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本心理學小說
07-30
這兩天在看一本心理學小說《救贖》,作者孫思遠,是一位心理諮詢師。感覺小說很不錯,推薦給大家,尤其是想了解心理諮詢和想要從事心理諮詢的,最好看下。摘抄部分段落:「心理師面對來訪者,要做的第一件事——」荀老師伸出食指,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是判斷這個來訪者,是否屬於心理諮詢的範圍之內。」 吳白丁連連點頭,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一旁的張小凡則在認真地做著筆記。 「我想你們在學習的時候都已經學過,心理狀況可以分為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而正常心理又分為健康狀態和不健康狀態。我們的心理諮詢,是重點針對正常心理的不健康狀態,以談話為主要方式,進行的一種心靈疏導。因此,如果來訪者的癥狀表現屬於異常心理,就不再是我們的工作範圍,這是我們首先要鑒別出來的。「......「我們不是醫生,更不是來訪者的精神教父。我們只是靠專業知識和細緻耐心的工作,幫助來訪者釋放自己的心靈。所以,心理師要時刻保持中立的道德立場,不帶有主觀色彩,不對來訪者的想法或行為做道德評判;要時刻保持以來訪者為中心的工作原則,靈活地採用適當的諮詢方法,比如你們在『諮詢技能』課程中學到的參與性技術和影響性技術,如何去應用,一定要因人而異;第三,要時刻保持不干涉來訪者現實生活問題,心理師的諮詢,和街道居委會大媽的調解工作,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不具有現實導向性,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直接引導來訪者去做現實生活的改變,我們也沒有這個能力。 「比如一個來訪者,有穩定的家庭,妻子和孩子,但同時他又有一個情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和情人也發生了很深的感情。生活在兩個女人之間,他覺得很痛苦,既不忍心拋棄情人,更不願意破壞自己的家庭。他想選擇逃避,不想面對現實,每天都在承受心理壓力,開始出現抑鬱狀態,並導致社會功能退化。面對這樣一位來訪者,我們既不能從社會道德的角度去批判他對愛情、家庭不夠專一;也不能幫他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是選擇離婚還是和情人分手,這些都不是心理師的工作。我們要做的,是從他的心理問題入手,用我們掌握的專業方法和技能,幫助他調整心態,逐步消除不良情緒對自身生活的影響,最終恢復心理健康。這是我們首先對自己的定位,也是我們工作的方向。但是,能否達到這個最終效果,很大程度上,還要取決於來訪者對我們的信任和配合。客觀上講,來訪者的信任和配合,在整個心理諮詢過程中,都是至關重要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關於《飛劍問道》作者的名字你有什麼不同理解嗎?
※付梓,羞赧,戰戰兢兢/此間的少年
※中國古代公案小說【書架叢書】
※張愛玲寫的半生緣講了什麼故事?
※解碼青春劇《夏至未至》是怎樣的創作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