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海外推廣策略

2002年底,《英雄》以前所未有的零點首映形式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中國觀眾第一次在吸收了媒體近半年的排山倒海轟炸式的宣傳後,滿懷期待的走進了日漸冷清的電影院。雖然,關於《英雄》的評論毀譽參半,但它開啟了直到今天都長盛不衰的大片潮流。2.5億元的國內票房被看作難以超越的神話,而最讓國人揚眉吐氣的是2004年《英雄》在美國市場連續兩周票房榜首,海外總票房共11億元人民幣。中國電影繼《卧虎藏龍》之後,又一次在北美、乃至全球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同年,是我國廣播影視「走出去工程」實施的元年,中國電影的海外推廣之路開始在探索中前行……第一章中國電影海外推廣概述一、中國電影海外推廣的歷史沿革(一)中國電影海外推廣的歷史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電影在初創階段就有了「走出去」意識,許多電影都配有英文字幕,《漁光曲》還在前蘇聯獲得大獎。但是這種「走出去」僅僅局限於讓國外觀眾「認識中國電影」。隨後,戰爭因素和政治因素使得「走出去」的萌芽被迅速扼殺。從事中國電影進出口業務的中影集團每年生產的影片維持在二十部左右,多年來海外營銷額一直在10萬美元到15萬美元之間徘徊。隨著中國電影體制深化改革,中國電影的市場化之路也走的更加堅定。2002年底《英雄》在國內的火爆上映,以及海外發行公司的對「中國風」的關注,更加上中國電影的海外發行從宏觀到微觀的全力挺進,中國電影的海外票房節節攀高,正在完成從國際電影貿易赤字向國際電影貿易平衡的轉變。(二) 「文化折扣」現象的反思儘管中國電影在海外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和每年幾百部的電影產量相比,能夠「走出去」並且成功在海外營銷的影片只是「局部」。目前,中國電影海外落地最多的還是日本和東南亞地區,進入歐美主流市場的影片雖然已經出現但是不成規模。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現實原因就是電影區別於其他經濟產品的一大特性——文化折扣。「文化折扣」,指因為進口市場的觀賞者通常難以認同其中描述的生活方式、價值觀、歷史、制度、神話等環境或因語言的不同,對配音、字幕、不同口音的理解干擾了欣賞,使得外國電影在價值價值(潛在收入)上減少的百分比。文化貼現顯著時,它就會減少在國外市場的潛在總收入,從而阻礙了貿易。面對文化折扣這一不可避免的現象,我們要做到積極應變,變被動為主動。推廣中國電影不僅僅能夠創造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把中國五千年的悠遠文化、中國改革開放的精神風貌、中國人豐富的文化生活、中國人的心理狀態等等這些信息,都通過電影這個媒體傳遞到國際上去,不僅讓不了解中國的西方觀眾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更可以讓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話語權也擁有一席之地。二、中國主要電影在北美的票房情況中國電影的海外推廣之路,北美市場佔有舉足輕重的份額。從下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北美市場二十多年來的外語片票房排名中有七部都是中國電影,握有「武打/功夫」這一中國商業電影成為遊走世界的「硬通貨」,《藏龍卧虎》和《英雄》及《十面埋伏》的成功不僅以特有的中國元素吸引老外的眼球,更與李安和張藝謀在歐美電影市場長年建立的信譽有很大的關係。然而更重要的是這幾部影片都有海外公司的直接投資,它們擁有電影的海外發行權。為了實現資金回籠並贏取利益,這些公司就會不遺餘力地推銷這些電影,在自己所屬的電影院線安排黃金檔期,後期開發方面也儘力做足。雖然這些電影不是海外電影公司「親生」的,但是利益使然,還是會得到他們的「厚愛」。因此,雖然近年來中國電影出口總額維持在一個不錯的水平,但蛋糕的一大塊是由海外公司享受;而真正的國產電影,依然是海外營銷路漫漫。三、中國電影海外推廣的必要性(一)「大片」和低成本影片的商業模式使中國電影的海外推廣成為必然1、國產「大片」的商業法則如今我國的電影發行髮式普遍採用三方分賬,即製片方、發行方和放映方按照議定的比例對票房的收入分成。目前在國內,在扣掉5%的基金和3%的營業稅後,分成比例一般為,進口影片:製片公司為43%(一般影片為40%),發行公司為10%——15%,影院為45%——48%。國產影片:製片公司為35%——40%,發行公司為10%——15%,影院為40%——45%。那麼上述四部影片在國內上映後,製片方的票房分成應該是多少呢?下圖將詳細說明(鑒於「大片」的製片方分成比例較高,所以按製片方以40%分成為例)僅僅通過國內票房的分成,製片方根本無法收回投資,以《英雄》為例,即使加上1780萬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音像版權收入,再加上電視版權,廣告收入等來源,在國內收回投資並且盈利依然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國產電影必須要「走出去」,很大程度上還要靠海外版權的銷售。如何讓作品具備佔有海外市場的潛質,已經逐步成為「中國式大片」投資運作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2、低成本影片的出路由於國內影院資源有限,以及低成本影片往往被定義為晦澀難懂的藝術片的代名詞,導致諸多低成本影片無法進入院線,即使在國外電影節有諸多斬獲,即使頭頂第N代導演的光環,要想從影片的票房中收回投資甚至盈利同樣難度很大。近年來,「票房+電影頻道版權+音像版權」的操作模式,維持著低成本影片的生存。所以,國產低成本影片對於海外市場的覬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了。實際上,依賴海外市場正是全球化狀態下電影工業的特徵。近年來,美國電影的國內市場雖然略有萎縮,但是海外市場卻仍然在擴張,2005年其海外電影票房達到了142.25億美元,遠遠超過了其國內89.9億美元的票房收入。而中國電影2005年在海外市場的收入則僅為16.5億人民幣。儘管中國電影的海外收入不能與美國電影相比,但是與國內電影票房相比,卻也是相當可觀的數字。所以賈樟柯敢拿《三峽好人》與《黃金甲》對壘,因為對於國內票房,他基本上可以不作期待,海外40個國家購買版權作為收入保證讓他信心十足。(二)近年我國電影海外推廣的政策支持中國電影得到的政策助力可以追溯到2004年年底,國家廣電總局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首次明確外資可以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成立電影製片公司和電影技術公司。政策一出,就得到了積極響應。時代華納與中影集團、浙江橫店集團合資成立了中影華納橫店影視公司,這是中國首家中外合資影業公司。隨後,中國電影集團和索尼影視國際電視公司共同組建了華索影視數字製作有限公司。另外幾個類似的合作項目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之中。這樣做的目的不外乎希望通過與國際資本的合作,提升中國電影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藉助跨國傳媒巨頭的渠道,使得「走出去」工程順暢有效。2006年6月,原中國電影海外推廣中心改製為股份制的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由中影集團、華夏電影發行公司和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共同出資。由事業性的中心變為商業性的公司之後,「海推」的職能和定位隨之轉變,新公司與會員之間不再是鬆散的事業關係,而是更加緊密的商業關係。「海推」公司試圖將自己打造成未來中國電影輸出的國家平台,這對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的開拓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除此之外,國家廣電總局先後在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以色列、韓國、日本、巴西、伊朗等地,參加電影節,舉辦電影展,利用各種平台向世界推薦優秀中國影片。第二章 中國電影海外推廣策略一 中國電影海外推廣的環境分析隨著全球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中國電影的海外推廣面臨的外部環境也複雜多變,一般分為兩類:一般環境和任務環境。一般環境通常是指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以及技術環境;任務環境則是指與電影組織本身聯繫密切,相關性較強的那些外部組織。例如,電影的製作方、院線等等。下面試用波特產業分析模型加以分析。賣方的力量:中國電影的海外推廣首先要看來自上游也就是電影的製片方製作出來的電影,如果電影的品質好,兼顧國內外市場,那麼則有利於電影的海外推廣。亦或某些藝術影片的誕生只為海外市場、海外電影節,那麼即使國內市場空白,也同樣不影響它在海外獲利。成熟的電影海外市場發行最不能接受沒有定位、模稜兩可的電影。買方的力量:海外的電影買家在購買任何一部電影時,同樣也有精確的定位,要看電影是在主流院線上映還是藝術院線。長期以來,中國的功夫片雖然享譽海外,經久不衰,但是海外觀眾是否有審美疲勞?海外市場的口味與革新促使中國電影的海外推廣不能「一枝獨秀」,而要「百花齊放」。《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的成功上映,就印證了這個道理。現有同行的競爭:由於兼具東方文化的某些共同性,韓國電影、日本電影、東南亞電影等亞洲電影在全球電影市場中成為中國電影的最激烈的競爭者。替代產品的威脅:電影作為一個娛樂產品,一個文化消費品,一個能帶給大眾精神滿足的的商品,其替代產品在這個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元的時代也越來越多。從當地能看到的其它電影到當地電視台、博物館、美術展覽、博覽會、演出業、出版業、唱片業、旅遊業、體育賽事、夜總會、公園等一切人類的精神產品都可看作是電影替代產品的威脅。如果歌劇《秦始皇》剛剛在美國上映,中國電影《秦始皇》也登陸美國,那麼電影的票房一定會打折扣。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指的是新的競爭者進入某一特定市場的難易程度,也即所謂的進入壁壘的大小。最主要的進入壁壘有:電影產品差異、發行渠道、電影專業知識和電影人際、政府政策等。二 美國好萊塢電影海外推廣對我國的啟示這裡將我國電影海外推廣與美國電影海外推廣的經驗加以分析必將,目的在於從中發現差距並尋找對策。(一) 美國好萊塢電影海外推廣的經驗美國的電影業在全球文化貿易中一直佔據主導地位,美國公司出產的影片產量只佔全球影片產量的6.7%,卻佔領了全球總放映時間的50%以上。近幾年,美國電影的海外市場繼續擴大,縱觀上圖,可見美國電影的海外票房占其全球票房的70-75%,且呈上升趨勢。海外票房的不斷增長是好萊塢電影工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好萊塢電影海外推廣的經驗十分值得我們借鑒:1、對於電影製片人來說,通常他們會把電影的國內和國外的發行權交給不同的發行商。海外發行商,負責除美國和加拿大以外的所有區域。為了聯繫到這些發行商,製片人需要在全世界尋找「國外銷售代理」,(大約有200個)由他們將電影銷售給當地的國外發行商。而有些製片人,甚至會直接將電影的海外發行權賣給發行商。2、電影的國外銷售主要以三大國際市場為中心:美國電影市場(AFM),每年2月在加利福尼亞舉行;MIF,每年5月在法國的戛納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同期舉行;MIFED,每年10月在義大利的米蘭舉行。這三大交易會吸引了代理商的目光,因為這裡最大限度的提供了電影展示的舞台。3、與國外代理商談判的合同必須在有經驗的娛樂代理人的幫助下深思熟慮,精心設計。理論上講,這將排除交叉抵押或者將電影與其他一些對自己不利的東西捆綁在一起的情況出現。如果允許捆綁,那麼寫出分配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如果5部電影捆綁在一起出售,其中的一部電影非常棒,那麼平均分配每部電影收入的20%就是不公平的。總之,通過以上三點及其它的一些營銷技巧,美國電影加大了對海外市場的開發,對於中國電影來說,可以從中得到豐富的啟示。(二)啟示有數據表明,中國電影貿易每年基本上存在較大逆差。雖然《英雄》不僅在國內戰績輝煌,在海外也同樣製造了票房轟動,然而即使有11億美元的海外票房,《英雄》也沒給新畫面公司多賺多少,因為這些影片的海外發行方式基本是發行公司一手買斷,高票房帶來的高利潤和生產商一點關係也沒有。買斷發行權是好萊塢運作非英語影片的一種比較常規的操作方式,不僅張藝謀的影片有如此遭遇,當年合拍影片《卧虎藏龍》也有同樣命運。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呢?因為一些國外電影代理公司利用國內電影人語言以及資訊的不暢通,用極低的價格買斷此類影片的全球版權機會,再分國別地將影片銷售出去。即使是以如此低廉的價格銷售影片,仍有很多國內製片方趨之若鶩,一來電影在投資階段就沒有或很少考慮海外市場,能將影片廉價賣到海外對他們來說已是意外驚喜,二來這種買斷的形式可以快速直接地拿到一定比例的銷售收入。很多製片方一方面看到了這種眼前小利,另一方面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將影片的國際銷售收入最大化,才以這樣的價格進行交易。如此發展下去,中國獨立影片在國際市場上的行價就遠遠被低估了。國外代理將中國貶價出售後的影片轉賣分銷,有時甚至可以獲得10倍以上的利潤。現今政府中的電影部門和影視公司都急需既懂外語又懂專業知識和有一定專業實踐經驗的影視人才。在中國電影產業化進程走到關鍵的時刻,在中國電影走向海外必須選擇「規定動作」的時候,在國外影視機構大舉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時候,我們新一代的電影人才是否能真正做到「師夷長技以治夷」則十分重要。三 中國電影海外推廣的具體策略(一)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增強電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為積極推動電影產業改革,培養中國電影產業的競爭力,緩衝外資對國內電影業形成的衝擊,我國政府選擇了「漸進式開放」道路,將「對外開放」有機的融合到中國電影市場和產業化改革進程中來。1、大力加強廣播影視節目海外營銷和宣傳推廣力度。一是組建海外節目營銷網路和專業化隊伍;二是遵循國際市場規則,加強與境外頻道代理機構、運營商和各類傳媒公司的合作,多方式、多渠道尋求落地機會;三是借鑒境外、尤其是港台地區媒體機構的海外營銷經驗,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在海外建立營銷點,逐步建立起全球營銷網路;四是招募和培育一批懂外語、會經營、了解海外市場、熟悉落地和銷售業務的專門人才。五是加速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採取有效措施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優秀的國產影片出口。2、加大力度推動國產影片走出國門,如繼續組織參加有較大影響的國際影展,在重點國家和地區舉辦電影節展活動,資助國產影片字幕語言翻譯等。為了擴大國產影片在國際電影市場的份額,需要做的工作包括:組織電影製片單位參加國際知名電影節市場,並設立展台集中宣傳推廣中國電影;其次積極鼓勵支持製片單位以各種方式將影片銷往世界各地,爭取每年有20部左右新製作的影片在海外發行,經濟效益逐年提高;此外還要以歐美地區和周邊國家及港澳台地區為重點,努力辦好中國電影展,培育海外電影觀眾。3、加強電影製作、電影營銷、電影策劃、電影技術人員的培養工作,優化有關高校的專業設置,推動從業人員的資格准入制度。4、培養漢語文化市場,長期適合的宣傳中國文化。如:舉辦中國文化主題活動,深化影片衍生產品開發,加深中國電影對海外觀眾的印象和影響。(二)國產電影需要明確的市場定位電影業和其他產業一樣,電影作為產品,尤其是不可完全複製的產品,必須精確定位。一部電影如果想做海外發行,應該在劇本籌備之初就做好相應的工作。比方說要有全英文的劇本提供給海外發行人。而現在很多的中國電影,甚至連拷貝上的英文字幕也做的不夠完善,這樣絕對會影響影片的發行工作的。在殘酷的國際電影銷售市場,一定要做類型片下的個性電影,而不是做完個性電影后再去靠某種類型。也就是說電影可以創新,可以玩手法,但歸根到底是在類型片這個「五指山」下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種電影類型(各種講故事的方式)為觀眾提供多樣式的新鮮的電影產品,這才是我們得到的啟示。例數近年來華語商業電影在國際市場上的成功案例,大多都是古裝武俠(功夫)片,但在功夫片的類型下卻「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功夫》是「周式平民喜劇」類型與武打片類型的完美結合;而《鐵馬騮》則是武打片與類似《佐羅》的警匪懸疑類型的結合。兩部影片在「武打」這一「硬通貨」上作出了自己特有的風格。它們的成功突現了「影片類型」的商業價值,引發我們中國電影人去想像國際電影市場上出現「武打片+愛情片」;「武打片+科幻片」;「武打片+歌舞音樂片」……由於文化的差異,中國商業電影應該避免原生態的敘事方式,避免用國外普通觀眾不易理解的歷史元素、地域元素、文化元素作為故事的因果邏輯環節。同理,過分依賴台詞的電影也不利於在海外發行。(三)將文化折扣變為文化優勢不可否認,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越來越大,但是,這種興趣更多是來自於神秘感、陌生感和新鮮感。如今,我們所呈現給外國的,多數是中國文化的一些比較表層的東西,比如功夫、舞獅、雜技以及民俗等等。這些文化展示的確能推動世界對中國的了解,但卻很難真正打動人心。新鮮感一過,剩下的可能更多的是感官疲勞,最典型的例子是影視界的功夫片。幾年前,《卧虎藏龍》中表現的中國功夫,一度在西方引起了轟動。幾年來,功夫片、古裝片紛紛上馬,《英雄》、《無極》、《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一部比一部「驚艷」,而在國際上獲得的認可度卻每況愈下。然而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國外認識中國文化的熱情也會持續提升。中國電影更應該包括中華文明能夠綿延數千年不斷的進程中所蘊藏的生命力,以及新鮮的民族價值指向。(四)加強電影的合作拍攝電影是高風險行業,而且近些年來製作規模不斷擴大,成本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中外電影業的大趨勢,合作拍片因為可以有效規避風險,優勢互補,擴大市場而成為流行的電影製作潮流。聯合製片將使每個製片方獲得不同程度的利潤回報,因為聯合製片的基本原則就是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上由不同的製片方提供各自獨特的優勢資源。國際聯合製片可以通過吸收海外投資得到用於生產「全球性產品」所必需的資金;在這種方式下成型的產品若能被視為每一個製片方市場上的本土產品,就有條件獲得該國政府的獎勵或補助;由於其他製片方的參與,電影在創意和製作過程中就會更好的把握和迎合他們本土市場的觀眾口味,並能藉助國外製片商對本土或第三方國家市場發行程序的熟悉,更為容易地進入該國市場或第三國市場;最重要的是,聯合製片為合作者在節目開發、製作流程和經營管理方面提供了互相學習的機會。資本永遠流向創造利潤的地方,目前,好萊塢七大電影公司都在北京或上海設立了辦事處,但截至目前真正進入中國電影市場的仍然只有華納和哥倫比亞兩家電影公司,而前者主要著力於影院投資,即使是參與制作最多的哥倫比亞公司,近幾年來共投資合拍了9部電影,除了《功夫》外,有5部投資都不足100萬美金,其他的也不超過400萬美金。可以說,直到目前,外資都沒有真正地大舉進入中國電影市場,尤其是沒有進入電影製作領域。大資金仍然處於觀望和試探的階段。普華永道在2005年8月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中國是世界上媒體娛樂業增長最快的國家,預計在2008年中國將取代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媒體娛樂市場。這份報告充分流露出目前各界對於中國媒體娛樂業的樂觀情緒,這也為吸引了國外的優秀製作團隊加盟與中國電影人聯合製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五)探索合理的營銷策略和發行渠道經過近幾年與國外發行商的接觸、磨合,國內影片出品方的經驗也有所積累,在進行買斷銷售時,現在也開始採用相對靈活的方式。比如細分市場分別定價銷售,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與不同國家分別簽訂版權售賣合同,收取不同的版權費。還有比如保底分賬,海外購片方採取一次支付版權使用費,結合放映後實際票房成績分賬的方式在業內也都有出現。總體而言,選擇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合作,將更多取決於國內製片商和國外發行商雙方根據對影片共同認可的程度。隨著越來越多的「大片」出現,海外市場成為重要的甚至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其份額甚至已經超越國內本土票房。一些大型電影公司憑藉多年的發行經驗,可以成功地將影片推向海外。據稱《夜宴》在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的銷售額都在100萬美金以上,日本的銷售額為500萬美金,日本已成為華語片最大的市場,《夜宴》在日本一個國家的版權收入就已經與從大陸票房中得到的回報接近,這還不包括DVD版權(《夜宴》在日本的DVD版權收入接近200萬美元)。亞洲已經成為中國電影最便捷的目標市場。《夜宴》除在日韓等亞洲國家以及歐美一些小國以賣斷方式取得1000萬美元收益之外,華誼正試圖與美國和歐洲幾個大發行商採用保底分賬模式進行發行。由於這種發行方式需要專業的金融服務,2006年8月,華誼兄弟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就《夜宴》海外發行達成合作意向,首次嘗試電影海外發行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合作模式:中信保將為華誼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擔保」的支持模式,為其影片的海外銷售提供出口信用保險,幫助其在事前、事中、事後評估及分析風險,並承擔收匯損失保險責任,支持其採用更靈活的方式開展海外發行,提高發行收益。同時,在保險的基礎上,對華誼兄弟公司影片拍攝的資金需求給予擔保支持。如果華誼的探索能夠成功,將為未來中國電影的海外發行開創出新的空間。中國電影在國外沒有自己的發行渠道,自然沒有能力參與電影收益的分成。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我們中國電影的資本不足,企業規模較小,與國外的電影公司動輒好幾十億美金的資金相比,國內最大的中影集團也只有十億人民幣的規模,還遠遠不足以影響到渠道,建立像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那樣規模的發行公司,提高整體競爭力,才有可能實現中國電影真正地「走出去」。(六)合理利用電影節能夠直接上主流院線的商業片很少去電影節,中國大多數片子都是走國際電影節市場進行海外版權交易的。去電影節為什麼?拿獎為什麼?就是為了有機會遇到各地區的國際買家。不同的片子風格不同,在完成影片國際市場定位後,哪裡是主打市場、主回收市場,就主攻哪裡的電影節。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電影節?每個導演都想去戛納,但電影作為商品該從哪裡起步,還是要看電影的定位,尤其是新導演。去最合適的電影節,給可能欣賞你的人看你的作品,賣給喜歡你作品的人,他會全力調動資源在目標地區推你的作品上院線。大的不一定最好,適合的最好。在國際電影節中還應當善於把握髮行機會,主動聯繫發行人。不要在電影節上孤軍奮戰,應該一開始就尋找專業的發行公司幫助計劃。只有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才能讓影片在電影節上得到最好的收益。作為發行人,像王家衛、張藝謀、賈樟珂這些導演的片子,在歐洲比較有市場。而一些年輕的新銳導演的片子,即使發行人感興趣,也會因為聯絡方式的不順暢而導致最終失之交臂。(七)培養一流的電影營銷人才管理人才的培養是電影一個重要的環節,電影投資反倒相對容易。華誼兄弟影業國際銷售部大概五、六個人,光這幾個人的年薪大概在600萬人民幣左右。付出這個代價很有必要,一部好的商業片在全球一個中等規模地區的銷售,就可以支付這個部門的費用。以《夜宴》海外銷售為例,該片在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主要版權輸出區,單個國家的銷售在100萬美金以上,在日本版權就賣了500萬美金的收入。如果沒有這些人,不敢想像這些錢怎麼賣出來?對於海外銷售,如何在海外銷售中合理避稅、買收款保險,以及如何尋找專業公司收帳付定金等等,美國人不會教你。那我們怎麼學會這些呢?——那就是找他的人!聘用好萊塢海外銷售人員,組建國際版權隊伍。正是這些人才幫助完善了海外銷售環節。所以,管理人才的培養及製片、發行隊伍的建立直接關係到中國電影打入全球市場的成敗。結語如今中國電影的海外推廣正處於起步階段,在全球文化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今天,中國電影人始終不憚前行、勤奮探索。華語商業電影在國際市場上長盛不衰的功夫片在未來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然而任何商業模式如果要繼續做大做強,必須要根據目標市場的需要求新求變,海外電影市場也沒有一勞永逸的電影類型。我們還需要規範全球分賬,找到雙贏的盈利模式。一次性版權交易雖然能暫時緩解製片方的資金壓力,但是也失去了利益分成的機會。中國政府建立市場為導向的多元投資主體的融資體系和電影產業風險投資管理制度,拓展融資渠道,解決中國電影資金缺乏的局面。我國民間有10萬億元的資金,這是一筆豐富的風險基金來源。要種樹,先培土。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東方文化日漸升溫,更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創造了便利的條件。在創作中,我們應該貼近本土生活實際、傳播本土特有文化和反映本土生存狀態,展現本土真情實感,相信這些極具誠意的影片,不僅能夠感動當下的本土觀眾,也能夠征服世界觀眾。相信有一天,中國電影會以中國大陸為核心攜手港台,將亞洲作為我們的成本空間,美國和歐洲作為我們的利潤空間,而且那種利潤空間不僅能維持和擴大我們的再生產,更能樹立起中國電影在全球市場中的不可替代的位置。參考文獻《中國電影產業年報2005-2006》 編著:張會軍 俞劍紅 中國電影出版社《獨立電影》 著:格里格雷?古德爾(美) 譯:高福安 王雪松 董悅秋 楊曉明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我國電影產業出口競爭力分析》 李敏鶴 《市場周刊》2006年12月號《2006中國電影:夢想能否照進現實》 張曉春 《新民周刊》2006年第52期《中國電影國際市場營銷實戰報告》 林密 《綜藝周刊》2007年3月8日《2006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 尹鴻 詹慶生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電影出口門檻有多高》 王國平 《環球》雜誌 2005年5月27日《類型化與中國商業電影的內容策略探討》張昭電影產業研究之文化消費與電影卷 中國電影出版社
推薦閱讀:

這些經典電影沒看懂?一個專題帶你搞定
關於青年導演胡遷之死,夢想逼不死人,但是錢能。
史上最污禁片,郝蕾全果演出,中國電影史最爭議直接被禁!
中國電影會給世界更多驚喜
《快樂大本營》是錄像製品還是影視作品?

TAG:電影 | 中國 | 中國電影 | 策略 | 推廣 | 海外 | 海外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