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 大故宮(第三部)05天潢貴胄
07-30
大故宮(第三部)05天潢貴胄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歷來對於皇子有著繁瑣而嚴格的制度規定,到了明清兩代,皇子的相關制度更是趨於完備。在明清兩朝五百多年的時間裡,明朝十六位皇帝有皇子104人,清朝十二位皇帝有皇子113人。當然,在眾多的皇子之中,能夠最終繼承皇位、君臨天下的,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皇子雖然已擁有普通人無法擁有的地位和待遇,卻只能屈居人下、俯首稱臣。而圍繞著皇子的等級、爵位、府邸、住地、駐軍、子嗣等等,形成了一系列名目繁多、程序繁瑣的典章制度,那麼,這樣的一整套制度,能夠保證明清兩朝江山穩固、四海昇平?兩個朝代的皇子制度究竟有著怎樣的異同?其中的利弊得失又是什麼呢?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閻崇年先生繼續做客《百家講壇》,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大故宮》第三部第五集《天潢貴胄》,敬請關注。】 皇帝的子孫和人不一樣叫天潢貴胄,今天講三個小題目:1、明朝皇子。2、清朝皇子。3、後人思考。 明朝和清朝的皇子就住在皇宮,明朝皇子住的皇宮後來改動過,現在已經不清楚了,清朝皇子在皇宮住的就是,南三所、北五所、重華宮等等。 1、明朝皇子 第一,皇子分封,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研究宋朝和元朝的歷史教訓,認為:「宋元孤立,失未封建。」宋朝弱,元朝亡,朱元璋認為這是對皇子沒有分封建國。於是,朱元璋就實行了皇子分封,把皇子分封到全國重要的地方,建立藩王。一是建城池。二是建府邸。三是設衙門。四是有經濟,有軍隊。一個王府軍隊少的是三千人,多的是一萬九千人。朱元璋沒想到這樣會出現一個問題,時間長了這些皇子會變成獨立王國,大了以後,就威脅到皇朝的中央政權,明朝宗室先後有五次主要軍事政變。1)燕王靖難之役,大家非常熟悉,是燕王朱棣發動的。2)漢王高煦之叛,是燕王的兒子朱高煦發動的叛亂。3)正統南宮復辟,是朱祁鎮發動的南宮復辟。4)安華王寘鐇之叛。5)寧王宸濠之叛。朱元璋分府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第二,福祿終身,朱元璋得天下以後,首先要維護子孫的利益,他們得到終身福祿之後,有六不許。1)不許為士,2)不許務農,3)不許經商,4)不許做工,5)不許從軍,6)不許出城。就是坐享其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貴族的享受生活。 第三,事請於朝,有事情向朝廷請示,比如:生孩子了,孩子起名字,要娶媳婦了,女兒要出嫁了,清明節出城掃墓。好處是朝廷直接控制藩王的活動,但是問題來了,有的皇帝太懶了,不上朝,不批公文。從萬曆到崇禎壓著數以千計的王府的請示報告,孩子生了沒名字,大了不能結婚,死了不能埋葬。結果出現,頭髮白了不能成家,屍體腐朽了不能埋葬,也沒有名字。 第四,設立高牆,宗室子弟犯法了,一般法律不能懲辦,由皇帝直接來辦,在安徽鳳陽設立高牆,就是貴族宗室監獄,囚在這裡。講幾個故事給大家聽。1)漢王朱高煦曾經和洪熙帝,要爭奪皇位的繼承權,最後還是由明仁宗洪熙帝繼承了,到明仁宗兒子明宣宗宣德帝的時候,朱高煦就憋不住了,就發動了叛亂,就是漢王高煦之叛,後來舉兵平定了,把漢王高煦抓住了,把他放到鳳陽高牆吧,不行,怕跑了,就押到都城關到西華門裡,弄個銅缸扣上,有一天,宣德帝想看看關的怎麼樣了,就來到西華門,漢王高煦一聽皇帝來了,就把缸拱起來,用腳一掃,差點把宣德帝到倒,宣德帝大怒,命令把缸上放柴火燒,結果把漢王高煦燒死了。2)朱元璋的第二十五個兒子,伊厲王朱yi(不會打這個字),四歲就封王了,這個小王爺稍大以後,胡作非為,在王城王府里胡鬧,拿彈弓隨便打人,地方官都繞道走。有一天小王爺想拓展王府,旁邊有家姓陳,叫陳大壯,不同意,小王爺就派十來個大漢來到陳家,同吃同住,你睡他們也睡,你吃他們也吃,最後把陳大壯餓死了。小王爺高興了要找美女,把城門都關了,挨家挨戶找美女,找出700人,最後篩選90人留到王府了,剩下的600多人,要嫁人花錢來贖回。 皇子皇孫里也有好的典型,我講幾個故事大家聽聽。1)周王朱橚,封在開封,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弟弟,建文帝要削藩,就削藩到周王,把他押到了南京,朱棣起兵打到南京就把他放出來了,還封他為周王到開封。朱橚非常嚴格要求自己,時間都用來讀書寫詩,做些有益的是,那個時候經常弄災荒,經常餓死人,朱橚就研究百草,一共找出400多種可以吃的草,編了書畫了圖,寫了說明,書名叫《救荒本草》,是我們救荒史上一部重要的書,朱橚在朱元璋得兒子裡面也是有出息的一位。2)朱載堉,朱載堉的父親叫朱厚烷,這個人通情達理,平時注意學習讀書,教育子女,把王府管理的井然有序,人很正直。這個時候是嘉靖皇帝,嘉靖信道教,和朱厚烷是同輩。就寫了奏章規勸嘉靖皇帝,寫了四個建議叫「四箴」,居敬,窮理,克己,存誠,要敬重天地,讀理學的書,嚴格要求自己,對天對民要心誠。本來是好意,結果嘉靖一看火了,抓起來關到了鳳陽高牆。他兒子朱載堉一看很生氣,就不在王府住了,搬了出來,在王府外面蓋個土房子,席地而卧,獨處讀書一十九載,他爸爸放出來,他才回去,不久爸爸就死了,按照規定可以世襲爵位,他不要。他在研究樂律、數學和曆法,他寫了幾部書,一部是《樂律全書》,一部是《律呂正論》等等,他的書在音樂史上有重大貢獻。 【明朝從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1368年建國立朝,到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1644年煤山自縊,歷二百七十六年,明朝的皇子制度幾經修改,已經相當完備,卻無法阻止明朝宗室內部,前後五次大的軍事政變,更無法阻擋清軍大兵壓境,直至山河破碎的滅國之災,那麼,當入住中原的清王朝,重建皇子制度時,他們將會怎樣吸取明朝的經驗教訓,一套新的皇子制度,又是否能夠保證清帝國的代代相傳,江山永固呢?】 2、清朝皇子 清朝皇子分十二個等級,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清朝皇子制度的特點: 1)內襄政本,外領師干。就是清朝研究明朝的皇子制度,有的可取,有的不可取,他們發現了三個特點:1、分封而不賜土,2、列爵而不臨民,3、食祿而不治事。清朝就改成了內襄政本,外領師干,就是王爺可以參政,睿親王多爾袞是攝政王,恭親王奕?輔政王,清朝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議政王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內務府總管大臣、內大臣,親王、郡王都可以做。對外可以做將軍、做統帥。多鐸做定國大將軍,帥軍隊打南京,豪格做靖遠大將軍,康熙十四子允禵,做撫遠大將軍。 2)王府在京,不到外地。明朝王府不在京,全國都有。清朝的王府一概在京,順治入關以後,所以王府都在內城以里,這是吸取明朝教訓了,在外面容易搞獨立王國,發生了五次軍事政變。所以清朝都在眼皮子底下,清朝268年,宗室的軍事政變一次沒有,就跟制度有關。 3)世襲罔替,按代遞減。一代代世襲,不降也不廢,睿親王多爾袞從清初一直到清末,開國八個鐵帽子王是世襲罔替,禮親王代善(太祖子), 睿親王多爾袞(太祖子), 豫親王多鐸(太祖子), 鄭親王濟爾哈朗(太祖侄), 肅親王豪格(太宗長子), 庄親王碩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子), 順承郡王薩哈璘(代善子)。雍正年間,又增加了怡親王允祥。同治年間,又增加恭親王奕欣。光緒年間,又增加醇親王奕譞和慶親王奕劻。 世襲王只有這十二個。其他的按代遞減,親王第二代降郡王,以此類推。這個辦法稍微聰明點,清朝的親王很複雜。 乾隆的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永瑆的媽媽是乾隆的貴妃,永瑆人長得漂亮,讀書用功,知書達理,很懂禮貌,乾隆很喜歡他,就到他的王府去坐一坐,永瑆畫畫的好,字寫的好。永瑆年輕的時候,有個老太監,老太監有個師傅,師傅又是個老太監,這個老太監年輕的時候,是明朝皇宮的太監,親眼見過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寫字,董其昌是哪三個手指寫,永瑆在董其昌書法上創造發展。 【清王朝從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算起,到末代皇帝溥儀,1912年被迫遜位,歷時296年,「千秋萬代,江山永固。」最終也只能是大清帝國,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那麼,回望明清兩朝,五百多年的滄桑歷史,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其皇子制度的利弊得失呢?】 3、後人思考 有三點思考。 1)皇子制度,制定有因。制定一個制度,要考慮當時的需要,還要考慮持續性,嘉靖一朝有個御史叫林潤,就提出一個問題,天下最大弊病,在於宗藩祿廩。這些人不幹活,要一代代養,他舉個例子,一年進到京師的糧食是400萬石,一年天下供王府的祿廩是853萬石,供京師的糧食還不夠王府的一半。還有官員和養兵,而且宗室像雪球一樣,越滾人越多,結果親王、郡王生活還可以,將軍以下不能自存,饑寒困辱,強者在街上搶奪,弱者擔任掮夫、皂吏。 2)不士不農,不工不商。從朱元璋到崇禎的兒子十六代,什麼也不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且這些人越來越多,萬曆兒子叫福王,封到河南,賜地四萬頃,400萬畝。當朝的宰相葉向高說:「天下地已盡,今日非但百姓無田,朝廷亦無田矣。」,地只有掠奪老百姓的,老百姓沒飯吃,就要揭竿而起,官員就說:「蓋中葉以後,莊田侵奪民業,與國相終雲。」一直伴隨明朝終始。 清朝除了王府養起來之外,八旗也吃錢糧,到光緒,特別到宣統初期的時候,很多旗人生計解決不了了,甚至有乞討的,明朝也好,清朝也好,初衷為愛之,終則實害之。即害子孫,更敗江山。 3)時進未進,勢變未變。明朝到嘉靖時候,修玉牒到三萬人,過不久又修變成五萬人了,周王王府一個子孫五千人,養不起,戚元佐提出兩個辦法。一是是變,一是不變,變,有人反對,理由是「祖制不敢擅更」,戚元佐就說,朱元璋得時候,親王祿米五萬石,後來不夠就減成一萬石了,朱元璋自己就變。明成祖永樂皇帝繼承王位的時候,又變了,有的王減到六百石,現在時代變了也得跟著變,他又提出一個具體辦法,比方說王有五個女兒,只有兩個解決,其他的給點銀子就算了,這道隆慶皇帝了,一看,就批給禮部尚書了。 禮部尚書一看,很主要,但也事關重大,就發給王府討論,讓他們提提意見,這不等於與虎謀皮嗎,最後統一上來意見「且格不行」不了了之了,所以明清的皇子制度,值得思考,就是制定一個制度,要考慮當時的需要,還要考慮持續性。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故宮「拍賣」風波
※全國百餘景區變淡季票價:布達拉宮降5成,故宮調整為40元
※探訪故宮未開放區域:壽康宮才是清代真正的太后寢宮
※北京故宮館藏翡翠[49P]
※《奇門卜筮》(故宮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