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鉤書法的心得
南宋姜夔在《續書譜》中稱:"雙鉤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內,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體"。宋代大詩人陸放翁曾有"妙墨雙鉤帖"之佳句稱頌"雙鉤"之神韻。據史料記載:"宋代蒲元,嘗以雙鉤字寫河上公注《道德經》,筆法精細,若遊絲縈繞,孤煙裊風,連綿不斷,或一筆而為數字,分布勻穩,風味有餘。"足見對"雙鉤"書法藝術魅力的褒獎之高。
從歷代傳承有序的法帖寶墨中來窺視,多為原始真跡。然從"兩晉"所遺存的翰苑寶墨來定斷,不少名跡多為唐宋"鉤摹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雙鉤"。
唐太宗得《蘭亭》真跡實屬不易。宋趙構《翰墨志》曰:"智永禪師,逸少七代孫,克嗣家法,居永欣寺閣三十年,臨逸少《真草千文》。擇八百本,散在浙京。後並《禊帖》傳弟子辨才,唐太宗三召,恩賜甚厚,求《禊帖》終不與"。太宗後命大臣馮承素等人鉤摹寶帖數本,分賜親貴近臣。
雙鉤書法的發展古今書家,在寫好"雙鉤"字型後一般多填上墨,以求神似。而直接採用"雙鉤"法創作書法的形式還為數不多。比如現在的書法家葉根友完成的雙鉤書法就是一個比較具有代表作的作品, 雙鉤,在現代的述語中也稱為"空心字".是我們學習書法的描紅方式的體現.雙鉤藝術創始人劉寶山,男,字濰豪,虛石軒主。 生於1957年。自幼酷愛書畫藝術,初承張鏡遠、劉梅生等先生。入中國書畫函大深造後,師法古碑諸貼,追劉炳森、歐陽中石等名家風範,勤耕不輟,書藝漸進。
基於中國傳統書法之深厚潤澤,幾十年如一日,專心攻克毛筆雙鉤書法暨雙鉤龍紋字之難關。無論楷、隸、行、草各種書體,進入筆端,便如行雲流水,入篇成形。揮灑自如,瀟洒飄逸。表現出極具個性的藝術風格,被譽為"東方一絕"。多年來,被"央視"等國內各級電視、報刊等媒體報道。其雙鉤書法創作作品《恭喜發財 》、《招財進寶》已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成為獲得"中國雙鉤書法專利權"第一人,為"中國雙鉤龍紋書法創始人"。
實體書法與雙鉤書法同被入選全國大型書展及評選。參加國內大型慶典活動現場表演及慈善事業捐助活動。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頌》呈送中央辦公廳,表達了炎黃子孫的愛國熱情;並贈送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珍藏。在歷屆國際風箏會暨魯台經貿洽談會及"海峽兩岸鄭板橋文化研討會"上作雙鉤書法專題推介交流。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我國台灣、香港等許多國內外機構及友人予以珍藏。
作品入選《中國書法人物大辭典》、《中國十二生肖人物辭典》、《奧運有我--全國優秀書畫作品精賞》、《大韓民國書畫藝術碑林會展專輯》等多部典籍。現為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協會榮譽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畫家協會會會員、中國詩書畫研究會研究員、海峽兩岸鄭板橋文化研究會會員、北京奇珍文化藝術中心藝術總監、中國水墨書畫院金河分院名譽院長。著有《中國雙鉤書法溯源》、《毛筆雙鉤書法技法》、《雙鉤書法入門》等著作。
書法書法,是世界上少數幾種文字所有的藝術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等。其中"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中國紹興是書法聖地,蘭亭獎為中國書法藝術最高獎。
http://bbs.tianya.cn/post-169-557153-1.shtml
為著名書法家王春之、畫家高殿霞女士題寫:《齊賢草堂》齋號。雙鉤書法的起源和簡介 所謂「雙鉤書法」,是指以筆單線直接寫出某種書體的空心字。此法源於唐代,當時,由於沒有印刷技術,人們為了能使名家書法作品得以流傳,就按作品的原樣,勾勒出空心字,然後再填上黑墨,以使觀者得到近似真跡的作品。後來這種摹寫方式成為了人們學習書法的一種方法,並發展成為我國璀璨的書法藝術寶「雙鉤」乃書法術語也。法書摹勒上石,沿其筆畫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之為「雙鉤」。 南宋姜夔在《續書譜》中稱:「雙鉤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內,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體」。宋代大詩人陸放翁曾有「妙墨雙鉤帖」之佳句稱頌「雙鉤」之神韻。 雙鉤書法是書法寶庫中一個獨特的品種 據史料記載:「宋代蒲元,嘗以雙鉤字寫河上公注《道德經》,筆法精細,若遊絲縈繞,孤煙裊風,連綿不斷,或一筆而為數字,分布勻穩,風味有餘。」足見對「雙鉤」書法藝術魅力的褒獎之高。 從歷代傳承有序的法帖寶墨中來窺視,多為原始真跡。然從「兩晉」所遺存的翰苑寶墨來定斷,不少名跡多為唐宋「鉤摹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雙鉤」。 唐太宗得《蘭亭》真跡實屬不易。宋趙構《翰墨志》曰:「智永禪師,逸少七代孫,克嗣家法,居永欣寺閣三十年,臨逸少《真草千文》。擇八百本,散在浙京。後並《禊帖》傳弟子辨才,唐太宗三召,恩賜甚厚,求《禊帖》終不與」。太宗後命大臣馮承素等人鉤摹寶帖數本,分賜親貴近臣。 古今書家,在寫好「雙鉤」字型後一般多填上墨,以求神似。而直接採用「雙鉤」法創作書法的形式還為數不多。比如現在的書法家葉根友完成的雙鉤書法就是一個比較具有代表作的作品, 雙鉤,在現代的述語中也稱為"空心字".是我們學習書法的描紅方式的體現. 空心字,正式的術語稱為「脫影雙鉤書「。它不同於以雙鉤法幕帖,而是書寫者以嫻熟的技巧,隨手用墨線勾勒成字。這種書法起源於宋代,流行於清末民初,當時一位叫朱亦奇的書家,就以書寫此體聞名。雙鉤有三義:一是指一種執筆法,又稱雙苞。清代朱履貞《書學捷要》云:「雙鉤者,食指、中指尖鉤筆向下;大指拓住;名指、小指屈而虛懸,幫附中指,不得著筆;則虎口開,掌自虛,指自實矣。此謂雙鉤。依此學書,則圓轉勁利,揮運自如。」二是指書法功力深,筆筆中鋒,墨在字畫兩邊成雙鉤狀。三是同「鉤填」(雙鉤廓填),即對照原跡,先用筆勾出字跡的點畫輪廓,再逐筆填滿,所謂「雙鉤其廓(邊),墨填廓內。」古時以墨跡上石,必先朱鉤。 近入學書臨帖常採用雙鉤的學習方法。著名書家歐陽中石主編的《楷書初階》云:「鉤,是把範本放在眼前,為了便於觀察,常常把範本放在左側,所謂『左帖右硯』,對著範本在另一張紙上把範本的字慢慢鉤畫出來。一下鉤不象,擦著改改,也許改好了這一處又看出另一處不對,就再改另一處。這樣一點一點的修改,最後再用墨把它填充起來。當然也許還不像,那就再鉤一個,一定要達到成功為止。若干人的成功經驗表明,這種鉤填的方法極易取得效果。一部字帖,先從一個字學起,鉤填好一個,再鉤填第二個,如能鉤填好了十五、六個字,大約這一部字帖就全部拿下來了。眼睛練好了,手也練好了,再去寫其它的字,以至去寫其它字帖,都會容易得多了。希望大家不要以為這種方法太低級,對於有一定水平的人來說已不適合,其實不然,這種方法對想把字寫好的各種人,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雙鉤講究線條準確、細勻、有力度,應作為學書臨帖的一種技藝來練習並掌握它。古代有人嫻於此技,不用將紙蒙在帖上,就能隨手勾線成空心字,酷似帖體,稱「脫影雙鉤書」。現在也有人愛作雙鉤書——寫空心字,並以此進行創作。
參加書畫交流筆會的書畫家老師暨領導合影留念。 雙鉤書法中國一絕 ——楊遠雄和他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文…曾強 楊遠雄絕對是中國書壇的一位奇人!不為別的,就因那絕無僅有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延綿數千年的中國書法史,只載錄了李斯、王羲之、王獻之、「唐四家」、「宋四家」、趙孟頫、王鐸、傅山等寥寥數百人。這些彪炳史冊的書法家,不僅是把握書法「山巒疊嶂」、「曲徑通幽」、似無具相而意相蘊籍、任由牽想的中國傳統藝術特色的大師,同時還必定是具有卓然獨立、別具一格的藝術創新巨匠。中國(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大同雲岡書畫院院長楊遠雄先生,在充分吸收、融會、提煉傳統書法藝術精華的基礎之上,紮根現世,大膽創新,奇思妙構,精鍊筆法,慧心佳得,獨創了空靈簡約、秀逸大方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以輕盈靈動的墨、線抒發生命情感的韻律(吳震啟語),開創了一條全新的書法之門,必將載入煌煌中國書法史冊。楊遠雄先生浸淫書海四十多年,遍習古帖,取法先賢,真、行、草、隸、篆皆精。但他更聰慧善思,師法造化,融會貫通,勤於書法創新實踐。他體悟書法的無窮意蘊,享受書法創新的快樂。不惑之年先專攻竹筆(硬筆)書法,運筆遒勁,「骨撐肉,肉沒骨」(北宋蘇東坡語),用缺乏柔韌性的竹子竟寫出了淋漓盡致的翰墨氣韻,聲名鵲起。但他並不滿足小成,固步自封,而是繼續孜孜不懈,沉浸其中,「靜其心,澄其思,謀在攻書」(司馬承禎語),深入探索創新書法之道。某日楊遠雄受邀到一學校講學,見有學生出黑板報,猛地想起自己求學期間板書時的運筆筆法,豁然靈光一現,獲得啟示,就把本來毫無瓜葛的傳統正書、歷史悠長的雙鉤法、民間連體字「招財進寶」等多種書寫形式串連在一起,醞釀幻化,奇妙組合,匠心獨具地創造出令人嘖嘖稱奇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一筆連體雙鉤書法,是用毛筆飛白技法,以兩個字為一組,一筆空心寫成。用毫似篆,如鑿琢之跡,鉤連流轉,均勁暢達。字跡多借正書形式,或隸書,或魏碑,或其它楷則。在看似簡單的平面字型中,揉合進了複雜的迷宮般的穿插、揖讓、兼用和仿形等,一字呈兩字,兩字為一體,極盡其妙,為漢字藝術增加了無盡的表達張力。一筆連體雙鉤書法的連體方式,一般有借、接、合、融等。借就是借用相似的筆畫、部首或字型特徵,大膽「拿來」,彼此共用。如作品「一身正氣」的正氣二字,書家巧妙借用氣字的上半部和正字的相關特徵,稍加變異,合理布局,使「正」「氣」一體;又借隸體蠶頭以出「氣」,動態飛揚,借的自然有理。又如「兩袖清風」的清風,以風捉月,風中逗月,風月同邊,實乃佳構。接則分上下接,左右接,乍看一字,細品兩分,如「古城」二字。合是將相同的筆畫和部首合併為一。如無欲則剛的「則剛」二字,貝與岡上下相接,刀部共用。融是把簡單筆畫的字溶進複雜字型的某個部位之中,如「萬代」二字,將代字融借於大寫萬字的下部,真可謂神來之筆。連體方法多種多樣,各各不同。為求得結體均衡自然,「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清劉熙載語),或變更字型,或點畫部首合併,或代之以異體,或會意造新,若非楊遠雄先生天才般的奇思妙構和豐富靈活淵博的文字、書法根基,哪裡會產生什麼「一筆連體雙鉤書法」!真正能夠稱得上書法,必須具備美學意義的內涵。一筆連體雙鉤書法的美,大體可以概括為陰柔之美、簡逸之美和新奇之美。楊遠雄先生對傳統書法反其道而行之,效法《易經》坤道,以陰顯陽,「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十一章),兩字結體穿插楫讓,互利互惠,一分為二而又合二為一,通變不測。字劃鉤連暢達,開張舒展。靈動飄逸,似晴空布雲,天女散花,「意外之妙,言所不能盡」(南宋夏吉原語)。是為陰柔之美。一筆連體雙鉤書法「計白當黑」,僅憑字跡布白表達漢字深刻的內涵韻味,近觀有如剪紙刀法,遠視則氤氳瀰漫,高人雅士似乎隱現期間。他的穎鋒或急或緩或曲或直,一筆而下,力道控制得恰到好處,細微的筆跡變化給一字中墨分濃淡,使一副作品「疏影橫斜」,彷彿進入了魏晉時期野逸空濛的世外桃園。此之為簡逸之美。新奇之美表現為,這種書法不僅完全不同於傳統書法,也不同於空心雙鉤法和其它任何一種現有漢字的表達。奇特的字型(連體),怪異的寫法(一筆雙鉤),巧妙的組合,悠遠的韻味,字中有字,令人嘖嘖稱奇,慨嘆不斷。更為神奇的是,整幅作品屬於典型的八分書體(或魏碑書體等),結構精謹,波磔分明,左右開張,典雅規整,書風純一,非平常書法能表現其特質,有一石二鳥之功效!楊遠雄先生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具有極強的形式感和視覺衝擊力。屬於現代多元化書法藝術探索作品之一。當代書法,已經基本脫離了書寫實用性,而向純藝術方向發展。但大多數的所謂「創新」書法,不過是在傳統書法字構里「輾轉騰挪」,有的甚至已經誤入歧途,變得「狼奔豕突」,糟踏了書法美的原則,屢遭病垢。而楊遠雄先生別開生面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不拘泥於古人,大膽將個人的天賦造化運用於書法創新實踐,有書有法,「無籍無循,情馳神縱,超遠優遊,臨事制宜,從宜適便,有若風行雨散,潤色開花,筆法體勢之中,最為風流者也」(張懷瓘《書議》),彰顯了具有創新藝術的開拓性價值和啟示性意義。在楊遠雄先生這些流暢而生動的一筆連體雙鉤線條里,豐富的情感,生命的意味,都鮮活地充盈著,透出勃勃生機,彷彿其中蘊有無窮的遐想和詩意。通過楊遠雄先生一筆連體雙鉤書法這種嶄新的書法形式,拓展了我們對書法理解和闡釋的外延,實際上也就揭示了書法藝術的發展,未來還具有了更多、更新、更美的創造可能。如此說來。楊遠雄不僅是當代書壇的一位奇人,更是具有開創之功的一位書法藝術大家。奇哉,一筆連體雙鉤書法!偉哉,楊遠雄!
劉寶山創作《中國夢》主題作品。
雙鉤書法的創新之美 ——楊遠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曾強原正軍 書法是以漢字為其面貌的藝術,面貌如何,由書寫者技法、功力來體現,是主體感知自然,表現心態情趣,曲折反映閱歷、學識、才智的主觀表達,是一種相對程式化但又微妙差別的「師法自然」的藝術積澱。更重要的是,書法不只是固有的經典的形式上的框架和規矩,而是活著的律動著的各自不同的「心靈跡化」!人們學習技法練習技法,就是要體味揣摩活著的仍煥發著生機的「心靈跡化」,體味其「隱而難辨的風神」,手摩心追,使之深入自己的筆端,合律而動,並行不悖,如張懷瓘之論「欲識其妙,初觀莫測,久視彌珍,雖書已緘藏,而心追目極,情猶眷眷者,是為妙矣!」他還斷言「不由靈台,必乏神氣」。筆由「靈台」所控,自然要反映主觀情致。這種反映必須通過相應的筆法字跡相應體現。延綿數千年的中國書法史,以其不變的文化基調,衍生出千姿百態的生命風采。中國(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大同雲岡書畫院院長楊遠雄先生,在充分吸收、融會、提煉傳統書法藝術精華的基礎之上,紮根現世,大膽創新,奇思妙構,精鍊筆法,慧心佳得,獨創了空靈簡約、秀逸大方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以輕盈靈動的墨、線抒發生命情感的韻律,開創了一條全新的書法之門。書法創作是一種抒情,更是一種充滿詩意的尋覓過程,倘若在筆墨和自我體驗中不能陶醉和沉浸,也就不能進入。當人們進入詩意的境界,文化精神的飛揚盡在其中,一般的技巧和功夫已不成障礙。楊遠雄先生浸淫書海四十多年,遍習古帖,取法先賢,真、行、草、隸、篆皆精。但他更聰慧善思,師法造化,融會貫通,勤於書法創新實踐。他體悟書法的無窮意蘊,享受書法創新的快樂。不惑之年先專攻竹筆(硬筆)書法,運筆遒勁,如東坡所言:「骨撐肉,肉沒骨」,用缺乏柔韌性的竹子竟寫出了淋漓盡致的翰墨氣韻,聲名鵲起。但他並不滿足小成,固步自封,而是繼續孜孜不懈,沉浸其中,「靜其心,澄其思,謀在攻書」,深入探索創新書法之道。書家在筆歌墨舞之間,流淌著人文的情思,揮發著學識的積澱。美的書法作品必定是線條墨韻的生命化和人生的形態化。某日楊遠雄受邀到一學校講學,見有學生出黑板報,猛地想起自己求學期間板書時的運筆筆法,豁然靈光一現,獲得啟示,就把本來毫無瓜葛的傳統正書、中國書法史載錄的唐代就流行的雙鉤法、民間連體字「招財進寶」等多種書寫形式串連在一起,醞釀幻化,奇妙組合,匠心獨具地創造出令人稱奇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書法藝術自有其技法程式和相應的視覺語言來表現某種意蘊,這是書法藝術文化長期積澱的結果。書法技法是死的,但心法是活的。作為一種主觀表達,書家當然盡可以隨心所欲地臆造,但事實上,他並不可能任意地盲目地「臆造」什麼,它要受到許多方面的制約。首先是字法的制約。脫離了漢字的認知,書法也就不成其為書法了;其次是觀者的制約,書家的作品只有讓觀者在一定條件下產生心靈上的共振,引發情緒上的激動,才能體現其藝術性。一位書家在下筆作書前,首先必須考慮選定書寫的文字內容,以醞釀直至把握作品的總體氣勢,直抒心境。這如同確定所寫文章的題目一般,此即「發意之由」。在書寫過程中,文字內容會隨同或牽引心緒起伏律動,筆墨表現因而也顯得豐富多變,或靜如磐石,或動如流矢,便時有突破樊籬創新筆法之舉,這就是「筆隨意動」、「情動形隨」。尤其是書家往往選定自己的詩文作品來書寫,更能從詩意筆意和本人內心的最可靠最真實的情感波動來把握抒渲主題,實現筆與意的最佳契合。書法的創新很難,「不似則失其所以為書法」,「全似則失其所以為我」。書法藝術是一種高度程式化的藝術,程式化使藝術創新受到拘束。楊遠雄那絕無僅有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就是在遵循下的突破。一筆連體雙鉤書法,是用毛筆飛白技法,以兩個字為一組,一筆空心寫成。用毫似篆,如鑿琢之跡,鉤連流轉,均勁暢達。字跡多借正書形式,或隸書,或魏碑,或其它楷則。在看似簡單的平面字型中,揉合進了複雜的迷宮般的穿插、揖讓、兼用和仿形等,一字呈兩字,兩字為一體,極盡其妙,為漢字藝術增加了無盡的表達張力。一筆連體雙鉤書法的連體方式,一般有借、接、合、融等。借就是借用相似的筆畫、部首或字型特徵,大膽「拿來」,彼此共用。如作品「一身正氣」的正氣二字,書家巧妙借用氣字的上半部和正字的相關特徵,稍加變異,合理布局,使「正」「氣」一體;又借隸體蠶頭以出「氣」,動態飛揚,借的自然有理。又如「兩袖清風」的清風,以風捉月,風中逗月,風月同邊,實乃佳構。接則分上下接,左右接,乍看一字,細品兩分,如「古城」二字。合是將相同的筆畫和部首合併為一。如無欲則剛的「則剛」二字,貝與岡上下相接,刀部共用。融是把簡單筆畫的字溶進複雜字型的某個部位之中,如「萬代」二字,將代字融借於大寫萬字的下部,真可謂神來之筆。連體方法多種多樣,各各不同。為求得結體均衡自然,劉熙載認為,「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或變更字型,或點畫部首合併,或代之以異體,或會意造新,若非楊遠雄先生天才般的奇思妙構和豐富靈活淵博的文字、書法根基,哪裡會產生什麼「一筆連體雙鉤書法」!真正能夠稱得上書法,必須具備美學意義的內涵。一筆連體雙鉤書法的美,大體可以概括為陰柔之美、簡逸之美和新奇之美。楊遠雄先生對傳統書法反其道而行之,效法《易經》坤道,以陰顯陽,「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兩字結體穿插楫讓,互利互惠,一分為二而又合二為一,通變不測。字劃鉤連暢達,開張舒展。靈動飄逸,似晴空布雲,天女散花,「意外之妙,言所不能盡」,是為陰柔之美;一筆連體雙鉤書法「計白當黑」,僅憑字跡布白表達漢字深刻的內涵韻味,近觀有如剪紙刀法,遠視則氤氳瀰漫,高人雅士似乎隱現期間。他的穎鋒或急或緩或曲或直,一筆而下,力道控制得恰到好處,細微的筆跡變化給一字中墨分濃淡,使一副作品「疏影橫斜」,彷彿進入了魏晉時期野逸空濛的世外桃園。此之為簡逸之美;新奇之美表現為,這種書法不僅完全不同於傳統書法,也不同於空心雙鉤法和其它任何一種現有漢字的表達。奇特的字型(連體),怪異的寫法(一筆雙鉤),巧妙的組合,悠遠的韻味,字中有字,令人嘖嘖稱奇,慨嘆不斷。更為神奇的是,整幅作品屬於典型的八分書體(或魏碑書體等),結構精謹,波磔分明,左右開張,典雅規整,書風純一,非平常書法能表現其特質。 「筆墨當隨時代」。作為「邊緣」藝術,楊遠雄先生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屬於現代多元化書法藝術探索作品之一。書法是心靈的藝術。楊遠雄先生獨創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不僅顯示出純熟的技法和精到的技藝,更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當代書法,已經基本脫離了書寫實用性,而向純藝術方向發展。但大多數的所謂「創新」書法,不過是在傳統書法字構里「輾轉騰挪」,有的甚至已經誤入歧途,變得「狼奔豕突」,糟踏了書法美的原則,屢遭病垢。而楊遠雄先生別開生面的一筆連體雙鉤書法,不拘泥於古人,大膽將個人的天賦造化運用於書法創新實踐,有書有法,「無籍無循,情馳神縱,超遠優遊,臨事制宜,從宜適便,有若風行雨散,潤色開花,筆法體勢之中,最為風流者也」,彰顯了具有創新藝術的開拓性價值和啟示性意義。真正的美應是順應自然、不受外界束縛而進入自由的一種精神境界。在楊遠雄先生這些流暢而生動的一筆連體雙鉤線條里,豐富的情感,生命的意味,都鮮活地充盈著,透出勃勃生機,彷彿其中蘊有無窮的遐想和詩意。通過楊遠雄先生一筆連體雙鉤書法這種嶄新的書法形式,拓展了我們對書法理解和闡釋的外延,實際上也就揭示了書法藝術的發展,未來還具有了更多、更新、更美的創造可能。藝無止境,大美無疆。面對接踵而至的各種榮譽,楊遠雄先生淡然置之,仍然時常神遊在一筆連體雙鉤書法的世界裡,不斷「上下而求索」。
劉寶山雙鉤書法:《海納百川》與懿軒莊園主人於新元先生(左)合影。
推薦閱讀:
※我的《秘密》心得——相信的力量是巨大的!
※學習誠敬心的心得分享下(定弘法師)
※念佛心得分享---大佛禪寺
※白鶴易人大六壬求財直解心得
※【兩學一做第四專題】兩學一做第四專題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