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靈:我是新聞人,也是媽媽

談到孩子的成長,她有種天然的熱心,因此帶出幾分急切,口語化的表達帶著京腔,不知不覺間抬高了音量。張泉靈:我是新聞人,也是媽媽2014-10-31 來源: 大眾日報

【 查看PDF版】

□ 本報記者 卞文超和印象中那個穿著衝鋒衣出現在突發事件現場的「女漢子」不同,眼前的央視記者張泉靈,穿一身裁剪得體的深色正裝,纖細的身材有幾分單薄。坐在嘉賓席上,她一點也不「裝」。「你快急死我了!」當一位年輕的母親,終於描述完她和孩子的「戰鬥」經歷時,張泉靈抓起話筒,迫不及待要指出其中的誤區。26日,在濟南舉行的輝山乳業《少年中國強》節目宣講會上,張泉靈和在場的家庭共同探討一個話題: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好及特長。在隨後的採訪中,她對記者拋出的問題,有問必答,反應快速精準,幾乎看不到思考的過程,答案直擊靶心。「我是新聞人,也是媽媽。」她說話時,總望著對方的眼睛。家長,你能做三個小時奧數題嗎?在《少年中國強》這檔少兒勵志節目中,張泉靈不贊成「少年車手」王克的父親「狼爸式」教育方法,她憤然拍案離席,成為節目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公眾看到了張泉靈的另一面——她不再是面對鏡頭客觀地陳述事實,冷靜地表明觀點;而是帶著充沛的感情,張開雙臂要為少年護航。26日,她大方地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歷。張泉靈的兒子今年八歲,小名晨晨。從直播間轉身回到家裡,像普通的母親一樣,孩子是她眼中的主角。「在我兒子三歲的時候,有位專家問我,你會當媽媽嗎?」因為職業的原因,張泉靈可以接觸到各方面的專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任何疑問時,她都可以打電話諮詢權威人士。所以,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她脫口而出:我應該算是比較會當媽媽吧。她的回答立刻遭到反駁:你從來沒有當過媽媽,怎麼理所當然地就會當媽媽?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她覺得這位專家講的話特別有道理。「我們從來沒有當過父母,很多事情要經歷過才知道。哎呀,我當年要是這樣就好了!但是孩子長得飛快,等你明白的時候,他的成長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了,你沒有第二次機會。」張泉靈說,每個孩子都不同,需要被給予不同的關注和對待。她想要和更多家庭分享經歷,避免走彎路——出於這個想法,張泉靈坐上了《少年中國強》的護航大使席位。和她一起作為護航大使的,還有何炅和劉濤。舞台上面對的,是從全國甄選的有突出特長的孩子。26日,7歲的謝豪和爸媽一起從溫州來到濟南。他表演了最擅長的吉他演奏,秀出自己設計的酷炫動作。因為對吉他的喜愛,他主動要求每天練琴,不讓練不行;爸媽還沒起床,他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先彈一會兒吉他。謝豪只是《少年中國強》里的孩子之一。這個舞台上還有玩魔方、疊杯子的天才少年,他們各個身懷絕技。護航大使負責為孩子們點贊。電視機前,有些家長坐不住了。26日,在開放式的互動環節中,一位年輕的爸爸站起來說:我的孩子怎麼沒有發現特別的興趣愛好?他喜歡的只有電腦和遊戲,怎麼辦?張泉靈先簡單講述了這檔少兒勵志節目的製作過程:幾十號人花好幾個月的時間,在全國選出來這麼幾個孩子。導演心裡還充滿了埋怨:有那麼多的孩子,為什麼只給這麼短的時間去籌備?太費勁了!「我要表達的要點是,你們看到的是千挑萬選、非常特別的孩子。別老是拿自己的孩子跟這麼特別的孩子比!這太傷人了!我們在全中國只找到了一個謝豪。如果家長非要對孩子說:你瞧瞧人家,每天自覺玩三個小時吉他,你怎麼不行呢?你怎麼不能乖乖地做三個小時奧數題呢?這沒道理!」張泉靈說著說著,情緒就點燃起來。那是一個很生動的護子的母親的形象。「我反過來問一些家長:你能做三個小時奧數題嗎?你除了能上三小時網,看三個小時電視,你啥事能專註三個小時?如果你自己做不到,非得讓孩子做,這太不公平了!」她反覆強調一點,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問題來自家長本身。孩子,不能陪著你我該怎麼辦張泉靈並不認為自己是一位完美的母親。職業決定了,她免不了要缺席孩子的成長。晨晨三歲時,張泉靈把他送進了全托式幼兒園。「這麼小就送寄宿學校,這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張泉靈說。沒辦法的是,那段時間,她在央視值夜班。她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睡著了;孩子早上起來的時候,她還沒起床。與其把孩子交給保姆在家帶,不如讓他和老師以及同齡孩子在一起。這是她在無奈中作出的選擇。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上珠峰,張泉靈跟蹤報道,緊接著汶川發生地震,她直奔災區。全國人民幾乎都看到了,鏡頭裡這位女記者時常顯得憔悴疲憊,人們不知道的是,她拋在身後的家裡有個剛過一歲的娃娃。「晨晨那段時間,應該是手指的精細運動成長期。我不在他身邊,沒有我給他設計一些小遊戲,他的精細運動發展也許會弱一些。」今天,張泉靈還會提起這個細節。孩子在一歲到三歲,大腦分階段成長,不同的時期發展不同的能力。她並不確定,類似的缺席是否會給孩子帶來影響。「但在當時,做新聞人,你沒得選。」她說。接受這個現實,並不意味著什麼都做不了。「我是問題解決型人格。」採訪中,張泉靈兩次提到這個詞。作出判斷時,她的思考過程是:首先,問題能不能解決?如果不能解決,那能不能退一步?在承認現實的基礎上,去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事實上,所有工作中的母親都面臨著「有時會缺席孩子成長」的現實。接受了一定會缺席這個現實,接下來要做什麼?張泉靈認為,她至少要做好兩件事情。第一件是,在可以控制的時間裡,盡量去陪伴孩子。第二件是,如果不能做一個時時陪在身邊的媽媽,那就努力做一個好榜樣的媽媽。張泉靈給兒子寫過一封信。她用自己的體驗和經歷,讓孩子和外面更大的世界建立聯繫。「在你這個年紀,讓世界長大的最好方法是閱讀。書里藏著別人的世界,你讀懂了,你的世界就拓展了。」她寫道,「除了閱讀,還有一個可以打通更多蛋糕盒子的好方法,那就是經歷。」她用書信的方式,告訴當時七歲的兒子:「我總是那麼渴望去別人沒有去過的地方,經歷別人沒有經歷的事情,見別人沒有見過的人,和他們談那些別人不知道的人生經驗。記者的一輩子像別人的幾輩子,於是,我的世界就大了。」她給他講,在阿富汗,一根電線杆上有三個炮彈孔,那裡三十多歲的男人和兒童一起認字,因為戰爭讓他們沒有校園。她給他講,在羅布泊,有一個叫土垠的地方,那裡曾經是漢代的戰場,有時候,她能在地上撿到一千多年前的箭頭。「讓孩子意識到,他的媽媽是一個努力在學習的人,他的媽媽是一個努力讓周邊的人更好的人。這個榜樣很重要。」張泉靈說,「這能讓我的缺席,找到一個更合適的平衡。」當你畫鉛筆畫時,我畫水彩畫有人問,你的孩子學習成績怎麼樣?張泉靈十分釋然地一笑:一般吧!對學習成績,我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晨晨也喜歡玩電腦,看動畫片。對此,她不去禁止。只是出於對視力的保護,要有時間上的限制,時間到了,自己關機。「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高興地玩,這是最重要的。這是我選擇孩子興趣愛好的第一要素。」張泉靈說,自己的孩子長期保持下來的興趣愛好有兩個,一是滑雪,二是畫畫。張泉靈和她的愛人都是滑雪愛好者。到了冬季,他們自然把兒子帶到雪場。晨晨第一次上雪場時,只有三歲。雪場上沒有這個年齡段的雪鞋、雪板可以用,教練就把晨晨用一條皮帶綁在自己身上,他開始體驗滑雪了。「第一次他也不害怕,就像滑滑梯一樣,覺得很好玩。這個項目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張泉靈說。晨晨每年都會參加一次雪場舉辦的非正式國際邀請賽。最初,他所在的年齡組只有兩個人,他總能獲得「冠軍」或者「亞軍」。最近兩年,愛滑雪的孩子越來越多,晨晨面臨的競爭比較激烈,不容易拿到獎盃了。但他還是覺得很有樂趣。第二個愛好是畫畫。畫畫是晨晨自己要求的。但在北京,要報一個繪畫興趣班,把孩子送到一個地方去學畫,畫上一至三個小時,再把孩子接回來……以首都的交通狀況,這意味著一個白天的時間不見了。「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並且也捨不得把他往那兒一送——我本來見他的時間就少,這不是又少一個能見到他的機會嗎?」張泉靈綜合考慮後,請了一位老師回家,在禮拜天的上午教孩子在家畫畫。一對一的教學,孩子進展很快,老師可以迅速地教會孩子繪畫的規律。更多的時間是,孩子一個人在畫,老師在一邊閑著。「那我說,我多付百分之五十的學費,您也教我,我們倆一塊兒畫吧。」於是,周日的上午,學畫畫成了一項母子共同參與的親子活動。晨晨畫鉛筆畫,張泉靈畫水彩畫,兩人都樂在其中,所以一直堅持了下來。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對藝術或運動發生興趣,這是相當理想的狀態。在更多的普通家庭,家長們會去考慮,要不要把某項愛好發展成特長,以此贏得升學乃至人生道路發展的砝碼?更加現實的問題是,在孩子要放棄彈鋼琴、畫畫時,家長要不要像郎朗或者丁俊暉的爸爸那樣,去逼迫他們堅持下去?張泉靈採訪過郎朗。郎朗學琴的記憶並不輕鬆:在炎熱的夏天裡,他被關在瀋陽的家中,雙腳泡在水盆里降溫,雙手敲擊著鋼琴,一邊彈一邊吼:爸爸我恨你!爸爸我恨你!這樣的成長經歷,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夠承受。根據她的觀察,郎朗性格中天然的一個元素讓他能夠成功——他是表現型的,他享受舞台上被人關注時的感受,並且能夠在艱難的跋涉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在彈壞了三架鋼琴的過程中,郎朗會想像,自己是《貓和老鼠》里的那隻貓。很多人記得《貓和老鼠》中一個畫面,貓穿著燕尾服打著領結,在鋼琴前演奏匈牙利狂想曲,老鼠在鋼琴里搗亂——郎朗被那隻貓迷住了,燕尾服一撩,閉著眼睛彈奏,太帥了!他用他心裡的這種能量,消化他對父親的抵抗。張泉靈雖然自身不是兒童心理學專家,但她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接觸到的實例,給家長提出建議——你要你的孩子成為朗朗嗎?那要先問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他有這個天賦嗎?不是家長自認為孩子是天才,他就真的是天才。這需要業內人士幫助家長判斷。第二個問題,他的性格、他的心理能量,能幫他在通往頂端的那條路上披荊斬棘嗎?人們只看到一個郎朗驕傲地站在頂點,但是有多少想要變成郎朗的孩子,失落在攀登的路上。如果家長出於自己的意願,讓孩子放棄全部,剝奪了他最基本的發展可能,結果未必樂觀。第三個問題,你希望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最最重要的。我是問題解決型人格「我在懷孕的時候,就有一個希望。我希望我的孩子擁有四個詞。這四個詞的排位是:善良,健康,智慧,美麗。」張泉靈說,她對孩子的期望,從那時起到今天,從來沒有變過。第一位是善良。人們現在常說,希望孩子快樂就好了。她覺得,一個人,首先要善良,才能更快樂。這是快樂最基本的來源。哪怕社會有黑暗的一面,但世界的大多數部分是善良的,自己也要善良,讓世界多一個善良的因子。只有願意去相信,願意去幫助別人,才會感到快樂。所以善良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健康。身體上的病痛,會讓我們變得不快樂。所以健康當然必不可少。第三位是智慧。希望孩子能更多地拓展自己的世界,通過智慧作出自己的判斷。最後美麗的那部分,包括很多內容。比如興趣、特長,比如他對這個世界各種美的欣賞能力,比如他的創造力,這都是美的一部分。「這是我迄今為止教育孩子的標準。」她回答得如此明確。張泉靈也讓晨晨去上鋼琴課。一段時間下來,鋼琴老師說:以我目前的判斷,這孩子是當不了鋼琴家的。張泉靈說,我沒指望他成鋼琴家,考級也不是必須的。鋼琴課可以繼續,讓他感受到音樂的美好,讓他知道音樂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創造力、最有想像力的東西。請老師減少枯燥的指法練習,增加音樂欣賞的部分。於是,在她和老公去聽音樂會時,晨晨也會欣然前往。孩子飛速成長,幾乎每天都是新的,在面對他時,她也有很多的困惑。比如,晨晨天性溫和,很小的時候,拿一包零食下樓去跟小朋友們分享,你一個他一個分到最後,自己竟一口沒吃到。甚至在踢足球時,眼看追到的球,餘光看到小朋友斜插過來搶時,他立馬站住禮讓對方。「我要不要通過籃球等對抗性更強的項目,去彌補他性格上的短板,還是就這樣去享受他天然的樣子就好?」她請教坐在身邊的清華大學心理學博士喻豐。喻豐給出的答案是,性格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他的社會經驗會自動去修正其性格。因此,除非存在性格缺陷問題,沒有必要去刻意糾正什麼。顯見的例子是,性格內向的孩子,不見得非要讓他參加表演班、演講課,更不要強迫他在人前進行外向型的表演。當聽到現場的一位母親講,自己的孩子生下來就有一根青筋通到腦門上,醫生說這孩子肯定脾氣特別大。張泉靈又急了。「哪個大夫這麼不負責任啊?他給了你一個巨大的暗示,讓你以為孩子哪怕正常的哭鬧,也是因為脾氣太大了,讓你非得想要去糾正他。結果越糾正越鬧,越鬧越強化了你對孩子的認識!」有關育兒的話題,聊也聊不完,張泉靈帶著飽滿的熱情,一個一個詳細地解答分析。在《少年中國強》的舞台上,她會為不認可的教育方式惱火,會抱住小小的玉貴龍哭。「人都是有情緒的。做記者,我會最大程度壓制我的情緒,但是做護航大使,我不妨告訴你我現在的情緒狀態。」生活中也是如此。她建議,在家庭中,無論面對孩子,還是夫妻之間,性情都不要過分壓抑。你可以去表達生氣和沮喪,讓對方知道你的情緒,但不能因此讓事情變得更糟。如果一急就口不擇言,或者一急就沉默不語,並不利於了解對方真實的想法,也就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正如她所說的——這就是問題解決型人格的處事之道。
推薦閱讀:

出鏡記秘笈 ------根據張泉靈和白岩松講話整理 有很強參考價值
少兒編程異常火爆,投資女神張泉靈為何偏愛編程貓?
張泉靈:把快樂傳遞給觀眾
張泉靈:我的童年趣事

TAG:新聞 | 媽媽 | 張泉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