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科技:創新驅動優化升級 智能製造初綻花蕾
回望2015年,以新型感測器、智能控制系統、自動化成套設備為代表的智能製造產業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工業機器人、3D印表機、大數據、物聯網以及智能工廠和車間等新生事物,也成為製造業界最為流行的熱門話題。中天科技結合《中天製造2025發展綱要》戰略規劃,巧妙布局,不斷加大技改投入,創新驅動優化升級,智能製造在中天已經初綻花蕾,為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系統集成互聯互通 智能示範引領行業
中天科技旗下的光纖公司智能化改造升級領先一步。他們成功搭建起生產、設備、能耗、物流管理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進行信息資源整合,完成從生產、倉儲,到銷售及售後服務的無縫鏈接,為行業建設智能車間發揮示範帶動效應。
記者到光纖公司採訪,踩鞋套,換凈化服,經風淋,這是進車間之前的必經程序。總經理助理戴傑告訴記者,光纖生產是潔凈車間,對環境要求特別高,公司建立智能環境監控系統,在生產車間,檢驗室和半成品區都布置了視頻與溫濕度的數據採集設備,對每個區域的溫度、濕度、潔凈度等因素進行實時監控,超出範圍就會自動報警,並通過三級調節系統進行智能調控。生產車間中針對不同工藝環節配備了相應的環境監測感測器,保證生產環境潔凈的同時,也保障員工良好的工作環境。智能環境監控系統可以與平台進行數據的實時交互,能與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生產設備監控系統和產品質量檢測管理系統協同工作,能根據其他系統對環境需求進行實時調整,同時不斷的根據產品檢測結果,追蹤產品生產對應的拉絲等主要環節的歷史關鍵環境參數,進一步分析研判環境對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的影響,進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據了解,這個生產環境智能監控管理系統只是光纖車間智能化生產的一部分,光纖公司基於物聯網智能感測技術、RFID技術和工業監控等新興技術,已成功建成光纖智能生產管控應用的示範系統,突破傳統生產管理模式,以光纖智能生產綜合管理平台為軸心,部署基於物聯網技術的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生產設備監控管理系統、生產環境監控管理系統和產品質量檢測管理系統。各系統利用感測器自動採集生產、環境及設備狀態,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與平台連接,實現光纖生產全方位的智能監測和控制。
走進車間控制室,只見操作人員正通過電腦對車間的整個生產過程實施全程監控。生產部經理季偉偉介紹說,車間生產雖然只是單一的光纖,但整個生產過程和業務過程卻是極為複雜的,從原料到成品,再到銷售和售後,總共需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或關鍵控制點,公司結合安全生產管理的流程和特點,以生產過程優化運行、優化控制與優化管理為核心,建立技術功能模型,通過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實現對生產自動化設備的實時數據採集、存儲管理與監控;以標準數據介面為橋樑,數據統計分析為手段,分別抽取涉及產、供、銷等系統的管理數據,搭建起企業集中監控、統一調度、高度共享、互聯互通、快速反應、有效預控、數理分析的綜合管理信息平台。
公司總經理劉志忠介紹說,"有了綜合管理信息平台,我們在中央控制室內能非常直觀的了解到車間生產質量、成本、能源、項目等各方面信息,並實現有效預控和快速反應,甚至出差在外時,通過手機APP也能第一時間了解公司經營和生產信息。"
光纖車間的智能生產取得顯著成效。產品合格率上升,設備故障率下降,產品的質量提高了,能耗反而減少了,生產效率加快了,人員精簡了五分之一左右,工人們普遍反映勞動強度也明顯減輕了。
光纖公司智能車間發揮了很好的示範效應,2016年1月,中天科技精密材料公司的「光纖預製棒車間」和中天儲能科技公司的「鋰電池車間」,雙雙榮獲第二批「江蘇省示範智能車間」稱號。
注塑配上機械手 節能增效人輕鬆
在中天科技材料廠新大樓的注塑車間內,一台台注塑機不時伸展巨大的機械手臂,從預放螺絲,整體抓取、裝入模內,合模注膠,到取出產品,剪斷水口,最後把合格的光纜接頭盒放到輸送帶流入包裝工序。兩個設計獨特的機械手相互配合,一次性全自動埋入兩種規格的28隻螺絲,動作靈活自如,一氣呵成。
站在注塑機前的操作工管金梅輕輕拿起輸送帶上的產品對記者說道:"過去生產光纜接頭盒,一台注塑機兩個人擠在一起,從側面採用純手工的方法完成28隻銅螺絲預埋工作,在預埋完螺絲的同時還得取出上一模的產品,手工削掉水口,所有動作必須90秒內完成。兩人如果動作稍有不協調,就會超時,引起注塑原料在注塑螺桿內停留時間過長而降解,產品報廢。一個班忙活下來,累得腰酸背痛不說,手指還經常被磨破。"
"現在呢"?記者追問。
"現在一個人能管三台機器,還很輕鬆!"管金梅笑得合不攏嘴。
自動化讓員工感到輕鬆的不只是管金梅,負責托盤貼標籤的趙蘭英也主動告訴記者,"原來光纖一體化托盤的印字、貼標,要4個人同時作業。不僅需要產生油墨、快乾水等耗材費用,而且這些耗材產生的刺激性氣味,經常熏得我噁心頭痛。現在用全自動激光貼標機,省工省力省材料,一個人當班,產量比4個人還要多。現在我已不是聞油墨味兒的操作工了,而是在清潔環境下工作的巡查員,活都由機器幹了,真的好輕鬆!"
車間的老員工張月紅帶記者看了所有的注塑設備,她指著機台旁邊的電子顯示屏說,"這是CCD檢測儀,它可以監控模內有無異物,預埋的銅螺絲是否到位,只要有一絲的偏差,它都能讓機器自動停機"。正在當班的年輕師傅尤廣全拿起控制器邊演示邊說:"我正在對機械手的行走路線進行優化,此次優化,縮短了成型周期3.5秒,可以提高4%的生產效率"。記者好奇地打聽小夥子的所學專業,他自豪地表示,本科學的是機械自動化,專業對口,在這裡找到了"用武之地"。
材料廠廠長翟以軍告訴記者,"集團公司非常重視我們注塑車間的自動化改造和智能化建設。董事長要求我們對車間53台注塑機全部實現機械手與機器人的全覆蓋改造。另外光纖盤筒自動化生產線項目也正在厲兵秣馬洽購安裝之中,在集團公司的統一安排與協調下,目前,軟體公司已派人進駐我們工廠,幫助我們儘快實現生產的自動化,最終形成較為完整的智能化注塑車間。"
3D技術顯身手 小荷已露尖尖角
最近幾年,3D列印和3D掃描技術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成為製造業的一個新寵兒。中天科技在3D技術的應用方面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在中天研究院一樓實驗室,一台美國dimension3D印表機宛如一個大櫥櫃正在"埋頭苦幹",記者好奇地透過茶色的玻璃櫥門,想看清它是怎麼「列印」出產品的,陪在一旁的中天昱品總經理馬曉聰說,「這台3D印表機工作的時候,門是設計成關閉的,所以看不到裡面的工作狀態」。記者望文生義地聯想到普通印表機工作情景,如果在一張白紙上反覆疊加列印,文字不也就變成立體的「物品」了嗎?馬總十分贊同地笑著說,它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所謂3D列印(3D printing)技術,實際上就是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熔融塑料(ABS)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件或產品的一種新技術。3D列印實際上是名副其實地「打造」出物品來的。
「3D列印有什麼優點?」記者問道。
「優點很多!」馬總指著剛剛為中天寬頻列印的樣品說。"如果用傳統的方法做這件樣品,少說也要20天左右的時間,而現在用3D列印大概只需要兩個多鐘頭"。不僅如此,3D列印最大的優勢還在於,對於一些十分複雜的產品,特別是內部結構複雜,用以往的配模技術很難一次性做到最准最佳的零部件,它能夠比較精準地打造出來。因此有人把3D列印視為全球製造技術的一場革命,開創了造物新紀元。
「既然這麼好,為什麼不廣泛使用呢」?記者追問。
據馬總介紹,3D列印的市場主要在產品生產前的三個階段,即產品研發、樣品展示、小批生產,不僅比傳統的模具質量更好、成本更低,還可以大量縮短製作時間,等到大批量生產時,一般就不會再用3D列印了,因為成本比較高,不說金屬粉末的3D列印,就是中天現在使用的塑料熔融絲( ABS )價格也是挺貴的。
中天昱品的張純輝工程師從2013年開始接手3D印表機,通過兩年多的使用摸索,積累了不少經驗。先後給中天寬頻、中天世貿和材料廠提供過樣品列印,還為日本、韓國等在華企業列印過結構較為複雜的產品部件。
張純輝說,相對於3D列印,中天的3D掃描儀使用頻率更高,用途更大。3D掃描儀對於各類新產品的測繪和模擬驗證,特別是一些無技術資料的特殊零部件,在日常設計過程中3D掃描儀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掃描精度一般可達到0.016MM,這是傳統的測繪技術無法比擬的。
雖然受制於材料和成本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但中天科技3D列印和3D掃描技術應用已小荷露尖,可以相信,隨著3D技術的日趨成熟,其在中天的應用領域必將不斷擴大,發展前景也不可限量。對此,馬總信心滿滿。
大數據威力無比 智慧樹枝繁葉茂
「在製造企業要實現智能化,有許多工作要做。我們現在正在從基礎做起。」中天科技集團信息部總經理吳克華指著牆上的大屏說。集團三化委員會正在擬定《管理信息化規劃大綱》,按照人財物產供銷的各大業務部門和產品公司的不同需求,建立起一個大數據系統,在這個大數據系統之下又有各部門、公司的中級系統資料庫,之下還有多級子系統。「好比種了一棵大樹,大樹上有很多主幹,主幹上又有許多枝椏,枝椏上面又有很多枝節」吳總比喻說。
「這是一棵智慧樹」。軟體公司工程師花洋洋告訴記者,現在這棵智慧樹,正是枝繁葉茂,花香四溢的時候。他隨手點開設備管理系統舉例說,假如我們現在進入射頻公司的子系統,通過子系統就能掌握整個射頻公司設備的生產運維情況,每一條生產線、每一個機台、甚至每一台設備的每一個部件的運行狀態,損耗更換等有關數據,都能一清二楚地顯示出來。
射頻公司的設備經理繆建軍對此讚不絕口。他說,原來射頻公司自己開發一套設備管理系統,收集的數據信息量不夠多,智慧樹不夠大,現在由軟體公司與射頻對接,聯合開發的新系統,把這棵樹越種越大,花蕾越來越多,相信將來的果實也會越來越豐碩。
記者了解到,原來射頻公司的維保人員輪流值班,日夜巡查,維護檢修,整天忙得團團轉,結果有時還是顧了這頭,丟了那頭。現在建起了資料庫,每台設備都有自己的「戶口本」,裡面詳細記錄了從「出生」到現在所有的「成長」和「工作」過程,甚至包括「損壞受傷」信息,以及維修保養的方法要領。一旦發生故障報警,維修人員通過手機終端就能知道,是什麼車間、哪台設備出了故障,並及時準確 作出處置。繆建軍說,這套系統的成功應用,對於保障安全生產,提高維保效率,減少勞動強度,穩定產品質量,起到了非常好的積極作用。
夯實創新優化基礎 打造全新智慧工廠
「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同時基於精細管理的要求,線纜產品生產所配置的設備及工藝的複雜程度有大幅度提升,以往僅僅靠人工進行生產控制早已無法滿足企業生產需求。」中天科技普特纜廠副廠長薛淵牧告訴記者,普特纜廠正在按照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三化」深度融合的思路,從基礎做起,扎紮實實的打造一個全新的智慧工廠。
普纜和特纜是中天科技最具品牌影響力的主打產品之一,向來以質優價廉服務好,飲譽海內外,「特種光纜找中天」也早已成為業界佳話。面對越來越多的訂單和越來越大的規模,普特纜廠與相關部門聯合攻關,共同開發覆蓋全流程的自動控制系統,在生產設備、集控、物流、質檢及生產管理等各個環節向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從光纖入庫-著色-套塑-成纜-護套,一直到成品儲運,每道工序都形成獨立的生產單元,單元產品到下一道工序之間實現自動傳送。在此過程中,普特纜廠還研發了覆蓋全工序的智能中央輸送系統,消除了傳統人工搬運的弊端,在不增加生產人員的前提下,實現了減少佔地面積、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
中天科技普特纜廠包裝隊的曹玉泉指著放滿光纜盤的儲運場說,「過去我們產量不高,不需要這麼大的儲運場地,要找一盤光纜,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現在要在數千盤光纜的儲運場內找一盤光纜,如果不藉助智能化手段,雖不能說是大海撈針,但也是相當困難的」。
「那怎麼辦呢?」記者追問。
曹玉泉介紹說,每一盤光纜都對應有一個坐標編號,生產線下來的光纜盤經包裝後被準確地送入固定庫位內。發貨員通過手持終端獲取信息,實現相關數據實時共享。
「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省工省力,準確快速,效率高!關鍵還是差錯率小。」發貨員繆林邊演示邊說。
普特纜廠智能化改造工作已全面啟動,在各個不同的生產單元引入機器人、機械臂等自動化裝置,並配備中央監控中心,實現對部分生產流程的自動化控制和智能化操作,但要實現從產品研發、生產、檢測、出庫、配送等全流程的智能化覆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薛淵牧表示,只要堅定地按照集團的部署,一步一個腳印地把基礎工作做細做深,智慧工廠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2016年,是我國全面實施「十三五」戰略規劃的起始年,也是中天科技經濟發展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向更高目標衝刺的關鍵年,具有非凡意義。這一年,既要為此前的規劃圓滿收官,又必須面向未來,為實現下一輪2025新的中長期規劃,做好鋪墊。中天科技將繼續以精細製造文化為引領,以打造智慧工廠為目標,讓智慧之花越開越鮮艷。
推薦閱讀:
※關停、變身、融合,金融科技正在改變傳統銀行業
※微軟黑科技,這些隱藏在電腦的神器簡直太好用了!
※關於增強人類的思考
※這神器排水量超過所有航母,建跨海大橋可少不了它
※在《神探夏洛克?第三季中,卷福跳在氣墊上以後為什麼還要扔出來一具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