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雜談』專業老師談孩子三大壞習慣(學習作業)成因剖析及對策
yxs201405,專業人士(某名校語文教師),公眾號陸續推送過:
學前兒童如何培養作文基礎
寫作指導(一)——有效積累之泛讀輸入
寫作指導(二)——精讀訓練、 對症下藥
寫作指導(三)——輸出訓練
專業語文老師點評小朋友的「看圖瞎編故事」
精批看圖寫話(一)
精批看圖寫話(二)
老師鄭重推薦應讀的書
淺談「三年級現象」
作文是怎麼被扣分的
(點擊即可查看)
今天推出:
《孩子三大壞習慣(學習作業)成因剖析及對策》
麻麻有沒有這樣的趕腳?自己備孕期間,懷孕期間,通過大量閱讀各種資料,泡各種論壇,混在n多個群,與眾多麻麻或准麻麻指點孩子,揮斥方法,儼然一副專家的模樣。等孩子出生到大概2歲左右,覺得這兩年是人生最悲慘的日子,孩子醒著的時候就是一個惡魔。回憶起孩子還在肚子里,或者嬰兒時期,孩子的範圍局限在嬰兒床、小推車上,是多麼滴幸福啊。等孩子再大些,到了6歲學齡前大班了,感覺自己拿孩子已經沒辦法了。小東西各種調皮搗蛋,各種個性倔強,自己已經hold不住他了。再往後,等孩子讀書了,特別是孩子晚上回來做作業時,立刻親娘變後媽,笤帚藤條隨時伺候,吼叫聲能嚇壞半個小區的流浪貓……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習慣規矩沒做好!
習 慣
什麼是習慣?習慣,對個人來說,就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 多數人每天所需要經歷和處理得事都是有規律的,基本就是這些。通過日積月累的重複,漸漸就成了習慣。好習慣的養成是艱難的,但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反哺,給予人們良好的環境和心情;相反,壞習慣的養成卻很快,帶來的麻煩後果卻很多。 舉一個例子:回家後,把手機放在規定的地方和隨手放在某處。 對於好習慣來說,麻煩的地方是我必須走到規定的地方,好處是需要時立刻能找得到它;對於壞習慣來說:好處是不需要去多走幾步,但壞處是需要手機的時候怎麼也找不到。 好習慣,就是把時間花在前面整理,壞習慣是把時間花在後面彌補,同樣都是需要花時間的。所以,對孩子來說說,你不事先花時間培養他的好習慣,必定在事後需要花更多時間用來糾正。 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習慣好,那是因為人家的家長日常注意規範孩子的日常行為,哪怕再小的細節;也不要羨慕「別人家的牛蛙」,人家每天抓緊零星的4、5分鐘用以積累,而不是拿起手機不願意放下。所有值得你羨慕的表象,都浸透著家長有意無意的背後付出。 對於孩子來說,我把我覺得重要的三大習慣(僅討論學習方面)按重要性予以羅列,闡述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孩子各不相同,解決方法僅供參考)。另外,壞習慣持續的時間長短不定,如果要糾正,也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的。而且,過程中肯定還會有反覆,需要有足夠心理準備。
三大壞習慣
壞習慣排名第一
:不聽話
父母在孩子面前沒有威信,任何要求都沒有執行力,各種威逼利誘,各種呵斥打罵,但是收效甚微。為什麼?怎麼辦?
首先,家裡至少應該有一個人能hold住孩子,不管你用什麼辦法,不管是誰出馬,家裡必須有一頭「鎮宅神獸」。在原則問題上不能絲毫妥協退步!今天你在家縱容孩子,覺得要保護他的自尊心和面子,他明天就敢在大庭廣眾下不給你面子,讓你在眾目睽睽之中下不了台;孩子在小的時候你不忍心對他說「不!」,他大起來就敢對你說「不!」 所以,無論是麻麻還是粑粑,一定要至少一人搞得定孩子。如果孩子無法無天,誰的話都不聽,等他讀書了,叫他坐定他不聽,加他動作快點他不聽,叫他做完作業再玩他不聽,叫他做完再吃不聽……也許你還能叫粑粑出場揍他一頓,但是請問,粑粑現在打得動他,等娃10歲朝上,進入恐怖的青春叛逆期了,體力體格能和粑粑抗衡了,家裡誰還能管教他?或者他離家出走,像個把月前那個誰一樣,你怎麼辦? 所以,我覺得不聽話這個壞習慣是最可怕,後果最嚴重。孩子如果有這個壞習慣,你在他面前真的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而且無論是學習方面的習慣,還是生活方面的習慣。這個壞習慣的積累,起因在於家長從小不注意樹立自己的威信,覺得孩子還小,不用去管,大了自然會好。小時候你不管不做規矩,大了還管得住么?傳統所說的「船到橋頭自然直」,已經不適合現代教育環境、形式和趨勢了。當初孩子心智單純,生活環境簡單,幾乎沒有學習和成長的壓力。現在想等船頭自己直啊,等得起么?你孩子走了彎路,然後再耐心掰正等他會來,你願意等的話沒關係。可是,別人家孩子,別人家牛蛙可不會等你哦,一騎絕塵越來越遠。雞血父母都知道,現在的孩子不缺資源、不缺父母雞血、不缺課程興趣,唯獨最缺的是:時間! 如果孩子在家裡誰都不怕,你對他沒有任何威信,那就沒有效率,沒有執行力。什麼雞娃理念、思路、措施、方法統統無法實施。
如果孩子已經有這樣的苗頭,請重視。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越小糾正越輕鬆。操作方案:
1、自己心裡要清醒,明晰是非對錯,黑白曲折。再小的問題、事情,涉及原則絕不妥協。
2、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凶,不要喉嚨響,沒用的。但是,表情要嚴肅,態度要堅決,家庭成員要統一思想,集體不妥協(家有豬隊友的請先協調家庭矛盾)。孩子的堅持和毅力,肯定是不如成人的。哪怕他哭、鬧,別理睬,別搭腔,只要他沒有任何危險行為,讓他發泄完了,他會妥協。(1)對於年齡還小的孩子,請直接看3。(2)對於年齡已經較大,頂牛現象比較嚴重的孩子,必須還是以講道理為主,軟化孩子態度,創造和尋找談話機會。講道理的確見效慢,甚至當時沒效果,但是沒有後遺症;立刻揍一頓,當場見效,但孩子迫於壓力暫時屈服,其實是在等自己長大,「伺機反抗」,甚至「報復」。 面對太倔強的孩子,有時家長需要主動「走一步」,拉近和孩子的身體距離,心理距離;或者是「退一步」,給孩子一個下台階,建立一個對話的機會。話說高年級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尊心,如果平時父母一貫方式方法不合理的,可能對抗情緒就會很嚴重了。這時,家長倆人,一個做壞人,一個做好人(不是無原則妥協)。在孩子情緒對抗生氣互不理睬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鬆動點(比如表情緩和、變換姿勢、去找吃的、想上廁所等,關鍵是家長你感覺孩子可以開始談話了)。在孩子意志鬆動的一剎那,也許就是他想和你交流,想承認自己錯誤,或者是想向你妥協的那一秒鐘。負責做好人的家長可以粉墨登場了,要記得主動去安撫孩子,一個輕輕的擁抱,或者問候,或者遞杯水等,可能就可以開始講道理了,不講道理的孩子畢竟極少數。最後,如果某件事情上家長也存在有錯誤的話,也一定要記得向孩子坦率承認。家長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孩子就不會死不認錯。孩子養成死不認錯壞習慣的,一定是學家長的。
3、孩子如果向你妥協了,記得趕緊要安撫,順便講道理平復他的情緒(剛才怎麼怎麼,你哪裡哪裡不對,應該如何如何,以後怎樣怎樣,好不好?),順便擼擼摸摸親親抱抱。但是不要給予物質獎勵,免得他養成一哭鬧、二妥協、三索賠的另一個壞習慣。
壞習慣排名第二
:專註力
專註力(注意力持久度、專心程度等)
專註力,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
1、生理性因素導致的專註力缺陷
有些孩子因為感統失調,或者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還有運動系統不協調等,都會不同程度導致注意力的不集中。而在學校里,有時可能因為程度不嚴重,被老師或者家長忽視,認為是習慣問題導致的,錯過早期矯正的機會。話說這種生理性不完善導致的注意力問題,是越早發現並干預治療效果越好。所以一般在嬰幼兒時期予以一定重視,發現孩子總是敏感、容易興奮,嚴重坐不定,無法自控,甚至有莫名搶奪、攻擊行為等,最好去儘早到相關醫院檢查確診並干預糾正,訓練恢復。這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某些孩子因產前、產後、藥物、環境等各種因素,都可能會導致這些問題的產生。有一個不太權威的數字,一般青春期前的孩子,30%有不同程度的類似癥狀。 如果錯過早期干預的最佳時機,等到了小學再去處理,就面臨著兩難的尷尬:到底是選吃藥控制讓孩子能安心坐著學習但是有藥物後遺症,還是選不吃藥不要藥物後遺症但孩子無法正常上課導致學習和基礎一塌糊塗。 因為這種葯就是用來抑制神經興奮的,讓孩子保持安靜,後果么……俺不是專業醫生表示不太清楚。但是看到過某些孩子吃藥後,就是一副滿臉懵逼的表情,獃滯、木然、反應遲鈍等等。叫他名字給你來個3秒後延遲反應,一副大腦暫時無法接通、小腦當機死循環,樣樣事情慢3拍的趕腳。可是,不吃藥麻煩又太多,多到讓老師瘋掉,同學們受不了。上課他會莫名喊叫,跳到桌子上,鑽到課桌下。從教室最前面趴在地上爬到教室最後,給班級貢獻個「人肉拖地板」;或者,上課時會突然衝出教室到外面去操場上玩,誰不讓出去跟誰翻船。反正只有你不敢想,沒有他不敢做的。碰到這種事情,衛生老師和班主任必須叫苦連天跟上去,否則出了事學校絕對跑不掉監管責任。這種看起來很搞笑很無奈的癥狀,有一個大家很熟悉的統稱——多動症!平時老師或家長隨口說某娃是多動症,多數不是的。被確診的多動症,就是上面這些比較嚴重,比較可怕的,孩子根本無法自控的生理性疾病。 由這種可怕的生理性多動症而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只有等孩子長大,以及輔助以專業機構康復性訓練、緩解,除此沒有任何辦法。不過即使有這樣狀況的孩子的家長,也不要灰心喪氣,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像這樣的孩子,一般是神經高度敏感,只要耐心陪伴,長大後這樣的孩子情商都會特別高。學習方面啊,儘力吧……老師偶也木有任何辦法。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心情肯定是極其糟糕的。那怎麼在後遺症和學習成績之間作選擇呢?根據學校看到的相同案例的方法:考試前複習的2周每天按時服藥,保證最基本的積累和成績;平時看情況,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個人建議,以醫囑為先)。 收拾心情,接受現實,耐心陪伴,靜等花開。致多動症孩子的父母!
2、習慣性導致的專註力缺陷
排除生理因素,再來說說人為因素導致的習慣性專註力缺陷。 上課容易分心,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玩鉛筆。把尺插在筆桿上當飛機,再插三支組一個飛行中隊。如果鄰座也有此意,可以來個小規模空戰…… 回家做作業各種磨蹭,一會兒吃零食,一會兒要看電視。媽媽怒了,教訓孩子說,除了做作業其他啥都不許做,然後孩子弱弱地說要拉屎!這總不能不讓他去吧? 這些就是專註力缺陷,習慣性分心。這個壞習慣很可怕,影響學習程度最嚴重。上課影響聽課效率,回家作業過程不連貫,知識掌握不成系統。造成原因是什麼?不好意思,責任在家庭。學前6年時間裡,家長您的某些不當行為,直接決定了孩子專註力的養成。 孩子在搭積木,對照參考圖有一塊顏色的積木放錯了,你打斷並提醒他該放另一塊顏色;孩子在看書,你拿著一包餅乾,讓他邊吃邊玩,為了「節約時間」;孩子在研究某個你覺得沒有意義的物品,你呵斥他:吃飽了撐啊,去玩這個做什麼,有意思哇?孩子試圖去摸去玩某個髒東西,你一把抓住他:不許玩,髒的,不可以。等等這些,都是以愛的名義出發,卻實施了干涉破壞的事實,導致專註力被破壞的後果。 人類的專註力是一種持續的抽象思維活動。從看到某物品發生一定興趣,嘗試接觸,產生研究的願望並投入時間琢磨,經過一定時間搞清楚結束,或者搞不清放棄,到此完結。這個過程必須是完整的,如果被打斷,心理甚至生理上都會有不適感。這種不適感堆積多了,就會表現出煩躁、注意力無法集中,無法長久保持等後果。請參考自己,講話被打斷過么?做事被打斷過么?思考時被打斷過么?被打斷是什麼感覺?經常被打斷是什麼感覺?總是被打斷是什麼感覺?這種感覺,就是煩躁、鬱悶、一種說不清的心神不寧無法釋放。在自己想安靜下來的時候,這種感覺會莫名出現,頻繁干擾自己,這就是注意力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長期保持。你現在知道總是打斷孩子,他是什麼感覺了么?會有什麼後果么?
注意力的訓練(多數是家庭和家長的無意識行為),一般在孩子2、3歲的時候已經基本完成,孩子注意力較好的,一般家長的耐心會比較好,他們願意「等」。等孩子慢慢做,不急;等孩子慢慢說,讓他說完;等孩子慢慢想,想完再完整表達。願意「等」的家長,孩子的注意力良好程度就會相對建設得比較好。孩子幼年時期沒注意沒做好的,後面要改善,事倍而功半。但是不管怎樣,無論什麼時候開始重視,並且通過訓練緩解甚至糾正,總是來得及的,只是恢復期會長一些。簡單說下操作的方法供參考:
(1) 孩子該做什麼的時候只做什麼,別干擾打斷,別讓他分心。(2)排除他視線範圍內影響他做作業的任何東西。比如吃的,比如玩的。(3) 降低他聽覺範圍內影響他做作業的聲音。比如打電話太吵,整理東西聲音太響等。(4)作業前設定時間,估算後開始做,做完後對照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5) 以周為一個時間段做一張統計表,貼在醒目地方,評判每天完成狀況後敲章。累計而成可以換取某獎勵,比如一起去公園,一起打牌、家庭遊戲等有益活動。盡量不獎勵物質或玩ipad,或把物質和玩ipad的獎勵需求度盡量提高。(6)牢記以正面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少量適度懲罰為輔。 不要指望1、2周就會見效,甚至1、2個月也不見得有效。孩子壞習慣持續幾年了?你想用以月為單位的時間段解決啊,不太可能。耐心 堅持!
壞習慣排名第三
磨蹭(拖拉、磨嘰)
這個壞習慣和第二個注意力問題在後果上有些重疊。注意力差的一般做作業肯定也是慢的,反過來做作業慢不一定全是因為注意力差。
造成磨蹭這個壞習慣的原因稍微多些,一個個來講。
1、生理髮育
這是大家很熟悉的「大月齡」和「小月齡」的原因,或者學前家庭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啟蒙的程度。話說100歲和101歲,真是沒啥差別了。但6足歲和5歲多幾天,這個差別就不能忽視了。孩子寫字能力主要涉及到手指上小肌肉群的發育程度,各種因素造成的手指發育不完善,必定影響書寫速度和端正程度。你習慣右手寫字的,拿左手寫寫看,有沒有一種無力的感覺?有沒有一種手指手腕不聽使喚的感覺?所以,這點沒有辦法,只能等待。如果老師或學校要求嚴格,溝通一下,手下留情,別打擊孩子自信和學習慾望。
2、注意力因素
爬到「壞習慣二解決方案」再複習一次。
3、心理因素
這點同樣也是家庭造成的。寬容的家庭孩子自信、急躁的家長孩子易怒、合理放手的孩子獨立、事事包辦的孩子無能。孩子如果多年在父母的「暴風驟雨」式的教育方式下,要麼畏縮膽小,要麼和父母一樣copy性格脾氣,急躁易怒。孩子磨蹭的,一旦有什麼磨嘰,家長立刻火冒三丈棍棒相加,時間長了,畏縮型的孩子自然就更不自信,一點點事都畏首畏尾,什麼都不敢做,做什麼都磨蹭拖拉。因為他害怕自己做出讓父母不滿意的結果,招來責罵甚至責打。長此以往,孩子有嚴重心理陰影,無論做什麼事前都要「看父母臉色」,沒有一點自主性,沒有一點主動性。表現在做作業時的狀態,同樣是磨蹭拖拉,各種磨嘰。 所以,家長自己請注意自身情緒和態度,調整好自己的雞娃節奏,別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傳染給孩子。孩子已經這樣磨蹭了,你著急能讓他快點么?
解決方案:(1)家長先改善自己的脾氣,特別是急躁和焦慮。(2)作業前設定時間,估算後開始做,做完後對照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3)以周為一個時間段做一張統計表,貼在醒目地方,評判每天完成狀況後敲章。累計而成可以換取某獎勵,比如一起去公園,一起打牌、家庭遊戲等有益活動。盡量不獎勵物質或玩ipad,或把物質和玩ipad的獎勵需求度盡量提高。(4)牢記以正面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少量適度懲罰為輔。
總 結
孩子壞習慣不能簡單歸納為這三種。但是,相對而言,這三種壞習慣是目前孩子比較集中的外在表現形式。短短數千字,無法一一解釋清楚,也無法給出針對性很強的操作方案。只能請家長自己做一個有心人,參照我所提供的判斷方法和操作方案,用實踐來積累經驗和方法,找尋和總結適合自己孩子的「私人訂製」。
祝家庭和睦,粑粑顧家能賺錢、麻麻溫柔會持家、孩子優秀懂孝悌!
推薦閱讀:
※熬夜寫作業是一種怎樣的痛
※8歲女童沒完成作業竟被打322棍
※熊孩子背2萬元到幼兒園打牌 老師查作業時發現
※家庭作業逼瘋家長 題目太難在微博上求助