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油漆的調色配色基礎知識

汽車塗料的調色知識:

1.光線

2.物體

3.觀察者

4.三大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5.光源變色

6.標準光源和視感比色

7.色彩的性質

8.顏色的種類和變化

1.光線

a,光線的構成

光是一種電磁輻射,也是一種電磁波,我們通常所見到的光線稱為可見光,其波長範圍 在400~700nm之間 ,在此範圍之外還有紫外線和紅 外線等射線。

b,白光的組成

潔凈的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紫六種色光組成的,所有這些色光形成了光譜 。

c,物體顏色的形成

物體表面含有顏料,顏料選擇性地反射一些光線,同時也吸收另外一些光線,顏料決定了物體的顏色。非透明體的顏色由其所反射的光線顏色體現,如白光照射到含紅顏料的物體上,只能反射紅光,因而觀察到了紅色。如果即有紅色顏料又有黃色顏料,則觀察到橙色。透明體由其透過的光線顏色體現。白色顏料可以反射所有光線,黑色顏料不能反射任何光線。

d,光源種類

光源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之分。

太陽光的光譜曲線在光譜的藍色一端走勢較高,因此說日光在本質上有些發藍。

白熾燈產生的波長更趨向於在光譜的紅色一端達到峰值,是屬於較溫暖的光線。

日光燈曲線在可見光的藍色部分放射更多的能量,是屬於較冷的光線。

日出後和日落前3h是觀察分析顏色的最好時機。

2.物體

可分為兩大類:發光體和不發光體

當光源照射到不發光物體上時,物體對照射到其表面的光線有反射、透射和吸收三種反應,因而形成不的色彩感覺。

物體中若含有顏料,則顏料會有選擇地反射一部分光線,吸收其他的光線。被反射的光就決定了該物體的顏色。

3.觀察者

眼睛的視覺特性則是產生顏色感覺的生理基礎。

一個具有正常色彩知覺能力的人在感受可見光譜時將其看成是一系列連續的顏色,其順序為:暗紅、亮紅、橙色、黃、亮綠、綠、藍和暗紫。

人對色彩的感覺帶有主觀性,有色覺缺陷的人不能正確分辨顏色,所以不適宜從事調色工作。

因為女性對顏色的感覺比男性強,患色盲的概率低,且有細心的特點,所以從事調色、測色的工作人員多為女性。

4.三大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色彩是物體反射、光源和觀察者三者的結合。如果這三個因素中的任何一個發生了改變,那麼所產生的顏色也會隨之改變。

5.光源變色

在某種光源下兩件物體呈現相同的顏色,但在不同的光源下進行觀察時,則會出現明顯的色差。

其根本原因是物體中所含顏料不同,而不同光源中各種彩色光線的強度也不同。所以要在有可能產生光源變色的光源條件下對顏色匹配的情況進行核查。調色中出現此種現象,可能是修補漆與原廠漆配方中所用的顏料不同,導致在不同光源下顏色不一樣,這就需要在配方中添加調色劑來解決。

6.標準光源和視感比色

標準光源:顏色工作者約定的光源。

「標準照明體A」代表絕對溫度約為2856K的完全輻射體的光;

「標準照明體B」代表相關色溫約為4874K的直接日光,相當於中午陽光;

「標準照明體C」代表相關色溫約為6774K的平均晝光;

「標準照明體D65」代表相關色溫約為6504K的日光時相。

視感比色

是把樣本的顏色和試樣的顏色並排放在一起,用肉眼觀察它們是否相同。

視感比色的照明是用日出後3h到日落前3h的自然光,避免直射日光,採用北部窗進入的光線。視線與光線間成45°夾角,視線與光線其中有一項與試樣垂直。

比色的結果,如果兩個顏色試樣在任何光源下觀察都完全等色,稱為同色同譜;如果兩個試樣在某一光源下觀察是等色的,而在另一種光源下觀察是不等色的,這種現象稱之為同色異譜。

7.色彩的性質

色彩的性質就是色調、明度、彩度,也稱為顏色的3個空間或顏色三屬性,要想完整、準確地描述一個顏色,需要包含這三方面的內容,缺—不可。

a,色調

色調(也叫色相)是顏色之間的區別,是一定波長單色光的顏色相貌。色調是色彩的第一種性質(屬性),這一特性使我們可將物體描述為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和紫色。

色彩系統中最基本的色調是紅色、黃色和藍色,它們也稱為「三原色」,幾乎所有的顏色都可以用它們調配出來。而橙色、綠色、紫色又是紅、黃、藍三原色按1:1的比例兩兩調配出來的,稱為「三間色」,這六種顏色又統稱為顏色的六種基本色調。

若從色光的角度來看,色調又隨波長變化而變化。紫紅、紅、橘紅等都是表明紅色類中間各個特定色調,這三種紅之間的差別就屬於色調差別。同樣的色調可能較深或較淺。

藍 藍 紫=紫/藍 紫 紫 紅=淺棕

紅=紫色  橙=棕

橙=棕 黃=綠

黃=綠 綠=棕

綠=藍綠 藍=藍/紫

白=淺藍 白=淺紫

黑=深藍 黑=深紫

b,明度

是人們看到顏色所引起視覺上明暗(深淺)程度的感覺(亮度深淺度光度黑白度)。

明度隨光輻射強度的變化而變化,是一種計量單位。

同一色調可以有不同的明度。不同色調也有不同的明度(紫色最低,黃色最高)。

明度可標在刻度尺上,從黑至白依次排列,愈近白色,明度愈高;愈近黑色,明度愈低。因此無論哪個顏色加上白色,也就提高了混合色的明度。

c,彩度

彩度是表示顏色偏離具有相同明度的灰色的程度,是顏色在心理上的純度感覺。彩度還有純度、鮮艷度或飽和度之稱。

每個色調都有不同的彩度變化,標準色的彩度最高。不同顏色標準色的彩度也不不同,其中紅色最高,綠色低一些,其他居中。黑、白、灰的彩度最低,被定為零,稱之為消色或無彩色。除此之外其他顏色稱之為有彩色,有彩色有色調、明度和彩度變化;無彩色只有明度變化,沒有色調和彩度。

當某一顏色濃淡達到飽和,而又無白色、灰色或黑色滲入其中時,即稱正色。若有黑、灰滲入,即為過飽和色;若有白色滲入,即為未飽和色。

8.顏色的種類和變化

顏色的種類很多,大約800多萬種。

顏色又以其最基本的三個原色的兩個原色相混合或三個原色不等量相混合而形成多個間色,再將原色同間色 或兩種間色相混合調成多個顏色。

同一種色相的顏色有深淺、明暗的不同。

顏色可分為有彩色類和無彩色類(白、黑、灰色)。

顏色按照其三屬性的基本特徵,按有彩色與無彩色的規律進行多種變化,形成無數顏色的組合。

顏色的組合

(1)三原色 紅、黃、藍。

(2)間色 以1:1比例的兩種原色相調配而形成的一種顏色,即紫色、綠色、橙色。

(3)複色 兩種間色混調或三原色混調而形成的顏色。

(4)補色 兩個原色形成一個間色,另一個原色即為補色;兩個間色混合調為複色,與其相對應的另一個間色 也稱為補色。

(5)消色 由於白色和黑色起到了消色的作用,因此將白色和黑色稱為消色。

9.顏色的調配

a,顏色對人的影響

給人以冷暖感,即有暖色與冷色之分。紅色感到溫暖,為暖色;藍色感覺涼,為冷色;黃色為中間色;灰、金、銀色為中性色。加入白色向冷變化,加入黑色向暖變化。同種色調也有冷暖區別。

使人興奮與沉靜。明亮色使人興奮,暗色使人沉靜。

給人以輕重感。淺色與冷色輕,暗色與暖色重。

給人以遠近和大小的感覺。暖的近,冷的遠;明的近,暗的遠;純的近,灰的遠;對比強的近,對比弱的遠。

b,顏色的調和方法

指用什麼樣的顏色搭配能使畫面顯得自然、和諧。調和的概念是將帶有尖銳刺激性的、強烈對比的顏色,經過 合理地調整,成為和諧的、 美感的、適應視覺需要的色彩。

(1)混合另一顏色調和法

當兩種顏色對比非常強烈需要調和時,可將一種顏色混入另外一種顏色之中,使雙方有共同的顏色成分而協調。

(2)消色調和法

對比的兩色混入白色後,能使雙方的飽和度降低,色相減弱而調和;混入黑色,可降低雙方的明度,刺激性減弱而調和。

(3)混入同一原色法

對比的兩種顏色混入同一種原色後,含有共同的色素,使它們的色調接近,增加了調和感。也可加入同一間色或複色進行調和。

(4)隔離調和法

黑、白、灰、金、銀屬無色彩系,它們中的任何一種顏色與有色彩系中的任一種顏色都是可調和的。所以當調配顏色中發生兩色衝突而又不能取消時,可用無彩色勾畫輪廓或隔離使之調和。

(5)類比色調和法

類比色就是相似色,屬同一色系,其色相、飽和度和明度都較為接近的顏色。它們有共同的原色,兩種原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的顏色都可以作為這兩種原色的類比色,類比色故又叫調和色,它能給人以恬靜、柔和、單調的感覺。

顏色的調配

不同性質的材料是不能進行調色的.

以基本色調配色時,要首先找出主色,並依次找出調整時使用的其他顏色,最後才可加入補色和消色。

兩相近色相調配時,一般都可以調配出鮮艷明快的顏色,其顏色柔和協調。

補色是調整灰色調,所有顏色與其補色相調都會調出灰色調,是較為沉著的色調,因此在調配顏色時,補色一定要慢慢地、少量地加入,否則加入量過大則很難再調整過來。

複色調整時應將主、次色搞清楚,按比例順序逐步加入。用實色調整的顏色應在色調調好後,再調明度,最後調整純度,使顏色調配時有順序、有層次、按步驟地進行,這樣才能調得又快又準確。

舉例:

黃色漆的調配

中黃色漆=原裝深黃色 體積分數為30%~50%的白色漆

淺黃色漆=原裝深黃色漆的體積分數10%~20% 體積分數90%~80%的白色漆

棕黃色漆=黃漆體積分數16.7% 黑漆體積分數5.77% 鐵紅漆體積分數77.53%

桔黃色漆=黃漆體積分數84.92% 紅漆體積分數15.08%

顏色的對比

顏色的對比調和需用對比色來進行檢驗。

顏色的對比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同光譜色對比,這種方法可採用光澤計、光電比色儀、分光光度計等儀器進行檢測對比;另一種是不同色調、不同明度、不同純度的對比方法,即在沒有檢測設備、儀器下用目測對比,多數是根據標準色卡相對比,其關鍵是標準色卡要製作得非常準確。


推薦閱讀:

C語言基礎知識
初學立體裁剪必讀-立體裁剪的基礎針法
新手學鉤針入門、鉤針編織基礎教程
均線入門基礎知識教程(圖解)

TAG:汽車 | 知識 | 配色 | 調色 | 基礎知識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