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所謂豁達,不過是苦難過後的釋然
人人想要豁達洒脫,卻不知真的豁達源自苦難煎熬之後的大悟。
有句老話講:人一輩子吃的苦和享的福是相等的;吃多大苦,享多大福;享多大福,吃多大苦。我看羅隱時,不由得想起這句話來。這個福,可能是財,可能是名,可能是壽,可能是權,可能是半生勞苦卻安享晚年,也可能是一生平淡但無災殃……人人都只想要享福,可是這苦,這五花八門的苦,卻是逃不脫的人生。
羅隱,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豁達,不過是苦難之後的淡然。
羅隱,「晚唐三傑」之一,一生著作頗豐,才名廣傳天下。
一
唐文宗太和七年(公元833年)正月二十三日辰時,羅隱出生在浙江新城縣。
羅隱祖父做過縣令,家境還算殷實。其父去應試了開元禮科目,但沒做成官,又不善經營。羅隱出生時,家境已近寒門。
據說,新城附近的鼉江上有一股青氣、一股白氣,常年亘於江上直接天際,被稱為新城文、武兩股氣脈。羅隱出生後,文氣一脈就消失不見了。於是人們說他是承載了新城文氣而生,日後必有大前程。
弱冠之前的羅隱,生活得很平靜。
羅隱自幼聰慧,七歲便可作文,至稍長,文采已傳頌鄉里。
按照中國歷史上名人出世必有異象的慣例,很多人都看好羅隱的將來。
新城縣東有雞鳴山,山前有一清溪環繞,山水映襯,風景秀麗,居之使人心曠神怡。羅隱便在雞鳴山下結廬而居,經常徹夜苦讀,直到聽到雞叫才知道天色已亮。
羅隱十八歲那年,小他三歲的嬌妻沈氏誕下一子,羅隱為他取名「塞翁」。
加冠成年後,他參加了鄉試,輕鬆入了貢籍。接下來,就等著考取功名,光耀門庭了。
二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羅隱二十七歲,他辭別家人,來到了京師長安。
當時,作為一名寒門子弟,要考取功名,走上仁途,只有一條大道,那就是科舉。唐朝取士的科目很多,有秀才、明經、明法、開元禮、史、算學等等,但其中社會地位高、仕途前景最好的非進士莫屬。而進士科的考試內容主要是詩賦,這正是羅隱的強項。
羅隱此行,滿懷希望。畢竟多年來作為新城文氣傍身的羅隱,心氣兒是高昂的。
在去京師的路上,路過鍾陵時,羅隱還參加了宴飲,並遇到了娼妓名雲英者。這雲英不僅有長相、有身段,還是個有文採的女人,給羅隱留下了深刻印象。
當羅隱到達長安時,已經錯過了當年的進士科考試,只得等待明年了。同是這一年,唐宣宗李忱服藥中毒駕崩,懿宗李漼登基,改元咸通。
咸通元年(公元860年),羅隱二十八歲,參加了人生中第一次進士科考試。出乎羅隱預料,他落榜了。
家中本就貧寒,長安與新城相隔何止千里之遙,羅隱無力返鄉,只好在長安找個地方住下,準備第二年再考。
咸通二年,羅隱再次參加科考,再次落榜。
這時,羅隱才明白,自己心目中的科考印象與現實並不相符。進士是走向仕途的康庄大道,但要走進去,不僅需要自己有才學,更要有「關係」——沒有朱紫公卿的舉薦,一個寒門學子要想踏上仕途,何其難也。
這兩年里,羅隱所帶的本不充裕的銀錢業已告罄。無奈之下,他只好寫些字畫來賣,或投書權貴以求資助。
同時,羅隱也像其他舉子一樣,把自己的詩文編輯成卷,呈送給朝中官員以尋求舉薦。所幸,羅隱得到了宣宗時期曾任宰相、時任河中節度使令狐綯的大力推薦,這讓羅隱對第三次應試充滿了信心。
就這樣,終於挨到了咸通三年。孰料,令狐綯因故被清算,給羅隱所做舉薦自然隨之失效。
而立之年,羅隱第三次應試,依然落榜。
三次應試不第,囊中空空如也,身邊無人接濟,羅隱饑寒交迫,病痛纏身。窮病之下,羅隱四顧茫然,寫下了《投所思》:
憔悴長安何所為,旅魂窮命自相疑。
滿川碧嶂無歸日,一榻紅塵有淚時。
雕琢只應勞郢匠,膏肓終恐誤秦醫。
浮生七十今三十,從此凄惶未可知。
在這一刻,羅隱似乎看到了自己凄慘的未來。
三
滿懷希望而來,在羅隱心中進士及第不過探囊取物耳。
但現實狠狠地給了羅隱一個耳光。
長期困居長安,連續落榜,看著一批批同期舉子狀元及第,而自己只能做「路人甲」,讓羅隱的性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從一個「乖乖仔」變成了「刺頭」。
從此,羅隱作詩為文,語多譏諷。
他寫《風雨對》,說:「鬼神用天地之權,而風雨雪霜為牛羊之本矣。復何歲時為?復何人民為?是以大道不旁出,懼其弄也,大政不聞下,懼其偷也。」
他寫《投知書》,說:「而執事者,提健筆為國家朱綠,朝夕論思外,得相如者幾人?得王褒者幾人?得之而用之者又幾人?」
他寫《本農》說:「所以鄭國哭子產三月,而魯人不敬仲尼。」
……
咸通四年,羅隱第四次應試,落榜。
咸通五年,羅隱應春試,落榜。
同期落第的舉子有很多離開京師,羅隱寫下了《送顧雲下第》:
行行杯酒莫辭頻,怨嘆勞歌兩未伸。
漢帝後宮猶識字,楚王前殿更無人。
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計貧。
百歲都來多幾日,不堪相別又傷春。
羅隱滿腔的傷感與憤慨直現筆端。
連續五年應試,連續五次落榜,連續五年困居長安,羅隱鬱悶已極,憤懣已極,窮苦已極。
時至今日,羅隱算是徹底看透了這條所謂「陽關大道」,不過是權貴裙帶關係之下的一場遊戲。
羅隱需要開解,需要釋放,他決定出遊。
就這樣,羅隱離開長安,前往曾經的隋朝都城。在洛陽,羅隱寫下了《迷樓賦》,發出了對當時朝廷大權旁落,小人用事,皇帝非迷於樓而迷於人的感慨。
在出遊中,羅隱接到家中信函,給他受盡煎熬的心再割了一道血淋淋的傷口——羅隱髮妻沈氏於七月十五去世,享年二十九歲。
憶起年少相伴,婚後操持家務支持自己考取功名的妻子,在自己離家五年後突然去世,羅隱傷心欲絕,即刻起身回家。
這一待,就是一年。
四
咸通七年,三十四歲的羅隱收拾心情,再次踏上應試之路。
上天似乎把「幸運」兩個字從羅隱的身上徹底收了回去。羅隱第六次落榜。
千里迢迢,羅隱來又去,羅隱去又來。
咸通八年,羅隱再次來到長安。有感於幾年來的境遇,他大筆一揮,寫道:
病想醫門渴望梅,十年心地僅成灰。
早知世事長如此,自是孤寒不合來。
谷畔氣濃高蔽日,蟄邊聲暖乍聞雷。
滿城桃李君看取,一一還從舊處開。
這一年,羅隱沒有應試,而是把幾年來的文稿輯成《讒書》。他在序中寫道:「少時自道有言語,及來京師七年,寒餓相接,殆不似尋常人。」同樣,羅隱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激憤之情,他說自己的書「他人用是以為榮,而予用是以辱;他人用是以富貴,而予用是以窮困。」
編好《讒書》,羅隱也沒閑著,他向多名官員投遞了干謁書,並附上了《讒書》全文。此舉讓羅隱的才華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同,一時文名極盛。
但是,《讒書》帶來的聲譽並沒有幫助他中第。
咸通九年,羅隱第七次應試,落榜。
咸通十年,唐懿宗下詔罷本年科舉,羅隱留在家鄉重新編輯了《讒書》。
咸通十一年,三十八歲的羅隱參加秋試,第八次落榜。
命運似乎真的是在捉弄人。回鄉途中再過鍾陵,竟意外遇到了當年那個有文採的娼妓雲英。雲英見了羅隱,不禁拍手說道:羅秀才你還沒考取功名啊!
羅隱沉默了片刻,賦了一詩送給她:
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羅隱自嘲而又無奈:是啊,自上次一起喝酒已經十多年了,想不到又見到了你婀娜的身姿。可是我雖才高但沒考取功名,你這麼美也沒有嫁人,可能是你我都不如他人吧……
咸通十四年,已過不惑之年的羅隱第九次落榜。
落榜後,羅隱游大梁,一去三年。
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九月,因父親去世,羅隱回鄉守孝。
乾符四年,四十五歲的羅隱第十次應試,第十次落榜。
至此,羅隱從二十七歲入京趕考,到四十五歲,前後十次應試,十次落榜,史稱「十上不第」。
近二十年,輾轉不止萬里,貧苦不知幾多,然終無一功名在身。
五
羅隱「十上不第」,真的是因為他才學不足嗎?
非也。
羅隱太有才了,他寫的詩、文都堪稱上佳,一手行書寫得極好,有幾百首詩傳世,更有《江東甲乙集》、《讒書》、《淮海寓言》、《太平兩同書》、《吳越掌記》等著作流傳。
羅隱才名之盛,得到了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的稱讚。很多人都以獲得羅隱贈詩為榮。
令狐滈考中了進士,羅隱寫詩祝賀,令狐滈的父親令狐綯說:吾不喜兒得第,喜得羅公一篇耳。
錢鏐更有「黃河信有澄清日,後世應難繼此才」的評價。羅隱之才名可見一斑。
但是,以一身備嘗貧困漂泊,艱難險阻,妻歿親亡,酸辛凄苦之後,羅隱傲骨不滅,而又太桀驁不馴,上懟天,下懟地,諷盡人間不平事。
羅隱見百姓辛苦度日,官吏巧取豪奪,寫《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見京師大雪,百姓受災苦寒,寫《雪》: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這不明擺著唱反調么?
自古離別相送,皆折柳相贈,以示挽留,可羅隱說: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柳樹連自己的飛絮都留不住,你還指望著用柳枝留人?
七夕賞月兼乞巧,古之習俗,可羅隱說:
月帳星房次第開,兩情惟恐曙光催。
時人不用穿針待,沒得心情送巧來。
牛郎、織女一年才見一次面,春宵一刻值千金,這兩人還怕天亮太早而相聚太短。你們就不要穿好針線等著了,估計他們沒心情給你們送巧來的。
你說氣不氣人?
都說「紅顏禍水」,可羅隱詠西施說: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可是,你羅隱把亡國之責推給帝王,那帝王又推給誰?
看朝廷大權旁落,奸人弄權,羅隱寫:
逼臉橫頤咽復勻,也曾讒毀也傷神。
自從魯國潸然後,不是奸人即婦人。
拿春秋時期魯國的事來譏諷當朝,你羅隱怎能不讓權貴忌恨?
感嘆科舉中多有無學無才之人因權貴舉薦而及第,羅隱寫:
也知有意吹噓切,爭奈人間善惡分。
但是秕糠微細物,等閑抬舉到青雲。
這下子更糟糕,把當權人物和新晉舉子一起罵了進去。
不過,你以為這很糟糕?
不不不,糟糕的還在後頭呢。
對科舉極其失望後,羅隱也看透了官場上的黑暗,看到了其中的不公,他寫: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崑崙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用阿膠也澄清不了如黃河水般混濁的官場啊,何況上意也難明。皇帝身邊小人多啊,經他們援引母雞也能變鳳凰。權貴功勛都世襲啊,他人想要權柄何其難。都說黃河千年一清啊,可誰能等得了?如果有那一天,就不用來報好消息了。
得,整個官場都譏諷進去了。
還有更糟糕的嗎?
有,羅隱的目標是沒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
要說羅隱真是當得上桀驁不馴,他對皇帝下手了。
羅隱詠華清宮,寫道:
樓殿層層佳氣多,開元時節好笙歌。
也知道德勝堯舜,爭奈楊妃解笑何。
唐玄宗雖然早就死了,可他畢竟是唐朝歷史上的皇帝,和當今聖上有著血緣關係和傳承關係。你拿先帝和貴妃說事,讓當今聖上情何以堪?
可是,羅隱仍然不知道收一收自己的筆。待到黃巢起事之際,他開始對現任皇帝下手了。
據說為避黃巢之亂,唐僖宗帶親王和妃嬪逃難,隨駕之人中有一名伎藝人,是個耍猴的。這個猴子不一般,居然會像大臣一樣隨朝站班。僖宗一高興,便賞賜耍猴的五品官職,並給予稱號叫「孫(猻)供奉」。
羅隱聽說之後,一揮而就:
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
何如買取胡孫弄,一笑君王便著緋。
我還去科考做甚?不如去買個猴來耍,沒準君王看到了,一高興就賜我個官職。
這還不算完,等僖宗避難歸來,羅隱又寫了《帝幸蜀》:
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之前玄宗避安史之亂入蜀,在馬嵬坡殺了楊貴妃以塞天下人之口。這次你僖宗出逃蜀地歸來,可還沒有替罪羊呢。
就這樣,憑藉手中一支不朽的筆,羅隱几乎把能幫助他當官的人,都得罪完了。
官場之上,何能容得此等滿腹譏諷的「刺頭」?
六
實際上,從羅隱的詩文不難看出,他雖語帶譏諷,但都是忠心之言,一腔「實心不忘唐」的熱血和忠誠耿介,躍然紙上。
但是,當權者著實無法忍受這來自布衣之身的諷刺。
說起來,羅隱是有幾次機會走上仕途的。
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羅隱第八次落榜後,生活窘迫。為了生計,他投書於湖南團練觀察使於環,請求於環能奏授一官或推薦他參加吏部的書判拔萃考試。於環曾任吏部員外郎,對羅隱很是賞識,並大力為其延譽。
咸通十二年夏,於環幫助羅隱獲得了衡陽縣主簿一職。雖然只是個事務官,但畢竟也算是進入了政府序列,且能解決溫飽。
不曾想,幹了半年後,於環的兩個下屬,硤州刺史盧御史從龍城回來,右司張員外從曲江回來,兩人竟都認為羅隱不適合任主簿一職。這讓於環十分為難。
冬十月,江南饑荒,羅隱便請假回鄉省親。囊中羞澀的羅隱連路費都不夠,還是於環出手相助,才得以成行。
途中,受大風所阻,羅隱所乘船隻停泊在洞庭湖與青草湖之間。羅隱便趁機編輯《湘南應用集》,在序言中,他猜測受到排擠是因自己不過是「江表一白丁耳,安有空將捲軸,與公相子弟爭名」之故。其實,也可以想見,羅隱那不討喜的性格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而等他安頓好家人之後,再次回到衡陽,才得知於環因故遭貶謫,他的主簿一職也已旁落他人。
而與韋貽範之間的一次同船共渡,羅隱的狂放不羈則讓他喪失了另一次機會。
平定黃巢之後,唐僖宗欲召羅隱授予官職。韋貽範則上奏說:我曾和羅隱同船而渡。船夫告訴羅隱,船上有朝廷的官員。可羅隱卻說:那是個什麼朝廷官員?我就是腳趾縫裡夾著筆,也勝得過他們幾個人!
講完這些,韋貽範說道:如果讓羅隱入朝為官,他一定視我們這些朝臣為一錢不值的秕糠。
僖宗聽罷,也就放棄了宣召羅隱的念頭。
還有一次,羅隱則是因一首詩而失去了機會。
唐昭宗時,曾想以甲科進士取羅隱,但有大臣當場反對,說羅隱雖然有才,但多譏諷之語,賢如明皇聖德也遭其譏諷,取他及第,將相臣僚能免遭他的凌辱嗎?
不僅如此,更舉出了羅隱《華清宮》「也知道德勝堯舜,爭奈楊妃解笑何」的詩句作為憑證。
昭宗聽了,就打消了原來的想法。
七
羅隱屢試不第,除了性格、詩文所表露出來的譏諷之意,還有一個原因,可能令當今之人意想不到。
那就是,羅隱長得丑。
因為當時沒有照片,所以,長得有多醜無法知曉,據記載是「古而陋」,大概就是又老又丑吧。
鄭畋是唐朝的一任宰相。羅隱曾投書於他,以求舉薦。鄭畋有個女兒,自幼好文,算是個古代女文青。
此女偶爾讀到羅隱詩卷後,便日每朗誦幾遍。鄭畋想著,女兒是不是因為詩文之才而愛慕上了羅隱?
正好有一天,羅隱登門拜訪鄭畋。鄭畋悄悄讓人通知女兒在帘子後面偷偷觀看。
沒想到,一見之下,大失所望——這羅隱長得太丑了!如何配得上那才華洋溢的詩文?
從此之後,鄭畋的女兒再也沒有讀過、誦過羅隱的詩!羅隱由此得名「丑才子」。
長得丑,而讓一位宰相女兒「粉轉黑」,這也算羅隱的一項紀錄了。
而長得丑,就不能做官,科舉真的是以貌取人嗎?
還真的是。
據記載,唐朝科舉有「擇人四法」,第一條就是相貌,要求「體貌豐偉」。之後才是「言、書、判」,這四樣都通過了,那就「則先德性」,從中挑選德才兼備之才。
所以,羅隱仕途坎坷,半生潦倒,不僅與性格有關,和這張臉面也有關係啊。
八
一轉眼,羅隱五十多歲了。自二十七歲入京師,經十次落第,羅隱從一個鬥志昂揚的青年才子,經過中年的凄惶失意,壯年的宦遊隱居,終於涼了科舉的心。
這個科舉夢做得太久,也做得太苦。
俗話說,時間能治癒一切傷痛。這些年的經歷,讓抑鬱憤懣的羅隱放下了心中的執念。
羅隱感嘆,「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籌筆驛》),嘆息「只知事逐眼前過,不覺老從頭上來」(《水邊偶題》),直到看開了,放下了。
羅隱寫下了傳頌至今的名篇《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羅隱心頭的無奈與悲涼,更能看到他拋下煩惱,甩掉傷痛,好好活在當下的釋然。
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羅隱歸江東,投奔杭州刺吏錢鏐。
關於羅隱東歸,有一段軼事。
羅隱多次落榜後,京師有擅長相術的羅尊師,告訴羅隱,你若及第,不過做一簿尉。如果放棄科舉,東歸霸國以求用,則必富且貴矣。羅隱聽後「懵然不知所措」。
幾天後,羅隱的鄰居,一個賣飯老媼詢問他為何如此茫然,羅隱據實相告。老媼說:「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羅隱,何須一第然後為得哉!不如急取富貴,則老婆之願也。」
羅隱聽了,心中釋然,遂東奔歸附錢鏐。
雖說只是軼事,但可見當局者迷,而此老媼則甚有見識!
羅隱歸附錢鏐後,先後任錢塘縣令、鎮海軍節度掌書記、鎮海軍節度判官、吳越給事中(後梁),最後一項官職是鹽鐵發運使(後梁),並終於此任上。
五十五歲開始,經歷了唐末與後梁兩個時期,羅隱官身二十二年。
九
縱觀羅隱一生,翻閱羅隱詩文,令人敬仰,使人唏噓。
羅隱一生,可謂命運多舛,備嘗辛酸。但羅隱讓人敬佩的,不僅在其才華,更在於他的一顆赤子之心。
雖有評價羅隱詩文是「憤懣不平之言,不遇於當世而無所泄其怒之所作」,但不論羅隱寫蜂、寫雪、寫《市賦》、寫《越婦言》,還是寫《迷樓賦》、寫《漢武山呼》,都流露出羅隱對市井小民、對朝廷政治的關愛與關心。
尤其是羅隱這句「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更是道出了他內心中的仁德與清廉。
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錢鏐遷為鎮海軍節度使,讓僚屬沈崧寫謝表,盛言浙西之繁盛。而羅隱認為此表入奏,必將引起朝廷增加賦稅,而改為「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極言浙西荒涼景象。表上,朝廷果不加賦。
錢鏐成為越王后,責令西湖漁民每日上繳一定數量的鮮魚,名之為「使宅魚」。若漁獲不足則需去集市上買來再上繳。羅隱借與錢鏐閑談之際,賦詩一首: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意思是姜子牙當年是在磻溪釣魚,這要是在西湖上釣魚的話,也得每天上繳使宅魚啊。
錢鏐聽後,隨即下令免去西湖漁民的這項負擔。
公元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行稱帝,國號為「梁」,建元「開平」。至此,唐亡。
羅隱馬上勸錢鏐舉兵討梁:「縱無成功,猶可退保杭越,自為東帝,奈何交臂事賊,為終古之羞乎!」
之前錢鏐以為羅隱不被唐朝朝廷任用,必然心懷怨恨。聽到這番話,錢鏐才真正明白羅隱的忠誠之心。
梁太祖開平元年,以諫議大夫召羅隱,羅隱拒絕了。之後又多次以夕郎(黃門侍郎,職屬皇帝近臣)召羅隱,羅隱依然拒絕了。
開平二年,羅隱族人羅袞寄詩一首,中有「平昔時風好涕流,讒書雖盛一名休」語。羅隱回復:
崑崙水色九般流,飲即神仙憩即休。
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緣木更難求。
鴒原謾欲均餘力,鶴髮那堪問舊遊。
遙望北辰當上國,羨君歸棹五諸侯。
羅隱內心依然在「遙望北辰」,但也早已放下執念。
梁太祖開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巳時,羅隱歿於西闕閣,享年七十七歲。
十
羅隱一生歷唐末文、武、宣、懿、僖、昭、哀七個帝王和後梁。
他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出生至二十七歲入京師是為第一階段,二十七歲至五十五歲附錢鏐是為第二階段,五十五歲至歿於西闕舍是為第三階段。
羅隱的一生可以明確地分成三個階段,在於他的經歷可稱為「割裂」。二十八年歲月,有困居長安,有流落江湖,有避亂隱居,有亡妻喪父,有仕途坎坷,可謂渡盡劫波。
所幸,羅隱還可以為文、可以作詩,且永葆一顆赤子之心,終有聞於天下之才名,終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豁達與洒脫。
推薦閱讀:
※如果遇到困難一定要念這個咒語化解,別讓菩薩跟著你難過!
※難過
※有一種難過,叫漲奶
※《芳華》:看完心裡很難過,網友:不愧是老炮,膽子真大!
※讓人傷心難過的句子,表達傷心難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