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走出來的南京地名,好美!
小子別金陵,來時白下亭。
群鳳憐客鳥,差池相哀鳴。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唐]李白
舊時:位於南京城古青溪之畔,門前有白下橋即今大中橋,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白下亭,系驛亭,是官方的「招待所」兼「郵政局」,同時又是民間有名的餞行送別場所。
現在:如今的白下亭已不復存在,唯有白下橋(大中橋)還在,它位於龍蟠中路西側,連接大光路與建康路和白下路,幾經拓寬,現為城南的一處交通要道了。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長干行》 [唐]李白
舊時:位於中華門城堡外長干橋以南到雨花台一段,這是南京最古老的地名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長干里一帶已經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地區,「長干」即山間長條形平地,「里」為古時居民區的通名,范蠡便選擇在此築城。
現在:如今的東西長干里,則是原先的東、西干長巷。位於中華門城堡城牆和秦淮河附近,原是外地來南京的人搭建的棚戶區,現已經全部開闢成了免費的市民公園。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舊時:位於城西南隅,鳳台山、花露崗南側低丘地帶。春秋戰國時,此地毗鄰長干里鬧市區,亦為人煙稠密之地。南唐築金陵城時,把杏花村圈進城內,清軍打到南京時,杏花村遭毀壞,後吳敬梓又興工補植100餘株,至清代晚期,杏花村日漸荒蕪,終於蕩然無存。
現在:遺址位於今天的城南門西,集慶路以南的南京市第四十三中學一帶。昔日的盛景早已隱身在密集的傳統民居中。
桃葉復桃葉,
桃樹連桃根。
相憐兩樂事,
獨使我殷勤。
——《桃葉歌》 [東晉]王獻之
舊時:是秦淮河上的一個古渡,位於秦淮河與古青溪水道合流處,南起貢院街東,北至建康路淮清橋西。
現在:是在夫子廟附近的長白街和建康路交叉口附近,在原來遺址上建成了一座小公園,供遊人休憩賞景。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唐]李白
一首詩里就含了南京三個地名:鳳凰台、三山、白鷺洲。
舊時:相傳南朝劉宋文帝元嘉十六年,有三隻鳳凰飛落在永昌里李樹上,招來大群各種鳥類隨其比翼飛翔,呈現百鳥朝鳳的盛世景象。為慶賀和紀念此美事,將永昌里改名鳳凰里,並在保寧寺後的山上築台,名鳳凰台。
現在:亭台已廢,遺址在建初寺(即今大報恩寺遺址處)、瓦官寺和阮籍墓,這三處名勝古迹的半包圍圈裡。
舊時:又稱「護國山」,南京市西南以有三峰而得名。明初朱元璋築城時,將城南的三座無名小山也圍在了城中,構成了南京城西南的江防要地,三山挖平後,在山基修了一條街道,取名為三山街。
現在:今三山街為其舊址,位於中華路與升州路交會處,街道上商店林立,遊客絡繹不絕。
舊時:古代長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鷺,故稱白鷺洲。
現在:今已與陸地相連,位於今南京市江東門外。另在南京城南建有白鷺洲公園,是南京城南地區最大的公園。
石頭城下濤聲怒,
武騎千群誰敢渡。
黃旗入洛竟何祥,
鐵鎖橫江未為固。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啟
舊時:遺址位於現清涼山一帶,廣義上它是南京的別稱,狹義上它是指南京城西的石頭城。孫權在這修建了石頭城,用它作為保護東吳京師的資本。
現在:石頭城公園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清涼山一帶,北起清涼山體校,南至清涼門,西臨古城牆,東到虎踞路。
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
依舊煙籠十里堤。
——《台城》[唐]韋莊
舊時:東晉和南朝的朝廷禁省和皇宮的所在地,台城南限在大行宮;北限在珠江路;東限在東箭道附近,西限在網巾市至鄧府巷一線。
現在:位於南京城內北極閣北麓、玄武湖以南,是從解放門向西延伸出的一段明朝城垣。
(來源:金陵晚報 責任編輯:劉華斌)
推薦閱讀:
※南京全年賞花時間表
※探訪南京雞鳴寺(一)
※南京博物院金佛一看到底
※求南京六合「豬頭肉」的做法?
※歷史證明日軍吃硬不吃軟,43年千名南京學生鬧事日軍不敢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