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譜與承揚傳統文化
修譜與承揚傳統文化
「前人不修譜,後人不知古。今人不修譜,子孫尋根苦。」這是在當今尋根問祖的修譜人中流傳最廣、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它包涵著艱辛、飽含著辛酸,也蘊涵著期待!為此,眾多姓氏中的仁善之士,身負使命,肩負責任,滿懷期望,勞心勞神,廣洒家財,爬山涉水,尋根溯源。集今人、尋古先之信息,考證、匯串、譜寫成一部部家族或宗族的文化承傳史--家譜、族譜或宗譜。其善行令華夏先賢微笑、其精神與毅力令山川動容,其淡利宗心令族人感動。他們是根植在中華大地上,是傳統文化最直接的承繼與弘揚者。
一、家譜是一部完整的家族人文史
我中華民族素來重視血緣、親緣、鄉緣,歷時既久,早已形成強烈的宗族觀念,鄉土觀念,進而溶合成國家觀念,此我民族之所以具有強大凝聚力,歷經五千年而不衰之奧秘所在。
國家有史,述朝代、記政事;地方有志,明沿革,載土風;家族有譜,考世系,識宗支。此三者構成一完整體系,為華夏歷史三大組成部分,記述中華民族繁衍生長之歷程。史、志、譜或互相印證,或補缺鉤沉,相得益彰,流傳千古,實為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一大特色。
家譜(或稱宗譜、族譜、家乘、祖譜等),以其較能真實反映歷史面貌、時代精神、社會風尚,歷代學者都把譜系之學看作是史學的組成部分。南宋宰相文天祥曾言:「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史以記實事,譜以序昭穆。……故珍珍斯譜,以永其傳。」
家譜,具有尋根留本、清緣備查、增知育人、血脈聯情、承前啟後的作用。譜牒者,詳生沒,記葬處,溯源流,知根本,辨主支,明世系,述宗風,敦親情,序昭穆,揚先德,志現狀。反映的是家(宗)族成員的世系血緣關係,記載著歷史長河中家族內優秀人仕的特殊事迹、豐功傳業以及榮辱與興衰。無疑就是一個家族或宗族的一部人文史書。
家譜,是一種以表譜等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是國人記錄家族歷史、尋根問祖的重要文獻。我國歷史上宗譜的出現至少可追溯到先秦時代,明清時期私修宗譜更是成為一項全民性的文化活動,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
家譜,作為家族之史料,對於研究家族史,乃至整個社會史,都是寶貴的原始資料,是中華文化遺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些有歷史價值的宗譜,至今還被國內外的一些圖書館與博物館收藏。可以說,它是我國民間最平民的文獻,也是後世一窺時代風俗的珍貴人文資料。
二、家譜是傳統文化最直接的承繼與傳播方式
林林種種的諸姓《家譜》,唯一少不了的是家訓或家規。而家訓與家規無一不是根植並源自於中華優良的傳統文化,敬奉的是「天地君親師」,演繹著的是「孝悌忠信、禮儀廉恥」的做人準則,承繼著的是真誠、善良、包容的傳統美德,踐行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有人說,家譜是一部完整的百科全書,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教科書」。也有人感慨道,中國人最信奉的不是儒教、道教,也不是佛教,而是「家教」。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的確,一個人出生後首先接緣的就是「家教」。近幾十年來,人們由於對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觀念的教育,導致現在諸多後生禮儀與長幼觀念缺失,人倫缺位。傳統的家教中至少包含著「人道」與「人倫」,廣之則蘊涵著「天道」與「天人合一」的人生世界觀。
譜與牒,家之序,有如參天巨樹,雖枝繁葉茂然主幹則為一。倘若譜牒不敘,祖功宗德不彰,逮至後世子孫支繁派廣,世遠年湮,則會視親支為途人,以近族為陌路。
由此可見,修譜、續譜以及良好的家教在子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與地位。幾千年來,家譜、家規、家訓在傳統的家教中著實扮演了一部最好的「教科書」。《誡伯禽書》、《顏氏家訓》、「孟母斷杼教子」、「岳母刺字」等堪稱典範。用今人的話說,家譜是以最接地氣的方式繼承與弘揚著中華傳統文化。
家譜,它記載保存了歷代不同地區與世系活動相關的豐富資料,對於研究社會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價值。並且它屬於浸潤著民族情愫的譜牒文化,內涵獨特,其對民族的心理素質、價值取向、行為模式都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譜,血脈聯情,承前啟後。記述著家族的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變遷、居地遷徙、婚姻狀況,家族成員在科貢、官封名謚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包括著述),家族的經濟情況和興衰變化,以及家族的喪葬、祀典、族規家法等。上承祖先,下啟後代。先人創業艱辛,育人含辛。其豐功偉績,璀璨精神,不應也不能從我們這一代或下一代丟掉,必須通過修譜,為祖先樹碑立傳,把他們的偉岸人格和創業精神,一代一代的傳承與弘揚下去,作為永久的紀念與鞭策,這是我們這一代或後一代人神聖的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
近年來,眾多的修譜之士正歷經艱辛地拾取、修復與承繼著我中華民族這一優良的傳統文化,譜寫著這部屬於家教的最好「教科書」。
三、家譜修繕是時代與回歸傳統的需要
文革浩劫,族譜焚毀,傳統千瘡,人情漸疏,道德滑瀉,人心不古。世間萬物,負陰抱陽,陰極陽生。復興傳統,回歸人倫道德是歷史的呼聲,更是人類命運之吶喊。
家譜屬於傳統文化中的血脈文化範疇。在我國,人們對家譜有一種特別神聖與崇敬的情節,因此,家譜中的內容就直接被人接受與承傳。修繕家譜亦被人們認為是維持家族凝聚力的一種方式,也是滿足國人生生相相息的「尋根」傳統情結方式。
歷代名人大家對譜(碟)之於人修身益家利國多有論述。如北宋文學大家歐陽修先生曾說:「族有譜牒,則人之所出,知所出則知尊其祖,知尊其祖則知愛其身,知愛其身則慎行修身,自不容以不謹,非徒以昭姓氏,序昭穆,別親親,疏同異而已也。」。民國之父中山先生曾說,「《族譜》記述中華民族,由宗族團聚擴充到國家民族團結,這是中國人民特有的良好傳統觀念,應妥加利用。」當代兒童文學家冰心也說:「譜是承上啟下的家庭歷史,對家史的注重與關懷,是愛祖國、愛人民的起點。」
自宋代以來,儒家認為先祖的嘉言懿行不宜聽其湮沒,家族世系不可以無考,親族齒序不可以無稽。於是,士庶之傢俱各修譜樹牒。特別是文宗巨擘歐陽修、蘇東坡諸公所創譜例,至今為後人循蹈延襲。否極泰來,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氏族文化研究盛行一時,建譜續牒者比比皆是。
2012—2013年間,當今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曾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親不親,故鄉情。家譜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獨特文化傳統,正承載著它獨特的歷史命運,也註定要由當今各姓氏的一些有識之仕去承繼它的璀璨,去開創、去弘揚它獨特的文化發展之道。
修譜,是傳統回歸的助推劑;修譜,是仁者之為、善者之舉。
祖從哪裡來,散支在何方?
路漫漫其修遠兮。有志者,事竟成。
(四川武勝 沈昌國)
推薦閱讀:
※喬春洋:文化的六大特性
※林徽因為什麼學建築?
※季羨林:中華文化增添奧運魅力
※怎樣看待有些人說穿漢族傳統服飾是腦殘,裝逼等抨擊性言論?
※如來禪與中國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