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革命」,一代人的噩夢 — — 錢鋼老師課上的生日報【53】

「教育革命」,一代人的噩夢?—?— 錢鋼老師課上的生日報【53】

文/李藝宸

錢鋼老師附言

我是老三屆里的小不拉子?—?— 68屆初中畢業生,1965年秋至1966年夏,上過完整的初中一年級課程,此後便進入李藝宸講述的教育革命時期,學過啥已全不記得,留下印象的是到農村割稻採茶、到蔴紡廠上夜班當小工。教育之災對一代人的影響,當時並無感覺,日後才有切膚之痛。

我的父親於1968年1月10日出生在河南。彼時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人民日報》頭版上掛了一個大橫幅:偉大領袖毛主席最新指示的全面落實,就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

「毛主席最新指示」,出現在頭版的所有標題中。這個詞,文革中天天見、月月有,它代表了什麼?

檢索人民日報資料庫,我發現「最新指示」這個詞早在兩年前就出現了。1966年八一建軍節這天,人民日報頭版發表社論《全軍都應該成為毛澤東思想的大學校》,文中引用毛澤東的話,要求工人和農民學習軍事政治和文化,而對學生,毛澤東是這樣要求的:

「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這就是著名的「五七指示」。

這份指示其實是當年5月7日毛澤東給林彪的一封信,直到8月1日才由人民日報社論摘要公開。社論由毛澤東親自審閱,主要說的是把「各行各業都要辦成亦工亦農,亦文亦武的革命化大學校」。

這是一份社會改造綱領,「教育革命」是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改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學校」的現狀。看來,經過反右和反右傾,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判斷沒有變化,連教書育人這種本職工作,他都不願意交到知識分子手上去。1961年提出用於「做好知識分子工作」的「科學十四條」和「高校六十條」,自此形同虛設。

僅僅七天後,《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十六條》)登上人民日報頭版,明確提出,改革舊的教育制度,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

文革一開始,紅衛兵大行其道,許多高校教師成為批判、毆打對象,各地的教學陷入停滯狀態。「教育革命」第一步,帶來了混亂與無序。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聯合發布《關於大、中、小學校複課鬧革命的通知》,要求學生們「邊上課邊鬧革命」,還提出各學校的教師和幹部「大多數是好的或比較好的。除了地、富、反、壞、右分子以外,有些人過去犯了錯誤,只要他們能夠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就應該讓他們站出來工作。」

到了1968年,版面上的「毛主席最新指示」越來越多。媽媽生日報上的「最新指示」有的和黨內整風有關:「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有的則試圖彌合「無產階級」內部愈加分裂的情況:「在工人階級內部,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從「亂」到「治」,是這一年的基本訴求。兩年前的指示也在繼續發揚光大。媽媽生日當天的第四版,用了半個版面來講「教育革命」。

教育革命要怎麼開展?根據這篇文章,除了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政治挂帥,又紅又專」,突出的一點是要「縮短學制」。

毛澤東曾說過課程「可以砍掉一半」。教材則要徹底改革,刪繁就簡。從1966年開始,中國的學制由原來六年小學、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的「九三」學制改成了「五四」學制,即五年小學、二年初中、二年高中。這個制度安排一直持續到了1977年文革結束。

伴隨著文革的進行,知識分子成了「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成了排在「地富反壞右」和叛徒、特務、走資派之後的「臭老九」。高校教師不僅首當其衝受到迫害,大部分人還被下放勞動,很多人從此沒能再回到講台。文革十年,中國的大學教授和副教授從7800人減少到5800人。

文革前的教育部領導此時何在?1966年6月,高等教育部部長蔣南翔、教育部副部長劉季平遭批鬥。

由左至右:蔣南翔、劉季平、何偉

緊接著7月23日,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合併。兩部合一後,擔任部長的何偉上任兩個月即被打成「推行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總代表」,遭受迫害六年後含冤逝世。1969年10月,教育部及其所屬事業單位全體幹部、職工共1258人被下放到安徽省鳳陽縣五七幹校勞動鍛煉。據統計,僅教育部下屬機構中受誣陷、迫害的幹部、教師就有14.2萬人之多。

教育部癱瘓了,老師不教書了,學生們學什麼呢?上文舉出北京林學院的例子,學生複課後,遇到「課如何上」的問題,解決辦法是研讀毛主席著作後,到工廠和林場「調研訪問」,聽取工人意見,最後的結論是「以階級鬥爭為綱,以生產鬥爭為主線,專業課和基礎課配套成龍,革命的學生、革命的教員和革命的工人三結合」。「以階級鬥爭為綱,以生產鬥爭為主線」,是教育革命的另一核心主張。自此,知識分子褪下的教師光環,戴到了工人階級頭上。

文革中使用的教科書也「大換血」,注入了雞血滿滿的「毛主席教導」和「毛澤東思想」。數學課本里,計算題設置了「階級鬥爭」的背景,要「清算狗地主剝皮殘酷剝削貧農」的「罪惡帳」;而下圖右邊似乎是生理衛生課的課本,直接宣稱要「用毛澤東思想戰勝疾病」?—?— 你可別笑,這在當時可是真到不能再真、都登上了人民日報的真理。

文革開始後,中國的大學教育中止,時間長達5年,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的通知》,通知認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沒有跳出資產階級考試製度的框框」,必須「徹底改革」。高考被定性為「培養了資產階級的接班人」。為了籌備新的招生辦法,當年高等學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遲半年。

教育部緊接著暫停了研究生招生和選拔派遣留學生的工作。到了7月份,則乾脆發布通知,取消高考。大批高等院校被裁撤。1965年時中國總共有高等院校434所,到了1971年減少了約四分之一。

到了1968年7月21日,又一條針對教育革命的「最新指示」出爐了,毛澤東說:「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裡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這段話通過廣播公布,稱作「七·二一指示」,短短90個字,引起了各地開辦「七二一大學」的熱潮。據《中國教育年鑒》記載,至1976年底,全國共有七二一大學33374所,學生148.5萬人,是同期普通高校學生數的3倍之多。

7月22日的人民日報報眼上登的就是這條指示,頭版還刊登了一篇「調查報告」,以上海機床廠為研究對象,大書特書學校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好處。

至於為什麼只辦理工科大學,文革研究專家、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教授宋永毅認為,這是因為理工科只是工具,不會挑戰毛的權術和革命理論,人文學科則不同。從毛澤東以往的言論看,他對人文學科的不滿積累已久。1965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說:「文科不改造不得了。不改造能出哲學家嗎?能出文學家嗎?能出歷史學家嗎?現在的哲學家搞不了哲學,文學家寫不了小說,歷史學家搞不了歷史,要搞就是帝王將相。」

直到1971年8月,毛澤東還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里老調重彈,提出對教育界的「兩個估計」,一是宣稱在教育路線上「資產階級專了無產階級的政」,二是批判大多數教師和學生「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產階級的」。

1968年10月,中共中央八屆十二中全會以後,工人、解放軍和貧下中農的各種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執行上層指示,進駐了學校,意在結束校園革命的混亂局面,掌握學校的領導權。但事實證明,教育的「無產階級路線」是走不通的。由於自身文化程度局限,又不熟悉教育工作,工宣隊逐漸成為校園中遊離的權力一極。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關於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決定廢除考試製度,「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相結合的辦法」,招收工農兵學員,並決定先在兩校進行試點。文件確定工農兵學員的任務是「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簡稱「上、管、改」)。當時入學的工農兵學員,很多人都只有初中、小學學歷。據1972年5月北京市11所高校的調查,學員入學前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的僅佔20%。即使是1973年以後,高校招生改為推薦和文化考試並行,也出現了像張鐵生這樣,交白卷也能上大學的情況。

極端的政治化制約了教育的發展,甚至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文革十年對中國教育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造成了人才的斷層,這是一代人的噩夢。

作者介紹

李藝宸,2014級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財經傳媒碩士畢業生

【下期預告】

今年7月,武漢因水災成為新聞焦點。而四十九年前的7月,武漢也曾是一場風暴的中心。曹冰潔從爸爸生日報上鋪天蓋地的報道出發,帶我們回到驚心動魄的歷史現場。

歡迎繼續關注7月20日第五十四期「錢鋼老師課上的生日報」《回到武漢,回到「七二零」?—?— 曹冰潔爸爸的生日報》。


推薦閱讀:

一個人的生日,一個人的狂歡,一個人的落寞
生日祝福鮮花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
十六歲俱樂部

TAG:教育 | 生日 | 革命 | 噩夢 | 日報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