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美其香丨宗其香百年誕辰紀念展即將開幕

共美其香

宗其香百年誕辰紀念展

展覽時間

2017.06.27——2017.08.27

(6月27日 14:30 開幕)

展覽地點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南街8號)

宗其香

宗其香生於1917年,早年曾自學繪畫。師從徐悲鴻,歷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講師。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改為中央美術學院後,任該學院教授、水彩教研主任、中國畫系山水科主任。宗其香繼承並貫徹了徐悲鴻「中國畫改革」的藝術、教育思想,推崇中西方藝術的結合,在中國美術的實踐中、教育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培養出了大批的優秀藝術家。

宗其香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位關鍵人物,中國美術改革潮流中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在20世紀的畫壇中,宗其香在中國畫、水彩畫、油畫方面有著極強的影響力。

讀書推薦

《為畫而生——宗其香傳》

該書已由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

傅以新序

《畫家宗其香傳》要再版了,師母武平梅老師首先把消息告訴了我,還特別鄭重地說,她與作者張玲女士一致決定,由我為再版的傳記作序。我有些誠惶誠恐了,因為這本書自出版以來,已經有了不小的社會影響,如果我的文字最後獲得的是畫蛇添足的結果,那就不僅對不起師母和作者,更對不起廣大的讀者了。作為宗其香先生文革前最後的學生,先生對我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是他引領我進入山水畫的道路,又從藝術、從做人諸多方面給我指路,特別是我們師生二人在他家中的山水牆前的促膝長談,記憶是那樣地深刻,那是1991年的炎夏,卻猶如發生在昨天。

我開始在記憶中搜尋宗先生身後發生的事,腦海中立即浮現出2007年的桂林美術館,「宗其香畫展(桂林篇)」那年在此舉辦,引起轟動效應。展出的作品,即有丈二大山水,也有不足方尺的寫生小品。而正是這批小畫,把畫展推向高潮。寫生展室中人潮湧動,桂林人擠在畫前,放聲指點:「啊,這就是以前我們家,那片草地現在是公路」,「看見那一片竹林了嗎,多美,現在蓋成大樓了」 ……人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和激動,透過畫面撿拾著久違的記憶。

正是在那一刻,一個感觸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所謂繪畫的價值,除了創造藝術美的形式,還在於它記錄生活的功能,而這後一點正在被畫家們丟棄。

我想,應該就在那人聲嘈雜的一刻,宗先生之子海平產生了重走父親昔年寫生路的想法。

2015年春節,在每年一度給宗夫人拜年的日子,海平向我們這些宗先生的老學生展示了他幾次出行的成果。他是依據宗先生題畫的記載,找到當年父親寫生的地方,尋覓他寫生的角度,然後用鏡頭記錄下畫中之景的今時狀態。其內容的廣泛,儘管以前有所領略,還是讓我們又一次受到震驚:他的作品,從我們身邊熟悉的公園、衚衕,到遠在邊陲的山丘、村寨,集有幾百之數,而這些僅是先生作品的冰山一角。對比昔日的畫,看今日鏡頭中的景,有的還尚存一二舊物,大多則物去景非,變成了廣廈和高速路,有的景物依舊,而畫中小樹已成合抱巨木。時代變遷之速,不禁令人百 感交集。幸虧畫家及時用畫筆記下舊時摸樣,使我們的思緒還能回到自己曾經生活的社會環境。

最令我震撼的是一大批50年代北京建設工地的寫生,僅只北京展覽館工地就有不同角度的多幅。看那些作品,完全可以想見他頭頂烈日,風雨無阻的身影,以及亢奮的神情和專註的目光,他在用不倦的畫筆記錄著時代。那並不是上面任何人交付的任務,而純粹是由敏感於歷史變革的藝術家責任所趨使。其數量之多,在當時和後來的畫家群中,都堪居首位。

中國畫在唐宋時並不乏記錄時代的作品,其中最副盛名的代表是《清明上河圖》。元代以後,文人畫主導了中國畫的進程,表達遠離世俗的逸氣成為繪畫的宗旨,筆墨率意、造境空靈,乃至遺形取神、寓意獨特成為藝術高雅的標尺。這種變化雖然突出了中國畫的民族審美特性,卻也導致了其寫實功能的萎縮和表現現實生活理念的退化。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得到改變,才有了現代意義的中國畫,這其中,徐悲鴻先生的開創之力,可謂功莫大焉。在徐悲鴻的理念中,不能表現現實的繪畫,其價值要大打折扣。

在投入徐悲鴻麾下之前即已掌握了傳統繪畫技法的宗其香,一旦接受了徐氏主張,除快速掌握了寫實造型能力外,還立即開始了改革中國畫的征途。表現現實生活的努力,在重慶時期即已取得了輝煌成果。他畫艱辛苦萬狀的嘉陵江縴夫,也畫神情淡然的城市勞動婦女,他畫日寇飛機轟炸後的斷垣殘壁,也畫敵人炸不斷的頑強的夜岸燈火。嘉陵江夜景水墨畫,是他藝術成熟的風格標識,徐悲鴻先生盛讚:「燈光明滅,樓閣參差,山勢崎嶇與街頭雜景,皆出以極簡單之筆墨。昔之言筆墨者,多言之無物,今宗君之筆墨皆包含無數物象光景,此為中國畫之創舉,應大書特書者也!」宗其香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也使他成為中國畫改革的旗幟。

應徐悲鴻之聘進入北京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宗其香的創作熱情高漲,其改革中國畫的歷程進入第二階段,創作題材進一步拓展,如革命戰爭系列、肖像系列、榕蔭系列、三峽系列、燈光人體系列、水庫夜景系列、牡丹梅花系列,等等。借鑒於西畫的光色運用,已經得心應手,從全軍美展一等獎《不朽的英雄楊根思》開始的日光映照下的天雲描繪,透明而清亮,無人能出其右。此類探索廣泛地在以後的畫中運用並得到充實。1956年,宗其香、李斛、蕭淑芳畫展在北京舉辦,他們融合中西的努力獲得巨大的社會反響,也派生出意見對立的學術爭論,致使中國美術家協會破天荒地為他們組織了一年的全國巡展。

在「史無前例」的文革中,宗其香的社會影響再一次升華,不過這次是作為「反面教員」在全國進行批判,他畫的三隻小老虎以「三虎為彪」的理由,成了為反革命集團首領林彪翻案的「黑畫」,創出現代文字獄的典型案例。文革後,批判的組織方無人向他道歉,反倒變本加厲地對已患嚴重高血壓的他安排超量課程。終於,他的藝術家脾氣按捺不住了,一紙病檢報告,從此告別了多事之秋的首都,離開了藝術競逐的中心舞台,歸入了自然山川的清平境界。他生命的最後二十年全在甲天下的山水中度過,他與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桂林的青山碧水、溝壑叢林,無不留有他的足跡和汗滴。他把生命融入了桂林山水,也把桂林山水留在筆底。於是,便有了桂林畫展上那動人的場景。

宗其香先生已是歷史人物,是被當今急速運轉的炒作舞台和書畫拍賣傳送帶忘記的歷史人物。但是,研究現代中國美術史,宗其香是一個絕對繞不開的人物。他是奠基石,他是里程碑,他是承前啟後的賢達,在他身後,有眾多的學生在繼續著他的理想。

為畫家寫傳是很難的工作,因為他們日常專註於筆墨紙硯,甚難有閑暇來生齣戲劇性的故事,尤其宗其香先生又是一位不善於用語言和文字表述想法的人,在不息變化的時代大潮中,我們很難知悉他心中的波瀾。幸而有宗家的友人張玲女士的這本《畫家宗其香傳》,文字樸實,不事誇張,為我們揭示了宗先生曲折的人生經歷和執拗的個性,讓我們有了解析其藝術內涵的依憑。《畫家宗其香傳》出版時,宗其香先生尚在,如今再版,先生已作古多年,張玲老師此次又補充了先生去世前後的一些情節,使其成為完整的個人傳記,成為研究現代中國美術史的重要資料。能為此書作序,真是不勝榮幸的事,唯惜不能再有與先生促膝長談的時刻了。

2016年5月25日

王鴻勛序

1972年夏,李苦禪先生的小女兒李健從雲南插隊返京。閑來無事,揑了一組民族風情的小泥人兒,散置在書架上,居無定所,心神不寧。宗其香先生看到了,喜歡,也是觸景生情,用手量了量格板的寬窄說,「你等著」,隨即離去。兩天後,一幢秸稈扎刻的傣家竹樓展現在大家面前。李健那叫一個高:「娃娃們有家啦! 」……

至今提起來李健還在納悶兒,身處亂世,也不知宗叔是從哪兒踅摸來的秫秸稈兒,又是什麼時候學會的這一紮刻手藝?

1986年秋,宗先生來中國美術館,拿著一隻蝴蝶風箏。骨架是組裝的,彩繪是寫意的,執意要放飛一下給我看,就在美術館的西門外。風箏騰空而起,軟翅子發出啪啪啪的響聲。「以天為紙,書畫琳琅於青箋,將雲擬水,魚蠏遊行於碧波」,董邦達《南鷂北鳶考工志》序文里的佳句剛剛閃現,一股旋風把風箏牢牢的掛上了樹梢,有三層樓高。宗先生和我面面相覷:

「還要嗎?」我問他。

「你說呢?」他問我,手握著線桄兒,線綳得直直的。

「聽說放風箏的都會爬樹?」我逗他。

「你是風箏協會的什麼秘書長吧?」

他逗我,眼睛瞄了瞄那筆直的樹榦。我料想他那時一定心情舒暢,血壓正常。

《尚書·旅獒》有曰:「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宗先生好玩,會玩,玩的是文化,是文化遺產。他以玩世以恭的心態,玩出了玩物益志的襟懷。延著這樣一條心路,和宗先生一起,可以追尋他缺失的童年,感受他藝途的艱難;撫平他無辜的傷口,分享他堅守的歡快。我們會意外的發現,一位才華橫溢的繪畫大家,是如何在把玩的快意中,將好奇觸匯在藝術的探索里;一位謙和率性的美術教育家,是如何在傳承的互動里,將興趣升華到創作的情境中的。如果把宗先生的藝術人生比作一篇鴻文的話,那麼畫作就是他人生敘說的標點,而武平梅老師正是給他最大理解、支持、激情與靈感的那一半。宗先生是武老師的鏡子,品讀宗先生就一定會言及武老師;武老師是宗先生的影子,認識了武老師也才更容易走近宗先生。

「依然梅之韻,但行宗其香。」不是嗎?宗先生是一個聽話的大孩子。

為名人立傳是個苦差事。文體規矩太多,年代跨度太遠。要捕捉主人公那一個個情深深雨濛濛的命運結點,編織成網,還以真身,循其天性,暢其真情,猶如夢幻。感謝張玲老師,她的一支筆寫活了宗先生,一本書宏揚了大情懷。

值此宗其香先生百年誕辰之際,綴輯數語,以為紀念《為畫而生——宗其香傳》付梓,是為序。

2016年6月

- END -

推薦閱讀:

「二二八」紀念撕裂台灣 綠營要將國民黨「連根拔起」
中國亮劍,正義必勝|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大閱兵盛況
它山之石——張仃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展
紀念海德格爾逝世四十周年:何為詩意地棲居?
紀念毛主席《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發表60周年

TAG: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