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
?四大名著包羅社會百態、人間萬象,自誕世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民間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此文不表其他,專門就這一句話來談一談我的看法,為什麼人們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呢?這其中到底有何特殊的寓意呢?
人的一生離不開三個重要的階段:少年,中年,老年。放眼當下的廣大民眾,我們的一生在這三個階段做著怎樣的事情呢?少年時求學,無憂無慮,天真爛漫不諳世事;中年時,結婚生子,掙錢養家發展事業,為人處事成熟穩重;老年時,開始做減法慢慢放下,看著兒女成家立業,手裡抱著孫子,多了一分淡泊少了一分爭鬥,有兒養老膝下有孫,安度晚年便是幸福。正所謂什麼樣的年齡做著什麼樣的事情!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在我看來就是對人之心性的最忠正的解讀。
古人的人生三階段和今人有何區別呢?說實話區別不大。古人少年時讀書考取功名,如辛稼軒雲「少年不識愁滋味」;中年為官,宦海沉浮只為建功立業,志在遠方;老年時,急流勇退,解甲歸田,無論功名富貴,都沒有時間再去過於執著,正如蔣捷的解讀鬢已星星也,聽雨僧廬下,看慣了悲歡離合也就就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又有幾何?
根據人生各個階段的心性來看,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的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少年人正值純真無邪的年齡,涉世未深,不知社會的複雜、現實的殘酷、人心的多變,對世界充滿好奇,思想上處於毫無防備全面開放的稚嫩期,學什麼都快,這個時候讀水滸就顯得不合時宜。
少年人看水滸傳,看到的更多的是兄弟義氣,江湖地位,血腥暴力和強者為尊的殺戮。
一言不合就取人性命之流,潑皮無賴遊手好閒收保護費的蔣門神之流,水滸傳中比比皆是。就連被稱為梁山泊好漢的李逵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少年人眼中的108位好漢打家劫舍劫富濟貧都成了替天行道的英雄行徑,在當下這個仇富心理日趨嚴重的社會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鼓上蚤時遷偷雞摸狗的盜竊行為反而被認為是技藝高超,繼盜跖之後被青少年奉為盜祖神偷。母夜叉孫二娘和菜園子張青在路口開黑店以人肉為餡包包子的行為讓人不寒而慄,他們更像是當下碎屍案的老祖宗。武松血濺鴛鴦樓,殺了不少無辜之人,「殺一個是殺一百個也是殺」這樣的狠話出自打虎英雄之後更是讓人震驚,少年人反而單純的以為武松是個有血性的男人。宋江不造反而是選擇招安征方臘害死眾兄弟更是激發了無數少年的憤怒情緒。如果把這樣的情緒述諸當下,那就是無數的憤青和噴子。
從內容上來看,《水滸傳》並不適合青少年去看,少年人看到的往往會轉化為負能量。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只是圖一時快意,卻不能救世人不能改變社會。少年人看多了這樣的作品,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他的三觀。有的人沉浸於網路中虛擬的殺戮,有的人就在學校里成了「小霸王」。想當年熱血的古惑仔系列電影不就對無數少年產生了惡劣的影響了嗎?《水滸傳》裡面的強寇悍匪與古惑仔裡面的大佬黑幫無異。
每個中年男人都有一個「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權」的野心,每一個人年少時也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夢想。少年人懷揣夢想,躊躇滿志的踏入社會,無人不想創一番事業,當經歷了世事到老了,極少數的人功成名就成了「英雄」,絕大多數的人依舊籍籍無名,成了眾生中最平凡的一員。
三國的世界是野心家的世界是夢想家的世界。人老了再談野心和夢想反而會讓人恥笑。三國是一個誕生英雄和謀士的時代,這個時代里充滿了波詭雲譎和三十六計,充滿了談笑風生和兵不厭詐。五虎上將的英雄事迹和諸葛亮的無雙智謀讓年輕人崇拜的同時只會讓老年人感慨唏噓。當一個平凡一生的老人看透三國,發現自己一生一事無成卻依舊懷有一顆志向遠大的心,卻沒有了年少時的激情和中年時的精力,沒有時間再去建功立業為夢想奮鬥,那該是何等的落寞?
人到暮年,心性就變得淡泊,心境也更開闊。經歷了世事,再執著於爭鬥,只會讓人覺得你是老頑固;在職場上,你要把更多的機會讓給年輕人而不是故意刁難,否則肯定有人腹誹你倚老賣老;在對待美色上,更要禁得住誘惑,而不是成了老色鬼為老不尊;在看待金錢上,和兒女打官司爭財產,又會被人詛咒稱為老不死。
三國講得更多的是爭鬥,而老人更應該放下不是嗎?
推薦閱讀:
※三國時期君主列表
※三國猛將,張飛第一
※以八千擊敗十萬人,橫掃三國的大唐戰神,卻在隋唐演義被黑的最慘
※【三國遺傳】截天夜叉何曼傳
※三國猛將排行榜:關羽為何僅排第九位?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