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兩次領導世界的機會,那麼第三次我們能把握住嗎?
中國自古就是世界強國,明朝之前無論是在經濟水平還是科學技術上中國都遠遠超過其它國家,周邊國家都把中國尊為"天朝上國"。在當時的西方人眼中,中國被描述成一個遍地財富的天堂之國,那裡的人生活富足,怡然自樂,連宮殿建築的屋頂都覆蓋著黃金製作的磚瓦。中國的瓷器和絲綢只有西方的貴族才能穿得起,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從海陸尋找那個傳說中的神秘東方大國。
麥哲倫航海圖
古人說得好"水漫則溢,月滿則虧",當一個國家長期被捧得很高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我是世
自明朝起,中國錯失了兩次成為領導世界的機會。
明成祖時期,鄭和七下西洋,帶領當時最強大的艦隊,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非洲東岸,途徑30多個國家,使得明朝成為當時對世界認識最全的國家。
鄭和下西洋
然而,中國還來不及在思想上改觀對"海洋重要性"的認識就匆匆結束了"海洋探索"。永樂期間,鄭和曾在朝堂上與群臣激辯,「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於海。……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我國船隊戰無不勝,可用之擴大經商,制伏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這是我國海權意識的萌芽,如果能進一步鼓勵民間藉助於已有的航海技術大力開展海洋貿易,財富就會滾滾而來,中國的影響力也會逐漸擴張到全世界。但是大明王朝最總選擇了自我封閉,錯失進一步崛起之良機。反觀西方國家,積極利用先進的航海技術開闢海外殖民地,擴張海外貿易,積累的財富反過來又推動了思想和技術的進步,並最終在近代歷史中大展拳腳。
如果說明朝只是缺乏長遠的發展眼光,那麼清朝則是從骨子裡鄙視外國文化。
康熙年間就曾經多次下令實行海禁政策,而乾隆皇帝差點把來訪的馬嘎爾尼使團轟出去。當時正值乾隆壽辰,英國馬嘎爾尼使團前來祝壽。他們到此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打開中國廣闊的市場。為了表示誠意,馬嘎爾尼使團帶了很多珍貴的禮品,例如蒸汽機,望遠鏡和毛瑟槍等等,可是乾隆皇帝卻斥之為奇技淫巧,還大言不慚的說天朝上國,無所不有。馬嘎爾尼非常失望,中國在他眼中不再像人們口中所傳說的那個富足強盛,人民高雅熱情的國家,而是愚昧、落後於無知。
馬嘎爾尼使團
鴉片戰爭之前,清朝百姓自給自足,但是生產出來的茶葉、絲綢和瓷器卻非常受英國的歡迎,大量的財富流向了清朝。後來英國這樣下去太虧了,既然做生意做不過中國人,就只能明搶了。此時的清朝就像一位臃腫的商人,除了銀子之外再也沒有其它本事了。就這樣清朝開始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
如果當時有一位中國人能夠開眼看看世界,能夠把世界的變化擺在國人眼前,在英國人的鴉片和炮艦開過來之前惕勵自省,變革圖強,憑藉中國當時的實力走向世界領導地位是非常可能的。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國之所以錯過兩次稱霸全球的機會都在於只知已而不知彼,只注重管好自己家裡面的事而不注重了解世界的變化。中國已經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屈辱的近代史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站在新世紀的路口,我們將積極地尋求機會,抓住機會,實現國家的再一次崛起。
推薦閱讀:
※阿富汗塔利班及領導人奧馬爾
※和「HR大牛」聊女性領導力
※六類領導最受人尊敬!——趕快轉給你的上司吧!
※唐僧為什麼可以領導孫悟空,老闆要讀,
※為什麼付出真心卻換不來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