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多的LncRNA相關的表觀研究是怎麼做的?
其實我不反對追逐什麼趕時髦的課題,比如什麼外泌體啊,自噬啊,環狀RNA啊,腫瘤微環境啊。但是追逐高大上的同時,對於文獻的學習,其實剛剛關鍵的是看清了解並且掌握文獻的邏輯。所有的課題,其實也就只是換一個皮囊。內含的邏輯性,應該都是一致的。
今天講的這篇文獻,是發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IF=9.202)上的,主要講的是一個LncRNA和表觀遺傳相互交錯的故事。我們來看看這是怎麼講故事的:
首先,和所有類似的文獻一樣,要先確定腫瘤和這個LncRNA的關係。也就是腫瘤中,這個LncRNA高表達。
接著,為什麼這個lncRNA會在腫瘤中表達量變高呢?他們分析了一些UCSC上對於這個基因DNA的表觀分析,發現這個LncRNA啟動子區域,有一個區段正好有大量的H3K27的乙醯化。這表示,這段啟動子可能是被激活了。然後他們再用乙醯化的抗體進行ChIP,驗證了一下,發現腫瘤中這個LncRNA的啟動子區段可能是被過度激活了。
接著,就是表型的驗證,通過柯霍氏法則,進行敲減和過表達LncRNA的表型驗證,證明它對於腫瘤的遷移侵襲和增殖有密切關係。
表型驗證也是從體外實驗,一直到體內實驗,也就是動物實驗。
為了了解這個LncRNA的機制,就在分析一下下游基因咯,敲減或者過表達後,下游基因的表達變化肯定會出現相應的改變,於是他們在敲減這個LncRNA後,做了個二代的轉錄組測序。這個真的是很燒錢,右邊是做的差異基因GO分析。
接著用qPCR做了個驗證,可以說這篇文獻在各種驗證和實驗設計上做得還是很全面的。用qPCR就能驗證這樣的差異是否真的存在。
故事講到這裡可能有點接不下去了,但之前的故事基本上已經可以上五分了,對於深入的機制,他們也是有想法的。文章中寫道,這些下游基因被調控,很可能就是由於表觀調控導致的,也就是DNA甲基化。於是他們用RPI-Seq網站進行了預測(這個昨天講過了哈,沒看過點這裡),把所有的和DNA甲基化相關的蛋白和這個LncRNA進行了分析。發現了倆蛋白與這個LncRNA有關,接著用RNA ChIP驗證了一下。Bingo,發現這倆甲基化蛋白結合了這個LncRNA後形成了複合體。
但有了這相關的作用蛋白之後,那LncRNA對於下游基因的作用機制,就肯定是通過這兩個蛋白來進行作用的,也就是,之前分析獲得的LncRNA的下游基因,應該也是這兩個甲基化蛋白的下游基因。那敲減這兩個蛋白的話,下游基因也會發生變化,於是他們用這個取交集的方法篩選出來一個直接下游基因。
那這個基因是下游基因的話,是一個與LncRNA負相關的基因,也就是說這個基因應該有抑制增殖和遷移的表型。於是他們又用柯霍氏法則,來驗證了一下這個最下游的靶基因與表型的關係。
對於細胞核和細胞質的RNA分離後,進行qPCR分析,明確了,這個LncRNA在細胞質和細胞核內都有表達,細胞核內的可能是作為兩個甲基化修飾蛋白的支架,那細胞質中呢?
於是他們又分析了一下可能和這個LncRNA互為ceRNA的基因。也就是和這個lncRNA正相關的下游基因,也就是會促進腫瘤增殖和遷移侵襲。驗證後,確定這個基因也是與細胞增殖和遷移侵襲有關的。這樣下來整個故事就完整了。
我們看一下哈,這個故事有些什麼,首先是有最初的這個LncRNA產生的原因,也就是腫瘤中啟動子區域的組蛋白乙醯化,導致LncRNA的過表達。釋放到核內後,就與兩個甲基化修飾蛋白結合,形成複合體,然後抑制了抑癌基因的表達。釋放到細胞質後,與MiRNA結合,促進了另一種癌基因的表達,導致了最終腫瘤的表型。
…華麗麗的分割線…
李莫愁博士:下面這個就是整篇文章的思路:
雖然對於下游基因的驗證研究,有點一塊饅頭一塊糕,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整篇文獻的思路很有條理性。好了,今天就先策到這裡吧。
推薦閱讀:
※由美國的「新清史」研究引發的感想
※鳩摩羅什研究概述
※致研究者的一封信 Duane A. Bailey
※[原創]漢字學中的字元「丶」研究
※鷹嘴豆的研究進展(學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