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推行農業大包干萬里三到無為

推行農業大包干萬里三到無為
朱先央
2007年07月13日13:35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列印留言論壇網摘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安徽省無為縣1978年開始實行農業大包干,是全省最早實行大包乾的縣份之一。為什麼無為縣在當時能衝破重重阻力,在全省最早實行大包干呢?這主要應歸功於時任省委第一書記萬里的大力支持。從1978年9月到1979年12月,在無為實行大包乾的起步和發展的關鍵階段,萬里先後三次親臨無為縣視察,他說:「我要把無為作為推行大包乾的聯繫點。」他每次來,都是重點調研生產責任制推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作出指示。對此,筆者僅就當年親身經歷作一些追述。  引江濟巢 借地度荒  萬里同志第一次來無為,是在1978年9月23日。那一年的夏秋之間,無為縣發生了百年未遇的大旱,他一到無為,就申明:我這次來無為有兩個任務,一是省委決定,要在無為縣鳳凰頸長江岸邊引江濟巢。在全省調集大型灌溉機械400多台套在那裡安裝,引江水抗大旱。他還查閱了縣檔案館保存的無為縣誌,了解無為歷史上大旱年份的情景,他冒著高溫酷暑,頂著烈日,親臨鳳凰頸長江岸邊裝機抗旱的現場,看望慰問正在挖渠架線裝機的工人、農民和技術人員。  第二個任務是,為解決大旱之年民生問題,省委決定,借地給農民度荒。萬里在縣委招待所接見了正在參加縣委常委擴大會議的區、鎮黨委書記,並作了指示。當縣委彙報到今年旱情是一百九十多年以來未見的大早時,萬里說:「今年大旱要保證不餓死一個人,我看到你們的縣誌上記載,歷史上乾隆五十年從第一年秋旱到第三年春,如遇到這樣情況,你們又怎麼辦?現在要考慮到冬季的問題和明年春季的問題。為了戰勝旱災,省委決定借地度荒,搞好秋種,災區每人借地三分,讓社員種上午季,誰種誰收,以解決明年午後秋前的口糧」。  省委借地度荒的措施,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更激發了農民對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積極性,第二年午收後,農民順利度過了春荒和夏荒。午季登場時,農民沒有刮飯讓鍋,而是就湯下麵,順手在借來的地里就種了下茬作物。這樣,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責任制,在全縣迅速推開。  通過生產責任制的實踐,大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1978年夏秋雖然發生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全縣糧、棉、油總產仍接近正常年景,年終收益分配統計,未實行聯產責任制的地方與已實行的地方,產量對比的結論是:隊不如組,組不如戶。聯產承包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不要硬糾 讓他們去試嘛!  1979年春,正當無為全縣生產責任制發展勢不可擋,生產熱火朝天的時候,社會上部分人關於聯產承包的議論也是沸沸揚揚。有的說,這麼做違背了中央政策,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有的基層幹部,一面積極推行生產責任制,一面卻又心有餘悸,擔心是否會再犯「右傾」錯誤;周邊的縣輿論更大,說無為縣是資本主義泛濫了。要「防汛」,防無為資本主義泛濫的「汛」。  一時間,無為縣委、縣革委負責同志面臨的壓力很大。農業生產責任制,到底是姓「資」還是姓「社」?到底還要不要繼續搞下去?縣委曾多次開會討論。面對群眾對生產責任制的熱情,結合推行責任制一年來農村的實際變化,大家統一了思想認識,認為,聯產責任制總的是符合省委「六條」的,雖有些地方過了頭,出現了包產到戶,也不可怕,過了頭糾正就是了。面對外界的壓力,縣委提出,穩定生產隊,完善作業組,糾正單幹戶,並形成了(79)35號文件,對穩定生產隊,完善作業組,糾正單幹戶,提出實施上述方案的具體措施。之後從縣直機關抽調二百多名幹部組成糾正單幹戶工作隊,到各區、社幫助糾正單幹戶。  正當此緊要關頭,1979年5月29日至30日,萬里第二次來無為檢查工作,當聽過縣委負責人彙報後,他指出:包產到組後,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這不奇怪,矛盾越多越增產。關鍵是「包產」二字,過去只有一個矛盾,就是肚子吃不飽。現在積極性相當高,生產計劃,幹什麼事,人人負責,個個都知道,這不更好嗎!有人說生產隊長沒權了,如果是瞎指揮權沒有了,那倒是好事。不管怎麼樣,我要的是糧食。增產沒問題,徵購任務沒問題,就是中間環節(指公共積累)要做工作。在生產責任制問題上,有人怕犯錯誤,就不怕不增產。有的社員群眾怕政策變,要向他們講清楚,將來變,也不能變到原來的大呼隆生產。這要看群眾的態度,看社員歡迎不歡迎。聽說你們組織了糾正單幹戶工作隊,下去硬行糾正,不要這樣搞了,群眾已經這樣試了,就讓他們去試嘛!到下半年秋收時再說,看看到底是否增產,出點問題也不要怕。  根據萬里同志的指示,縣委立即撤回了糾正單幹戶工作隊。一時間,包產到組,包產到戶,在全縣範圍內不推自廣,形成燎原之勢,全縣13個區、鎮,72個公社,645個大隊,9000多個生產隊,90%以上都實行了各種不同形式的生產責任制。當年秋季獲得了全面大豐收,糧食總產首次突破10億斤大關。秋糧入庫時,農民們敲鑼打鼓,喜氣洋洋交徵購,賣餘糧,全縣當年完成徵購加超購達3億多斤,破歷史最高紀錄。有些糧站庫容不夠,就搭蓋簡易露天堆收購。糧食大豐收,讓農民徹底告別了飢餓。推行責任制前,農民要向機關幹部的親戚要糧票,買糧充饑。現在是機關幹部向農民親戚要糧食,補充糧票不足。  要明確宣布不變 不能搖擺不定  1979年12月14日,萬里同志第三次來到無為檢查工作,聽過縣委彙報生產責任制的情況後,萬里說,條件相等,搞不搞責任制大不一樣,你們9個糧產區搞了包產責任制,結果個個都大增產,1個區堅持以隊集體生產,結果是平產,就說明這個問題。你們剛才彙報的六峰大隊兩塊田只隔一條小田埂,條件一樣,一個搞了責任制,畝產1000斤,一個未搞責任制,畝產500斤。多1斤與自己有份,少1斤也與自己有份,跟他們切身利益相聯繫,就能調動積極性,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這是個核心問題。搞生產責任制還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肥西是這樣,你們也是這樣。思想不解放不行啦!過去對一大二公、集體優越性的東西在頭腦里灌得太多了。條件具備,生產條件好,領導班子強,集體是能發揮優越性的,條件不具備是不行的。現在你們這個形式是合適的,繼續幹下去,至少干它3年,如果條件不變,再加2年,干它5年,如條件再不改變,再干它幾年,叫大家放心。各種生產責任制都可以搞,但要保證增產,要國家增,社員增,凡是這樣的都是好辦法。  當縣委負責同志彙報到個別地方推行農業生產責任制搖搖擺擺、舉棋不定時,萬里說,要明確宣布不變,不能搖擺不定,有的縣就是吃了這個虧。當談到有些地方包產到戶時,萬里說,包產到戶,也不要迴避,三中全會前,我就給中央掛了號,最後秋季大增產。沒有群眾自覺自愿,如要硬糾,就要減產。你們先提糾正單幹戶,然後提堅決糾正單幹戶,最後提如不糾正就要嚴肅處理。你們不要這樣提,總的要抓住三條:一是增產多,二是貢獻大,三是群眾生活改善。有這三條,不管什麼形式,縣委要明確宣布不變。今年不變,三兩年也不要變。毛主席講,群眾生產,群眾利益,群眾經驗,群眾情緒,這些都是領導上要時刻注意的問題。糧食問題,一是收,你們一定要收購,不要因為糧食多了,不能因倉容不夠就不收。二是調出去,我回去就落實,就全國來講,糧食不是多,而是少。倉容不足,準備明年給你們蓋,你們按5000萬斤倉容寫報告報省。  大包干帶來大發展  「要吃米、找萬里」,這是豐收後,全縣農民的心聲。通過1978年、1979年推行聯產責任制,充分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真正是人盡其能,地盡其力,物盡其用。  過去大呼隆最嚴重而後又最早搞起大包乾的三溪公社的群眾說,過去收多收少是大家的,現在收多收少是自家的。過去社員出工是一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後逛。現在是兩個組比著干,三個組賽著干,社員互相催著干,誰也不甘落後。過去是安排生產靠隊長,下地幹活等隊長,遇到困難找隊長,牲口下田喊隊長,收不到糧食怨隊長。現在是50多歲挑糞挑,60多歲扶犁梢,70多歲的把心操,七、八歲小孩也能看青苗。現在農民有事就抓緊干,無事就休閑玩,有的地方休閑時還唱起了倒七戲(廬劇),一面娛樂,一面慶豐收。三汊河公社群眾說得好,現在真是多做多少事,多看多少戲,多收多少稻,多睡多少覺。整個農村經濟活躍,集市貿易繁榮,干群情緒高漲,關係融洽,從而大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全縣過去歷來後進的地方,如趙壩、三汊河、板橋、雍南、三溪等地方,一年巨變,增產都在300萬斤以上。72個公社中,除有3個堅持以隊生產減產外,其餘個個增產,產量超歷史紀錄的有32個。645個大隊中,增產的有603個,超歷史紀錄的有264個。  回顧農業生產責任制給無為縣帶來的發展變化,確實令人振奮,成功確實來之不易。要知道當時貫徹執行省委「六條」的阻力是很大的,爭論也是很激烈的。  從1978年9月至1979年12月,在無為推行生產責任制的起步和關鍵時刻,萬里先後三次親臨無為縣視察,每次都對縣委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鼓勵縣委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當發現縣委組織糾正單幹戶工作隊下去糾正單幹戶時,萬里及時指出,不要這樣糾了,讓群眾自己去試嘛!省委「六條」也是可以突破的;當發現有些地方搖擺不定時,萬里指出,要明確宣布不變,不能搖擺不定。這對當時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鞏固發展直至成功,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   (《炎黃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泉水叮咚響,輕舟萬里行
教苑吟聲︱劉曙光:直下神州掃霧霾,人間萬里皆澄澈
?從秦朝說起,到清朝結束?之秦朝(20)萬里長城
【藏地萬里行】
詩·楊萬里詩選(二二)

TAG:農業 | 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