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孩子是怎樣煉成的?問題孩子的心理矯正和行為調整
題記:今日學堂是以心理和行為教育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學堂,而不僅僅是一家教授知識,販賣答案的學店,所以,老師們更主要的精力,是用各種心理和行為調整方法,促進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並改進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學堂很善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把厭學的孩子轉變為好學的孩子,把思維渙散的孩子培養成具有良好思維次序的孩子,把行為不良的孩子轉變為讓人喜歡的孩子。這種轉變就是通過一系列的行為教育(不是讀書和聽課),轉變其原有的不良心理和認知模式。這種方式,同樣也適用於問題兒童的調整和心理矯治。因為:只要找到問題兒童有問題的核心價值觀和問題心理模式,再通過行為教育,迫使他原有的心理模式碰壁,最後不得不尋找和接受新的價值觀和新的教育模式。
真正的教育者,可以教出優秀的孩子,同樣也可以教好問題兒童。因此,本質上,好教師眼裡是不存在問題兒童的。但是今日學堂依然不願意接受問題兒童入學:原因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調整好一個問題兒童的精力和資源,可以教出十個優秀的孩子。我們不願意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來把問題兒童培養成一個「正常人」,而更願意把「正常人」培養成優秀者。所以,問題兒童的調整,在我們這裡只是一個研究實驗性質,而不是「產品供應」性質,只提供樣品,不提供商品。家長們如果有需要,請自己學習這些方法,這裡都是免費提供的資源。
除了這個理由以外,還存在家長的問題。問題兒童調整過程中,我們需要面對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孩子,而是這個孩子後面的問題父母,問題爺爺,問題奶奶!只有問題大人才會培養出問題孩子來!所以,要教育好一個問題孩子,必須同時教育家長;教育問題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教育問題家長的過程。但是很少有家長認為自己需要「被教育」。如果孩子是不負責任的,家長至少在孩子的問題上,也是沒有盡自己責任的。我們作為一個小小的學堂,又何必介入成人的教育呢?所以學堂所謂的挑選孩子,其實是挑選家長,考評家長的教育原則。
所以,除非家長有極為強烈的面對願望,願意徹底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模式,願意全面配合學堂的教育行動,否則我們的教育手段是無用的。這裡通過一個真實的教育案例,讓家長們參考,看看自己是否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不要等到已經出現嚴重問題才到處求醫。
學堂教育案例實錄:
問題孩子的心理矯正和行為調整。問題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小恆的問題及問題的來源!
案例:問題兒童小恆今年11歲。以下是他的父母提供的,關於他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的說明,希望我們能夠對這些不良問題做一些調整。孩子媽媽的要求是:她已經不抱希望這個孩子今後有多大的出息,或者成才,考大學。只希望通過我們學堂能夠讓兒子做一個「正常人」。我猜這個媽媽,在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在孩子活潑可愛的幼兒期,不會只有這種「基本要求」吧?可能還是做了一個天下媽媽都在做的夢,希望孩子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吧?直到上學以後,要求越來越低了。很多媽媽最後的要求,就是「好好活著,不死就成」,多可笑的中國父母。
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孩子的「不正常行為」如何,以下黑體字部分是曉恆媽媽的描述,其餘部分是我的點評。希望當父母的人從中吸取教訓。
大概成長經歷:1-6歲完全由爺爺、奶奶帶大,特別寵愛,6歲接到父母身邊之前,還在由大人喂飯,晚上端尿。
這是一個典型的父母和長輩削弱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案例:我們可能想像這對祖父母多麼的「盡責儘力」,多麼的「辛苦」和「繁忙」地照顧這個「小少爺」。直到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缺乏各種基本能力的廢物後,父母才發現一個簡單的常識:不能讓老人寵孩子。
從心理學上來解釋「隔代親」的情況很簡單:這種類型的爺爺奶奶,並沒有多少教育思想和智慧,但是自己的兒女可能都還不錯。因為生自己兒女的時候,往往面臨很多人生和事業的問題,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寵孩子」,反而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結果自己的兒女往往還比較正常,甚至是優秀。因此如果兒女指責他們帶孫子的方法有問題,他們會振振有詞地說:我們怎麼啦,還不是把你們帶大了,還不是有出息?讓兒女無語。
但是後來帶孫子的時候,這些老人往往已經從人生的戰場上「退居二線」,已經沒有什麼重要的人生和事業等著他們了。但每個人都是有成就需要的,對於沒有「事業」的,不甘寂寞的老人來說,照顧孩子就是他們獲得自我成就感的一個良好工具。這種老人其實很少有什麼「教育思想」,他們甚至缺乏基本的思考能力,往往依照「本能」來行動,甚至根據自己的情緒喜好來「培養孫子」。
他們的「權威地位」,不是來自於智慧的思考和前瞻性的眼光,而是來自於兒女們的孝順和服從,這讓他們誤以為自己還是很有「能力」的,會依仗自己「長輩」的身份地位,喜歡給孩子們出主意,下結論,提要求,教孩子們很多混亂不清的人生概念。而兒女們為了體現「孝心」,在發生教育觀念衝突時,往往犧牲自己的原則,犧牲孩子的未來,來服從,討好老人,造成後期教育的問題。
真正很有智慧的老人,極少會在五十多歲後就專門退休來「帶孫子」的,這些老人此時可能正在事業的頂峰期。因為擁有「智慧」會讓他們更被這個社會需要。多數帶孫子的「寂寞老人」,本質上是社會的棄兒,他們不被社會所需要,缺乏真正的成就感。帶孩子是兒女們讓他們發揮餘熱和自己「找點事做」的心態(事實上這正好反映:中國的父母們並不在意孩子的心理和智慧的成長,僅僅把孩子當成一個動物來養,否則絕不會把孩子交給明顯缺乏教育智慧的老人)。
這種老人不會去真正考慮孫子的教育和成長的問題,他們只是善於非常自私地用所謂的「愛心」和「寵愛」,去削弱孩子天然具備的能力,而不會去督促和培養孩子具備更強的能力。在心理深處,老人們如果發現孩子很無能,很依賴自己,他們在嘴上「抱怨」的時候,其實心裡充滿了巨大的滿足感:這證明他們是多麼的「重要」,孩子離開他們的「照顧」後多麼的無能和痛苦。所以,孩子的無能,絕對是被父母和祖父母們在這種變態心理下「大力培養」出來的。
只是這一種本質上極端自私的心理行為,會被公眾和兒女原諒,甚至讚譽。即使孩子明明被他們帶出了問題,他們也很少受到指責。因為他們已經「忙得團團轉」了,已經「很辛苦」了,很盡責而且還「累病了」,所以這種本質上是自私的,情感敲詐的行為,在中國基本上是「正常」情況。孩子已經出現了問題,父母們也很少會去反思老人的過錯,會以「這孩子真是不好教」為由,替父母推卸責任,把「問題兒童」的板子,打在本來無辜的孩子身上。
特別是在獨生子女時代,四個老人都在爭奪把孫子當寵物養的機會,用含飴弄孫的「豢養權」,來解脫自己的寂寞人生,而不是試圖承擔起真正的教育責任。這種老人之間的爭奪之激烈,以至於有些小夫妻只好讓自己的父母「輪流執政」,每家帶一個月,結果每對老人都在孩子的面前爭相獻寵獻媚,爭奪「愛心」。可笑,同時可恨!同時父母們自己也以「寵愛」來代替教育,以互相間的感情敲詐來代替責任,所以造成了目前國內這種嚴重的局面:我們培養了太多無能而性格乖張的下一代,給自己,給家庭,家族,也給社會造成了太多的問題。國人什麼時候才能清醒一點呢?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都具備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懶,可能還是「超懶」。因為他們在出生後勇敢地探索世界的關鍵期,在他們非常積極進取的時候(一歲到五歲的孩子都會非常積極的探索世界),被自戀的老人們怕他們成長起來後不需要自己的服務,就用各種理由:如怕孩子受傷,怕衣服弄髒,怕東西弄壞,怕孩子做不好事情等等理由,以保護的名義,剝奪了孩子探索世界的熱情和願望,成功地教育給他們一套「享福哲學」:只有安心地享受他人的服務,才是「尊貴」的表現。這也是國人的一貫價值觀。
我們看看她媽媽的描述。
超懶,筆都懶得動,多寫一個字都不願意,逼狠了就亂寫一通。老師布置的作業,老是偷工減料,在學校也一樣。
(補充一下,他不僅學習懶,連玩都很懶,喜歡投機取巧。比如他到學堂後,突然孩子們的魔方都壞了,後來才發現,這孩子偷偷玩魔方,但是不願意按規則認真玩,而是創造自己的規則:把圖案撕下來再貼上去,讓自己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其實這也很費勁,真不知道這種「懶」是如何理解的)
完全不愛看有文字的課外書,帶漫畫的稍微強一點。(不僅身體懶,連動腦子都懶)
生活方面:1、早上不僅不會自覺起床,而且叫了,他還賴在床上不動,非要大人把他從床上拖起來,他還不高興。
2、不愛洗手,洗臉毛巾都不打濕,洗口馬馬虎虎,生怕多洗一下,晚上能偷懶不洗口就不洗,秋冬季要他每天洗屁股,他恨不得一個星期才洗一次,而且還要大人提醒,很不自覺。
(來「享福」的,就應該這樣才象「有福氣」的樣子呀?白領的「人生理想」就是「一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發軟」,國人「懶人有福氣」的哲學,怎麼放到這孩子身上就變成「缺點」了呢?這是老人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才培養出來的心理行為模式,怎麼可以一下子就改掉?也讓老人們太沒有成就感了。)
3、早上穿衣要別人遞到他手上,讓他自己去拿,他就假裝不知道放哪。
4、鞋帶系得不是很緊,老愛松,脫鞋時不松鞋帶,穿鞋時也懶得松鞋帶,腳直接往裡鑽,(教他系鞋帶,他不耐煩,說自己會,不聽大人說)。
(當父母的,就應該象宮女和太監一樣,一門心思好好伺候「小皇帝」呀,連衣服都要自己拿,自己穿,還有什麼尊貴可言?難道你們想剝奪孩子從小就享受的「王子級待遇」,要給他「降級」嗎?這怎麼行呢,他還想升級呢!我見過省委某下屬見到領導上飯堂,趕快拍馬屁問候:領導,您還親自來吃飯?可見人如果尊貴到連吃飯都有人代勞,才是「有面子」的。)
學習方面:
1、對學習不感興趣,成績不好,嘗試過多種方法,如放在校外老師家(3個),請家教(1個),但孩子在學習上不配合老師,把心思放在怎麼對抗老師上,久而久之形成抗體(在學校不怎麼怕老師)。
(如果孩子小時候就被大人們剝奪了勇敢地探索世界的熱情,長大了又想讓他「熱愛學習」,無論如何是說不通道理的。這孩子好不容易才把自己從小與生俱來的學習熱情給滅掉了,怎麼可能現在就好好學習?特別是祖父母一貫用行動來教導他:人生的原則就是「好吃懶做」才「正確」和「尊貴」,「辛苦做事」是「無能」和「沒福氣」,他已經接受了這個原則,怎麼可能指望他在「學習」上就持另外一種價值觀,願意去辛苦學習呢?
在學校不怎麼怕老師
這是一個很致命的問題:如果一個孩子目無尊長,他是不可能從前輩哪裡學習什麼有價值的東西的。孩子通過「崇拜偶像」來提高自己,如果身邊有他崇拜的對象(男孩最好是父親一類的角色),他就能很快地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所以,母親強勢,父親無能的家庭,男孩可能出現無能和懦弱的問題,女孩可能出現過於張揚的問題。因此,這種家庭特別需要給他找一個有權威的男性形象來管教他。男生如果崇拜某個英雄,他也有可能成為英雄(不過,崇拜明星例外,因為明星不具備可模仿性)。甚至他會以擊敗自己心中的英雄為驕傲,這才代表他已經「長大」了,這是孩子的成就需要,也是孩子成長中最大的動力。如果父母過早地被兒子擊敗,兒子不把父母放在眼裡,他也就不可能從父母身上吸收有價值的東西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孩子的心靈就停止成長了。可嘆中國的父母,可能幼兒園時期就被孩子擊敗了,在孩子面前就像是恭順的僕人,毫無威信可言。本來還有一次機會:用老師的尊嚴來教育孩子,讓一個厲害的老師,來扮演榜樣的角色。不過,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讓老師作為學生的榜樣和英雄,實在是一種奢望,學校里很難得有真正令孩子們從心底里佩服的老師。家長們聘用家教等,更像是請一個僱員,只是販賣的東西是知識。因此孩子的心理和行為成長就更加無望了。
康熙皇帝教子,特彆強調皇子們「主敬」,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畏天命,才不敢胡作非為,才會自我收斂。畏大人,才能夠進步和提高自己,才能夠讓將來的成人社會接受自己。畏聖人之言,才能夠尊重智慧之士的教導,才能夠避免自以為是,少犯錯誤,提高智慧
畏老師,老師才能夠教他,學生才會主動自覺地學習。古人為了讓孩子怕老師,即使這老師就是自己兒時的朋友,帶孩子見老師的時候,父母和老師也特別要表演一番:父母在孩子面前,恭恭敬敬地跪下拜師,正式委託老師來教管自己的孩子。孩子看到一向威嚴和形象高大的父母這樣做,自然會對老師有敬畏之心,這樣孩子才有可能教得出來。不過,現在的教育,學生不象學生,老師也不象老師,父母也不象父母,孩子也不象孩子,四不像的教育,指望能教出什麼人來?特別是某些民辦學校,把家長視為「上帝」,把學生當成「皇帝」。很多家長以為有幾個錢,就把老師當僕人使喚,負責「監督」「教訓」老師,結果他們果然花錢買來了家裡的「小祖宗」,雖說是沒有報應呢?
2、上課不聽講,注意力不夠集中,好動,自控能力很差,喜歡前後左右鬧(低年級時尤為明顯),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感統失調,做過一年感統訓練,現在好些。
4、學慣用品到處亂放,做完作業後,從來不會自覺清理,非要大人提醒,而且不耐煩,文具經常被他弄丟和損壞。
5、丟三落四,放學經常會有些東西掉在學校,如:杯子、衣物、文具、作業(作業有時是故意不帶回家,因為不想做)。
這幾項行為,代表兩個行為心理特徵:
第一是思維渙散,無序。缺乏良好教育和缺乏思考能力的人都有這個特點。這種思維特性與聰明無關,與智商無關,這是一種混亂的思維方式。而越是聰明的孩子,由於缺乏思維教育,越容易思維混亂。這種思維特性,就是一般人通常說的「小聰明」,會讓孩子終身事業上碌碌無為,而且生活上很失敗很落魄,他的人生也必然是「渙散無序」的,更難以建立良好的婚姻關係,家庭關係和各種社會關係。我的一個表弟就是這種思維特徵的人,今年已經四十多歲了,在當今這個社會幾乎給了他無限機會的情況下,他卻很善於破壞掉每一次人生提供給他的成功和幸福的機會,選擇很辛苦,很狼狽地活在無序和混亂中,至今讓人同情而無奈。更不幸的是,近十年前,最愛他,最寵他的母親,就被這個她視為人生最大寶貝的兒子給活活氣死了。也好,不然現在天天看他這副郎當樣子,當母親的會更傷心。還是眼不見為凈,走了省心些。這問題很嚴重吧?怎麼辦?只有重新建立一套有序的思維和心理模式才能夠解決。這也是特別困難的地方,因為你必須打破原有的思維慣性,重新建立一套新的思維方式和生活,心理習慣。由於目前他這套混亂無序思維模式已經被認真培養了十幾年,要在短期內重新建立很難。幸虧這孩子只有11歲,還有一點時間空間來教育和轉變。另外一個類似的孩子14歲,就是我文章中悲情富豪的孩子,更沒有希望,只好直接放棄了。雖然他父親很想讓孩子改變,可惜強勢父親沒有意識到自己必須先轉變才行。
另外一個行為心理特徵是不負責任。這是因為從小孩子不會因為自己的行為而接受不良的後果,承擔責任。從小無論對錯,大人們都遷就,和容忍孩子的行為,同時以「無條件地幫助孩子」來剝奪孩子的責任能力,避免孩子受到生活的懲罰,結果讓孩子失去了基本的行為判別能力(如孩子來學堂後居然說:我可以一個月不吃飯。。。我可以3天吃掉20隻烤鴨,如此沒有常識,還要跟人打賭)。並最終讓孩子失去了行為責任的基本規則意識,會誤以為世界會圍著他的意志而轉動。因為整個家庭里就是圍著他的意志來轉動的。
孩子小時候在家裡,父母們因為「愛心」,可以無奈但刻意地維持這個神話。學校里,老師們會因不耐煩,放棄對這種孩子的教育,讓這種孩子在狂妄無知的思維狀態下,滑稽可笑地混過12年的學校生活。可是,一旦孩子長大離家後,才會發現原來世界上並不是他能夠隨意支配的,就會遭遇巨大的挫折感。當然,他們應對的方式也很簡單:逃避生活,回到家裡,做啃老族。現在這種年輕人越來越多,父母們自作自受,就準備當一輩子的老媽子吧。2008年,國家的統計數量是:18萬大學生回家啃老。更別說沒有考上大學的孩子,啃老更是理所應當的了。
性格方面:1、脾氣急燥,缺乏耐心,倔犟,不聽大人說教,明明自己做錯了還不喜歡別人說他。
2、特別不聽話,做什麼事都喜歡講條件,想要什麼東西和想做什麼事的話,會一直不停的跟你磨,不達目地不罷休。
4、不太尊重長輩,不愛喊人,喜歡頂嘴。
5、不夠誠實,有時為達到自己目的會說謊話,做事拖拖拉拉(除自己喜愛的事外)。
7、口頭禪:等一下和好倒霉啊。
8、沒有上進心,老是喜歡把自己和不好的同學做比較,沒有做好也一幅無所謂的樣子。
(上面這些行為的心理個性特徵,其實都差不多,就是「缺乏責任感」,「缺乏敬重之心」,不願意為自己負責,不尊重自己。表現出來就是不尊重別人,也不會認認真真地完成一件事情,完全根據自己一時的心情好壞,根據自己的喜惡而做事,如果不改變,他一生中將會因此遭遇很多障礙,會吃很多虧。「失敗者」將成為伴隨其一生的標籤。
要教育過來很簡單:就是必須讓他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比如,如果他告訴我們,他可以而且願意一個月不吃飯。就不給他吃,餓他兩天,直到他求饒,並願意做某些事情來贖回自己的「吃飯權」。當他不得不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說過的每一句話負責的時候,他就不會亂說話,也不會亂做事了。思維也就慢慢開始有序和正常化。可惜,父母都是無條件的遷就他,直到他喪失基本的行為責任能力,還說:不知道為什麼是這個樣子!這些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結果。)
3、喜歡交朋友,但據老師講他心眼比較小,怕吃虧,所以不能和小朋友長時間相處。
(自私的孩子,要求周圍的人都是自己的僕人,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生活的。這種錯誤的觀念在家裡的「小皇帝圈」中自然有效,可走出去就不靈了。
朋友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互相支持基礎上的,其實這種孩子內心很自卑,很孤獨,很需要朋友,但是由於已經被父母,祖父母單向式的遷就模式,造成這孩子不懂得基本的行為準則,不會尊重其他的孩子,也不會考慮別人的想法,經常自以為是,亂說亂做,所以最終沒人願意跟他玩。結果就是他更加不懂得如何與朋友相處,長大後會是一個缺乏社交能力,缺乏朋友,也缺乏快樂的孤獨者。
特彆強調一下:中國的父母特別愚蠢,往往很認真地教自己的孩子要自私一點,不要讓別的孩子佔了便宜,反而以孩子能夠占別人的便宜就是「有本事」,結果培養出一個處處討人嫌,一輩子沒朋友的可憐蟲。還會失去很多寶貴的人生機會,典型的佔小便宜吃大虧的主。我教導孩子是相反的:能夠主動幫助別人的孩子才是真有本事的,大氣的孩子才討人喜歡,處處計較的孩子沒出息。古人說:吃虧是福,一點也沒說錯。半點虧不吃的價值觀,是小市民的教誨,難道家長想把孩子教成這樣嗎?)
飲食方面:挑食,不喜歡素菜、吃飯中途愛喝飲料,愛灑飯(說N遍都沒用)。
挑食其實最好治:不想吃,就什麼都不給他吃。最後看他還吃不吃。挑食,不吃什麼,就偏給他什麼,直到他不挑食為止。我們家孩子如果在餐桌上說不喜歡吃什麼,我就專門給他什麼,結果孩子自然不敢挑食,給什麼吃什麼。這就是基本的行為責任教育。如果他挑食,你就想辦法迎合他,為他操心著急,所以他就不需要為自己的挑食負責,最終他當然就偏食挑食成性了。因為這是父母刻意培養的。
來學堂十天以後,這個孩子已經改掉了這個毛病:不挑食了,給什麼都吃的乾乾淨淨的。他昨天自己也很得意地告訴我:他現在吃飯,一顆米都吃得乾乾淨淨,什麼菜都吃。也不喝飲料,學會喝水了。
為什麼家長(說N遍都沒用),多年不改的不良行為,到學堂後十幾天就改變了?因為家長是「口頭教育大師」,只會講大道理。結果講得越多,孩子越漠視,越不尊重這些道理。而學堂是行為教育,就是要讓孩子自己體驗結果。當然,孩子並不笨,十幾天就學會了。
問題是:家長們為什麼要把十幾年「教育結果」都證明無效的「教育手段」緊緊抓住不放呢?除了苦口婆心的不斷重複地講大道理,就不會多用一點思考和智慧來面對孩子嗎?這個媽媽說得不客氣一點,連自己的孩子都不如。因為孩子很會堅持自己的無理要求和行為,而且會不斷換用各種手段來達到目的,不斷地改變方法,跟大人磨到底,迫使大人屈服。可這媽媽只會「講大道理」一個死辦法,又缺乏堅持到底的耐心。怪不得這麼多年與孩子的戰爭中總是打敗仗!
2、不愛喝水,特別喜歡喝飲料和冰淇淋。
如果這樣,今後得血液病的可能性很大。很多得白血病的年輕人,其父母養育過程就是「不會喝水,只喝飲料」的。所以,現在的很多怪病,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是被父母特別培養出來的毛病!
生活方面:1、看電視喜歡離很近,恨不得鑽進去,眼睛也看壞了,怎麼說都不聽。
2、身上不能有錢,會亂花,沒有節制。
3、坐姿特別難看,吃飯、做作業也是一樣,喜歡歪著坐,同時腿還喜歡抖動。
又是一句(怎麼說都不聽)。這媽媽實在可以當政工幹部了,幹嘛只會說呢?你把電視關了,甚至丟了,看他怎麼辦?
這些都是缺乏自我控制力的表現,一個人思維上缺乏控制力,心理上也缺乏控制力,結果在行為上,也會表現出缺乏控制力的各種現象。這也是我上面說過的思維的混亂帶來人生的混亂,生活的無序,這是一條線)好了,暫時總結到這裡。這個孩子,家長們覺得怎樣才能讓他改變呢?如何建立新的行為心理模式呢?請有心者持續關注我們的後續問題孩子的心理行為矯治方法。學堂目前把這個孩子作為一個特別的心理行為調整案例來做,預備實施一種來自於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精英教育方法,我暫時稱為「精神斷奶法」吧。簡單地說,就是先把孩子原來的思維和心理慣性徹底切除,再慢慢輸入新的,積極向上的心理行為模式。
這種方法來源於古代追求智慧的大師們自我提高的方式,他們一生中,都有幾個重要的時期,用來與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做一個徹底的總結,防止自己出現停滯不前的思維狀況,也防止原來的不良習慣影響自己的提升。一般來說,經過這樣的專門集中訓練後,人生智慧會到達一個新的狀態。這是突破自我的必要手段,我相信古人的智慧,也會對孩子起作用。預期幾個月後就會出現完全不同的教育結果,我相信他的父母在春節期間,會看到一個很不一樣的兒子。
作者:今日學堂 張清一
博文發表時間:2009-12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一線新教育
傳播理念 開拓視野 活動分享 免費資源
理性 . 自助 . 分享
▼
長按二維碼一鍵免費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新教育信息。
推薦閱讀:
※孩子哭鬧時,高情商的父母都會做這 3 件事
※20套最適合孩子的營養早餐!(2)
※應對孩子腹瀉
※孩子犯錯,懲罰嗎?
※怎樣告訴孩子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