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時尚——十九世紀鳥籠裙狂熱簡考
看過日劇《最完美的離婚》的朋友們,大概都會記住劇中亞以子奶奶的這一句台詞:「罐頭是1810年發明出來的,但是開罐器直到1858年才被發明出來。」亞以子以此提醒兒媳結夏不要輕易選擇離婚。
罐頭髮明於1810年的英格蘭,作為軍用物資的一種,當時的罐頭種類非常有限,士兵們也並不覺得開罐頭是件難事,常常拿起手邊的小刀就敲開了。接下來的幾十年間,罐頭的品種漸次豐富,其使用也從軍用轉向民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步使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勞動大軍,品類豐富、價錢低廉的罐頭成了人們餐桌上的常客。這時婦女們發現自己要很費力才能打開一個罐頭,到這時,開罐器的發明才被提上日程。
這樣看來,開罐器的發明比罐頭晚上48年這件事,雖然表面上不可思議,但實際上是順應了社會的實際需要的。但是悲劇往往就隱藏在那些不被重視的細枝末節裡面,比如今天要說的鳥籠裙狂熱,其悲劇的主要原因或許可以牽扯到兩項重要發明在時間上的倒錯: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開始用作棉織機械的動力,至1830年前後完全取代人力;1906年,通用電氣公司發明了一種製造廉價鎢絲的方法,電燈泡從此被推廣至千家萬戶。在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夾縫中的維多利亞時代,一項穿衣的時尚大約奪去了三千多名女性的性命,大眾的審美眼光自不消說,只怕瓦特和愛迪生,也是要負上一些責任的。
事情要從19世紀西方世界對女性的審美品味說起,那時候的服飾會力求突出女性的「豐滿」,有別於今天的前凸後翹,當時的人們認為漏斗狀的裝扮最能體現女性的豐滿。所以女性的衣裝往往在腰部猛然收緊,在細腰的同時突出胸部的曲線,而對下半身的處理方式則是用與身體比例極不協調的襯裙來與腰部形成鮮明對比。問題就出在這個襯裙上面。
19世紀流行的襯裙
19世紀初的時候,女性襯裙的構成是這樣的:先套上長筒襪,用襪帶綁好,再穿上一層內衣裙,緊接著是一層比較寬鬆的內衣,然後再在外面加上幾層襯裙好讓裙子顯得鼓起來。這樣做雖然能夠使女性的下半身顯得豐滿,但每次更衣卻要花費不少時間。在19世紀初期,每天換幾套衣服是非常正常的事,這就使千層裙的弱點更加暴露無疑。不過有朋友告訴敝團說,千層裙某種程度上保護了當時的女性免受性侵犯的困擾,因為有好色之徒在試圖行猥褻之事時不斷亂翻女士的裙子,卻發現怎麼也翻不到頭,最後也就這麼放棄不往下幹了。
但遭遇性侵犯的情況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時間裡,女士們都為穿上脫下的各種裙部件煩惱不已,而且,千層裙使移動變得尤為困難。在上下樓梯、上下車、穿梭過道時一不小心就會摔倒或絆住,好看是好看了,但腳下一瓣蒜就要丟人現眼的風險還是過於沉重了些。
到了1850年,英國人發明了克里諾林裙襯(Crinoline,因為狀似鳥籠,下文稱之為鳥籠裙),這種裙襯用鯨鬚、鳥羽的莖骨、細鐵絲或藤條做輪骨,再用帶子連接成鳥籠狀的裙撐。這個設計取代了之前無止境的層層面料,下身的飽滿程度反倒也增加不少。六年後,一位名叫R. C. Milliet進一步改進了鳥籠裙的裙撐,至此,鳥籠裙的工藝至臻成熟,它的大紅大紫也就近在眼前了。
鳥籠裙
英國設計師薇薇安·韋斯特伍德(Vivian Westwood)後來曾經這麼評價過鳥籠裙:「再沒有什麼時尚裝束比鳥籠裙更性感的了,只要它一出現,方圓六英尺的地方都要抖上三抖。」不知道韋斯特伍德是不是高級黑,但這句話確實說明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鳥籠裙使得女性的下身豐滿得有些變形了。裙撐一開始還都在自己碰得到的範圍內,漸漸地,身邊的人已經開始接觸不到自己的身體,連端茶遞水都要使用特殊的器具。
遠距離遞物實景圖
根據場合的不同,女士們會選擇穿著佔地面積不同的裙撐。於是,宴會主人發現,原來能讓三位女士舒舒服服坐著聊天的沙發現在只夠讓一個人坐了;馬車司機們也發現,一位穿著鳥籠裙的女士要上車,往往需要兩個男子在背後推上一把(因為車門太小裙子進不來),萬一落座的方式不對,裙撐還會翻起來直接蓋住臉,裙下春光自然也就一覽無餘了。
裙撐大小的演變
當然比起接下來要說的情況,以上這些就都不算什麼了。愛穿鳥籠裙的女生,死法一定不會太少。統計數據(雖然並不完全準確)可以說明這句話並非危言聳聽,在「鳥籠裙狂熱」(Crinolinemania)的那些年裡,這項時尚大概殺死了3000餘名女性,具體死法如下:
①火災
狄更斯寫於1861年的小說《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里,郝薇香小姐(Miss Havisham)就因為鳥籠裙不小心靠近壁爐碰到明火而被活活燒死。這一年的現實世界似乎也因為小說的描寫而頻遭不幸。美國詩人亨利·朗費羅的妻子的鳥籠裙不小心蹭倒了燃著的蠟燭,儘管詩人奮力搶救,甚至還在臉上留下了永遠的傷疤,但妻子還是不幸命喪黃泉。這一年的費城大陸劇院里,六名芭蕾舞演員因為在舞台上碰倒了用於照明的油燈而不幸火燒連裙,最後全部香消玉殞。
大陸劇院的火燒連裙現場
除了過於寬大的裙體之外,當年用於漿布的材料幾乎全部是易燃的,而且撤去了千層裙的眾多布料之後,鳥籠裙的內部幾乎呈中空狀態,這樣的環境非常適合空氣對流,因此也一定程度上加速的火勢的蔓延。三千餘條鳥籠裙下的孤魂里,有一大半死於火災,而死於火災的人里,又有相當一部分因為照明用火而死。要知道,正是因為蒸汽力量的推進,鳥籠裙的生產效率才會大大提高,並迅速進入千家萬戶。所以敝團才說,在鳥籠裙這件事上,瓦特和愛迪生來了一個令人扼腕的倒錯。
②風吹水淹組合死
從千層裙發展到鳥籠裙,雖然裙下風光改變頗大,但其外形卻仍然保持著隆起的幅度。但正是幅度的變化造成了一些奇異的死法,起大風的時候,出現過體重較輕的女性被直接吹下河的情況。而且裙體的形狀加速了人的下沉,這就是令人唏噓不已的風吹水淹組合死法。
③堵塞死
當年的有些馬車也造得過於輕巧,以至於起大風時連車帶人一起被吹下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而這時坐在車中身穿鳥籠裙的女性就連浮出水面求救的機會也沒有了,她們往往被卡在馬車裡出不來,而造成堵塞死這種不可挽回的局面。
要人幫才進得去,靠自己就真的出不來了
僅僅過了兩年,這股鳥籠裙狂熱便開始退燒。十年後,大街上基本上已經看不見什麼人穿著鳥籠裙了。據說當年有人抵制婦女穿著鳥籠裙時,使用的理由還是「風會把裙子掀起來,被別人看到內衣這種事簡直是褻瀆神靈」,不知道如果因此喪生的女人男人們地下有知,會做何感想。
起風了
查看原文?版權屬於作者商業轉載聯繫作者推薦閱讀:
※牙買加遊記(2)牙買加的時尚
※好好化妝 ||大概是最尊重生活的美妝博主了——Lisa Eldridge
※時尚之都----米蘭(67P)
※377之流的美白成分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女星鞏俐示範時尚穿和沒穿一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