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木桐歷年酒標故事1924-2012(珍藏版)

木桐歷年酒標故事1924-2012


法國波爾多屬於舊世界產酒國,其酒標一直以傳統、「呆板」而知名。然而,自1945年以來,木桐酒庄首開先河,每年都會邀請一名世界知名藝術家為其正牌酒的酒標設計作畫,這也已經成為木桐酒庄的標誌之一,也是其精明營銷手腕的一個代表,是前莊主在經營酒庄中的一大壯舉。


1924年:也就是菲利普繼位的第三年,他首創了酒庄瓶裝線。為紀念首次灌裝成品葡萄酒,菲利浦特意請當時著名的立體派畫家讓·卡呂(Jean Carlu),為該年的木桐葡萄酒創作了一幅作品,並放到了酒標上。讓·卡呂的畫,用粗曠的手法繪出菲利普男爵家族五支箭頭的族徽、木桐酒庄,還有木桐酒庄的象徵綿羊。這個酒標一直延用到1944年。

1945年:二戰勝利之際,Philippe de Rothschild決定更改本年度的酒標來慶祝同盟國的勝利和重獲的和平。他將此事委託給一位無名的青年藝術家菲利普·朱利安(Philippe Jullian,1921—1977)。朱利安作為設計師已嶄露才華,後來成為成功的戲劇家。他提交了好幾幅草圖,本幅是以著名的「V代表勝利」為基礎,丘吉爾在戰時始終用這一象徵鼓舞自由力量。1945年份的酒標是愛好者眼中的經典。至此以後,每年木桐庄都請來著名藝術家為當年的酒設計酒標。

1946年:這一年的酒標設計者讓·雨果(Jean Hugo1894—1985)是法國大文豪維克托·雨果的曾孫,早年迷戀舞台設計,1921年因為給讓·科克托的《游埃菲爾塔的瑪麗們》一劇設計而成名,遂為法蘭西劇院擔任舞美設計。他也繪製油畫及水彩,是公認的微型肖像大師。他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以設計面具及奇裝異服而著稱於巴黎各團體,菲利普男爵由此發現了他的才華。讓·雨果設計的酒標採用了聖經中大洪水的故事:鴿子銜著橄欖葉返回方舟象徵著戰後第一個和平年。

1947年:讓·科克托(1889—1963)是超現實主義小說家、戲劇家、電影製片人、畫家及詩人,為20世紀上半葉巴黎名士。他的畫風有著完美形式以及古代神話和法國古典主義的影子。1947年的酒標是一個有著專註目光的美男子側面像,這也是經常出現在他畫作里的形象,也許就是以他的朋友Jean Marais(讓·馬雷)為原型創作的。可惜的是原作遺失。現在羅斯柴爾德博物館裡收藏的,是讓 馬雷(也是原作收藏者)應莊主要求複製的鉛筆畫。

1948年:瑪麗·洛朗桑(Marie Laurencin1885—1965)為木桐創作了「酒神的女祭司們」。她早期受立體派風格的影響,後來又受到包括博奈爾(Bonnard)及莫里斯·德尼(Maurice Denis)在內的「納比斯」畫家集團的啟迪,走向了更重裝飾的風格。她將技法融入於微妙色調變化,畫作所描繪的是酒神巴克斯的一對女祭司,臉上有著典型的稚氣和莊重。

1949年:巴黎畫家安德烈·迪格里蒙(André Dignimont)接受邀請為木桐創作之時,也是他在秋天畫廊舉辦畫展的時候,Philippe de Rothschild正是在那裡欣賞到他的作品。他擅長素描和水彩,並為著名文學作品畫插圖,比如貝洛童話。在50年代初期,他的作品偏好表現大眾娛樂,舞會及咖啡館,妓院的沙龍,妓女及其嫖客,他為木桐1949年設計的酒標是用純情的筆調勾出的一座鄉村酒館的內景,而這一年的酒被認為是完美的經典之作。

1950年:這一年喬治·阿努爾夫Georges Arnulf獲得羅馬雕刻大獎,同時受邀創作酒標。Arnulf對前哥倫布藝術深感興趣,於1957年赴南美,直至1966年,他在那裡鑽研彩繪玻璃及壁畫。回到法國之後,他教授繪畫,作品變得越發絢麗細膩,往往將人物與植物、石頭及動物相結合,均具有強烈的動感。在木桐1950年酒標中體現出他嚴整的設計,屬於其早期的風格:那清晰的線條和精確的透視顯示了作為雕刻家的技巧,樸素而有力道的線條表現了站在筆直大道上的牡羊。

1951年—馬塞爾·卡爾內Marcel Vertès(1896—1961)生於匈牙利,1925年定居巴黎之前,在維也納開始了他的招貼畫設計師的生涯。他以一部畫冊《舞》(1926)奠定了自己的聲譽,該書表明他是兩戰之間的一位目光犀利的觀察家,從而為他贏得了更多的豪華出版商們的訂單,其中包括科萊特的《親愛的和流浪漢》、皮埃爾·路玉的《保索爾國王歷險記》、保羅·莫蘭的《歐洲保證》,以及羅曼·戈梅·德·拉·塞爾納的《馬戲場》。在他為羅思柴爾德木桐所繪的1951年酒簽中,他作品中那種天真邪的田園式的幸福由一對男女牧人表現得淋漓盡致。

1952:雷奧諾·汾尼Léonor Fini(1918—1996)生於義大利,主要受前拉斐爾派及奧布里·比爾茲利(Aubrey Beardsley)的影響。後來,她加入了超現實主義運動,時常描繪某個反覆的主題:一種神秘的性慾,雄性的造型,神話的風光。她的品味、她的放肆,以及她那個多數都穿奇裝異服的夥伴,引起了巴黎社會的激憤。萊昂諾爾·菲尼為木桐設計的1952年酒標是母羊羔,人們能從中體會到迷幻的性感和模糊的性別,從而將日常的現實提高到了夢幻的世界。

1953—1853年的5月21日,羅思柴爾德家族中英國的一支納撒尼爾·德·羅思柴爾德男爵(1812—1870)出於對釀酒的喜愛,以112萬5千金法郎的價格買下波亞克教區中的木桐堡,連同188英畝的葡萄園。100年以後,菲利普男爵便將1953年的酒品用來紀念他的曾祖父。該酒標並非出自現代畫家之手,而是納撒尼爾男爵當年的肖像。

1954:讓·卡爾祖Jean Carzou (1907—2000)的父母都是美國人,他曾學習建築,1945年之後才顯露畫家的才華。後來由於他在1953年為小羅蘭的《狼》及1970年為巴黎劇院的《拉·培里肖爾》設計的舞台布景而贏得盛譽。在他的作品中,有嚴格的幾何透視及用來勾畫人與物線條關係的尖銳對比。他為1954年的酒標選用了「命運之輪」比喻,使我們想到:對於葡萄酒業來說,大自然慷慨與否是根本無法預料到的。

1955: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是為木桐酒標作畫的第一位大師級別畫家,他和畢加索同為立體派的創始人。1913年拼貼畫的出現使他運用更明亮的色彩。他後來的作品變得更富比喻意味:裸體像、風景畫、靜物,都是粗擴、掃動的曲線勾畫並採用強烈的色彩。雕塑、彩繪玻璃及珠寶設計都為他增添了聲譽。他為木桐繪製的1955年酒標,是按印刷的標準尺寸繪製的,以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的簡練讚美了高貴的美酒。

1956: 巴維爾.切利喬夫Pavel Tchelitchew(1898—1957)生於莫斯科,一九一八年在基輔就讀於美術學校,到各國旅遊後,與一九二三年定居巴黎。三年後,他與抽象派決裂,投身新浪漫展覽派,並於一九二八年為佳吉列夫(Diaghilev)的芭蕾舞《頌歌》設計布景及服裝。他隨後成為超現實主義者,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移居紐約,他在那裡遇到唐吉(Tangug)、恩斯特(Ernst)及布列東(Breton),創作了像薩爾瓦多· 達利那樣的奇異幻象。他為木桐設計的1956年酒標《酒漬》回復到牡羊的傳統主題,表現了在葡萄種植技術控制下的自然生長的繁茂。

1957:安德烈·馬松André Masson(1896—1987)深受超現實主義的影響,儘管他於一九二九年宣稱自己是對超現實主義「持異議的人」。四十年代,他在美國鼓舞了行動繪畫的早期實踐者。後來他回到普羅旺斯,為巴黎的劇院設計了《哈姆雷特》及《全面》的布景與道具。1966年,他受命為奧迪昂劇院的天花板作畫。Masson在木桐1957年酒標中創作了一曲醉心飲酒的讚歌,其中那位昏醉者的身體被葡萄藤纏繞著。

1958:薩爾瓦多 達利(1904—1989)在其生活及繪畫上都是超現實主義的大師,他不僅是個活生生的傳奇,而且毫無疑問也是一位藝術造詣高深的畫家。他生於卡塔羅尼亞,深愛「形而上的繪畫」,於1928年被帶進超現實主義運動。達利的作品無論是幽默抑或恐怖,色情抑或神秘,模仿學院派抑或異想天開,都無法歸類。但奇特的是,木桐1958年酒標上那隻動人的綿羊卻具有兒童畫一般的純真的魅力。

1959 :生於德國的美國雕塑家理查德.利波爾德Richard Lippold(1915—)最初從事工業設計。一九四二年,他始創了線性雕塑的表現形式,用黃銅、鎳或銅導線交織成網,擴大了相對柱桿之間的距離以構成空間,從而創造了三維幾何圖形,此舉使他在美國名聲大噪。他的作品在美國所有的大博物館都有陳列。在木桐1959年的酒標中,他用自己的抽象語言詮釋了葡萄酒的顏色及葡萄藤的交直線。

1960: 雅克·維永(Jacques Villon1875—1963)與雕塑家杜尚·維永(Duchamp Villon)及畫家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是同胞兄弟。雅克·維永當年的繪畫將立體主義建築學的精確及他對光色問題的興趣結合在一起,後來,他回歸了更傳統的形式。他不單單是一位畫家,而且始終是一位出色的色彩主義者,他在木桐1960年酒標中,成功的抓住了在葡萄藤的靜態幾何圖形中鳥的運動。

1961:喬治·馬蒂約(Georges Mathieu1921— )曾得到馬爾羅(Malraux)的盛讚:「西方終於有了一位書法家了!」,他於一九四七年遷入巴黎。這位自詡的「抒情的抽象藝術」的創始人發明了一套匪夷所思的符號系統,認為是他自己內心的原生暴力的表達。他寫道:「繪畫只能是一場行動」—— 一場與畫布的戰鬥,在這種戰鬥中,他懷著強烈的表現癖,往往在觀眾面前創作了具有翻轉攪動的渦旋形、並且色彩極端的動感作品。他亦曾嘗試過設計招貼畫、傢具及珠寶。他為木桐1961年酒標所繪的爆炸似的動感作品屬於典型的Mathieu風格。

1962 :羅貝托 馬塔 艾克奧倫Robert Matta Echaurren,出生於智利。一九三五年,他在巴黎加入超現實主義。二戰期間他在美國,受到唐吉及杜尚的影響,一九四八年返回巴黎,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的大廈繪製巨幅壁畫。他從內省轉向斥責暴力和崇尚機械,開始繪製半機器人半木偶人的令人恐怖的世界。他為木桐1962年酒標所畫的扭曲的葡萄根,令人想到即將收穫的碩果。注意畫家的說明:「它的潤澤柔嫩將融化最堅硬的心。」

1963:伯納德·迪富爾Bernard Dufour (1922— )曾攻讀農業工程,到一九四五年才成為畫家。他早期的作品傾向於抽象風景,但到了五十年代晚期,他畫的便是更富比喻意味的自畫像:具有強烈悲劇感的男性頭部及女性裸體。於是便在原本總是透過記憶或夢想看到的現實上增加了一種性慾的維度:塗污的線條,鏡中的映像,離奇古怪環境中的日常用品。他為木桐所繪的1963年酒標同樣瀰漫著這種肉體之樂:葡萄及一個橫陳的人體,還附著馬拉梅那首《農牧神之午後》詩中的一行——「就這樣我又一次吸吮了葡萄的光澤……。」

1964: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1898—1984)是英國約克郡一位礦工之子,就讀於王家藝術學院,從三十年代初期起他定期與超現實主義畫家一起展覽,自認受到布蘭庫希(Brancusi)及前哥倫布藝術的影響。他從這兩個源流發展出一種表現人體的新方式,使人們回想起古代帝王及富饒大地的原始觀念。他通過空洞的張口、在堅實物質中鑿出深洞,賦予他那碩大的形體以生命。如今,其作品已將他置於當代頭流雕塑家的地位。他為木桐所設計的1964年酒標中,三隻由手捧著的金色的高腳酒杯喚起了某種古代盛典時的肅穆情緒。

1965:美國畫家塔寧(Dorothea Tanning1912— )於一九六三年在紐約的現代藝術展示大博物館接觸了超現實主義。不久,她遇到了麥克斯·恩斯特。他倆於一九四六年結婚,成為一對名人夫妻,無論在美國還是後來在法國,他們的家總是坐滿了朋友及崇拜者。她始終對超現實主義理論忠心耿耿,並將自己的奇思異想——龐大的花朵,衣衫襤褸、妖精似的小姑娘——帶給該運動,而她從事的藝術則是各式各樣:舞台設計,蝕版畫及雕刻。她為羅思柴爾德木桐1965年酒標繪製的「羊羔的薩拉班德舞」,真切地表達了她的靈感:一個充滿了飄逸優雅的夢幻的世界。

1966:畫家、設計家及詩人Pierre Alechinsky生於布魯塞爾。他和他的詩友克里斯蒂安·多特利蒙一起建立了所謂的「科布拉」(科隆—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小組,旨以「巴羅克表現主義」取代已有的抽象與具象藝術間的對抗。他的畫布上畫的是一個不斷處於流動狀態的荒誕離奇的世界。他為羅思柴爾德木桐1966年酒簽所繪的「嗜酒之羊」幽默風趣,簡直可從瓶中呼之欲出。

1967:愷撒·巴勒達西尼César Baldaccini,(1921—1998)生於馬賽,一九四三年遷居巴黎。1960年,他推出了他那著名的《濃縮》:碾碎的汽車以及其它受到類似遭遇的耐用消費品。他為自己使用金屬片辯護——「大理石過於昂貴,而舊鐵片遍地都是」——,而且如同煉丹術士似的,居然成功地將其化為藝術作品。1966年,他轉向更柔順的塑料,並「擴展」到聚氨脂,對我們的時代作出了不容置疑的貢獻。他為羅思柴爾德木桐1967年酒標繪製的構圖也笑納了當今的工業製品:長號螺母及螺栓

1968:義大利畫家博納·蒂貝特里(Bona Tibertelli,1926—2000)於1950年與安德烈·皮耶爾·德·曼迪亞古斯(Pieyre de Mandiargues)結婚,他將她帶進巴黎的前衛知識分子圈。她的才華遂在異想天開的畫面中得以發揮:巨人模樣的曼德拉草根,怪異的貝殼。作為一個虔誠的超現實主義者,她實踐「移畫印花法」或稱自動繪畫。一九五八年她移居墨西哥,從那時起,她的作品便向抽象演化,並使用水泥及飾粉這類新材料。她發現她的最大成就在於由立體派所創立的一種技藝:拼貼畫。她為羅思柴爾德木桐一九六八年酒簽繪製的嗜酒母羊,值得與萊昂諾爾·菲尼1952年設計的酒標一比。

1969:生於加泰隆尼亞的米羅Joan Miro(1983-1984)在一九一九年移居巴黎,並由安德烈·馬松(André Masson)介紹給超現實主義者,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將他當作精神上的領袖來歡迎。1924年,他奠定了自己的風格:一個具有強烈色彩、外形及象徵的世界,昆蟲莫名其妙的驚恐萬狀,然而卻充滿了童稚的光明及無邪。他的全部作品都激發了同一個基本問題:這些在母腹中躁動的幼蟲意味著黑暗的戀母情結?或只是面對著灰色的日常現實興緻勃勃地繁衍孳生?他為羅思柴爾德木桐1969年繪製的酒簽的主體是一顆碩大而血紅的葡萄,還包含著對羅思柴爾德家族的含蓄又聰慧的敬意:羅思柴爾德家族賽馬時的代表顏色——藍與黃。

1970:畫家、版畫家和雕塑家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1887-1985)生於俄國的正統猶太家庭。在對巴黎進行了一次早期工作訪問之後,遂於一九三二年在那裡定居;二戰期間住在美國。他的繪畫綜合了猶太及俄國文化傳統,是一個似在空間飄浮的世界,半屬真實,半屬象徵。我們發現,人類生活的所有重大事件都是由持有孩提式的天真無邪、對生動色彩乃至農家場院家畜的熱愛那種目光來觀察的。他為羅思柴爾德木桐1970年酒標所做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一處地方,那裡雖然沒有葡萄酒,卻有由鶇鳥撒撥或是由母親餵給孩子的栩栩如生的葡萄。

1971:瓦西里·康定斯基( Vassili kandinsky1866-1944)生於俄國,先後成為德國及法國公民。他在抽象藝術的崛起中起著關鍵的作用。他年輕時代的作品,看著很像他同時代的印象主義及野獸派畫家的繪畫,但他一直在深思一個問題,1908年他作出如下的簡單歸納:「我確知主題會削弱繪畫,然而,這樣就會有一個駭人的深淵在我腳下敞開:該用什麼來取代主題呢?」1910年在慕尼黑,他繪製了將在藝術史上永遠佔有一席之地的第一幅抽象水彩畫。用作羅思柴爾德木桐1971年酒標的是他繪於1939年的作品,屬於他的「建築學」階段。原作現懸掛於巴黎篷皮杜中心。

1972:謝爾蓋·波利雅柯夫Serge Poliakoff(1900-1969)生於莫斯科,由於一九一九年的革命而被迫離開俄國,在土耳其及歐洲幾個城市流蕩之後,於1923年在巴黎定居,並在那裡遇到康定斯基。他還受到羅伯特及索尼婭·德洛奈(Sonja Delaunay)色彩理論的影響。從1945年起,他找到了自己的個人風格:在不規則多邊形的形式中,高度組織幾乎是建築平面圖的色塊,其色彩有時強烈對比,有時密切相關。他的畫風儘管十分嚴整,卻產生了驚人深度。他為羅思柴爾德木桐所繪的1972年酒簽,具有佳釀的全部品性:均衡,色澤,醇厚。

1973—1973年:屬於偉大的畢加索。這一年,是波爾多地區葡萄酒的平凡之年。但這一年的木桐酒卻因兩年後畢加索的去世而被紅酒愛好者競相收藏。在古希臘神話中,每年春天葡萄開始發芽都舉行「酒神祭」,畢加索的這幅畫就是描繪酒神巴庫斯與眾神和女徒飲酒狂歡的情景。菲力普男爵買下這幅35×35cm的畫本來就是想做商標,但當時畢加索不同意,直到1975年畢加索死後,才得到他女兒的同意,在1973年份酒的商標上使用。

1974:美國畫家羅伯特 馬塞維爾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原先學習哲學,後來才成為畫家。四十年代期間,經過一個短暫的超現實主義階段,他轉向了抽象表現主義,並與羅思科及傑克森·波洛克一起展出作品。他被稱作「哲學家—畫家」,始終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1948年,他出版了一部論述馬克斯·恩斯特的專著;1952以前,一直擔任《現代藝術文獻》的編輯主任,該刊將達達主義的繪畫、草圖及手稿湊集在一起。他本人的繪畫彼時已臻完全成熟,以反覆糾纏的大塊濃黑的形狀為標誌,有些介於抽象及書法之間。Robert Motherwell為木桐繪製的1974酒標,是他一幅完美的典範之作。

1975: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8.6-1987.2.22)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也是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他最出眾的風格是透過絲網印刷手法和不斷重複影像,將人物化成視覺商品,代表作包括《瑪麗蓮·夢露》、《金寶罐頭湯》、《可口可樂》等。在他為木桐1975年設計的酒標中以菲利普男爵為模特,一如既往地使用了拼貼手法,將男爵的幽默與嚴肅的同時表現出來。

1976:皮埃爾·蘇拉奇(Pierre Soulages) 法國當代著名抽象派畫家。他說他創作前,心裡波瀾不驚,好象在等待什麼,他在等待自己心裡的聲音,等待捕捉很遠的自然界里一種神秘的聲音。70年代他的畫作以單色調-黑色佔主角,有時也會使用栗色或者鈷藍,他為木桐1976年創作的酒標中有木桐庄法文的首個字母M(Mouton)和R(Rothchild)。

1977:為了紀念英國王后(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英國的後裔)訪問梅多克地區,而推出的紀念酒標。

1978:讓-保羅·里奧皮勒(Jean-Paul Riopelle)生於加拿大蒙特利爾。他的油畫非常地抽象,是戰後先鋒派的傑作。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Riopelle是蒙特利爾一個自然藝術之家(Automatiste group)的成員。這個團體裡面都是一些超現實主義的畫家,他們所謂尋找的「自然」就是自然流露,不受意識和推理的控制。他為木桐設計的1978年酒標抽象地體現了收穫的兩個階段。他習慣運用調色刀,畫面色彩厚重鮮艷,在嚴謹的幾何圖形中體現了種種衝突。歷史上有兩次「在同一個年份中的酒上使用了兩個標籤」的特殊例外。 第一次就是在1978年,蒙特利爾藝術家Jean-Paul Riopelle提出了兩個標籤,Philippe de Rothschild男爵因為兩個都很喜,所以就將生產的酒分成兩匹分別使用兩個標籤。

1979:堂本尚郎(Hisao Domoto),是第一個受邀為木桶創作酒標的日本藝術家。1928年出生在京都普通家庭,他工作的靈感天馬行空,不遵循一般的理論。1979年的木桐酒標,是他第三階段風格的鮮明實例,這個時期他的畫作都是基於有節奏的運動和循環原理來表現 「一連串的反應」,鮮明的輻射狀的顏色混合著液體的流動,顯得生動活潑。

1980:漢斯·哈同(Hans Hartung),抒情抽象派的先鋒。他在少年時,喜歡在練習本上塗畫雷雨中的閃電,這對他日後成為一名藝術家影響深遠。他偏愛體現疾速的線條的感覺,用炭筆或毛刷捕捉瞬間。在小小的尺寸上,色塊伸展開來,覆蓋了整張畫布的表面,體現深度和能量,畫布上長長的黑色抓印,同時體現了反抗和緊要關頭的解放。

1981:阿爾曼-費爾依戴(arman-fernandez),尼斯的畫家和雕刻家,1960年他和伊芙-克萊因(yves-Klein)和皮埃爾-雷斯坦利(pierre-Restany)共同建立了新現實主義學派,此學派反對抽象美學概念,著重表現日常事物,他著名的「憤怒系列」,毫不誇張的表現了物體的爆炸,特別是樂器的爆炸,樂器的零件散落各地,這個時期,他經常表現小提琴爆炸的主題,為木桐設計1981年酒標就是該畫的彩色板。

1982: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1906-1987)以電影導演身份為人所知,同時他還是一名拳擊手,藝術愛好者,作家,馴馬師,獵人以及演員,而在其生命早期,還曾是才華橫溢的天才畫家。他為了「祝賀我親愛的朋友拜倫·菲利普(Baron Philippe)在木桐(Mouton)酒庄的第六十個豐收年」所繪的酒標,表達了他對朋友的友愛,以及對這片土地的迷戀。他為木桐羅斯柴爾德(Mouton Rothschild)1982年酒標所作的水彩畫,是他的最後一幅作品。感性、雅緻,畫作用色溫暖,同主題格調非常相符,一隻公羊,在酒神節上歡欣起舞,身邊是永不分離的同伴,太陽和葡萄樹。

1983:索爾·斯丹伯格(1914年6月15日--1999年5月12日)美籍羅馬尼亞人後裔,動畫片著名製作家,紐約客雜誌漫畫大家。他畫的封面,都被贊曰「引起共鳴」或「啟人感悟」。他曾經創造了提利的瑞·歐文,通過一個在自家郵箱上作畫的女士,想像出創作者與主題之間的一種微妙關係。1976年他所畫的曼哈頓圖畫《紐約客》,被美國雜誌編輯學會(ASME)評為「最佳美國封面雜誌」。他為1983年的木桐酒標作畫,一個人沉浸在美麗的只屬於自己的風景中,思緒遐想,充分展現了他的個人漫畫風格。

1984:雅各姆(1928 - )出生於以色列,拉比的一個兒子,並在1951年移居巴黎。 1958年,他與索托介紹,波爾伯里和湯格利什麼成為了被稱為反應動力學藝術。他看到了它的理由,「塔木德:」生命是一個路過的陰影,因此可以在什麼下面一動不動的形象捕獲 這產生了色澤鮮艷的木材或金屬,改變它的外觀,因為它或觀眾感動的工作雅。

1985:保羅·德爾沃(Paul Delvaux),創作了兩個天真的小女孩們站在一起,凝視,觸摸並品嘗一串葡萄的場景。體現了他受到超現實主義的影響:不再是重現外部世界並記錄下真實的形象,而是發掘自身生活深處的親切、秘密。詩歌,廟宇,月亮,馬路或公共廣場,無傢具的房間,在這些經常出現於他畫中的環境中,我們看到同一類型的婦女:她們年青漂亮,時而裸體,時而穿著鑲有花邊和樹葉的衣服,或者大褶長裙。

1986:貝爾納·塞如內(Bernard Séjourné),海地天才畫家。他的作品與他的同胞的天真風格不同,充滿神秘和精緻。該年酒標的創作選用了古代文化中的形象,刻畫了三個有黑人特點的白人面具,畫中婦女半閉的眼睛,纖長的脖子,貝殼與異國的花朵,在當時數先鋒作品。人們可以在水粉色彩與迂迴的曲線中感受到夢幻的甜美。

1987:漢斯·艾里尼(Hans Erni )瑞士畫家,這年是飛利浦男爵作為莊主的最後一年。此年酒標體現了藝術家的肖像畫天分,畫的是1987年的男爵形象,並把他的形象與木桐的標誌牡羊結合在一起,作者寫道:獻給我的父親,木桐的革新者,菲利普·羅斯柴爾德男爵,並祝賀木桐第65個豐收季。代表了畫家最大的敬意。

1988:凱斯·哈寧(Keith Haring)1980年代期間紐約派中最主要的領導人物。他對於街頭到處可見的塗鴉和波普的一些藝術家作品有濃厚的興趣。美國波普藝術家湯姆·奧登斯(Tom Otterness)的作品《渡渡鳥》那種具有卡通角色的歡樂趣味的特徵對他影響很大。哈寧的作品充滿了非常歡樂的小人物形象,也有大量的性象徵形象,描繪的手法非常流暢而簡單、明確、遊戲娛樂感很強。他的許多作品都被稱作《無題》。他的「小人」形象目前也被廣泛地應用在服裝、室內裝飾、廣告設計上。可謂是塗鴉文化的一代宗師。1988年的酒標以木桐的標誌——羊為題創作,體現了這個住在紐約下城東村的藝術家的標誌性風格——小小的印章線條式簡筆畫。

1989: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德國畫家,1938年生於德國的薩克森,1958年20歲時穿越柏林牆從東德到了西德。巴澤利茲對繪畫的純粹圖像因素感興趣,而有意忽視敘事性和象徵性。從1969年開始,他開始改變主題,畫處於混亂世界中的人形。他經常畫上下倒置的人體,在這樣的畫中,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似乎顛倒了。這種遵循象徵主義的新的繪畫視角,帶給公眾感官帶來一種全新的改革。而且巴塞利茲的作品很大,高達兩米的水彩畫在他的作品中十分常見。這一風格也成為他的典型風格。為木桐創作的1989年酒標,結合了木桐的標誌性形象羊和1989年的大事——柏林牆的倒塌,畫家在酒標上用德語寫道「另一邊現在也屬於我們了」。

1990: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英國畫家,於1909年10月28日出生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後來移居英國。Bacon的繪畫風格曾深受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影響,並受到後來興起的超現實主義風格的熏陶。他本人也是葡萄酒愛好者。作品描述的是一個怪異閃光的舞蹈似的動作。作家一直堅持自己的流派——在一種在分娩或垂危時才有的扭曲形狀中表現孤獨、裸體或肌肉的力量。畫面底色是深色,一隻有力量的手臂拿著一杯酒,動作痙攣收縮的像是哈哈鏡里才有的影像。

1991年:的木桐酒標由日本畫家出田節子(Setsuko Ideta)創作,畫中隱喻了葡萄酒的一生:先是一束開的花,之後是果實成熟,由人們收割,然後變成了酒。作品是他的典型風格:靜物繪畫,排成一排靜靜的五顏六色的物體。

1992:佩爾·柯克比(Per Kirkeby),丹麥色彩畫家。他的作品很難歸於某一特定的藝術門類。1957到1964年就讀於哥本哈根大學,目標是成為一名地質學家,他曾參加過無數次的遠征考察隊,足跡遍布整個北歐和格陵蘭島。這段經歷對於藝術家的人格特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這種影響仍然在他的創作中清晰可見。1962年,佩爾·柯克比(Per Kirkeby)開始繪畫創作,整個60年代,他一直參與西方後現代流派——激浪派(Fluxus)藝術運動。佩爾·柯克比(Per Kirkeby)認為自己首先並且主要是一位繪畫藝術家,但他還廣泛涉獵其他的藝術門類,諸如雕塑、素描和版畫製作。另外,他還製作過電影,寫過許多本書以及詩歌和批評性散文。其設計和建造的公共及私人建築遍布歐洲。1992年酒標中,畫家用彎曲的線條畫出一隻盛滿深紅液體的酒杯,酒杯四周用不同顏色象徵了陽光,葡萄園的葡萄藤。

1993:巴爾蒂斯(Balthus,1908-2001)是法國當代著名畫家,1908年出生於巴黎。他一生從未進過藝術學院學習,他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和始終不渝的藝術信念而獲得成功。在現代派藝術大行其道的西方,他始終不向時尚妥協,堅持用寫實的手法表達自己作為現代畫家的真實感受,他的人物畫、靜物畫和風景畫,都是以極其嚴肅認真的態度進行思考和描繪的產物。Balthus為木桐創作的1993年酒標,使用了他作品常用的主題:一個有著成熟眼神的少女,有著不同尋常的優雅。人們可以感受到事物的內心世界,在凝視畫布的那一刻在心內感受到一絲永恆。

1994:卡雷爾·阿佩爾(Karel Appel)是第一個為木桐創作酒標的荷蘭畫家,畫風粗獷而艷麗,接近美國抽象表現主義風格,作品有《自由的呼喊》、《女人與鴕鳥》。酒標作品描述了一對飲酒後的夫婦繞著繪有圖騰的瓶子四周跳快步舞的場景,就像感受到了葡萄酒的生命力。

1995:安東尼·塔皮埃斯(Antoni Tapies 生於1923年),西班牙著名當代抽象藝術家, 為戰後重要的歐洲藝術家之一。作為生活在「二戰」之後的新一代藝術家,塔比埃斯一向重視繪畫藝術的純粹感與對繪畫語言的探索。他有時會走出二維的平面,嘗試三維空間里的其它藝術形式,然而又不會遠離其創作故有的痕迹。故有時評論家會把他的作品歸類為「物體繪畫」。塔比埃斯創作態度嚴謹,視材料為獨特的語言形式,也視形式與技巧為單一的研究課題,力圖賦予抽象的繪畫一種詩意般的理性。他的作品對抽象語言和物質材料的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對為數眾多的中國藝術家產生了深刻影響。此年的作品描繪的是一個很難控制的混亂局面,兩顆心,一隻鼻子,一隻眼睛,一隻耳朵混在一起。畫家自己命名這幅畫為《血流成河的戰場》。

1996:中國畫家兼書法家古干,為木桐創作了1996年的酒標。他也是書法藝術的創新者,首創在書法中使用色彩的墨,使之更有裝飾效果。作品使用了五個不同的心形象徵圖案,每一個圖形都有自己的顏色。這幅作品在富視覺衝擊力的同時又很有寓意,名叫《心連心》。在畫中,作者使用了流傳千年的中國的書法元素。

1997:莊主菲利賓女伯爵邀請她的朋友尼基·德·聖法爾(Niky de Saint Phalle)創作1997年的酒標,作者繪製了一幅寓言畫似的場景:從陽光到盤子,一張貪吃的嘴和一雙伸開的手,表現了用餐時的愉快,一條蛇橫穿整幅畫,比伊甸園裡誘惑夏娃的那條蛇還有誘惑力,正在向畫中人物推薦一瓶葡萄酒。

1998:墨西哥畫家魯菲諾·塔馬約(Rufino Tamayo)曾在1990年答應為木桐創作一幅酒標,但不幸地他在1991年就去世了。然而,他的家庭希望完成這個他未完的心愿,於是在他的畫作中選出了一幅用作1998年的酒標。畫作描寫的是在淡紅色的陽光下,一個握著酒杯的男人乾杯的場景,這是墨西哥普遍的一種宗教儀式。畫面寓意在蠻荒時代,人們就已被葡萄酒這人生之樂所征服。

1999:雷蒙·薩維那(Raymond Savignac),法國著名招貼畫大師,他的作品聞名世界。1987年成立的國際招貼畫展組織,便以他的名字設立了「薩維那獎」。他是這個時代最著名的藝術家,從法國比克(Bic)到法航, 從 Dunlop輪胎到百事可樂都有他的作品。畫面中木桐的象徵小羊,沖著畫面外的觀眾狡黠地一瞟,好像是邀請人們加入到享受葡萄酒的樂趣中來。簡單線條的描繪,活潑對比性強的顏色,乾淨的背景,狡黠的眼神,充分表現了作者的風格。

2000:當年的酒標是木桐堡酒庄紀念千禧年的特別版。莊主菲利嬪女男爵特地從木桐堡葡萄酒藝術博物館挑選了一個16世紀鍍金奧斯伯格羊(Augsburg Ram)的小雕像作為當年的主題。2000年木桐堡酒瓶沒有貼酒標,而是由技藝精湛的工匠運用先進的鍍金技術直接在玻璃酒瓶上刻了這隻羊的形象,使得整瓶葡萄酒成為一件精美的收藏品。—當年的酒標是木桐堡酒庄紀念千禧年的特別版。莊主菲利嬪女男爵特地從木桐堡葡萄酒藝術博物館挑選了一個16世紀鍍金奧斯伯格羊(Augsburg Ram)的小雕像作為當年的主題。2000年木桐堡酒瓶沒有貼酒標,而是由技藝精湛的工匠運用先進的鍍金技術直接在玻璃酒瓶上刻了這隻羊的形象,使得整瓶葡萄酒成為一件精美的收藏品。

2001:羅伯特·威爾森(ROBERT WILSON)1941年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在德克薩斯和布魯克林大學學習雕塑和建築。他多元化的藝術愛好表現在多方面:繪畫、傢具設計、裝置藝術和戲劇。1995年上映了由他自導自演的獨白劇《哈姆雷特》,他還在紐約附近建造了實驗劇場「水磨中心」。在為木桐2001設計的酒標中,藝術家用綠色表達了葡萄嫩芽,金色代表陽光,紅色和紫色分別代表葡萄酒成熟的階段,在顏色中有若隱若現莊主菲利嬪女男爵的線條形象,

2002:卡巴可夫(ILYA KABAKOV)莫斯科觀念藝術家,他在當時是頗有影響力的人物。他藝術生涯開始於70年代,到80年代時他的裝置藝術在西歐已經很有名氣了。其中最有名的裝置藝術《洗手間》還受邀參加了德國第9屆卡塞爾文獻展。《洗手間》展示了他當時在俄國各地的洗手間里收集的物品,這些物品在一個搭建的毗鄰的男女衛生間內展示,這間衛生間被故意安排成起居室和卧室的格局,這樣的格局是當時蘇聯兩人間公寓的典型戶型。他用冷嘲熱諷的藝術手法讓觀眾了解到蘇聯的公有體制逐漸讓位給私有制的事實。在為木桐創作的2002年酒標中,他表達了自己對於用透視手法將圖形和多維空間結合在一起的偏愛,他將這幅畫命名為OKHO(俄語:窗戶),在空間的盡頭,藝術家向我們展示了另一個世界:無盡的旋轉,無數的翅膀輪廓將人們帶領到酒瓶深處的夢幻天堂。

2003:眾所周知,自1945年以來,木桐堡酒庄每年都會邀請一位知名的畫家為木桐堡酒設計酒標。木桐2003年佳釀更是一個期待,因為這將標誌著一個釀酒家族五代人經營木桐酒庄150年的歷史。1853年5月11日,羅思柴爾德家族的英國分支血統納撒尼爾﹒羅思柴爾德男爵(Baron Nathaniel de Rothschild)正式擁有了木桐羅思柴爾德男爵酒庄,從1853年到2003年已經有150年的時間。為表達敬仰與緬懷之情,現任莊主羅思柴爾德菲利嬪女男爵決定將酒標的全部內容都用於描述那個歷史性的年份和納撒尼爾﹒羅思柴爾德男爵(Baron Nathaniel de Rothschild),木桐酒庄的第一代主人。標籤的背景顯示了當年契約轉讓酒庄合約的部分內容,這份合約至今仍妥善保存在木桐葡萄酒藝術博物館,象徵著羅思柴爾德男爵家族和偉大的波爾多葡萄酒幾個世紀以來故事的起始。

2004:尊貴的查爾斯王子正在步入20世紀偉大藝術家的行列,2006年11月他的一幅水彩畫被木桐酒庄選作2004年份酒的新酒標。查爾斯王子是位聲名在外的水彩畫家,喜好描繪巴爾莫勒爾堡(Balmoral),山多利根(Sandringham)以及國內外其它王室居所附近的田園風光。木桐酒庄所選的這幅水彩畫描繪的是蔚藍海岸大區(Cote d』Azur)安提布岬(Cap d』Antibes)的松樹。查爾斯王子並沒有特意為木桐酒庄作畫,是木桐酒庄莊主菲麗嬪·德·羅斯柴爾德女男爵(Baroness Philippine de Rothschild)自己把它選作酒標。木桐酒庄的發言人接受採訪時表示,選擇查爾斯王子的水彩畫是為了紀念2004年舉辦的英法友好協約(Entente Cordial)簽署100周年。該酒標上刻寫著:「慶祝英法友好協約簽署100周年,查爾斯2004.」 2007年2月23日~3月10日,木桐酒庄在紐約曼哈頓中心舉辦「木桐酒標繪畫原作展」,並為查爾斯王子這幅水彩畫舉行揭幕儀式,他這幅畫被安置在畢加索的《酒神祭》旁邊。

2005:著名雕塑家吉賽帕·帕諾內(Giuseppe Penone)。這位義大利的藝術家1947年降生在著名酒鄉皮爾蒙特省的Garessio小城。年輕時,帕諾內曾求學於都靈,在此期間,他成為了義大利「貧困藝術」運動的領導者之一。2004年,帕諾內在巴黎的蓬皮杜中心舉辦了他的個人作品回顧展。在帕諾內的藝術生涯中,他一直在尋求植物世界與人體的聯繫,他認為這個聯繫將會揭示出兩者之間物質的實質性。在他給木桐酒庄繪製的2005年份酒標圖中,他試圖想將種植者手指所散發的生命力,通過葡萄葉延伸到飲者的手中。

2006:86歲高齡英國著名藝術家Lucian Freud是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孫子,被公認英國最偉大的當代畫家,其作品在倫敦佳士得與蘇富比拍賣會上的拍賣價格位居當代藝術家榜首。木桐庄委託為其設計酒標已有六十年,他此次為其設計的酒標上,畫著酒庄傳統的公羊標誌,紅色條紋的斑馬和一棵盆栽樹。

2007:這個酒標是68歲法國雕刻家Bernar Venet的創作,他以大型都會鋼雕作品《線條》(Lines)而聞名。此標深入地表現了根植於大地的高腳杯就像葡萄藤一樣,向上準備接受珍貴的禮物。

2008:在現代主義的潮流中,徐累是一位以完美詩意表達才情的藝術家,他堅持以中國傳統美學的意境表達對世界的感知。他的作品往往用寓意深刻的靜態圖像,簡潔精緻的形象,戲劇舞台式的布局,重新組合出一種東方主義的境界,具有一種神秘的想像力。在2008年「木桐」新酒標中,徐累延續了他的空間構成手法,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天、地、人的關係。酒標中曲折的屏風,葡萄的枝蔓,如影的假山石,都在透明的藍色中顯得幽遠嫻靜,精妙營造出了一種東方的神秘氣韻。法語中的「木桐」是「羊」的意思,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羊」象徵吉祥,預示「開泰」,即:新的美好開始。畫面中,畫家以開啟的中國園林的洞門契合寓意,隱喻如月般的圓滿。同時,作為酒標,它也代表著「連接兩個半球人民和文化的紐帶」。

2009:酒標的設計者是一位名為Anish Kapoor的英籍印度藝術家。2009年份酒標所表達的深刻內涵是植物生命的原動力——即它是光與物瘋狂熱吻的結果。

2010:美國著名雕塑家傑夫·昆斯 (Jeff Koons,1955年- ) 設計,他的設計結合了「維納斯誕生」(龐貝古城的一幅壁畫),圖中描繪的是手持酒杯的維納斯女神卧於貝殼之上,太陽之下的輪船正漸漸駛向一款精緻的葡萄酒。

2011:出自法國著名畫家和雕刻藝術家蓋·德·胡蒙(Guy de Rougemont)之手。他沿用了其一貫的畫風,將「蜿蜒與隨意」的波浪線條發揮到極致,還配以金色、深紅色等明快色調。木桐酒庄認為,該畫作影射出了一款絕世佳釀的整個誕生過程,不管是驕陽下茁壯成長的葡萄還是酒窖里緩慢醞釀的佳釀在這幅畫作中都有完美演繹。

2012年:酒標以綠藍色的水彩作為背景,兩隻正用前蹄比拼力量的公羊躍然而上(法語中的「Mouton」是「羊」的意思)。這代表著一款美酒的平衡與和諧固然源於自然,同時也得益於人的努力與挑戰。

推薦閱讀:

破地獄 上
知乎上有哪些有趣近人的醫生?
那首歌我曾聽過許多遍
清涼山|最後一個道士
等待冬生

TAG:故事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