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陳瑋
07-30
學位:博士出生年月:1985年2月研究方向:西夏學、遼金史、蒙元史、中古時期北方民族史、唐史、絲綢之路文化史畢業學校:復旦大學電子信箱:echentaijiyuwei@163.com陳瑋,男,1985年2月生於西安,四川成都人。2003—2007年就讀於四川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2008—2011年,在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隨杜建錄教授攻讀中國古代史專業(西夏歷史與文獻方向)研究生,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11—2015年在復旦大學歷史學系隨姚大力教授攻讀中國古代史專業(北方民族史方向)博士研究生,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師資博士後,合作導師韓小忙教授。承擔本科生課程「中國古代史史料學」及「史學論文寫作」的教學,加入中國元史研究會、中國蒙古史學會、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研究領域涉及西夏學、遼金史、蒙元史、中古時期北方民族史、唐史、絲綢之路文化史等。目前研究西夏番姓大族的身份認同、權力構建及信仰世界。主要以西夏番姓大族為研究對象,結合漢文與西夏文史料,對西夏番姓大族身份認同的轉變歷程、產生轉變的社會、政治因素;番姓大族與中原王朝的政治互動對番姓大族權力擴展造成的深刻影響;西夏官僚體系對番姓大族政治權力的分配模式;西夏皇室如何利用各種信仰來形塑造自己的統治合法性和本朝的正統性等進行詳細研究,藉以探索西夏王朝的內亞性與中原性。出版專著一部,在《中國史研究》(中文權威)、《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校定權威,CSSCI來源期刊)、《中華文史論叢》(CSSCI來源期刊)、《中央民族大學學報》(CSSCI來源期刊)、《敦煌研究》(CSSCI來源期刊)、《西域研究》(CSSCI來源期刊)、《寧夏社會科學》(CSSCI來源期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CSSCI來源擴展版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學刊》(CSSCI來源擴展版期刊)、《西夏學》(CSSCI來源集刊)、《唐史論叢》(CSSCI來源集刊)、《四川文物》(北大中文核心)、《北方文物》(北大中文核心)等64種學術刊物與學術會議論文集發表論文89篇。其中中文權威3篇,CSSCI來源期刊6篇,CSSCI來源擴展版期刊2篇,CSSCI來源集刊2篇,北大中文核心6篇。另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一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一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一等資助)項目一項、陝西省博士後科研項目一項。代表性成果專著1.《西夏番姓大族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年。(列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西夏學文庫》第一輯《著作卷》)論文1.《中古時期党項與粟特關係論考》,《中國史研究》2015年第4期。2.《新出唐吐谷渾王族慕容環墓誌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4期。3.《唐熾俟辿墓誌所見入唐葛邏祿人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4期。4.《新出唐曹懷直墓誌所見安史之亂前後粟特武人動向研究》,《中華文史論叢》2016年第3期。5.《西夏佛王傳統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6.《公元7~14世紀景教在寧夏發展史研究》,《敦煌研究》2014年第1期。7.《唐孫杲墓誌所見安史之亂後西域、回鶻史事》,《西域研究》2014年第4期。8.《元代亦集乃路伊斯蘭社會探析:以黑城出土文書、文物為中心》,《西域研究》2010年第1期9.《黑水城文獻所見西夏歸義人研究—以〈注華嚴法界觀門〉發願文題記為中心》,《寧夏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10.《後晉夏銀綏宥等州觀察支使何德璘墓志銘考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年第3期。11.《金人文集中石刻史料所見金夏關係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3年第3期。12.《陳法子墓誌所見入唐百濟遺民史事研究》,《北方文物》2017年第1期。13.《大蒙古國京兆總管府奏差提領經歷段繼榮墓志銘考釋》,《北方文物》2015年第3期。14.《金代漢文石刻所見金夏關係研究》,《北方文物》2014年第4期。15.《遼代漢文石刻所見遼夏關係考》,《北方文物》2012年第4期。16.《成都出土唐王懷珍墓誌考》,《四川文物》2015年第1期。17.《唐成都府助教鮮騰墓志銘考釋》,《四川文物》2011年第3期。18.《西夏天崇拜研究》,《西夏學》第十四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年。19.《唐竇季餘墓誌所見晚唐蜀中史事研究》,《唐史論叢》第二十三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20.《13—14世紀黑水城的穆斯林與景教徒》,美國《中西文化交流學報》「伯希和教授逝世70周年紀念專輯」,2016年。21.《唐末五代宋初定難軍粟特人家族研究》,美國《中西文化交流學報》「徐文堪先生古稀紀念中西學論專號」,2013年。22.《公元10~11世紀靈夏党項及西夏與于闐關係史研究》,韓國《亞洲研究》第8輯,2010年。又載於杜建錄主編:《西夏學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23.《中古胡系民族之流動:對公元5~10世紀寧夏區域粟特人的歷史考察》,韓國《亞洲研究》第9輯,2010年。主持項目1.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西夏王朝正統性的政治塑造研究」(項目編號:17XJC850001)2.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九批特別資助項目「西夏番姓大族研究」(項目編號:2016T90885)3.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五十八批面上資助項目「西夏番姓大族身份認同研究」(項目編號:2015M580808)4.2016年陝西省博士後科研項目「西夏皇族身份認同研究」(項目編號:2016BSHEDZZ71)參加的重要學術會議1.2010年10月參加黑水城文獻與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提交論文《後周綏州刺史李彝謹墓志銘考釋》。2.2011年8月參加第二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提交論文《後晉定難軍攝節度判官兼掌書記毛汶墓志銘考釋》並做小組報告。3.2012年8月參加元代國家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元奉直大夫南陽屯田副總管張謙墓志銘考釋》並做小組報告。4.2013年6月參加統萬城建城16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統萬城出土粟特人康成墓誌研究》、《唐夏州党項首領竇伯歲墓誌考釋》並做大會主題報告。5.2013年6月參加「隋唐時期的新疆」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唐北庭歸朝官孫杲墓誌研究》並做小組報告。6.2013年7月參加首屆「全球史精英論壇」:「全球史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唐五代成都外來文明研究》並做大會主題報告。7.2013年8月參加居延遺址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北宋初年的西行求法僧與敦煌—黑水城智堅文書再研究》並做小組報告。8.2013年9月參加2013中國(廣元)·國際武則天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武則天研究會第十一屆年會,提交論文《新見武周百濟移民陳法子墓誌研究》並做小組報告。9.2013年9月參加第三屆西夏學國際論壇暨王靜如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提交論文《西夏天王信仰研究》並做大會主題報告。10.2013年11月參加清華大學「歷史學的省思與展望」國際青年學術會議暨第三屆青年史學論壇,提交論文《中古胡系民族之流動:對公元5—10世紀寧夏區域粟特人的歷史考察》並做小組報告。11.2014年8月參加第二屆契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新出元契丹裔勛貴耶律禿滿答兒墓誌研究》並做大會主題報告。12.2014年11月參加長安學及古代都城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唐長安葛邏祿人熾俟氏家族研究—以熾俟辿墓誌為中心》並做小組報告。13.2015年8月參加第四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暨河西歷史文化研討會,提交論文《西夏龍信仰研究》並做小組報告。14.2015年9月參加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絲路文化·長安論壇」之「歷史文化與人文交流分論壇」,提交論文《新出唐曹懷直墓誌所見安史之亂前後粟特武人動向研究》並做大會主題報告15.2015年10月參加紀念黃永年先生九十誕辰暨第六屆中國古文獻與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唐羅何含墓誌所見安史之亂後入唐吐火羅人動向》並做小組報告。16.2015年12月參加「一帶一路」視域下的世界宗教傳播與交流史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西夏佛王傳統研究》並做小組報告。17.2016年7月參加「考古與藝術 文本與歷史—絲綢之路研究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安西榆林窟題記所見大理國與西夏關係研究》並做小組報告。18.2017年3月參加首屆明玉珍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明夏政權統治合法性政治塑造研究》並做大會主題報告。19.2017年7月參加絲綢之路上的長安與敦煌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2017年理事會,提交論文《李元忠神道碑所見安史之亂後唐朝統治河西、西域史研究》並做小組報告。20.2017年8月參加第五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暨黑水城歷史文化研討會,提交論文《西土大治的政治營造:西夏祥瑞研究》並做小組報告。21.2017年10月參加慶祝蔡美彪先生九十華誕元史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新出大蒙古國契丹裔世侯劉黑馬墓誌研究》並做小組報告。主要獲獎1.2012年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2.2012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3.復旦大學第二十七屆光華自立獎學術科研類一等獎4.復旦大學光華獎學金5.復旦大學2015年優秀畢業生6.「走向世界的國學」全國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一等獎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姓名的預測A4
※漢初男名中為什麼多見「嬰」字?
※姓名學一桿槍(4)
※姓名測試打分
※第一篇 姓名與文化:3.中國到底有多少姓
TAG: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