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健康禪」論

「健康禪」論(修訂稿)

一、健康與修身  湖北武漢靈泉寺的主持大願法師提出「健康禪」的理念。健康問題是世界問題,最能與眾生結緣,造福於己,造福於民。佛經上說:「八福田中,治病功德第一。」治病是健康問題,當下人們關注的養生也是健康問題。已故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指出,20世紀是癌症的世紀,21世紀是精神病的世紀。如今21世紀過去12年了,這個世界患心理、精神疾病的人越來越多了,與這個時代的因緣分不開,焦慮、憂鬱都與時代的就業壓力、生存壓力有關,與網路時代的誘惑有關。健康問題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還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從東方文明「身心一元、德行並重」的角度來看、從儒釋道的理法來看,健康還包括良好的道德、良好的人際、良好的家庭關係。健康是綜合的,互為因果的。心理有問題,身體就難以健康;身體有問題,心理會受到巨大影響,一些人愛發脾氣,其實是身體極度疲勞,或者肝火太旺等身體因素所導致的;一個人的道德良好,也會促進身心的健康,「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品節詳明,德性堅定」,心氣和平是健康的基礎,也是修養的境界。那些不會處世,人際關係、家庭關係一團糟的人很難擁有健康的身體。  據說,是大願法師看到很多出家人身體生病,影響了修行,而提出了「健康禪」的理念,希望能引起出家眾對健康的關注,推己及人,關注社會群體的健康問題,這是法師的慈悲心,慈悲願。這個緣起非常殊勝。出家眾,不論佛道,不論男女,健康問題是重要而嚴肅的。我認識一些佛教、道教出家人,身體健康的並不多,大多數是亞健康,一部分人常年在病苦中,特別是一些老年僧道,病苦更重。大多數僧道把精力用在經懺或其他法事,或專註於心性的修養,而忽視了養生調身。很多佛門人士輕視肉體的修鍊,把肉體看成是「臭皮囊」、「色殼子」,或者,有的佛門師父輕視道家修身煉丹的行為,視之為「守屍鬼」。這些見地都是不究竟的,乃至錯誤的,這樣的見地很流行,會影響修行人的實修。見地不真,感果曲迂,自然會對修行產生很大的負面作用。這不符合真正的佛教思想。在《雜阿含經》里佛陀有偈子云:「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佛陀教誨弟子吃飯要根據自己的食量吃,要少吃,容易消化,容易保養自己,使身體健康而長壽。在漢傳佛教的一些著作里,一些高僧非常注重養生,比如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里就結合了很多道家的養生之道,可惜現代佛教界對《摩訶止觀》的修養法很陌生了,比如《摩訶止觀》里提出的關於飲食、氣脈和坐禪的論述有:「過飽則氣急身滿,百脈不通,令氣閉塞,坐念不安。若食過少,則身羸心懸,意慮不固。此二者均非得定之道。若食穢觸之物,令人心識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則動宿病,使四大違反……故經云:身安則道隆。」修禪者的飲食養生,要做到「調食不飢不飽」。如果吃了不該吃的食物,會使宿疾複發,帶來健康問題。身體調理好了,身心才能得定,這就是「健康禪」。智者大師傳有「六妙法門」:「妙者滅諦涅槃義,門者能通義。妙門有數息、隨息、止心、修觀、還、凈六法,故名六妙門。」數息、隨息的修法被佛道修持者與養生者廣泛應用,其實「六妙法門」融合了道家的氣脈法門。智者大師在天台山修行,創立佛門「天台宗」,而天台山也是道教名山,很多高道在此山修道成仙。竊以為,基本的養生修身之道、修定生慧之法,無過於此。大師還把道家「六字氣訣」法門融合到了禪定修持與佛門養生。不少佛教徒看不起道教道家,不願意學習道教道家的養生法門,把道家道教看成「外道」,這樣的見地很容易給自己帶來局限和障礙,不利於學習健康之道。這方面,當代僧人要向智者大師學習。在整個中國文化、世界文化里,道家的養生學是最全面、最豐富的。要研究健康禪,就必須要有廣大的胸懷,海納百川,汲取一切有益健康的文化、知識、技術、法門,充實「健康禪」的內涵和外延。「身安則道隆」,身體不安,如何修道?如何載道?安,在古代是健康的意思。道家有很多修身保健、養生除疾的法門,丹法稱為「小乘安樂延年法門」。一個修行人,不論佛道,只要能健康長壽,於自己,就能有更多的時間精進實修;與他人,就能做更多弘法利生的善事,荷擔如來家業,成就大乘道果。健康對每一個人很重要,對於出家眾更重要,出家眾求解脫道果,身體不健康,不能長壽,會影響修行的。借用杜甫懷古吊諸葛亮的詩做比喻,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對於修行人,則是「大道未成身先死,雖悔何及淚無襟」。人死了,人間的衣服也穿不了,便是「無襟」。  佛法看重人身,經常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這首有名的佛教偈子談到「身」。龍牙密禪師在偈子里說:「休把庭花類此身,庭花落後更逢春。此身一往知何處,三界茫茫愁殺人。」佛道都把身看作生命之「苦」的根本,《法句經》里說:「天下之苦,莫過於有身。饑渴寒熱,瞋恚驚怖,色慾怨禍,皆由於身。夫身者,眾苦之本,禍患之元。」 「苦無過身,樂無過滅。」讀到這段文字,令人想到《道德經》里的那一段經典名言:「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法句經》是最早傳入中國的佛經,可能在早期的翻譯上有意借鑒道家思想,以便於溝通。佛道把身看作苦患之根源,生老病死都依身而有,反過來說,修身、養身也就能使此身「離苦得樂」,能使人生離苦得樂。比如健康與疾病,疾病會帶來人生的痛苦,而養生保健則能使人從病苦裡脫離。很多佛門弟子忽視的就是身。我曾經遇見過一位禪師,住山修行,滿身是病,後來還是一位道家老師治療好的,那位道家老師懂醫藥不說,還修鍊道家功,不知病為何物,很逍遙。我友張醫生年過古稀之後住山修道,在終南山裡遇見了很多修行的出家眾,僧道都有,他們大多身體有病,張醫生在山裡給他們義診,還給他們用排毒法治病,教不少出家的僧道辟穀養生,一些人的膽結石、腸胃病、高血壓等病都是經他治療好的。住山修行而滿身是病,出家求道而身體不安,一定會影響道果的。借用南宗丹道祖師張伯端的話說:「萬化既安諸慮息,百骸俱理證無為。」修道的人,身體各方面都調理好了,才能止念,身體滿身是病,這裡痛,那裡癢,如何能止念呢?不止念,如何修禪定?不修禪定,如何生智慧、了生死呢?進一步說,色身的修鍊達到了「百骸俱理」的地步才可以談「無為」,不然都是空談。空談無益,實修利生。  在佛教的修證中,很多禪法是依身作意,如修不凈觀、白骨觀以破去對身的執著,修數息觀、修氣息法(安般法門),都是從身體的呼吸入手。天親菩薩所著《發菩提心經論》里就對「依身作意、依身作觀」的法門和功德做了論述,這種觀法修成了,不僅能治病、健康,也能使人出離生死,頗合「健康禪」的意蘊。這一段文字是:「一者自觀我身,五陰四大俱能興造無量惡業,欲舍離故;二者,自觀我身九孔常流臭穢不凈,生厭離故;三者自觀我身有貪嗔痴無量煩惱燃燒善心,欲除滅故;四者自觀我身如泡如沫念念生滅,是可舍法,欲棄捐故;五者自觀我身無明所覆,常造惡業,輪迴六趣,無利益故。」通過五個方面的觀身,可以打破我等終身對身的執著。再如,「觀身是苦,觀受是空」,破去了對身的執著,反而在修身上更能得益。在禪觀上真能修成「觀受是空」,即便身患疾病,也能以「觀受是空」的定力而減輕肉體的痛苦。  二、健康與病緣  把人放到家庭、社會、天地、身心、因果、時空的各個層次綜合、系統地看健康。中醫認為人的疾病與七情以及大自然的風寒暑濕燥火等自然因素有關;道家認為人的疾病與天體變化之「氣運」有關,2012年在道家「氣運學」看來是水龍年,水龍年腎病和濕病會泛濫。就我所知,水龍年得濕疹的人非常多,我也得濕疹。這涉及到《黃帝內經》里的五運六氣學說,道學也這樣講,這與時空有關,一些疾病的產生與其他天體對地球的引力場影響有關;道家還認為某些疾病與命理有關,命理似乎與佛教講的「業報」有關,業報是因,命理是果。我一位朋友精於命理,有一次,一男一女朋友跟我去拜訪他,兩個朋友都是修鍊之人,身體很好。我朋友對男士說,你在年過花甲之後肝上會發病,成為你的障礙。現在無妨,但要提前解決了。朋友大驚,才說自己肝上有個良性腫瘤。我友對女士說,你命里腹部要開刀,有手術之災。女士才說自己患有腸道息肉,最近感到痛,正在猶豫是不是要做手術。兩個來訪者的身體疾病狀態從未對我說過,精於命理的朋友也不知道。一占卜就知道,這些病是「命裡帶的」。這裡以前輩逸塵子王繼昌先生為我一位朋友的女兒批八字與疾病的情況來說明。朋友的女兒出生時間是1976年農曆2月22日晚11點前後,是11點前還是11點後,忘記了,那年發生大地震,出生證也丟了。朋友請逸塵子按11點前與11點後排兩次八字。朋友的女兒從小患有咳喘,至今未愈。朋友想知道女兒命理上的情況以做調整。逸塵子批命如下:  「某某,生於農曆七六年二月二十二晚十一點前後。如十一點前的八字為:丙辰、辛卯、癸酉、癸亥;如十一點以後,為丙辰、辛卯、甲戌、甲子。六歲起大運:先按晚上十一點前看八字:原局中日干癸水坐酉金,得時柱癸亥比劫之助,和月干辛金之生很旺,而月干辛金為肺氣管,受丙火克和癸亥水之瀉,很弱,雖有酉金為根,但被卯木沖伐失根,變得更弱,於是有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且地球從八四年到九五年轉入水運,還是泄辛金肺氣管,所以久咳不愈,轉為哮喘。命主三十六歲走丁亥大運,八字以庚辛金為用神,最忌丁火出頭,因丁火克辛金,影響呼吸功能。如按晚十一點後排八字,日干甲木生於卯月,又有時干甲木助之,就無金寒水旺之病,肺氣弱些,但不至於轉為哮喘難愈。所以,命主還是按第一種八字排法推算較准。第一八字需補庚辛金;後一八字需要庚、戊、丁並補,共性都需要金,綜合多方面因素,可按下面辦法調養。卧室應選西、西北、西南、東北四個方位,吃金匱腎氣丸,每日兩次,或按說明吃。多穿白色衣服。常照鏡子,可戴金屬手錶和金銀首飾。如練功,可多練六字氣訣。明年立春後在整個房屋中間擺放一個銅葫蘆,在西南角掛五帝銅錢或六個銅風鈴,或一個招財進寶的大圓銅錢。如廚房在西北,可在灶下櫃中放八個瓷湯匙,小匙就行,還有,此女之名,命運波瀾起伏,為土,最好能另起一個帶金數理的名以調整之。」  逸塵子是易數大家,從他批八字就可知某些疾病與八字命理有關,與天地間的五運六氣的大格局有關。這是道家一套東方絕學。王先生不僅批八字,還從命理的對應上做了「禳解」調理,這是道術,比如家居風水的調理、改名等都是禳解之道。儘管佛教人士大多不看重道家命理和禳解之術,但像虛雲禪師這樣的高僧還是非常相信並願意引用道術於寺院的修建等。  為什麼命里會帶著此等疾病?佛道的解釋不一樣,大都認為有業障,有因果。佛教認為一些疾病來自因果報應。一位佛道異人給人看病,能說出因果。有一次,一個老人找這位異人看病,異人看了病人一眼說,你吃了無數的螃蟹,你的病是殺生太過。老人感嘆說這一輩子喜歡吃蟹黃,吃過的螃蟹數以千計。有一個朋友托我找這位異人診病,不用見面,只寫個名字就行。異人對我說,你的朋友殺業太重,打死的鳥獸不計其數。朋友說,年輕時用獵槍打死的鳥獸真的不計其數。因果病不好治療,道家常說「醫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命里的病、因果的病,即便醫生不能治,自己能治,就是養生和修行。這樣就把健康自然地和禪道聯繫在一起。大願法師提出:身體健康無疾病,心理健康無煩惱,靈性健康得解脫。健康禪,是健康課題,也是修鍊課題。健康與禪修結合,身心靈的問題應該是健康禪所要解決的。因果、命理上的問題需要通過修鍊來解決。《了凡四訓》里袁璜先生通過修習佛法而改變命理,正是健康禪。袁璜的老師雲谷禪師講的是禪宗心法,頗合健康禪的意蘊。  在佛教,有東方琉璃寶境消災延壽藥師佛,與眾生的健康長壽有關。佛教徒在持誦「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能進入專註,就能感應道交而獲得加持。「消災延壽」即是健康,「藥師佛」即是禪,禪即是心,即是道,即是佛。如此則「消災延壽藥師佛」的聖號里包含了「健康禪」的妙義。佛教有藥師法門,對於求健康者非常殊勝,修此法門不僅能得到健康,能避免人生的災難、橫死等,死後能往生東方琉璃寶境。最方便的修法就是唱誦藥師佛聖號,能使心靈獲得安詳、平靜。研習《藥師經》即可知其修法與妙用。這是靈泉寺召開「藥師佛文化與健康禪學術研討會」的緣起。  三、禪與健康禪  健康禪的提出,應時應緣。我先講一下近年來很多高僧大德和居士們提出的「新」禪學思想。如凈慧老法師提出的「生活禪」、南傳佛教大德隆波通禪師提出的「動中禪」、我一位朋友提出的「關懷禪」、台灣耕耘禪師提出了「安祥禪」、大願法師提出「健康禪」;張慶祥出版了《黃庭禪》一書,提出「黃庭禪」的理念,把禪學和道學結合;嚴威先生提出「樂覺禪」。禪宗本有「如來禪」和「祖師禪」。這些禪學理念可以融合到一起,本質是一。《楞嚴經》云:「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生活禪、健康禪、動中禪、關懷禪、如來禪、祖師禪結合起來看,就是完整的體系,頗有次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修行法門。生活禪倡導在生活中修行,生活不離修行,修行不離生活,把整個修行融化到生活里去,無二無別,適應當代社會,不論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修行都離不開生活,禪宗把修禪和生活融為一體,禪語云:「砍柴挑水,皆是禪道」、「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健康禪需要這樣的理念,把養生保健貫穿到生活的點點滴滴、日常行為中去,「道在日用」。飲食起居、待人接物都可以修身,可以煉心,可以養生,可以悟禪,乃至可以解脫。大願法師提出「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正是此理。  動中禪,在是一切行動中,包括打坐、導引修鍊中時時覺察自己的心意,把心意念念歸在身心中,達到專一,達到內守。在修鍊可以達到「心一境性」而進入禪定;在養生可以達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動中禪的理念和道家導引、站樁的理念一致,導引術最有名的是太極拳,雖名為拳,其實是養生內煉的導引術,導體令柔,引氣令和,在行功的過程中念念覺察身心的氣脈變化、心理變化,意到則氣到,念專則氣專。用《孟子》里的話說:「志一則動氣,氣一則動志。」只此兩句,說盡心氣修鍊秘訣。精神專一就能影響氣脈;氣脈修鍊專一,就能影響精神。健康禪涉及到具體的功夫,離不開古老的心法之實際應用。  關懷禪,臨終關懷,有信仰的給予信仰的關懷,臨終安慰、臨終開示、中陰救度、中陰成就等;沒有信仰的,給予人性的溫暖,給予生命的尊嚴,讓死者在安心、安詳中辭世。  安祥禪,讓世人活得安靜祥和,死的時候讓心靈充滿祥和。  黃庭禪,認為道家講的「黃庭」就是佛家講的心輪,人生的心理、疾病等與心輪的氣脈能量的變化有關。道家、儒家都認為萬物的本體是「氣」。張慶祥從儒道哲學出發提出「心即是氣」,則黃庭是人體的「氣」的樞紐。認為煩惱的起源是我們對「胸口——黃庭一股能量的起伏」有了貪嗔分別的心。它引導我們如何在憤怒、焦慮、恐懼、憂鬱等心情中仍然擁有內在的平靜,如何看清情緒的組合,自在的觀照這股能量的來去。 樂覺禪,樂本身是覺受,在修證的覺受里證覺,生活與修道,即是快樂,即是覺悟。  生活禪、動中禪、安祥禪、關懷禪、黃庭禪、樂覺禪都離不開健康,都能納入到健康禪的理念中,生命需要健康,需要安祥,需要關懷,需要內觀黃庭、把握心氣的修持,需要快樂的覺受和覺悟的歸宿。  如來禪,菩提達摩來華傳道之前在古印度傳承的禪學和禪宗,包括禪定修行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法門。祖師禪,從六祖慧能大開頓悟宗風以來的隨機教化、自由無方的禪法,揚眉瞬目、舉手投足、或棒或喝,皆能單提向上一路,令人頓見本性,即身成就,更具有超越性。如來禪與祖師禪是解脫道,而健康禪、生活禪、動中禪、安祥禪、關懷禪、樂覺禪,是介乎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之間的「健康道」,身心靈的健康皆在其中。健康禪,應該在關注養生的同時關懷「解脫道」,方不失為「禪」。禪宗的很多理念對解脫現代人的心靈困惑有著重大意義,禪的覺察、觀照、無念、無住、無相等理念,能破去人生的很多執著。無念並不是沒有念頭,而是如六祖大師在《壇經》里所說的:「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現代人為雜念多而煩惱,念念虛妄,煩惱無盡,而一些人又錯誤地認為無念是不動念頭,而修禪的「無念」不是沒有念頭,而是與各種念頭上不染、不住,念起即覺,不隨是功,也不為雜念煩惱,常能覺察自己的念頭,於覺察中自然觀照此心,由此獲得心的自在和洞見。禪宗的很多修為、智慧,不僅可以用於修身,還可以用於處世、經世,比如「但得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這種修為和意境,能使我們身在紅塵里,心超紅塵外,不染不住,非常瀟洒。我經常把這句禪語書寫了送給忙於事務的朋友。禪語「隨事去,心隨空」,事去心空,能讓我等容易放下煩惱,活在當下。這些禪的理念與修身有關,與身心的健康特別是心靈的健康相關。修禪能調身,而悟禪能調心。  談到禪,就與開悟、明心見性有關,如果不能開悟、不能明心見性,則「禪」的意義就失去了。根據密宗的見地,一個人的中脈不打通是不能開悟的,而南懷瑾先生說,一個人不能變化氣質、轉化色身,也是不易開悟見性的。禪的開悟和見性、修身有關,而打通中脈、變化氣質都與修身有關。關於修身與開悟、見性的理論,如果展開論述,需要引經據典,需要明師驗證。修身未必開悟見性,但色身衰敗或者精神不佳、神氣不足,也不容易開悟見性。身心是一元的。  四、理與法,道與術  我們講健康禪或關懷禪以及其他禪,這是理。理可以構建完美,但是,理必須有「法」來操作,才能體現理的合理與完美,才能達成「理」之所想。這是道與術的問題。道家有很多養生的道術,養生是道家文化的專長,講健康禪不要空談理論,而要貢獻法門。某年我參加過有某地丹道養生座談會,與會專家百分之九十九談理論,只有我在追問:具體可以操作的法門何在?道術何在?教練何在?明師何在?道法道術的傳承何在?防危慮險的措施何在?「理」必須落實到「事」里,要落實到「事」,必須有法,有術,有訣,有功,必然有果,求健康則有健康的果,求解脫則有解脫的果。佛教有佛教的方法,道家有道家的方法,民間有民間的方法,相互融合,但也有獨立的、獨到的法門。密宗大師岡波巴在《寶鬘集》里說:「口頭說法,喋喋不休,身心卻毫無行持和體驗,這種說教,就像鸚鵡學舌,毫無意義。」佛道的真理要通過身心的修持來驗證。  健康禪的法門何在?操作何在?教練何在?著述何在?要傳播就需要著述,哪怕是本會論文集的出版,文以載道,通過著作把理念、法門、道術傳播到社會各界,不僅使佛道界受益,其他各界,不管是政界、學術界、商界,還是民間百姓,都能學以致用,成就「健康禪」理念提出者大願法師的慈悲心、菩提心,傳播即是菩薩行、濟世行。  我研究道家,試著做一些粗淺的功夫,對形而上的探索不敢說有何體驗,但對道家的一些方術如導引、服氣、辟穀、氣脈手訣、持咒、存神都修持過,有一些心得,學了很多具體的操作方法。比如辟穀,我一位朋友張大夫把辟穀法門帶到他的無數患者中;張大夫住山修道,他把辟穀之道帶到很多出家的僧道那裡,不少僧道從之修習,不僅治療了很多疾病,有的還在修行上更上一層樓。在2012年11月中旬,張大夫從終南山回京,跟我說起這些事情,談到一位修鍊二十多年的老修行在山裡辟穀一月,功夫突飛猛進。張大夫還有一些中醫秘訣如「排毒法」,能在很短的時間裡排出人體毒素,排出人體的膽結石、腎結石,純粹是中藥和修行訣竅的結合,他入山後給很多僧道排毒治病,張大夫研製的能打通心腦血管的中成藥解決了不少山中修行者的身心問題。這都是健康禪要研究的。  道家道術里,導引(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六字氣訣、太極拳,國家體育總局向全民推廣)、服氣、辟穀、內觀、存神、手訣、禹步、符咒、命理、禳解、武術、站樁、食療、葯療、針灸、按摩、內丹、外丹,乃至居士們可以方便學習的房中,都可以融合到健康禪的道術體系里。  佛門很多法門,如安般、守靜、觀心、念佛、動中禪、各種禪觀法門、密宗的金剛拳、氣脈修持法如寶瓶氣、九節佛風、觀種子字、持咒、大禮拜等等。  現代人發明、創立的各種養生保健法如全息按摩法、反射區療法、音樂療法、象數療法、新氣功療法、手印療法、王鳳儀「性理療法」、「心平健康法」等等。  流行世界的印度瑜伽功、心理療法、行為療法、生物回授療法等。  民間的自然療法如艾灸、拔罐、刮痧、酒療、茶療、民間偏方等。像《中國自然療法大全》里收錄的自然療法達500多種。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精選適宜推廣的法門。  中醫的如針灸、按摩、中藥、導引、食療、葯療等。中藥的療養自成體系。  以上法門中我特別推薦王鳳儀善人在近代創立的「性理療法」,通過覺察、懺悔而治療各種疑難雜症,有殊勝和神奇的效果。這幾年王鳳儀「性理療法」不僅在民間廣泛傳播,也有某些醫學專家把「性理療法」結合到臨床,結合到了大學的中醫講座里。「性理療法」是心法,更具有「健康禪」的意味。  南宗丹法的總綱是:「藉眾術以成道,合禪法以證覺。」法門要綜合修鍊才能生出更大的妙用。把念佛的法門和閉息法結合,在閉息的狀態里默念佛號,就可以在念佛的同時修鍊氣脈;把大禮拜和氣脈修持結合起來,就可以在做大禮拜的同時修鍊氣脈。一些道友修持密宗,做大禮拜,磕完了十萬大頭,可是身體並不健康,連一些常見的疾病都沒調理好,假如把大禮拜和氣脈的修鍊結合,與觀身的覺察結合,就容易把大禮拜變成健康道。這些佛道法門,功法齊全,資料完備,不難整理,相關法門的傳承人或者修習有成就者並不少見,應該團結這方面的人才整理出可行的簡易法門,就像國家體育總局組織專家編訂了新的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六字氣訣等向社會推廣一樣,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最好是取用現成的優秀功法,進行取捨增刪,以簡易實用為本。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很多人為之工作,為之付出,為之努力。希望不要只是開會,論理,所有的會議的結論和理論都應該回歸到現實里,變成生產力,變成真行動,變成產業,變成事業。  佛寺道觀里,有條件的,還可以設立醫療、養生機構。南宗祖庭張高澄道長修建的新道場桐柏宮,計劃建立養生院、道醫館,不僅為出家眾服務,也為來訪道、旅遊的香客服務,為附近的民眾服務。我友張大夫住山修道時,經常給附近的山民治病,很多人十餘年的痼疾沉痾,張大夫以簡單的中藥治好了。張大夫精通各種中醫療法、民間偏方、小功法等。這些都值得借鑒。  健康與修身都是「老僧常談」的道理,似乎不需要再講,真的不需要再講嗎?非常需要,道理容易知道,落實起來非常難。很多人都喜歡養生,喜歡修鍊,喜歡佛道文化,看看我們的生活,就會知道身心總被各種事物牽纏,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真正養生、實修。這會形成一種現象:學富五車,不得受用。很多研究佛道的學者、出家修行的僧道,知識不可謂不少,經典不可謂不通,可照樣在煩惱無明中、疾病痛苦中,那些知識、見地、法門沒有生起妙用。往深處推究,還是沒有時間實修的緣故。佛道的真理需要實修來成就,實修的根基就是健康道、健康禪。即便實修,一些人不明理,或者是因為缺乏明師的指導而盲修瞎煉,結果走向了反面,出現了問題,佛家稱為「禪病」,道家名之「出偏」。養生、實修,需要明理而為,需要明師指導,需要「防危慮險」。  本著「拿來主義」求道修學,人生經過,萬法我用。把全中國、全世界的、各民族優秀的養生保健法門都納入到「健康禪」體系,促進、達成人類的健康,包括僧道們的健康。各種健康法門,多多益善,佛說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對於「健康禪」而言,眾生的根性不同、需求不同,則需要的法門不同。健康禪不是一個簡單的理念,還需要無數法門來適應眾生的不同需求。  我希望與會專家們,理論完善之,道術發掘之,法門推介之。不然,健康禪無法操作,變成了一種理念,和口頭禪一樣,說食不飽。求真務實、實修實證本是禪宗精神。參要真參,修要實修,證要實證。古來祖師皆如此。  五、健康禪與性命雙修  健康禪不能單純地講養生,那就失去了「禪」的味道,健康先不說,禪在何處?擁有了健康之後,禪在何處?生活里身體健康的人不少見,但他們的心理有很多糾結、痛苦,有無明,有煩惱,他們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禪的修為在於指導人明心見性,頓見本來而獲得大智慧、大自在與大解脫。在健康道的基礎上如何引領追尋健康的人追尋生命的真諦,對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來一次徹底的反思並改觀?這是健康禪之「禪」的意義與所為。這兩者不是分開的,可以有先後,有次第,這樣是方便的說法,好比道家講「性命雙修」,性命不可分開,功夫還須兩段,性中有命,命中有性,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活,修身的過程也是修心,了性的過程也在了命。借鑒此理,可以比類「健康禪」,則「健康」是命,修命功;「禪」是性,修性功。「健康禪」三個字包含著「性命之理」,就是「性命雙修」之道。  南宗丹法有很多理法值得借鑒,比如《悟真篇》一書,分上下篇,上篇講丹道了命之功,下篇講禪宗見性之理,合起來就是性命雙修之道,就是「健康禪」。佛門人士一般注重心性的修持,注重明心見性,往往忽視色身的修鍊,張伯端真人在《悟真篇》里說:「丹是色身至寶,煉成變化通靈。更能性上究真宗,決了無生妙用。」修命還須修性。又說:「饒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拋身且入身。若解更能修大葯,頓超無漏做真人。」了性者還須了命。紫陽真人處處把性命雙修貫穿到理論和修證中。近代的陳攖寧先生是丹道界一位大師,是近代道教的思想家,他遍讀五千卷的《道藏》,通讀了五千卷的《大藏經》,在一百多年來通讀佛道兩藏的人並不多見。他早年身體得病,先到佛門拜訪了當時的很多高僧以解決自身的健康問題,他拜訪過月霞、諦閑、八指頭陀等著名禪僧,聽大師講經說法,和他們探討佛教的養生修身之道,但當時這些老和尚自己都在病中,沒有什麼好方法告訴他以解決健康問題;他又拜訪當時佛教最有名的大居士楊文會,和他探討佛教的養生健康之道、對付疾病之法,楊文會居士那裡有佛理佛法,但拿不出具體的可供他人實修的「健康道」以解決色身的煩惱。沒辦法,陳攖寧先生遍游江南名山如天台山、當塗山、霍山以訪道,遇見了幾位道家前輩,教他道家功夫,陳先生修鍊得益,解決了他的健康問題,病體轉為健康。從此陳先生髮心學道弘道。即便現在,很多僧人同樣不重視健康之道,以為修心性就能得道。開悟、明心見性所證是法身,法身的悟證需要健康的身體;何況還有報身、化身的修持得依靠肉體。身心是一元的,色身敗朽,不能載道;色身衰弱,難證圓覺。三身成就才是徹底的成就。佛教不論在印度還是中國,早期都比較重視肉身的修持。《楞嚴經》里五陰區宇的轉化,都是從身心一元的基礎上做功夫,以便逐步轉化色身、變化精神,從而解脫生死煩惱。這裡面所包含的身心的修持。如《楞嚴經》云:「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凈琉璃,內含寶月。」 「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獲大安穩。」「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這都是非常具體的實修的色身轉化的功夫,同樣符合「性命雙修」的基本原理。《藥師經》里說:「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這是修身的成就,是功夫的證量。我們閱讀佛經的時候很容易忽視這些,《楞嚴經》和《藥師經》都提到修行中「內外明徹」的境界、身如琉璃的狀態。道家金光咒也講「內外明徹」。這是得道者的必然狀態。我們應該發掘佛門的養生修身的法門,佛教很多修心、禪觀、氣脈法門都有養生健身之效益,不該只是藏之山門、藏之經典,應該整理出來,並選擇可學可修的,經實踐後向同修向社會推介,既實用,又能濟世利人,廣生功德。  無著菩薩《佛子行三十七頌》里有頌云:  獲得暇滿大舟時,自他為渡輪迴海。  晝夜恆時不懶散,聞思修是佛子行。  「大舟」比喻人的肉體。人活在世上,要獲得「暇滿」人身很不容易,暇滿人身好比度脫輪迴之海的大法船。有了難得的人身,就要晝夜精進修行,從聞道、思道、修道開始,這就是佛弟子的作為。無著菩薩的理落在「修」字上。一些道法必然要落實在「聞思修」上。學佛的人對於「暇滿人身」這個術語並不陌生,與健康禪有關係。暇指「八有暇」,滿指「十圓滿」。八有暇:沒有投生到地獄、餓鬼、畜生、長壽天、邊地、邪見、佛未出世之暗劫等無暇聞思修佛法之處,以及沒有出生為瘖啞之人。做了啞巴,難以與人交流溝通而學習佛法。十圓滿:投生為人、諸根俱全、出生有佛法之地、業不顛倒、對佛法有信心,此為「五自圓滿」;佛出世、佛說法、法住世、入佛門、得善知識攝受,此為「五他圓滿」。八有暇大家都具備。十圓滿里,離佛已遙,但大家信受佛法,佛法就是佛的法身慧命。大家都具備了暇滿條件,佛法如此看重人身之寶貴,人身以載道,人身以修道,人身以弘道,人身以成道,人身之於我等好佛好道者何其重要,豈能輕視?能不愛護?但不要執身為道,走向反面。無著菩薩把人身看作自度度人的大舟,乃佛門正見。身體是自利利他的工具,「身為載道之器」。岡波巴大師在《寶鬘集》里說:「此難得暇滿的人身,不用它來學佛,而讓它白白地空過死去,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在這個惡濁短暫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令人警醒。我們都知道身體的重要、健康的重要,由於無明,我們最容易忽視的還是身體和健康。這就需要對生命有更深入、透徹的認識,並能以定慧的熏修而打破無明,這正是「禪悟人生」的禪功。古之趙州禪師120歲而健康說法,今之虛雲和尚120歲時農禪並重,這是「健康禪」的今古楷模。修行的人,弘法的人,既要自己健康,又要能利益眾生。《華嚴經》里的「不為自身求快樂,但欲救護諸眾生」的思想很崇高,可否變通為「既為自身求安樂,亦欲救護諸眾生」。法師健康,眾生健康。安樂,健康而快樂。健康禪是《華嚴經》「不舍佛住,不違世法」的法門。  佛教界召開了很多種會議,可能還沒有召開過關於健康的會議,本次關於「健康禪」的會議開此先河,必將對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緣起很好;佛教界出版了很多書籍,可能還沒有出版過關於健康的書籍,那麼,就從出版「健康禪」的書籍開始,讓佛法與健康之光照進現實,照進生命,照進解脫的旅程。詩云:  既為自身求安樂,亦欲救護諸眾生。  如是大願慈悲心,修身安道亦見性。  能令眾生得歡喜,十方如來度有情。  從來諸佛應緣出,隨順世法佛子行。信息鏈接:(《益生文化》信息見置頂文,請積極供稿、積極訂閱,支持民間國學的發揚工作。《益生文化》費用,全年90元(含郵資),季刊,每期148版。地址:北京市100053——003信箱,陳全林收,郵編:100053。寫清你的地址、郵編、附言。銀行匯款:北京市建設銀行宣武支行,戶名:曹敬岩。賬號:4367420013970161596。但凡銀行轉賬者,請寫明姓名,也請來電子信件或簡訊,告訴你的詳細姓名、地址、郵編,以便準確、及時地郵寄雜誌。信箱:yishengwh@163.com 手機:13520474958。本刊始終圍繞國學與修身、修鍊、養生來傳播儒、釋、道、中醫、古典文學、術數知識、人體生命科學。至2012年10月,已刊出130期。有名家專稿,望喜愛國學者閱讀。支持博主在民間弘揚國學,是善舉,也是修行。因為,國學是大家的事業。)

又:2011年《益生文化》合訂本、陳全林《修真金丹論·修真演道傳》郵購信息

2011年《益生文化》合訂本100元,代號H,含郵資、挂號費用。需要者敬請郵購。

《修真金丹論·修真演道傳》100元,代號X,含郵資、挂號費,需要者敬請郵購。《修真金丹論·修真演道傳》是上篇是《修真金丹論》,有近千論,闡述丹修鍊的方方面面,涉及理法術訣;下篇《修真演道傳》,為自黃老以來到近代陳攖寧、李真果等進千位真人寫了簡傳,傳記中融合了金丹口訣。需要者敬請郵購。

《南宗心法》,30元,陳全林註解張伯端金丹名著《青華秘文》的著作,並收錄了《砭經》、《天仙捷經》、《河洛天人一貫講》等丹道珍本及註解。值得學習丹道者做參考。代號:N

雪漠上師著作郵購:M1《光明大手印實修心髓》(上下)78元,M2《光明大手印實修頓入》(上下),78元;M3《無死的金剛心》,64元。雪「心靈瑜伽」著作:F16《世界是心的倒影》36元,F17《讓心屬於你自己》36元,海南出版社出版,兩冊合購64元。F10《參透生死》54元

F18《克里希那穆提傳》68元 F20《克里希那穆提畫傳》74元

郵購地址如上。能提供電話時最好提供,因為,有些地方可以寄快遞。說明:購本人著作,需要題寫鑲名詩者,請來信來電來簡訊說明。如需要寫在宣紙上,也請說明。博君一樂,亦結善緣。


推薦閱讀:

可溶膳食纖維更有益健康
為了他(她)的健康,這種食材你還不這樣做?
腎陰虛可以吃什麼食物?
【劉洹說健身】教你20分鐘做出2天健身餐!
這個神器可以讓孩子自覺的坐在餐桌前吃飯!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