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界迎來了新的「攪局者」, 這些黑科技為病人保駕護航
當三維可視化、3D列印、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熱門的「黑科技」,與醫學相結合,標誌著數字醫學正邁向了一個更新的階段。兩者擦出的火花,為患者帶來了更加微創、精準、安全的醫療體驗。
「數字醫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正在改變著傳統疾病二維診療模式,已經在全國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推廣應用。」5月25日,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數字醫學臨床外科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第二屆國際數字醫學大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全球近千名醫學專家、學者齊聚羊城 ,大咖雲集,共享「數字醫學」盛宴。會上,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肝膽一科主任方馳華表示,數字醫學技術在複雜性外科疾病的精確診斷、精準手術、青年醫師的訓練和培養等方面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3D列印保駕,挑戰外科手術的「珠峰」
數字醫學與我們的生活,可能只有一紙診斷書的距離。
來自清遠市的李女士被確診為壺腹部惡性腫瘤,需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腺是人體極重要的內外分泌器官,由於特殊的解剖關係,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曾被譽為普通外科手術里的「珠峰」,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也在很長時間內被認為是微創領域的禁區。
接診的方馳華教授帶領手術科研團隊,在腹部三維可視化技術的基礎上,採用最新的三維可視化胰腺3D列印技術,列印出患者的胰腺模擬立體模型,為手術提供現場實物參照和導航。
術中,他帶領團隊在患者腹部開幾個小孔,利用3D腹腔鏡放大的視野和3D列印模型導航,精準完整地切除了腫瘤。
據文獻查新,這是國際首例三維可視化胰腺3D列印輔助下3D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方馳華介紹,這可以說是數字醫學技術直接造福患者的一個典型案例。三維可視化技術可以使醫生術前精確了解患者腹腔病變和血管的全維度解剖關係,指導術前規劃。
3D列印模型的發明使得胰臟和相應的病變部位可以1:1比例的「實物」形式呈現在醫生面前。這為手術關鍵步驟提供直觀的實時導航。
3D腹腔鏡更能放大三維立體手術視野,解剖結構更加清晰,腹腔鏡下操作更加精準、微創、安全。
人工智慧將數字醫學帶入新階段
當然,數字醫學技術不止於此。
方馳華表示,當前,吲哚氰綠(indocyanine green,ICG)介導的近紅外光檢測技術在外科手術導航中應用也十分廣泛。
它憑藉熒光特性,以及在肝癌組織中特異性聚焦的特點,在術中對微小肝臟腫瘤的識別、切緣界定、精準手術導航具體重要價值。
目前據報道,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MR)已應用於腹部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
據悉,此前,國內一家醫院肝膽外科團隊聯合MR與ICG分子熒光導航技術,成功施行了1例巨塊型肝癌切除術。醫生佩戴全息眼鏡,可看到手術台上空懸浮著一幅患者的三維立體肝臟局部圖像,使用鮮艷顏色標記腫瘤,在術中可以進行360°觀察。兩種技術的結合,就像是為術者增添了一雙「慧眼」。
如今,數字技術發展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與大數據時代,數字醫學同樣緊跟步伐。
方馳華介紹,以我國普通外科領域為例,應用最為廣泛的AI技術就是AI輔助手術系統,臨床上以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最常見。它擴展了微創手術的範圍,為外科精準手術的施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由於使用成本高、缺失力覺反饋等系統瑕疵和人員培訓過程繁瑣,廣泛應用仍有一定的限制。
事實上,依靠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能,人工智慧在醫療界受到了追捧。不少醫院和專家開始擁抱人工智慧,渴望藉助它們的力量,與疾病搏鬥。
對此,有些人評價,醫療界,迎來了一場人機之戰。更有人認為,醫生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人是第一要素。」在接受plus君採訪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表示,在人機之戰中,人類應佔據主導地位,人工智慧更多時候是輔助性質。
無論如何,醫療界迎來了新的「攪局者」。在可預見的時間裡,人工智慧將是數字醫學的一大重要方向。
【記者】黃錦輝
【通訊員】伍曉丹
【校對】藍淑茹
推薦閱讀:
※三伏天,腫瘤病人的高危期 錢江晚報
※糖尿病人的嘴上「禁忌」:這6種食物勸你不要碰!
※適合糖尿病人食用的糖,大家一般選哪種?
※糖尿病人如何用食療,教你把高血糖吃下去,一學就管用!
※糖尿病人要多吃四種水果,可能比胰島素還管用,老中醫都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