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展品介紹——081 「馬尼拉」錢幣

  16世紀早期,50個馬尼拉相當於一個非洲奴隸的價格,馬尼拉在葡萄牙語中是手鐲的意思,馬尼拉因其含銅而在非洲備受珍愛,人們佩戴大尺寸的馬尼拉以顯示財富,馬尼拉主要在歐洲製造,用來與西非商人交換一系列包括象牙、珊瑚和香料等在內的產品,此外還用於贖買戰俘和人質,這些小型的馬尼拉,發現於當時的奴隸貿易中心奈及利亞。  

  歐洲新興的資產者為從殖民地獲得更多的財富,除加緊對海外洗劫、掠奪外,又著手經營殖民地。初期在種植園和礦山勞動的多數是白人契約工,這些人在原居住地與種植園主或海外勞務公司簽訂契約,契約到期後,便成為自由民。隨著種植園的發展,勞動力嚴重不足,非洲的黑人便成了他們獵取勞動力的主要對象。在種植園或礦山使用奴隸勞動要比使用白人契約工便宜得多,又便於管理。所以奴隸貿易成為一樁賺錢的買賣。  

  非洲奴隸貿易路線  奴隸貿易是非洲歷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時期。它使非洲大部分地方一片荒涼,而歐洲奴隸販子卻從中賺了大量錢財,促進了歐洲的經濟繁榮。1441年,由貢薩爾維斯率領的一支葡萄牙探險隊,在非洲西海岸的布朗角附近擄掠了12名非洲人,帶回里斯本出售,這是近代奴隸貿易的開端。      在非洲歷史上,奴隸買賣很早就出現。公元1世紀的《紅海回航記》一書就有關於來自非洲之角(今索馬利亞)的奴隸的記載。7世紀末,阿拉伯人進入北非後,也曾把抓來的黑人販運到阿拉伯國家以及波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在歐洲,14世紀已經有西班牙人販賣從北非帶來的黑奴,隨後葡萄牙人也開始了這項貿易。15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一些大城市還有專門販賣黑人的奴隸市場。15世紀中葉開始,非洲不斷遭到歐洲殖民者的掠奪,奴隸買賣只是一項附帶的貿易活動。15世紀末C·哥倫布發現美洲後,奴隸貿易急劇發展起來,歐洲殖民者在非洲大陸上進行了有組織的大規模販賣黑人活動,給非洲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到了16世紀,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島和美洲大陸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西班牙在征服新大陸期間,殺害了無數印第安人,迫切需要廉價勞動力來開發殖民地。1501年,第一船非洲奴隸從西非海岸橫渡大西洋,到達了新大陸。此後,奴隸貿易日益興盛起來。    殖民者在長期販賣黑人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套一本萬利的「奴隸貿易制度」。他們販運奴隸一般都採取「主角航程」;販奴船滿載著「交換」奴隸用的槍枝彈藥和廉價消費品,從歐洲港口出發,航行到西非海岸,稱為出程;在西非海岸用貨品交換大批奴隸,然後橫渡大西洋,駛往美洲,稱為中程;在美洲用奴隸換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銀,運回歐洲,稱為歸程。一次三角航程需要6個月,奴隸販子可以做三筆買賣,獲得100%到1000%的利潤。  

  為了壟斷奴隸貿易,西班牙和葡萄牙採取了契約承包制。西班牙於1501年發布一種稱為「阿西恩托」(asiento)的特許證。它允許其他國家把非洲奴隸販賣到西屬美洲殖民地,但事先得向西班牙政府購買特許證,並繳納稅金。葡萄牙也發放類似的特許證。葡萄牙在西非沿海建立了碉堡,設置商站,並把自己的勢力範圍從幾內亞灣沿岸擴大到赤道以南的剛果和安哥拉。到17世紀初,非洲輸出的奴隸平均每年達1萬多人。  從15世紀中葉到17世紀中葉,奴隸貿易集中在大西洋兩岸,史稱「大西洋奴隸貿易」。西非沿海的塞內甘比亞地區以及沃爾特河與尼日河之間的幾內亞灣地區,包括今天的迦納、多哥和貝南的沿海地區及奈及利亞的西部海岸,被稱為「奴隸海岸」。迦納的埃爾米納、貝南的維達、奈及利亞的拉各斯,都是當年著名的奴隸貿易港口。  

    18世紀下半年,反對奴隸貿易同廢除奴隸制的呼籲匯合在一起,形成波瀾壯闊的廢奴運動。經過反奴隸貿易人士的不懈努力,英國議會於1807年,通過了《廢除奴隸貿易》的法案,並在1833年徹底廢除了奴隸貿易制度。後來很多西方國家也加入進來,在19世紀末通過了反對奴隸貿易的總決議,這樣,長達4個世紀、使非洲遭受無法估量損失的世界性奴隸貿易才逐步地被廢止。  

    1482年,葡萄牙殖民者在西非國家迦納的海邊修建了一座漂亮的白色建築——埃爾米納城堡。這也是非洲第一座專門用於奴隸貿易的永久建築,當地人也叫它「奴隸堡」。在隨後的300年間,數千萬非洲人被囚禁在這座地牢中,等待被運往美洲。可以說這個地方是奴隸貿易的最好見證,現在,每年都會有很多美國黑人奴隸的後裔紛紛來到這裡,展開自己的尋根之旅,提醒自己不忘那段辛酸的記憶。  


推薦閱讀:

菲律賓之旅:馬尼拉、長灘
菲律賓馬尼拉:馬尼拉大教堂
馬尼拉王彬街—— 前世今生

TAG: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 | 錢幣 | 介紹 | 馬尼拉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