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70年代出生的人,最大的42歲,最小的33歲
07-30
[轉帖]70年代出生的人,最大的42歲,最小的33歲(轉載) 70年代出生的人,最大的42歲,最小的33歲。正如一首歌:我們無奈,因為我們存在,因為我們存在,實在是無奈,我們生於70年代。。。。。。 70年代是一個淳樸的年代,而這個年代出生的人,更是由一個淳樸的年代進入一個信息的時代。 這代人,有人平步青雲,有人懷才不遇,有人歡笑,也有人哭泣。他們在生活中承受著不同的壓力,感受著不同的遭遇。其實,跟其他年代出生的人,也沒什麼不同,只是生活對他們來說,有了太大的變化。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叔叔手裡邊。。。。。。」這首歌你還記得嗎?那個時候,我們都唱過。也許現在你已經淡忘了,然而,正是這樣的歌曲伴隨著我們一點點成長起來。 還記得那個時候的爆米花嗎?一個老頭,扛著一口葫蘆一樣的黑鍋,走街串巷,砰的一聲,將米變成白白的爆米花,那個時候,老頭就是我們這些孩子眼中的魔術師。還有棉花糖,在當時是很受小朋友歡迎的小吃了,5分錢一團,將一勺勺米放進去,一團團棉花就出來了,能吃,而且還是甜的。那個時候,還有種紅黃鐵罐的麥乳精,是那時唯一的營養品了。回味起來,那種麥乳精跟現在的麥片味道有點像。你還記得那個時候泡泡糖嗎?長長的,用一半紅一半白的紙包著,紙上有個小姑娘在奔跑。那個泡泡糖是上海生產的,5分錢一塊。在大大泡泡糖入市以前,它絕對是大哥大了。 記得小時候,在幼兒園聽得最多的一首歌就是「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要靠雙手來創造。」老師那個時候常常教育我們要象小蜜蜂一樣勤勞。 不光只有兒時聽的那些歌曲,回憶的東西,還很多很多。。。。。。 一些現在回憶起來非常單調,但是又陪我們度過童年的卡通片,《鐵臂阿童木》可以算是最早看的了,機智勇敢的阿童木深入人心。聰明的一休,善良的小葉子,鹵莽的新佑衛門,和藹的長老。。。。。。以他們生動且充滿哲理的故事深入人心。那時的孩子們,都紛紛以一休作為自己的榜樣,這部卡通片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溫馨的回憶。而一休最經典的動作,就是盤腿打座,思考時用手在頭頂用打畫圈圈。。。。。。人們在記住他們同時,也記住了日立牌電視機,於是,以日立為代表的日本電器,就和阿童木一起,走入了中國家庭。 我們小時候吃過的零食還有酸梅粉,都是一小袋一小袋的,棕色的,裡面有個小勺,勺子上面有的是小動物,有的是戲劇人物。還有麥芽糖,不過那玩意在現在看來確實很不衛生,然而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已經不能用普通來形容了,畢竟很少見,有的甚至已經永遠不會再出現了。但在我們小時候,確實是很受小朋友歡迎的。 小學時學校有很多黑攤,什麼都有的賣。那種小小的香港明星照片,5分錢一張,翁美玲的特好賣,賣著賣著,真的成了遺像,估計那就是最早的盜版。那時候還有「少年報」、「小主人報」、「兒童時代」、「少年文藝」、「故事大王」等等一些雜誌。那時候流行拍洋畫,還有種小小的帖紙,沾點唾沫,就點貼出好多可愛的圖畫,非用唾沫不可,用乾淨的水還不管用。男孩子喜歡滾鐵環,女孩子喜歡跳皮筋。 70年代出生在城裡的人,家中的兄弟姐妹一般兩到三人,農村稍多一點。大的不愛帶著小的玩,小的總愛攆著大的。大的看見小的拔腿就跑,小的在後面哇哇大哭。在70年代末期,大多是獨生子女了,沒有這種待遇了。 少先隊隊歌我還記得「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也還記得第一次帶上紅領巾時的激動心情,那時我上2年級,光榮的加入了少先隊。隨著這首隊歌,一起來回憶一下當時的心情吧! 最經典的課間眼保健操,「為了革命,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眼保健操開始。。。」這些都讓我回憶起了快樂的童年。 70年代出生的人,是最後一波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卻故作邪惡狀,在桌子上畫上三八線的人;是最後一波在小時候寫作文時,會寫上「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人;是最後一波有事沒事就開唱「沒有花香,沒有樹高」的人;是最後一波接受計算機啟蒙教育時,還見識過BASIC語言的人;是最後一波小時侯要到別人家看電視,賴著不肯回家,有被父母打罵經驗的人;是最後一波六一節必須找齊白襯衫藍長褲的人;是最後一波合泥巴過家家、彈彈珠、拍洋畫、背著軍用水壺帶著雞蛋春遊的人,是最後一波用過糧票、油票、布票,擰著瓶子打醬油的人;是最後一波對「五講四美」、「三熱愛」倒背如流,也沒有搞清楚是什麼時候才能夠念成有心人的人;是最後一波告訴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跳橡皮筋的時候唱「我愛北京******」,每個月存5月錢指望小學畢業去看******的人;是最後一波看小人書的人,厚的2分錢一本,薄的1分錢一本。70年代出生的人,也是最後一波享受過品質最佳的國產動畫片的人,《九色鹿》我是看一回,感動一回,《大鬧天宮》也成了一部經典。還想起了一首《藍精靈》的歌,「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裡面那些可愛的小精靈,還能記得幾個呢?「藍爸爸、藍妹妹、聰聰、厭厭。。。。。。」有愛做蛋糕的藍精靈,有愛吹小號的藍精靈,有愛照鏡子的藍精靈,也有愛做木匠的藍精靈,他們都非常可愛,非常聰明,而且,他們有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團隊精神。70年代出生的人,也是最後一波看了《排球女將》以後,生怕日本人真的練成了「晴天霹靂」搶走中國女排5連冠的人,也是最後一波在中學畢業時,都要含著淚唱小虎隊的《再見》的人。 只要你生於70年代,這些絕對能讓你產生共鳴! 當我們慢慢成長起來,我們的國家也開放了。我們也聽到了很多來自國外和港台的音樂,而這個時候,小虎隊也伴隨著我們度過了中學的生活。我們已經步入了青春期,隨心所欲的跟著感覺走,較針,成了一種落伍的風格。我們比任何一代都更寬容、更隨和,也更冷漠。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我們這一代人,頭一次不再賦予自己生存以高尚的目的,我們沒有為國家的生死存亡而奔走的焦慮和悲壯,我們更沒有領導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受苦受難人民的偉大志向,我們甚至沒有重建價值體系、尋找心靈歸一、在張揚、自我和理性之間找到一個合理的中庸的熱情。我們認同人性的平庸、理性力量的有限,不再試圖改變世界,而傾心於營建自己的世界。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沒有了中國知識分子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政治參與熱情和政治敏感心理,這是我們理解對社會的最大貢獻。 也許現在被R&B音樂包圍的年輕人,已經忘記了像「信天游」這樣的中國最早期的搖滾音樂,但是這樣的音樂已經伴隨著很多70年代出生的人走過了青春懵懂的時期,因為這樣的音樂賦予了我們發泄憤怒的力量。70年代出生的人,喜歡過這首「信天游」,喜歡過程琳的「酒干倘賣無」,也喜歡過朱曉林的「那一年我十七歲」,再來就是費翔和齊秦。玩電子遊戲、跳霹靂舞、聽搖滾音樂,這些都曾經痴迷過。腰裡隨身聽,西裝和太陽鏡上留著商標,在學校被老師和同學翻過書包,查找有沒有手抄本,談戀愛好象比哥哥姐姐們容易,學過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筆記本上寫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還記得上中學的時候,我們喜歡用一種漂亮的筆記本來抄寫流行歌曲的歌詞,那筆記本上還貼有漂亮的明星帖紙,歌詞本在同學之間還互相的換著看。現在這些本本還在家裡擺放著。不過,現在再翻開歌詞本看看上面的明星帖紙,甚至覺得那個時候的明星真的好土,可他們在當時,卻是引領時尚潮流的人。 《少林寺》是學校****集體去看的,李連杰年輕時還是蠻帥的。《射鵰英雄傳》可以說是影響了70年代很多人至少是一個階段的人生,,我們從那個時候開始接觸金庸的作品,從看他的小說到看他的散文、史評,對於我們這些出生於70年代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這部電視劇更具有吸引力的了。翁美玲就是黃蓉,誰也替代不了,記得那時候我們一下課,操場便成了擂台,一百多個靖哥哥在那練「降龍十八掌」,三十多個洪七公拿著棍子到處亂串,甚至還有七八個歐陽克搖著扇子去調戲黃蓉,這一切,都是我們美好的回憶。 70年代出生的人,是沒有世界觀的一代,或者說,我們是中國歷史上最沒有一元價值觀的一代。因為,我們幾乎和醒過來的中國一起成長,我們的視野幾乎和中國的視野同步擴展。我們的血液被青春點燃時,中國,也正經歷著第二青春期。從懂事到現在,這個世界一直在變,計劃生育、包產到戶、承包責任制、學潮、股份制、下崗、上網、入關。。。。。。 直到現在一切都還沒有站住腳跟,我們不像上幾代人那樣,能在生活的縫隙中休息祝福,沉澱一些細緻的感受,如果說我們有導師的話,這個導師就是時代,是下海風、是期貨風、是炒股風,這個世界日新月異,引誘你用身體去體驗。挑逗你快點成長起來去抓住它。 我們喜歡這種不斷變化的感覺,因為我們知道,這些變化是為我們而準備的,只有我們才能追得上它。我們為社會的發展歡欣鼓舞,我們對這個社會的缺點很寬容,我們對社會沒有強烈的批判意識,沒有慷慨激昂的憤世嫉俗,我們本能的採取了現實主義的態度,首先去適應這個社會,而不是去改造這個社會。我們的青春剛剛過去,而我們的時代剛剛開始,我們已經做好了全方位接管社會的準備,我們這中國歷史上承前啟後的一代,註定要為中國帶來獨特的活力,我們註定要做出前無古人的事業. 在我們30歲到50歲這個階段,中國將會進入真正的發展期,中國的質變將在這期間真正完成,而我們將親手導演這偉大的歷史過程,歷史畢竟是從我們開始翻開了新的一頁,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 但是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因為,下一代已咄咄逼人。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珍藏奧斯卡|誰讓瑪麗蓮·夢露喝掉半瓶醋?「紙醉金迷的四十年代」
※普洱茶_基礎_品飲_年代鑒別
※70年代人記憶典藏 作者:水淼
※八九十年代的那些絕世芳華的香港女星
※這是個測評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