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反思錄--葉檀20140507--來源:鳳凰財經

葉檀(2014-05-07 01:24:07) 2014/5/3鳳凰財經

比特幣遭遇滅頂之災?

互聯網金融終極虛擬貨幣比特幣在中國遭遇滅頂之災。

4月28日,媒體披露央行在近日約談了超過20家與比特幣交易有關的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要求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5月10日前停止比特幣交易服務、清理現有賬戶,還需要停止比特幣的提現功能,並要求各機構專人監控比特幣交易資金轉移方式的變化、接收行下發的新帳戶名單,迅速做出反映。

各銀行迅速反應。4月25日,招行發表聲明稱:從25日起,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將該行賬戶用於比特幣、萊特比等交易資金充值及提現、購買及銷售相關交易充值碼等活動,不得通過招行賬戶劃轉相關交易資金。支付寶也強調從未向任何第三方提供比特幣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服務,還提示用戶「注意比特幣交易中的風險」。

比特幣在中國被滅殺,比特幣交易網站在中國將沒有任何生存空間。比特幣無法兌現,這使得比特幣失去支付、投資、期貨交易在內的各種功能。作為全球範圍的虛擬貨幣,比特幣可以在全球範圍實現即時支付,以反通脹為名逐步取代各國央行,但央行出手證明,虛擬央行永遠只是虛擬,理想的安全支付貨幣、投資貨幣並不存在。

比特幣受到打壓具有象徵意義,這種受制於互聯網路與現實兌換的貨幣,不會對現實紙幣功能構成挑戰,洗錢、交易泡沫化等漏洞可以被堵絕,但央行不允許任何挑戰:泰國在全球各國中率先封殺比特幣;俄羅斯為反洗錢、反恐的需要明確封殺比特幣;巴西大力打擊比特幣投資團隊,2013年8月,巴西證券交易委員會稱比特幣投資團隊行為被視為非法投資;韓國拒絕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地位。現在,輪到中國央行出手。比特幣交易平台的風險投資基金有可能血本無歸。

比特幣試圖取代傳統貨幣的地位,給自己帶來災難。

反觀近期一系列互聯網金融事件,中國貨幣決策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的容忍度更低,不僅因為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也因為中國的金融體系更為脆弱,利潤集中度更高。

第三方支付機構動了誰的乳酪?

比特幣被封殺,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餘額寶們早已踩雷在先,第三方支付機構、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動的乳酪更大。

銀監會與央行近日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業務管理的通知》(銀監發【2014】10號),對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建立業務關係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20條規定至少10條都是針對支付機構在以往操作中不配合銀行的違規行為,考慮到大型互聯網支付機構在市場的獨佔優勢,對這些擁有話語權的支付機構影響最大。此次政策制訂者親自揮舞著雙節棍為銀行助威,誰勝誰負最終一目了然。

這場大戰,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爭什麼?大數據時代的爭奪戰,爭信息,爭支付市場,爭遊戲規則的主導權。

「10號文」要求,首次建立業務關聯時,必須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的雙重身份鑒別,此前86號文可由第三方支付機構單獨認證客戶身份,5號文則要求商業銀行識別。「10號文」再次強調銀行在用電子渠道驗證客戶身份時,應採用雙因素驗證方式對客戶身份進行鑒別。

阿里金融之所以能夠做大,最大的功勞是對客戶資料、交易信息的大數據分析,這才使得阿里小貸有可能以極低的成本對平台上幾十萬客戶進行高周轉的小額放貸,並且保證極低的壞帳率。但現在銀行必須進行身份識別,大筆支付受到嚴密控制,換句話說,第三方支付的客戶信息、交易資料,銀行可以盡情掌握,支付寶等與銀行有博弈能力的第三方支付系統,也就失去了核心優勢,而對正在躍躍欲試運用金融互聯網、進行大數據分析的銀行而言,可謂得來全不費功夫。

銀行加強了保密舉措,10號文要求銀行應構建安全的網路通道(如果專線連接、VPN通道等),制定安全邊界(如部署防火牆、DMZ隔離區等),防止第三方機構越界訪問。快捷支付不再能夠逾越銀行的城牆,轉向消費支付。受消費金融、支付手段限制,互聯網支付的便利與快捷大打折扣,形勢有利於借記卡與信用卡支付方。

銀行已經先行一步,截止3月23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一致行動,強令限制儲戶轉向支付寶的資金額度。最為寬鬆的建行正式調低快捷支付限額,支付寶快捷支付限額從原來的電腦端2萬/筆、2萬/日、5萬/月,原來的無線端5萬/筆、5萬/日、20萬/月,統一調整為5000/日、5萬/月;財付通快捷支付限額統一調整為1萬/筆、1萬/日、5萬/月。大量消費者追捧互聯網支付、手機支付最看重的交易與便利大打折扣。

第三方互聯網快捷支付增速極快,舌頭舔到了銀行的碗里,安全性成為抽向互聯網快捷支付的一根大棒。

根據EnfoDesk易觀智庫《2011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季度監測》數據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全年交易額規模達到21,610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增長99%。2012年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的交易規模達到38,039億,同比2011年增長76%。到2013年,全年第三方支付機構各類支付業務的總體交易規模達到17.9萬億,同比增長43.2%。其中線下POS收單和互聯網收單分別佔比59.8%和33.5%,移動支付增長明顯,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合。

支付寶是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的龍頭。2月8日,支付寶公司發布數據,截至2013年底,支付寶實名用戶已近3億,其中支付寶快捷支付用戶數是2.4億,手機支付用戶超過1億。一旦進入二維碼掃描支付時代,再綁定虛擬信用卡,智能手機支付將迎來爆髮式增長。不僅支付寶,如果一批靠互聯網起家的金融公司隨之起舞,到那時候,恐怕幾十萬億的支付市場真沒傳統銀行什麼事了,支付寶佔據支付市場,也就意味著餘額寶們等各種寶寶有了更廣闊的空間,銀行無論在支付、在儲蓄、在投資等領域只能仰人鼻息,這樣可怕的場景是銀行絕不願意見到的,也將從本質上顛覆現有的傳統金融。

這場戰爭銀行之所以能贏,是因為佔據了遊戲規則的主導權,21世紀爭的就是標準制訂權,遊戲規則制訂權。

餘額寶們哄抬資金增加基礎貨幣?

在互聯網金融遭遇清理的同時,某些較為市場化的銀行,互聯網金融突飛猛進。中信銀行為其中翹楚,據該行年報,中信銀行2013年實現網路銀行中間業務收入7.74億元,比上年增長141.11%。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的移動銀行交易量是2012年的9.2倍。中信銀行個人網銀客戶數1031.14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74.49萬戶,增長36.28%;移動銀行客戶數341.88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15.31萬戶,增長170.11%;公司電子銀行客戶數21.51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15萬戶,增長17.19%。

4月28日,中信銀行攜手信誠基金在其理財平台「中信銀行薪金煲」上推出第一隻產品「薪金寶」,該產品最大的亮點是申購贖回全自動,打破了客戶在銀行儲蓄、投資理財與刷卡消費等行為間的障礙,成為首隻可在ATM取現的貨幣基金產品。工資可以進入基金享受高收益,還能在ATM機上提現,限額遠高於互聯網金融,便利程度超過了互聯網的各類投資「寶寶」——中信銀行每日給薪金寶的墊資額度會隨著基金規模的變化而浮動,最高墊資額為基金規模的10%,單日單個賬戶最高取現額度為50萬元。當單日的最高額度用完時,只能像普通貨基那樣T+1贖回——這是此消彼漲的過程,中信銀行開始學習互聯網貨幣基金的精粹。

問題來了,難道銀行的薪金寶就不是貨幣基金,就沒有央行某些官員擔心的基礎貨幣發行量上升,沒有網路安全問題嗎?當然有。但這是自己家的孩子,可以控制。如果我們非要說一聲好,只能稱讚,在餘額寶等寶寶的衝擊下,銀行終於不再朝南坐了。

餘額寶是投資產品,目前主要投資於貨幣基金。貨幣基金是投資品,不是存款,不應該繳納存款準備金。餘額寶對銀行的衝擊一目了然,以11000億計,原本銀行只需要支付活期存款利率0.35%,而現在通過餘額寶歸集到天弘基金麾下,則需要支付4%到6%不等的拆借利率,以年化收益率4%計,11000億元每天支付的利率就高達1.2億元,比活期利率多1.1億元,對銀行而言是直接損失。因此,銀行活期存款流失越多,利潤下降就越快。目前餘額寶有8100萬用戶,天弘基金經理王登峰今年一再強調對風險的控制,恐怕樹大招風,需要解釋。

大量貨幣基金藉助互聯網直銷平台,直接走向銀行間協議存款市場,傳統而笨重的銀行業難以招架。存款每月以數千億的規模流失,補充資本金與穩健的貨幣使銀行利率節節上升,理財產品的增加實質提升了吸納資金的成本,銀行存款要繳納存款準備金——飽受呵護的銀行如此委屈,大叫大嚷表達不滿完全可以理解。

在互聯網的助推下,目前我國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已突破1萬億元,約佔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的1%,占銀行理財產品的10%。如果不加控制,以電商與社交平台的粘著力,未來貨幣基金市場就是阿里與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的天下。

餘額寶們自身有很多不足與缺點,互聯網金融集資效率高於產品設計效率,投資期限不匹配,存在天然風險。餘額寶們確實犯下小過:大肆宣揚特殊時期的高收益,未受到有效監管,以補貼代替收益,金融產品設計能力未能跟上規模膨脹的步伐。互聯網金融公司意識到了這一點,今年1月,支付寶開始餘額寶客戶資金轉入支付寶,單日單筆不超過5萬元,單月不超過20萬元。一旦市場下行遭遇大規模贖回,如貝寶當年一樣,餘額寶怎麼辦?風險不是一句我們有大數據就能化解的。

要強調的是,這種缺陷不是各類寶寶的專利,在中國的金融投資領域,處處可見。此時需要的是公平的監管,需要頂層設計,需要對基礎貨幣發行體制進行深入研究,而非對某種手段的害怕與歧視。否則,即使禁止了互聯網之寶,也有融資銅、融資鐵、信用證融資等各種更危險的手段現世。

草莽P2P如何衝出梁山?

與上述風險相比,P2P風險更加直接。今年前4月,據相關媒體披露,全國累計已有119家P2P平台「跑路」,涉及資金共計21億元左右。

4月28日,百度宣布著手全面清理不良P2P網貸平台,對在百度進行推廣的P2P網貸平台「短期內全部下線」,清理後出黑白名單,目前被百度下線的P2P網貸平台已經超過800多家。

與其他互聯網金融相比,P2P由於門檻低、數量多、監管難、利率高,風險最大。相比而言,電商有交易數據支撐、第三方支付掌握支付過程中的資金流,而P2P什麼也沒有,只要一個網站一個「站長」吸引一幫懵懂的投資者,就能夠升帳開張。信用不彰、監管乏力、缺乏金融從業經驗,將導致網路借貸P2P一腳踏入民間借貸的泥潭,由於一哄而上、投機欺詐盛行,結果必然是劣幣驅逐良幣,最後監管層為監管便利起見一聲令下打入「非法集資」的黑牢,P2P恐怕未來幾十年難以見天日,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將因此大大落後於國際市場。

互聯網金融出路何在?

在市場認可、政策不利和行業亂象叢生的現狀中,互聯網金融該如何生存和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其所具有的低成本優勢、信息流整合(大數據產生)、信息的對稱與共享和快捷高效率,對傳統金融業態特別是凈資產收益率較高的銀行帶來嚴重挑戰。這意味著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將大大加快,而決策者也不得不考慮保護誰、抑制誰、如何控制風險,乃至基礎貨幣如何發行等一系列金融頂層設計的關鍵問題。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的一部分,從本質上來說,互聯網金融與銀行、基金等沒有什麼區別。金融市場是高風險市場,應當有規則,應該受監管,重要的是建立信用體制,控制風險。不同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性質不同,有的應該大力發展如網上小貸,有的應該與監管協調發展,如繳納存款準備金,建立公平的有利於市場的監管體系,對傳統與互聯網金融都有利。

首先,市場要保持公平性,市場化。互聯網金融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因此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應該是金融監管的環節,無論金融使用互聯網工具還是傳統門店,高效與風險控制都是最重要的。

P2P是民間借貸的網路變種,除了技術手段之外,其借貸、風控與通常的民間借貸沒有本質區別,怎麼管理民間借貸,就能怎麼管理P2P。金融監管要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必須抓大放小,等到法律重新修訂,金融手段黃花菜都涼了。監管層需要做的是,制訂底線遊戲規則,如絕對禁止自融自用,信息必須公開透明,建立基礎風險指標,由自律組織承擔日常監管之職,既然債券市場可以做,而且效果不錯,為什麼不能將自律挪用到P2P市場?

餘額寶、理財通等產品的背後是貨幣基金,是理財產品而非存款,遵循的是不同的監管規則。對貨幣基金如何監管,對餘額寶等寶寶們也如何監管,一視同仁。

建立信用體制懲治欺詐獎勵誠信,支付寶與平安保險的合作與極速賠償機制解決了風險難題,百度建立P2P黑白榜單與網貸之家為P2P公司建立信用等級的努力,都是金融亟需要做的事,如果推廣開來,欺詐者將無所遁形。

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受到關注,因其快捷與便利到不可思議,一些對沖基金的時間優勢甚至壓縮到了0.006秒,客戶具有高度粘著度。互聯網金融脫胎於市場本身,天然具有普惠基因,由於效率極高一旦出現漏洞很快成決堤之勢,因此,互聯網金融需要以時間換空間。

但是,互聯網金融沒有原罪,一味盯著欺詐個案有失公允,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民間市場基因,以及對大數據的分析與利用,是未來中國金融的發展方向。決策層與銀行有必要反思,為什麼掌握這麼多客戶數據,卻未能建立有效的分析,與高效的融資體系?基因不改良,傳統銀行沒前途,打掉一個對手,將有更多的對手出現。

4月30日,央行國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提出,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五大原則:服務實體經濟、符合金融穩定的總體秩序、維護消費者權益、建立公平的市場秩序、處理好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的關係。從理論上來說,這些沒有錯,關鍵是實施,是能否真正的公平高效。

央行與銀監會的貨幣與監管手段如果更有效,更公允,這樣的監管有利於傳統金融機構改良基因適應利率與匯率市場化,對互聯網金融也是福音
推薦閱讀:

《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反思
9/50 你是「伸手黨」嗎
反思美十二年反恐「越反越恐」 癥結在內心仇恨
童曙:反思與超越:中國語境下網路民主的變革邏輯
如何反思才能讓冤案止於呼格

TAG:互聯網 | 金融 | 財經 | 互聯網金融 | 來源 | 反思 | 葉檀 | 鳳凰 | 聯網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