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認罪:至今未對被佔領土提出異議
一戰後中德關係好:中國武器多採用德國技術
中正式步槍
搜狐讀書:在民國時期德國和中國的關係是非常好的,甚至是不是當時納粹思想曾經也影響過國民黨的一些人,他們是否會覺得德國發展那麼快跟納粹思想有關係,那麼我們中國為什麼不用納粹那種思想,對這點,他們是否會有遲疑?
戴問天:德國和中國有一段時間關係是比較好的,這點在我的書中講魏瑪德國和蘇聯的合作的一節有提到,那裡面我附了一段講魏瑪德國和中國的合作的文字。後來因為篇幅的關係出版的時候被刪掉。
德國和中國的合作應該說分為兩段,前面一段是和魏瑪德國合作,後面這一段才是跟納粹德國合作,並且,實際上後面這一段合作時間很短。為什麼德國和中國開始的時候能夠合作?一戰後日本是戰勝國,把德國在山東的既得利益都搶了過去,魏瑪德國當時跟日本的關係很不好,但是跟中國的關係比較好。這主要得力於國民黨的重要人物朱家驊,朱家驊是留德的,而且是學歷史的,他也是地質學家,當時,通過德國的軍事顧問團通過朱家驊到中國來,跟中國展開了很多與軍事有關的合作。當時,中國很多武器都是引進德國技術生產的,比如說中國當時使用最多的中正式步槍,就是德國技術生產。還有中國人使用的手榴彈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像菠蘿一樣的,一種是帶露柄的,帶露柄的手榴彈是德國式的手榴彈,像菠蘿樣子的手榴彈沒有把手的是英國式手榴彈。中國的手榴彈是木柄式手榴彈。中國基層軍官經常用的盒子槍也叫盒子炮或者20響,就是德國槍。
中國曾聘請德國顧問加強軍隊建設
搜狐讀書: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找過德國大使,希望德國調停中日之間的戰爭。那麼包括希特勒這些人如何看待中國,德國人當時對於中國是一種什麼樣的印象?
戴問天:希特勒考慮這些問題主要是從政治需要出發的,所以德國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和中國的關係還是相當好的。後來納粹上台,日本跟義大利結成同盟以後,對中國的態度就變了。這個時候德國才把軍事顧問團撤走,原來跟中國定的一些合同,比如給中國提供武器,就沒有再執行了。
中國當時對德國的現象很有意思,一戰時期,德國雖然是戰敗國,但是國際上卻普遍認為德國軍事上很強,所以一次大戰以後,有很多德國軍官到世界各個國家去當軍事顧問。其中不光是中國,很多國家都有德國的軍事顧問。
德國來中國以後,德國幫助中國加強軍隊建設,這還是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後來德國軍事顧問團撤回去的時候,最後一任團長叫法肯豪森,這個人回國後還是德國駐比利時的負責人。二戰後,英國人把他逮捕了,一開始給他判了刑,但是關了大概一個多禮拜,就把他放出來了。放出來的原因是什麼?實際上他雖然是德國駐比利時最高軍事長官,但他想了很多辦法保護當地的比利時人,包括保護比利時地區的一些猶太人。但他畢竟受到納粹黨衛隊和蓋世太保的制約,有很多事情也很難都按照他的想法辦。他後來被判定為不是納粹分子,後來還發現這個人曾參加了1944年「7 20」刺殺希特勒事件。
因為當時中國跟日本打仗已經打了好長時間,法肯豪森在離開中國時,曾給蔣介石保證過,他不會泄露當時為中國出謀劃策的事情。德國雖然跟日本是同盟國,但不是所有的德國軍人都會跟日本人同盟,對中國採取敵視的態度,這個人對中國採取的是友好態度。
德國戰後反思徹底:領導人競選必須反納粹
康拉德·阿登納
搜狐讀書:跟日本相比,德國在戰後的反思非常徹底,德國是如何反思二戰的?
戴問天:這個有很多的原因。當時德國人並不都是法西斯,雖然納粹統治德國那麼長時間,但實際上德國還存在一個非常強大的暗流,這個暗流主要的共同點就是反對納粹,反對戰爭。但他們的政治主張並不一樣,這些人有左派也有中間派的,甚至還有右派,像「7·20」刺殺希特勒事件,最主要的人物是戈爾德勒。如果推翻希特勒,大家準備推舉他當德國總理,他其實就是個很右的人,按中國人的話來講是個保皇黨,他主張把皇帝請出來,像英國實現君主立憲那樣。
這種現象在日本,我們就沒有見到。日本當時也有反戰人士,但是比較少,他們的力量跟德國不能相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可以說是社會基礎。戰後西方國家在德國挑選新領導人的時候,他們有兩個要求:第一條要反納粹,第二條要反共反對蘇聯。像對西德重建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是阿登納,他在希特勒統治期間反對希特勒的,阿登納政府裡面的主要成員在納粹統治時期也都是反對希特勒的。所以些人掌權以後,在德國對納粹主義的清算是比較徹底的。
在日本就不同了,日本戰後是由美國一個國家佔領,所以美國當時已經把反對共產主義反對社會主義作為它的首要目標,所以它在日本挑選戰後領導人的時候,就只剩下一條標準,就是要反共。美國挑選這些領導人,跟原來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政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當時簽署投降協議的日本外相重光葵,後來就繼續在日本政府擔任重要職務。
日本不但沒有清算前面軍國主義的罪行,而且還想方設法美化它,掩飾它,這使得後來的人越來越不了解當年的情況。
戰後德國喪失大片領土 德國人至今未提出異議
搜狐讀書:您長期在德國,就您自己親身所見,德國人對於二戰以及希特勒是如何看待的?
戴問天:第一,德國人承認德國發動了侵略戰爭,發動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他們承認這是有罪的。第二,他們不是把歷史罪責都推給納粹政府,德國人認為,他們自己也應該還承擔著一份責任。德國的一些領導人起了很好的作用,比如阿登納、艾哈德這些人,中國人比較熟悉的勃蘭特後來還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他自己其實一直反對納粹。應該說,從個人角度來說,他們對納粹的罪行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們作為意志民族的代表,他們必須要承擔這份歷史責任,這是勃蘭特能夠下跪的根本原因。
既然他能夠這樣認識問題,對於德國的普通民眾也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到現在,這些德國領導人,包括像施羅德這些人,他們態度那都是非常明確的,總理們也都承擔這個罪行,而且有實際行動的。還有,德國積極地進行戰爭賠償,包括政府的賠償,德國企業的賠償。
從領土上面來講,日本可以說是基本上沒有損失,包括北方四島,這個是比較早從俄羅斯搶過去的。但德國二戰之後,損失了它的大片領土,包括普魯士的發源地東普魯士。德國人對於這些領土的變更,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提出異議,這一點最能說明他們對二戰承擔歷史責任的態度。我覺得現在中國人很多人好像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一般只把注意力聚焦在德國領導人道歉和賠償上面。
德國人奉行自己和對手都要共同富裕的原則
戴高樂(左)與阿登納(右)
搜狐讀書:德國人因為道歉徹底,現在的歐洲各國之間,很少會再去糾纏這些歷史問題,這點與亞洲的國家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戴問天:德國首先主動跟法國改進了關係,這主要是因為阿登納和戴高樂。從歷史上來講,德國跟歐洲國家之間,矛盾最大的是和法國,這兩個國家應該說是世仇。
二戰後,阿登納和戴高樂重新建立一個全新的德法關係,這點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還有一個看法,如果這兩個國家能夠與俄羅斯再建立一個正常關係,歐洲的和平可以說就有了根本的保障。但現在,在歐洲問題上面美國插手太多,英、法、德這些歐洲國家,它們跟俄羅斯互補性很強,但競爭性不明顯。所以,他們如果合作,對雙方都有好處,互利共贏。對於美國來說,這會影響到它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搜狐讀書:您認為德國二戰前後的歷史,對中國有什麼樣的借鑒意義,通過德國這段歷史,中國人能學到什麼東西?
戴問天:德國人對歷史問題的看法,可以用孔子的話來說,叫「知恥近乎勇」,對自己曾犯過的罪不是採取掩飾態度,而是採取正視的態度。我覺得,中國人應該學德國的這一點。
搜狐讀書:德國現在算歐盟當中的主導國家了,中國現在也積極地謀求強調亞洲的主導地位,您覺得中國應該如何向德國學習,形成這種主導的地位?
戴問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些觀點非常正確,不管國家大小、貧富、強弱,國家之間應該是保持一種平等的關係。經濟是基礎,政治屬於上層建築,實際上為經濟利益服務的。從這方面講,過去殖民主義的特點是要用剝奪別人的辦法使自己富,用打壓別人的辦法來使自己強。
就戰後德國和其它國家的關係來講,德國奉行的是,自己要富也要讓自己和對手同樣富的原則。實際上,我在德國的時候就看到,像農業產品,德國會從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甚至以色列、南歐這些國家進口。當時普通老百姓跟我講,如果德國什麼都能生產,不買別人的東西,那麼人家哪兒有錢買你的東西呢?德國人跟其它國家做生意,讓對手也富了,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好處,這就是經濟上面互補互利的關係,你不要把好處全部佔了,苦頭給別人。
而中國人呢,經常會做一鎚子買賣,賺一次錢以後,這個買賣就不可能再做下去了。我覺得中國現在也看到這一點了,現在我們發展國際上的關係,採取平等互利的關係,我覺得跟德國戰後的狀況是一致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和德國應該說認識一致,合作起來就會比較容易。如果其它國家也都能這樣,那麼對於國際秩序應該說算件大好事。
當我們從二戰的策源地——德國走出,再回過頭來看看一戰後的世界格局如何將世界推向了二戰的深淵。有人說,一戰對世界的影響甚於二戰,因為是它促使世界各國矛盾重重。當然,最值得關注的還有一戰對於中國的影響。一戰之後,巴黎和會使得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成為了中國現在最重要的象徵符號?當時的歷史究竟是什麼樣?五四運動中學生們的所說的那些賣國賊,他們在歷史上真的是如此不堪么?請關注我們下一期推出的高端系列訪談《世界重啟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第三期。我們將邀請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哈佛大學博士徐國琦梳理這段歷史。
本期鳴謝:華文出版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