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眼光與戰略機遇期

世界眼光與戰略機遇期
邱敦紅
2012年05月31日08:13來源:光明日報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列印社區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

  樹立世界眼光,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黨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反覆強調的重要問題。全黨特別是高中級領導幹部只有加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才能科學判斷形勢,提高戰略思維能力,駕馭複雜局面,不失時機地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一、深刻認識當前國際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  準確把握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是正確決策和調整國內工作的前提。樹立世界眼光,說到底就是要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當前國際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增強抓住機遇的主動性、堅定性。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度蔓延,歐債危機愈演愈烈,西方國家深陷困境,國際事務由西方主導的時代已經並將繼續發生變化,新興發展中國家必然進一步走上國際舞台,世界進入了錯綜複雜的新舊時代交替時期。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各種老問題依然存在。長期以來,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干涉別國內政、強化軍事同盟等不安寧因素依然存在;圍繞一極與多極、霸權與反霸權、干涉與反干涉、遏制與反遏制的鬥爭依然存在;世界南北差距、民族宗教矛盾、領土爭端、地區熱點、局部衝突等依然存在;美國在對台軍售、涉藏、經貿、人權等問題上不斷向我施壓依然存在等等。同時,西亞北非地區動亂,伊朗核問題激烈交鋒,傳統和非傳統安全挑戰不斷,我國的安全形勢和發展利益面臨新的挑戰,不確定因素增加。  第二,我國對外雙邊多邊問題波動發展。本世紀以來,就雙邊關係而言,中美關係在曲折中穩定,中俄關係在共識中深化,中歐關係在波動中發展,中日關係在麻煩中前行,中印關係在釋疑中改善,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在調整中加強;就多邊關係而言,我國在聯合國、20國集團、中歐峰會、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東亞10+3框架、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場合,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參與國際事務和推動解決全球性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需要中國與防範中國並存。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近年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減災防災、公共衛生安全、朝鮮半島局勢、防止核武器擴散等全球和地區性問題上,國際社會越來越感受到沒有中國發揮作用是不行的。同時,一些國家對我國的疑慮和擔心也在增加,「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等不絕於耳。這表明,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上升和國際地位提高,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可能樂觀其成,中國將長期處在既要發揮作用、又被擠壓的外部環境中。  第四,增加合作與必要鬥爭同步。大國關係本質上都是合作與競爭並存的關係,唯有求同存異,才能「和平共處」。這是由各國的核心利益決定的。我國在對外關係中每走一步,歸根到底是正確處理合作與鬥爭關係的結果。由於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未來有可能長期處於「多事之秋」,中美關係將長期在合作與鬥爭交錯中保持相對平衡。這是我國和平發展必須面對的現象。  第五,國際舊秩序與建立新秩序並行。冷戰結束以後,舊的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在逐步重組。在新舊格局交替並存的形勢下,國際體系和大國關係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與調整,近年來世界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無不與此有關。這次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給全世界上了一課,加快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勢在必行。中國是國際體系變革的積極倡導者和促進者,始終把中國人民的利益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聯繫在一起,始終把中國的發展目標與人類的和平進步事業聯繫在一起,致力於擴大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  國際形勢的新變化,要求各級幹部特別是高中級領導幹部要以敏銳的世界眼光,深刻認識國際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既要看到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也要看到世界人民要和平、求發展、促合作、謀共贏的強烈願望沒有變;既要看到一些國家對我國的疑慮和擔心增加了,也要看到我國在國際舞台上合作和鬥爭的迴旋餘地增大了;既要看到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前列,也要看到綜合國力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既要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也要做好應對各種挑戰的充分準備。  二、我國面臨「五大戰略機遇」和「四大挑戰」  由於國內困境和實力相對下降,美國正在進行「宏觀收縮、局部擴張」的戰略調整。這其中儘管有針對中國的一面,但無論是「戰略東移」還是「重返亞洲」,我國目前所處的外部環境不可能根本逆轉。綜觀世界,我國面臨「五大戰略機遇」。  第一,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制約霸權主義因素在增加,我國能夠繼續贏得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冷戰結束以來,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近年來隨著美國實力相對下降和新興發展中大國迅速崛起,一定程度削弱了美國的霸權地位,加速了世界多極化進程。  中美儘管存在一些分歧,但越來越緊密的經貿聯繫決定彼此的共同利益大於分歧,中美關係從根本上看不會全面對立,美國也不會改變對我國的遏制戰略。多極化發展趨勢下的世界格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我國將繼續贏得較長的和平發展時期。  第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國家間「利益共同體」凸顯,我國能夠繼續贏得互利合作的戰略機遇。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攸關方」,或者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我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貨物出口國和第二大貨物進口國,對世界經濟的推動作用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也積累了積极參与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寶貴經驗。西方國家為加快經濟復甦步伐,始終不會放棄龐大的中國市場,日益緊密的經貿聯繫必然提升彼此依存度,進而為加強雙方務實合作提供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  第三,世界文明多樣性趨勢不可逆轉,各國思想文化交匯並存,我國能夠繼續贏得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機遇。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交往頻繁,文明多樣性和發展模式多元化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當前,西方國家由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困境遠未見底,一些西方輿論開始對其社會政治制度和價值觀進行反思。相反,我國長期保持經濟快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和諧。這是我們目前最大的優勢和戰略機遇。  第四,新的科技革命趨勢不可逆轉,大國之間科技競爭加劇,我國能夠繼續贏得加快科技創新的戰略機遇。近年來,隨著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大國紛紛搶佔科技制高點,新能源、新材料、微型技術、生物技術、海洋技術等迅猛發展。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在新能源、高速鐵路、超級計算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已進入世界前列。世界加速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有利於我國加快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實現跨越式發展,有利於我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第五,國際體系變革趨勢不可逆轉,新興國家活躍於世界舞台,我國能夠繼續贏得參與國際關係重組的戰略機遇。隨著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和大國關係的重大調整,改革國際體系的呼聲日益高漲。目前,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和世界經濟治理機制改革逐步推進,全球性問題談判全面展開,特別是20國集團作為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平台,增加了新興國家的發言權和規則制定權,為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未來將繼續抓住機遇,通過積极參与國際體系變革增加世界話語權和國際規則制定權。  然而,抓住機遇和應對挑戰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在深刻認識我國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前進中面臨的以下「四大挑戰」。  一是不能低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經濟實力上升產生的焦慮心態。綜觀全局,影響我國整體外部環境的主要因素是美國。由於兩國存在政治、歷史、文化、價值觀等根深蒂固的矛盾,美國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始終沒有變。其他一些西方國家,源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和對我國的疑慮,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配合美國對我施壓。對未來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外部挑戰,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  二是世界經濟復甦乏力使我國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更為複雜。近年來,為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西方國家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在人民幣匯率、貿易順差、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不斷向我施壓。特別是一些國家短期內難以擺脫困境,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有可能進一步對外轉嫁危機。同時,隨著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我國外貿傳統優勢正在削弱,如何確立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有效規避外部經濟風險,進一步拓展我國發展的外部空間,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已經成為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  三是對周邊安全形勢和不確定因素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上升,周邊一些國家的疑慮也會增加,友好國家對我國的期待也將增多。儘管我國周邊總體上是穩定的,但影響周邊安全的不確定因素始終存在。  四是辦好國內的事情還有一系列難題和挑戰需要面對。雖然改革開放使國家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我國仍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主要矛盾沒有變,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還不高的事實沒有變。雖然我國經濟實力明顯上升,但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業基礎薄弱,各種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加上境內外敵對勢力從來沒有停止過干擾破壞,恐怖主義、極端宗教勢力、民族分裂勢力等破壞活動不能低估,維護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任何時候都鬆懈不得。  三、不斷提高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的能力和水平  在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大國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我們要有不進則退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各級幹部特別是高中級領導幹部要審時度勢,樹立世界眼光,不斷提高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進一步提高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就難以從根本上參與國際競爭。我們要樹立世界眼光和抓住戰略機遇,根本目的是要把國內的事情辦好,繼續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1世紀前50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任何時候都必須「咬定青山不放鬆」,緊緊圍繞這個大局想問題、做事情。要堅定不移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第二,進一步提高戰略思維和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本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根據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不失時機地抓住機遇,實現了跨越發展。目前,國際金融危機以後西方國家日子不好過,而我國依然保持著平穩較快發展。我們要敏銳洞察世界政治經濟的最新動態,以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把中國發展與外部環境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增強抓住戰略機遇的主動性和預見性。  第三,進一步明確我國長期是發展中國家的定位。世界強國要看經濟、科技、軍事、文化軟實力等綜合指標。雖然目前我國經濟總量(GDP)名列前茅,但人均GDP排在世界100位左右,低於不少非洲國家,還有1.28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雖然東部地區發展很快,但我國城鄉和地區差別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雖然中國是「世界工廠」,但絕大多數是附加值很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雖然我國某些科技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整體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雖然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此消彼長的歷史性變化,但美國的衰落絕非一朝一夕,世界格局短期內難以發生根本改變,中國相當長時期內都屬於發展中國家行列。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發展中國家的定位,繼續奉行「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戰略方針,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永遠不當頭、不擴張、不稱霸、不樹敵。  第四,進一步塑造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我們要對世界各國人民敞開心扉、坦誠相待、廣交朋友,既要謀求國家利益,又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既要追求自身發展,也要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要認真履行我國加入的300多個國際公約賦予的義務和責任,積极參与聯合國維和行動,承擔推進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應有責任,在對外交往中做到合作有誠意、競爭講規則、結果求共贏,形成和平發展、包容共存、合作共贏的對外關係觀、世界發展觀和國際責任觀,減少對我國的誤解誤判。  第五,進一步處理好加強合作與必要鬥爭的關係。世界這麼大,各國的發展模式和價值觀念千差萬別,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強求一律。我們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發展目標,只要不觸及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等核心利益,就要「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處理國與國的關係要從大局和長遠著眼,避免受一時一事影響,不圖一時痛快,不爭一日之短長,既要尋求利益匯合點,又要妥善處理分歧,當斗則斗,當收則收,進退適度。要讓世界相信: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一個民主法治的中國,一個文明進步的中國,一個和諧穩定的中國,必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和共同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推薦閱讀:

卡爾納克神廟: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館
古埃及文明十大考古發現 驚艷全世界
田徑總結:美國坐穩第一寶座 中國已列世界五強
揭世界上最毒動物:不是毒蛇不是河豚竟是它!
世界各國軍機噴塗中的變與不變,識別標誌永流傳

TAG:世界 | 戰略 | 機遇 | 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