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學堂2012-07-29
閱讀原文烈日當空的夏季,孩子們多數都會在家享受幸福時間吧。該怎麼樣來豐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呢?有伴向爸爸媽媽們大力推薦:今日推薦:不可錯過的2012暑假經典動畫+好多好多好聽的mp3(免費下載)+體驗獨特的捲軸唐詩誦讀+最炫翻書效果的安徒生格林童話越來越多的媽媽喜歡帶孩子游泳,體驗水中嬉戲的樂趣。但是你知道在入水前後該為孩子做些什麼嗎?海邊行沙灘那天媽媽說:「我們今天去沙灘。」沙灘?那是什麼東東?管它呢,反正是要出門,只要是出門我就高興。結果坐車坐了好久都沒到,我就開始煩了,一煩就開始給他們提意見,我提意見的方式就是大聲喊,並撓人,可是媽媽卻說:「有意見嗎?保留吧!」於是我只好閉嘴,閉嘴之後我就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海水醒來時我嚇了一跳!這是什麼地方?那麼多的人,還都穿著那麼少的衣服跑來跑去。爸爸把我抱向水邊,讓我坐在沙灘上。這就是媽媽說的沙灘嗎?也沒什麼稀奇的呀,不就是比街心花園的地軟和一點嗎?我還在興趣索然地想著,一個浪花就兜頭沖了過來,讓我喝了口鹹的水水,這是怎麼一回事?又苦又鹹的,和家裡喝的水不一樣呀!我糊塗了,好可怕呀! 正糊塗著呢,就被爸爸慌亂地一把拎了起來,連聲哄著:「平平不怕、不怕……」怕?我怕……了嗎?誰說的?誰……說我怕?!爸爸也真是的,人家正思考問題呢,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為什麼這裡的水的味道和我在家裡喝的不一樣?我一定要再喝一口感覺一下!想到這裡,我就拚命蹬腿,指著下面啊啊地叫。於是媽媽就走過來說:「她想下去呢!喝口水算什麼?要鍛煉她學習勇敢,不能這麼嬌氣!」於是媽媽就強行接過我,把我再次放進水裡。我知道,她說歸說,其實還是很擔心的,所以這次她托著我的胳膊,不再讓我自己坐在沙灘上。 浪花浪花打在身上,我就忍不住想跳起來去踩,可是我不會,媽媽就帶著我跳,我的小腿還挨著地,不過癮,我想來點更好玩的,於是就指著深一點的地方啊啊地喊,媽媽就帶著我去了。哎呀!真爽啊!好像坐搖籃一樣飄啊飄的。爸爸嚇得直喊:「不要去了,那兒太深了!」小意思,沒見我這麼開心嗎?於是我就忍不住笑起來,一邊笑一邊在媽媽的幫助下彈彈腳、踢踢浪、踩踩沙,水波輕輕地親著我的小肚子,我都快陶醉了。看來以後出門玩還是不要帶爸爸了,他真是羅嗦,還是跟媽媽一起比較合我心意。媽媽的性格夠爽快,不愧人家誇她是湖南妹子。 告別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還想多玩一會,可是爸爸媽媽卻要回家了,說是怕我被晒黑,其實我還想玩,而且他們不懂,他們倆每天就知道忙著工作,根本沒時間關心時尚資訊。被曬後的蜜色皮膚才是最迷人的國際流行色呢,我前天剛聽奶奶家的姐姐聊天時說的。我可知道為什麼大家都穿這麼少、又露胳膊又露腿的了,國際流行色嘛!誰不想要?#p#分頁標題#e#上面的一幕發生在2003年8月,這是我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具體地說,是我對待洗澡問題的轉折點,原因嘛,是福建奶奶家的大海,見到大海之前,我是很討厭洗澡的,說起來丟人,討厭的原因是我怕水。從大海回來以後,再次面對那小小的浴缸,想起以前竟然會被它嚇到,真是慚愧!兒童游泳好處多1、游泳時,陽光中的紫外線不但可以 殺菌,還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增強新陳代謝,促進身體健康。2、人在水中要承受水的壓力,游泳時要 克服水的阻力,呼吸比陸上困難得多,經常游泳能促進呼吸肌發育,肺活量增加,從而提高肺部的功能。3、游泳對心臟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能 促使心肌發達,收縮有力,排血量增加。 4 游泳鍛煉了全身大肌肉群,使身體長 得健美勻稱。入水前的準備保護眼睛不論是海邊或是游泳池,下水時最好戴上泳鏡,以防感染結膜炎等傳染疾病。保護耳朵下水前最好使用耳塞(不透水),以免水進至耳朵,引發中耳炎。教大寶寶換氣對於較大寶寶來說,開始游泳之前,應先教孩子學習如何在游泳時進行呼吸換氣,避免被水嗆到口鼻。使用防晒霜在室外游泳時,應給孩子塗抹兒童專用的防晒霜,以保護孩子嬌嫩的皮膚。準備活動下水之前做一些準備活動,例如活動四肢,模仿一些游泳動作,然後再幫他脫衣服,這樣可以避免著涼、抽筋。(轉下文)下一篇:第一次游泳(下)查看原文[早教]-什麼樣的孩子才算聰明?2012-07-29 11:22:01|
閱讀原文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但是,到底怎樣才算聰明,尚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有的人認為,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能算是聰明的孩子。其實,這種看法太片面。
心理學家認為:聰明有豐富的內涵,往往是「多元的」。
聰明的孩子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孩子的聰明,主要表現在他們的學習上,學習成績好,考試的分數高。這類聰明的孩子,往往容易被父母和教師所發現和重視。
另一類孩子的聰明表現在能當「孩子頭」、「孩子王」、「班幹部」,這些孩子的聰明在於他們從小就表現出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包括競爭能力、創新能力、交際能力、應變能力、合作能力、鑽研能力等,這些就是「多元聰明」的孩子。
但是,這類聰明的孩子,往往不容易被父母和教師所發現和重視。
近年,美國心理學家指出:如果單單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來選拔優秀的孩子。那麼,就有可能使大約70%左右的具有高度獨創能力的孩子落選。
這一點,應該引起廣大父母、教師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因為從我國現在的實際狀況來看,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較為嚴重,往往在對子女的教育和培養上,學習成績抓得緊,而對孩子的多種能力的培養常常就不太重視,這對孩子將來進入社會是不利的。
為此,我們更應提倡和強調培養「多元聰明」的孩子。父母必須懂得:孩子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對社會有所貢獻。因此,父母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使孩子學會「生存」的本領。
說起孩子是否聰明,許多家長就會想到智力測驗。有不少家長還帶孩子到過不同的機構做過智力測驗和諮詢。有的家長非常看重孩子智力測驗的分數,並以此判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聰明。實際上,對兒童的智力測驗的結果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因為孩子的智力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遠沒有最終定型和完善,一次智力測驗的分數不能說明孩子智力發展的真正水平,更不能以此預見將來孩子智力能達到的水平。
家長在與孩子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對孩子智力的了解應該比一次智力測驗更為準確。那麼,什麼樣的孩子聰明呢?心理學的有關理論認為,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下面我們就從思維能力來看聰明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1.思維具有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主要表現在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時,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即能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p#分頁標題#e#
如有一個四歲的男孩,在玩耍時將皮球掉到樹洞中,無法直接拿出來,他想到了通過注水的方法使皮球浮上來,從而達到目的。
在這個例子中,這個孩子就表現出了思維的靈活性,因為他能在短時間內想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思維的靈活性可通過一定的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培養的關鍵是使孩子養成積極思考和愛動腦的好習慣。
2.思維具有發散性
思維的發散性是指能從不同的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不同辦法。學生在解題時的「一題多解」就是一種典型的發散思維的訓練。
如在一次試驗中,一位五歲的兒童能說出「布」的三十多種用途和「水」的五十多種用途,表現出很強的思維的發散性。
思維發散性強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想像豐富。因為想像的過程是一個由此及彼、聯想不同事物間的共同特徵的過程,也即是發散思維的過程。
3.思維具有積極性
思維的積極性強的表現是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對於兒童來說,強烈的求知慾、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與智力發展的關係最為密切。
因為在同樣的先天條件下,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越高,活動水平就越高,就越能促進智力達到更高的發展水平,而高水平的智力又會反過來提高參加活動,積極探索的興趣。而幾乎每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段時間對外界的一切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家長一定要注意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引導他們發展更積極廣泛的興趣愛好。
以上簡單列舉了聰明兒童所表現出的思維的特點。當然,大多數的兒童的智力都較接近中等水平,特別高與特別低的都只佔很少一部分。
智力是在先天神經生理特點的基礎上通過兒童的活動發展起來的,所以,只要孩子的先天發育正常,通過家長在活動中的正確教育引導,相信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聰明的孩子。
了解更多科學早教知識 ,請登錄 早期教育 欄目
查看原文[懷孕]-胎寶寶的最適合「胎教操」2012-07-29 11:21:02|閱讀原文
從懷孕第7周起,小傢伙就開始活動了,小至吞咽、眯眼、咂拇指、握拳頭,大至伸展四肢、轉身、翻筋頭,都可以做到。准媽媽和准爸爸可以通過動作和聲音,與准寶寶溝通信息,這樣做,他會有一種安全感,感到舒服和愉快。出生後也願意同周圍的人交流。在母腹中進行體操鍛煉,小寶寶的肌肉活動力增強,出生後翻身、抓、握、爬、坐等各種動作的發展,都比沒有進行過體操鍛煉的要早一些。
圖片來源CFP
你可以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給小寶寶一個信號:孩子,快來和媽媽做操。
躺在床上,全身盡量放鬆。在腹部鬆弛的情況下用雙手捧住胎兒,輕輕撫摸,然後用一個手指輕輕一壓再放鬆。這時胎兒便會做出一些反應。如果此時胎兒不高興,就會用力掙脫,或者蹬腿反對,你就要停止。在剛開始的時候,胎兒只做出響應,過幾個星期後,胎兒對母親的手法熟悉了,一接觸媽媽的手就會主動要求「玩耍」。
胎兒6、7個月時,母親可以感覺出他的形體,這時就可以輕輕地推著胎兒在腹中「散步」了。8個月時,母親可以分辨出胎兒的頭和背了。胎兒如果「發脾氣」用力頓足,或者「撒嬌」身體來回扭動時,母親可以用愛撫的動作來安慰胎兒,而胎兒過一會兒也會以輕輕地蠕動來感謝母親的關心的。
如果能夠和著輕快的樂曲同胎兒交談,與胎兒「玩耍」,效果會更好。
叫寶寶做操比較理想的時間是在傍晚胎動頻繁時,也可以在夜晚10點左右。但不要太晚,要是他興奮起來,手舞足蹈,你還怎麼睡。你也不希望小寶寶一生下來就黑白顛倒吧。
查看原文[懷孕]-孕期音樂胎教何時開始?2012-07-29 11:21:02|閱讀原文
音樂胎教是指通過音樂對母體內胎兒施教。此種胎教法已為許多國家運用,如澳大利亞堪培拉的產科大夫曾讓35名孕婦,每天按時來醫院欣賞音樂,胎兒出生後,個個體格健壯。10年後有27名兒童獲音樂獎,4名兒童成為舞蹈演員,其他人成績均為良好,無一人有不良行為。音樂胎教在我國興起不久,市場上出現過音樂胎教磁帶,引起不少年輕夫婦的興趣。
對音樂胎教的作用和方法有待進一步探索,但可以肯定地說胎兒能夠聽到音樂,因為根據對胎兒的聽覺產生期所做的確切研究表明:六七個月的胎兒能夠聽到母親外音樂的聲音是毫無疑問的。
因此,懷孕六七個月的女同志儘可能買來音樂胎教磁帶,或者選用些優秀的曲目對胎兒施教。至於給胎兒聽音樂的好處,更不必懷疑。音樂生理學家們的實驗早已證明:進行音樂胎教,對胎兒的身體和將來性格、智力、情感的發展,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音樂除了藝術上的價值之外,還有各種生理的、心理的效應。心理學家認為,音樂能滲入人們的心靈,激起人們無意識超境界的幻覺,並能喚起平時被抑制了的記憶。胎教音樂能使孕婦心曠神怡,浮想聯翩,從而改善不良情緒,產生良好的心境,並將這種信息傳遞給腹中的胎兒,使其深受感染。同時,優美動聽的胎教音樂能夠給躁動於腹中的胎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朦朧地意識到,世界是多麼和諧、多麼美好。
在生理作用方面,胎教音樂通過悅耳怡人的音響效果對孕婦和胎兒聽覺神經器官的刺激引起大腦細胞的興奮,改變下丘腦遞質的釋放,促使母體分泌出一些有益於健康的激素如酶、乙醯膽鹼等,使身體保持極佳狀態,促進腹中的胎兒健康成長。
懷孕4個月以後胎兒就有了聽力,尤其是6個月後,胎兒的聽力幾乎和成人接近,就可以選擇胎教音樂,置於腹部或放在距母親1~1.5米的地方給母子同聽。這樣,音韻可以直接刺激胎兒的聽覺器官,通過傳入神經,傳入大腦,促進大腦發育。
查看原文[0-1歲]-專家揭秘!避免養出小胖墩2012-07-29 11:20:33|閱讀原文
傳統觀念往往認為:孩子越胖越健康。我們常會聽到身邊剛剛有了寶貝的父母或祖父母向別人自豪地誇耀:「我家的大胖小子身體特壯實,能吃能喝,1個月能長好幾斤呢!」雖然長輩們都說胖寶貝比瘦寶貝更好帶,但其實,胖寶貝是存在健康隱患的,尤其是那些出生體重大於4公斤的巨大兒,更需要警惕體重的過快增長。
肥胖對寶貝健康的影響
媽咪需要及時控制胖寶貝的體重增長速度,以免嬰兒期肥胖影響寶貝的終身健康:
1、肥胖會限制寶貝的活動能力,從而使他們的運動量相對減少,這不僅不利於骨骼的生長,嚴重情況下還會使下肢因負荷過重而彎曲變形;
2、肥胖所造成的呼吸困難、肺泡換氣不足會促使紅細胞增多,甚至發生髮紺、心臟增大以及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3、嬰兒期的肥胖還與成年後的肥胖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關。懷孕30周至寶貝出生後12個月,是脂肪組織發育的首個活躍期。這段時間內如果寶貝的體重增加過快,脂肪細胞數量會大量增加,這會給寶貝埋下患成年期代謝性疾病的危險種子。因此,孕媽咪一定要注意控制體重。很多年輕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白白胖胖,然而,白胖卻不一定是健康的,缺鐵性貧血就是這類兒常見的營養性疾病,尤其以6月至3歲嬰幼兒患病率最高。
癥狀一:缺鐵性貧血
嬰幼兒由於生長發育很快,鐵元素需要量相對較多,出生時體內貯存的鐵一般只能滿足4~6個月的需要,而作為嬰幼兒重要食物來源的母乳或牛奶,含鐵量又很低,不能滿足需要。特別有肥胖傾向的嬰幼兒,其生長速度過快鐵攝入量相對不足以及體表面積大、出汗多、鐵丟失量過高更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可導致一系列的代謝異常,導致小兒智力發育落後和行為異常改變。有研究表明:嬰幼兒發生的缺鐵性貧血對兒童認知功能和行為發育具有較長期的不良影響,甚至導致不可逆的損害。
小編溫馨提示:預防嬰幼兒缺鐵性貧血,合理餵養是關鍵。我們提倡母乳餵養和及時合理搭配輔食。通常小兒出生4個月後就需要添加輔食,來補充母乳中鐵、鋅等微量元素的不足。有肥胖傾向的小兒,要適當增加活動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增加蛋白質飲食和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促進鐵的吸收。若發現孩子有貧血癥狀,一般只需要改變膳食結構,注意飲食營養,增加富含鐵的食物比例,如動物肝臟、肉、魚、豆製品、綠葉蔬菜等,貧血癥狀就可以得到糾正,如果是中度貧血或缺鐵癥狀較重,就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鐵劑藥物治療。
#p#分頁標題#e#癥狀二:兒童糖尿病
以前兒童糖尿病患者中。多數為1型糖尿病,即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故常將1型糖尿病稱為少年型糖尿病。然而,最近國外有關資料報道,兒童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日增。其特點是這些小患者中較多為「小胖墩」,故我們稱為「胖墩糖尿病」。為何小胖墩糖尿病會日益增多?究其病因。這與他們的物質生活優裕、食品豐富、營養過剩和體力活動減少有關。肥胖者的體內脂肪增多,致使機體對體內胰島素不敏感即使體內胰島素分泌正常也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從而導致血糖升高(醫學上稱為胰島素抵抗)。因此,小胖墩「外強中乾」。控制血糖的能力下降。故易患糖尿病。此外。還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父母患有糖尿病,其小胖墩更容易得糖尿病。小胖墩一旦得了2型糖尿病,危害比成人2型糖尿病更大。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往往提前在青壯年期出現,並極大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量。目前,我國小胖墩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增加。尤其是我國獨生子女較多,父母對孩子寵愛有加,不少兒童在「奶油加巧克力」中泡大,往往造成營養過剩。加之地鐵、汽車等交通工具發達,「小皇帝」「 小公主」們出門往往以車代步,進家門就看電視,很少活動,使不少孩子提前「發福」。
小編溫馨提示:家長應該避免兒童因貪嘴而造成營養過剩,尤其要減少動物脂肪(如肥肉、奶油等)的攝入,要鼓勵孩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尤其在進入青春期後,小胖墩要定期(每隔6個月一1年)檢測血糖,一旦發現血糖增高,在用藥降血糖的同時還要注意減肥,要密切監測血壓及血脂的變化,避免過早出現併發症。亡羊補牢固然為時不晚,但更重要的是要防患於未然。
專家揭秘:怎樣避免寶貝體重增長過快?
乳母避免攝入過多脂肪
乳母常喝的豬蹄湯、排骨湯、雞湯,這些湯中的脂肪含量普遍較高,而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等則相對較少;喝湯過多常常會影響主食及肉蛋奶菜的攝入,使得乳汁中的營養成分不均衡,造成寶貝在「虛胖」的同時存在某種營養素缺失的隱患。
查看原文[0-1歲]-半歲寶寶白天哺乳幾次好?2012-07-29 11:20:33|閱讀原文
有伴網友:您好,我寶寶現在6個月了,母乳餵養。他現在晚上還是睡不好覺,老是咿呀咿呀的,所以我還要起來2、3次餵奶、喂水讓他睡去才行。請問這樣是不是說明寶寶睡眼很不好呢?另白天我本人在上班,分別是7:00、12:00、17:00給他餵奶,其他時間我媽媽就在下午4點時給他吃一小半啘的米糊,您看我這樣添加輔食夠嗎? 小巫:6個月的寶寶夜裡起來吃兩三次奶很正常,你白天只喂三次奶有些太少了,有可能的話最好把奶擠出來,讓你媽媽在白天也餵給孩子,至於添加更多的輔食,需要看你孩子的具體情況。
小巫 :美國Rutgers大學教育學碩士,國際母乳會諮詢員。 本文來自有伴網專家在線聊天
查看原文[2-4歲]-爸媽掃盲課:學會給寶寶化驗2012-07-29 11:20:03|閱讀原文
如果醫生開了化驗單,你知道如何留取標本嗎?雖然醫生或護士會有一些指導,但是正確留取標本,直接關係到化驗結果的準確性。所以家長還是要「學一手」,才不會手忙腳亂。 留取痰標本痰檢查用於一些呼吸道疾病如肺結核、支氣管哮喘的診治。做痰液檢查時,先從檢驗科拿一支清潔的試管,以晨起第一口痰為宜,先為孩子漱口,然後囑其用力咳痰,輕拍其背,吐於試管內,送檢。
留取尿標本尿標本最好留晨尿,留尿時先讓孩子排去20~30毫升尿,用無名指和小指夾取試管的棉塞,留孩子的中段尿10~15毫升入試管,送檢一周後看結果。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拔出棉塞或觸碰棉塞,以防污染。
留取糞便標本糞便檢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消化道及消化器官有無炎症、出血、寄生蟲感染;了解消化狀況;檢查糞便中有無致病菌。留取糞便標本時,糞便應新鮮,選潔凈乾燥的紙盒或小瓶盛放。一般檢查留5克(蠶豆大)糞便即可。來源:《親子》
查看原文[2-4歲]-寶寶膽小,媽媽該如何幫忙?2012-07-29 11:20:03|閱讀原文
你家的寶寶是否也曾膽小、怕生?在寶寶小的時候,怕生是正常的表現,但如果寶寶到了兩、三歲,仍然不肯與陌生人交流的話,那麼就需要媽媽來幫助膽小寶寶逐漸擺脫膽小的性格和心理!如果你的寶寶膽小,媽媽們可以這麼辦!
專家分析寶寶「怕生」原因
專家點評
「怕生」是寶寶社會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體現。它是寶寶感知、辨別和記憶能力、情緒和人際交往能力獲得發展的體現。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在3-4個月時已能對媽媽做出反應,只要媽媽走近寶寶,他就會沖媽媽樂,以此表達自己快樂的情緒。當媽媽在屋裡走動時,寶寶的目光就會追隨媽媽的身影移動,並表現出明顯的想要得到媽媽關注的表情。一旦媽媽不予理睬,寶寶就會哭鬧。如果發現媽媽不在視線內,寶寶也會以大聲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
5個月的時候,隨著寶寶自我認識能力的發展和活動範圍的擴大,寶寶的識別能力不斷增強,已能區別父母和其他人。
6個月的寶寶已開始有了依戀、害怕、認生、厭惡、愛好等情緒,對熟人表現出明顯的好感,並且能夠根據家庭成員的親近程度表現出不同的反應。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這個階段的寶寶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就會表現出過敏反應,對媽媽則最為依戀。
8、9個月的寶寶認生的現象更為常見。1歲多的寶寶已經開始有了獨立意識,對什麼都好奇,再加上活動範圍的擴大,就使得他們有了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去探索周圍環境的慾望。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對父母和親人仍然非常依戀,一旦遇到他從未見到過的人和物體,就可能表現出膽怯的樣子。因此,這一時期的寶寶是獨立性和依戀性並存。
即便到了2、3歲,寶寶仍然會對陌生人和陌生情景感到恐懼,這是寶寶發展的共性。此外,由於遺傳因素的差異,寶寶出生以後所處的家庭教養環境也千差萬別,因此每個寶寶認生的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怕生對寶寶來說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正確引導而任其自然發展,那麼將來就有可能影響寶寶的社會化進程。
讓寶寶膽子大起來的八秘訣
1、提前預防
在寶寶還不懂得認生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帶寶寶多接觸其他人。比如,讓家裡其他人員幫著給寶寶餵奶、喝水、換尿布、逗著說話、抱著玩、做簡單的遊戲,讓寶寶不太熟悉的人逗寶寶玩等,通過與其他人的接觸,幫助寶寶適應他可能接觸到的各種社會環境。#p#分頁標題#e#
2、逐步擴大交往範圍
對於認生的寶寶,媽媽可以從寶寶比較熟悉的人開始,讓寶寶習慣跟媽媽或者撫育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後讓寶寶逐漸接觸「熟悉的人比較多,而陌生人比較少」的環境,在熟悉了有少數陌生人在場的環境之後,再擴大他的接觸範圍,讓寶寶一點點適應與陌生人交往以及提升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
3、彆強迫寶寶和陌生人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決寶寶怕生問題時絕不能一廂情願勉強寶寶和誰親近,這樣只會進一步加深寶寶的排外心理。當陌生人到來時,如果寶寶怕生,可以允許他熟悉情況後再逐漸和陌生人接近。如果寶寶不願意跟陌生人親近,不要強迫他,更不要讓他單獨與陌生人在一起。此外,在遇見寶寶不認識的人時,父母要很正式地向陌生人介紹寶寶,並且不管寶寶多認生,都以輕鬆愉快的態度面對陌生人,這樣可以幫助寶寶很快消除顧慮。與陌生人磨合的機會多了,寶寶害怕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得到緩解並最終得到克服。
4、嘗試投寶寶所好
一般寶寶比較喜歡年輕女性和小寶寶,因此,讓寶寶接觸陌生人可從這些人群入手。當帶寶寶到戶外玩耍、去親友家或有友人來自己的家中做客時,父母可抱著寶寶先與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講幾句話,讓寶寶逐漸意識到除了家裡人外,周圍還有許多別的人,他們也都是和藹可親的,用不著害怕。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這些特點,盡量圍繞寶寶的喜好來擴展寶寶的社交圈子。
5、找機會發揮寶寶強勢
平時多觀察寶寶,看他究竟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然後根據他的興趣培養寶寶特長,讓他有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這樣可以增強寶寶自信心。寶寶的自信心增強了,怯生的心裡也就會逐漸減弱。
6、培養寶寶安全感
父母對寶寶的態度、情感要穩定,不要忽冷忽熱。照料寶寶、與寶寶接觸的時間最好固定,儘可能避免寶寶長時間見不到媽媽,尤其不能以「再怎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給誰誰」之類的語言威嚇寶寶。
7、切忌溺愛寶寶
被溺愛的寶寶很多會膽小。比如看見寶寶正爬向床邊,不要表現得過於吃驚;寶寶磕碰了一下,不必過分安撫;寶寶要自己拿杯喝水,就讓寶寶自己拿等等。多數寶寶對成人的態度很敏感,如果父母對寶寶總是很擔心、很焦慮,寶寶多半就會變得比較膽小。過分認生就是這種養育方式造成的後果之一。
8、交往的方式要得當
寶寶在跟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時,喜歡離對方有一定的距離,不喜歡陌生人觸及自己的身體。因此,當你抱著寶寶遇到熟人時,可先自然地與對方打個招呼,談談話,待寶寶習慣後再告訴寶寶對方是誰。等到寶寶與陌生人熟悉之後,才可以讓他們摸摸寶寶甚至抱抱寶寶,千萬不能很突然地將寶寶交給「陌生人」抱,以免強化他的戒備和緊張心理,反而讓他更為害怕。 #p#分頁標題#e#查看原文
[3-6歲]-不吃早餐孩子肥胖高1.6倍2012-07-29 11:19:33|閱讀原文
早餐為一日之始提供能量,但香港一項涉及逾1.1萬名學生的大型研究卻發現,多達8%小學生每周只吃2次甚至完全不吃早餐,反而日日吃薯片、速食麵、巧克力和喝汽水。每10名不吃早餐的小學生中就有1人痴肥,痴肥比率較常吃早餐孩子高出1.6倍。
研究還顯示,不吃早餐的學生日常飲食較多「垃圾食物」,其中以小學生尤其顯著,約48%男生和36.4%女生每周至少吃兩次煎炸食品;44%男生和35%女生天天喝汽水;36%男生和28%女生每日吃薯片和速食麵。研究報告指出,學生未能通過早餐攝取營養和能量,是讓他們吃更多高熱量的垃圾食品填肚的原因之一。而不注重早餐的學生,整體健康飲食的意識亦較弱,也可以解釋他們為何較多進食垃圾食品。
對於部分家長會因為子女肥胖,而「支持」他們不吃早餐以達到減少進食的目的,研究人員指出,這種錯誤做法。相對起午膳,家長為子女安排具營養的早餐其實更有「控制權」,有助提升子女膳食質素。王裳
查看原文[3-6歲]-怎樣讓孩子願意上幼兒園?2012-07-29 11:19:33|閱讀原文
3歲以後的孩子,應該上幼兒園,但是經常遇上這樣一些礙障:
家長不放心,對孩子過多的叮囑、交代,「到幼兒園不要和別的小朋友打架」,「要小心自己的東西,不讓別人拿走」等等,孩子受了親人這種情緒的感染,自然形成一種心理:幼兒園有人打架,幼兒園有人搶自己的東西,幼兒園不如家裡好,於是不願入園,或去了易哭鬧、不合群。
從孩子方面來說,環境的突然變化,見到的都是生人、生事,不習慣的生活常規,也使他感到非常不自由。如果幼兒園的條件差,玩具、圖書比不上家裡多,幼兒園對他更無吸引力;甚至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已熟悉了幼兒園環境,生活已適應了,但因為與小朋友鬧矛盾或受老師批評,又不想去幼兒園。
因此,在孩子入幼兒園以前不但做好物質準備工作,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精神準備,使孩子對幼兒園有個好的印象。首先通過和孩子的談話或大人之間的聊天(讓孩子聽到),使孩子明白3歲以後必須上幼兒園的道理,比如說:「小孩子3歲上幼兒園,然後7歲上小學,接著上中學和大學,大家都是這樣的。」、「××的小孩去幼兒園以後又懂事又能幹。」使孩子對幼兒國有一個愉快的印象。另外在入幼前經常帶孩子去幼兒園參觀,給他旁觀小朋友愉快遊戲的情景,同時家長亦要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制度,對飯前便後洗手、吃飯不講話、按時睡眠和上廁所等等常規要求、在家裡經常給孩子講解及訓練,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按這種要求生活,使孩子入幼兒園以後不感到生疏,容易適應。
查看原文推薦閱讀:
※中國老漂父母:融不進的北上廣,回不去的故鄉
※難得一見 看看明星的父母都長什麼樣(附組圖)
※當父母老了,好好陪他們,不要問,只要傳!
※「六一」前送給做父母的你
※父母教子要學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