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選出的年度人物,並非都是"好人"! 

  「你絕對不可錯過」的熱點與「賤」聞,由輕鬆一刻工作室(公眾號:qingsongla)精選發布。

  作者:林伯虎

  微信公眾號:在下林伯虎

  

  再沒有一本雜誌,每一期都刷出史書般的厚重感。

  況且,它的年齡遠沒有看上去那麼滄桑。

  那是1923年的早春,兩個耶魯大學的好基友,在做了幾年記者後決定下海。在25歲的年紀,開創了史上最暢銷的新聞雜誌。

  

「Henry Luce 和 Briton Hadden同年,在耶魯讀書時就一起辦報,堪稱「水瓶 白羊」的創業典範」

  那是個傳統當道的年代。當所有做新聞的媒體都把重點放在故事本身,唯獨這家是個例外。

  兩位年輕的創始人從一開始就立了規矩:要把報道重點放在新聞事件中的人,尤其是決定事態走向的關鍵人物。

  翻遍這個星球上所有新聞,再無一本像他家這樣,愛把人物放上封面。

  

「1923年3月3日,《時代》創刊號,封面人物是剛剛退休的眾議院議長Joseph Cannon」

  尤其,是每年一回的年度人物,似乎已經成為這世界留給過去一年的保留節目,每一次懸念揭曉,總會牽動全人類的視線和心弦。

  《時代》和他的年度人物,一切的出現,只是一個意外。

  

  

  到1927年歲末,《時代》已經創辦了4年。但到了這年最後,這份以「人」為本的雜誌,居然找不到合適的人放上封面。

  

  聖誕加元旦,本來就是美國人的春節。整整一周,居然沒有冒出什麼像樣的大事件。

  編輯部里,有人腦袋一拍:別看這周了,要麼選個全年人物算了。

  幾乎所有人,都想到了林白。

  

  林白,時年25歲,這個膽量和顏值雙擔當的年輕人在那年初夏,駕駛一架單引擎飛機「聖路易斯精神號」從紐約市羅斯福飛行場起飛,一天後降落在法國巴黎。

  33小時39分鐘,林白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不間斷橫跨大西洋的飛行。

  

  

「而今,這架90年前的功勛飛機存放於華盛頓的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但遺憾的是,那年5月完成的創舉,竟然陰差陽錯沒有登上過封面。

  編輯們覺得,如果不能把這位飛行先驅的形象印上銅版紙,對於這本記錄歷史的雜誌,終是莫大缺憾。

  但已經過了幾個月的事情,憑什麼能上頭版?

  有編輯說,乾脆搞個年度人物,給英雄名正言順地加冕。

  幾天後,查爾斯·林白,成為第一位時代年度人物。

  

  

  然後,這事就根本停不下來。

  到你看到這篇文章的2016年歲末,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已經評選了整整90年。

  

  這些人物,絕大多數是響噹噹的名姓。

  像是美國總統,幾乎人人都當過一次年度人物,上過兩次的都有7位。而像羅斯福這樣超長待機的跨二戰總統,年度封面妥妥地上過3回。而8年前的奧巴馬和剛出爐的特朗普,倆人都是才選上總統就被《時代》忙不迭加冕。

  

「富蘭克林·羅斯福:1932、1934、1941,唯一3次登上年度封面的人」

  歷史上,有三位中國人成為過這本雜誌的年度人物。

  其中,首度登臨的華人,不是一人,而是一對。

  

  1937年,蔣介石和宋美齡成為《時代》開出的首個「雙黃蛋」。

  抗日炮火下的中國,最高司令官的入選不足為奇。

  

  對於這位衛斯理女校畢業的中國第一夫人,美國人自然難忘她為爭援助而赴美訪問的200多天。作為第一位登上參眾兩院講台的中國人,她以一口流利英語征服了美利堅。

  

  

  

「 hi,看「輕鬆一刻」,請上「熱可樂」哦,域名www.rekele.com 」

  7次公開演講,10w 現場聽眾,她幾乎以一人之魅力,為故土爭取到500架飛機和每月4.6萬噸援華物資。

  時代周刊說:在西方,從沒有一位女性能獲得蔣夫人在中國的地位。

  "No woman in the West holds so great a position as Mme Chiang Kai-shek holds in China"

  但很多人忽略的卻是:宋美齡訪美是在當選年度人物5年後的1942歲末。

  真正把這對夫婦送上年度人物的,是這本雜誌創辦人難以割捨的中國情節。

  

  亨利·盧斯,生於中國山東蓬萊,父親是虔誠的新教傳教士。在回到美國前,盧斯在這片東方土地上度過了15載童年。

  

  

  「台灣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Luce Memorial Chapel),由盧斯捐建,他以此紀念他的傳教父親路思義,也表明他對蔣宋中國的站邊」

  宗教與中國的雙重情結,讓盧斯的周刊對蔣宋尤其親近。

  

  直到1967年盧斯去世後,這本雜誌才開始更多正面關注赤色的中國。

  

「1978和1985年,鄧小平兩度當選時代年度人物」

  

  《時代》選出的年度人物,並非都是「好人」。

  

  1938年,阿道夫·希特勒當上了年度人物。時代周刊在描述他的獲獎原因時說:

  "希特勒在1938年成為當今民主及自由博愛之世界面臨的最大威脅"

  "Hitler became in 1938 the greatest threatening force that the democratic, freedom-loving world faces today"

  當選9個月後,這位年度人物點燃了世界大戰。

  

「希特勒的年度封面獨樹一幟,他坐在一架驚悚的管風琴前,彈奏一曲死亡悲歌」

  緊接著,1939年和1942年,斯大林兩度被印上年度封面。

  《時代》的評語是:他成為社會主義智慧的源泉。

  

  

  還有伊朗人霍梅尼。時代周刊把1979年的最高榮譽給了他,理由是在他治下的伊朗,在這年爆發了震驚世界的人質劫持事件。52名美國駐德黑蘭使館人員,被劫持長達444天。

  

  

  

  

  很多人將這些名字的當選視作時代周刊的歷史污點。當然,他們自有開脫的理由:

  他們眼中的年度人物,可以是好人,可以是壞人,只要他足夠深遠地影響了地球。

  

  好或壞,善或惡,這是我們一貫以來對「年度人物」定義的一部分:他或他們最大意義上影響了新聞事件和我們的生活--或許是善意,或許是惡意,並代表了這一年發生的最重要的事件--或許是好事,或許是壞事。

  「1998年12月,當時的周刊執行總編 Walter Isaacson寫下了上面這段話。這位大叔的名字如果讓你感到眼熟,說明你確實看過那本賣瘋了的《喬布斯傳》」

  但是直到今天,這本雜誌的「遇人不淑」仍被視為抹不去的黑歷史,只要當選人物飽受爭議,就會有人翻出來說事。

  

  

「CNN:特朗普當選2016年度人物後,與他結下樑子的主流媒體紛紛在報道中意有所指:時代周刊年度人物並非都是好人」

  

  90多年來,時代周刊遭遇的爭議,遠不止於「壞人當選」。

  譬如,這個評選的英文名稱,一直叫做 Man of the Year。

  

「時代周刊1987年度人物:戈爾·巴喬夫」

  你也許已經從中看出性別歧視的問題。

  儘管man不單指男性,傳統上也可以不分性別地兼指,但在洶湧的女權主義面前,這些解釋都是蒼白的。

  於是,從1999年起,周刊編輯們把名字中的man換成了更中性的person。

  

「儘管換了說法,1999年度人物依然是男性:電商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

  但就算換了名字,這份榜單上的女性佔比依然低到不行。

  刨去兩口子一起的,站上年度封面的女性僅有4位。這一比例在評選名字換了過後,也沒有顯著增長。

  

「2015年度人物德國總理默克爾,她是自1986年以來的第一位女性當選者」

  

  年度人物,不一定是人。

  進入新世紀,這本周刊的腦洞玩出了新高度。

  

「早在1982年,時代周刊就開始玩腦洞,當年的年度「人物」是電腦。1988年,他們又把瀕危的地球的選上了封面」

  2006年,這本雜誌的封面用上了一台電腦。屏幕部分刷了一層聚酯物,可以反射出讀者的臉。

  

  這年的封面人物是:你。

  沒錯,你。每一個電腦屏幕前的你。

  時代周刊的評選理由是:我們正迎來一個互聯網時代,當遇到突發事件大家都刷社交媒體的時候,傳統媒體的權威性正在讓位於那些把自己排到的視頻上傳到網上分享的你。

  十年過後,這家雜誌做了一個回顧。他們說:

  這十年,你們過得不錯。

  

  想想剛剛落幕的川普逆襲、英國脫歐,平民意志在網路的時代格外強大,大到吞噬著精英和他們的媒體。

  是的,就像《時代》這樣的媒體。

  當英雄的定義權已經散落在手機和電腦屏幕前的平凡個體,這樣由精英把持的評選本身,似乎有了自我諷刺的意義。

  這本雜誌和他的年度人物評選,正在一個去精英化、去英雄化和去媒體化的時代,影響力日漸消減。

  

  90歲的評選,如同它選出的人物,在當下擲地有聲,但在漫長的歷史中終究化作過眼雲煙。

  也許某一天,這個意在彪炳歷史的評選本身,也會成為歷史學者的課題。

  

  而唯一的永恆,惟有這本雜誌的名字。

  Time, 時間。

  

  

  文章稍有改動

 


推薦閱讀:

2014年度人物彭麗媛
長平:《時代》年度人物與美國不獨立宣言(南方都市報 2006-12-20)
《時代》周刊年度人物:埃博拉抗擊者
特朗普獲《時代周刊》年度人物:美利堅分裂國總統
2013年年度人物——方濟各教皇

TAG:人物 | 好人 | 時代 | 年度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